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幼儿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幼儿
1、青钱万选成语故事
唐朝工部侍郎张荐的爷爷张文成在唐高宗李治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歧王李范府里的参,因为他不善于巴结,官运一直不好。他想通过科举考试去解决官职问题,他一连考了八次,每次都是“甲科”均没有安排,人称他是“青钱学士”。
【解释】比喻文章出众。
2、老鹰抓小鸡民间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开明的员外,他知书达理,世代敬拜佛、道、神,经常济贫,帮助左邻右舍的乡亲;涝旱灾年他家是开仓发粮,赈济饥民,平时造桥铺路建凉亭,给当地的一带老百姓带来了正气,乡邻和睦相处。别的地方强盗横行,这个地方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开创了这一带百姓高尚的道德风貌。提起这家员外,大家都非常崇敬他,并称呼他是人间的活菩萨。
员外作了很多的好事,也从没有想到回报,所以家里也很和睦。上苍有眼,神佛的国度也在谈论着人间的事,要奖赏一批在人间做好事的人,让他们回到天国,员外也是受奖人之一。一天,天上传来了信息,通知员外,某日某时正午南天门为你而开,你可以携带全家。员外知道此信息非常欢喜,但员外想自己并没有做多少事,还让天上的神佛为他操心,心里很过意不去,当即跪拜谢恩,全家开始张罗起来,打扫庭园,沐浴更衣,祭拜祖先,同时也通知了家人、老佣人及园丁,告诉他们那一日也随他同行,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一日终于到来了,员外率众人已升到了南天门外,等着正午的到来。只听老佣人一声尖叫,我的一窝刚刚孵出的小鸡还没有带上来,且等我一下,让我下去把它们带上来。员外语重心长的劝她说:“天门即将要开,别下去了。”老佣人这时急的已经听不进去任何劝告,直往下降,奔向员外家。等她抱着一窝小鸡上天时,南天门已经关上,员外一家人已经无影无踪了。老佣人痛苦万分,呼叫员外,但时辰已过,关上了的天门再也没有为她打开。她撕心裂肺的哭喊,直怪小鸡,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员外苦口婆心的劝告。她的痛恨、懊恼使她瞬间变成了老鹰,在天空中盘旋,凄凉的啼叫声回荡在整个天空与山谷。老鹰在生生世世悔恨和抱怨之中寻找着小鸡,“老鹰抓小鸡”也就成了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
老佣人升天得道的机会就因为对小鸡执著的一念而毁于一旦,怎么能让她不痛心后悔呢?
这个民间传说,也给世人一个清醒和启迪。任何一个人在无为中做的任何一件好事,上苍都会知道,他把你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案。做好事就有好报,小到得世间健康平安,大到出世间得道升天,不一而论,都是福报。对修炼人来讲,老鹰抓小鸡的故事也给了大家一个警示,任何一个放不下的执著都将成为你走向圆满路上的一个障碍。
3、傣族关于神造人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
很多民族都有神用土创造人类的神话传说,例如汉族有女娲造人的说法,傣族也不例外,一样流传着神造人的传说。
傣族传说,天地刚刚形成的时候,地上只有光秃秃的土地和茫茫的海水,没有人类、动物和植物。天上更高的神便派出二位神带着仙葫芦来到地上。他俩把仙葫芦破开,把葫芦籽撒向天空和大地,天空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大地就有了森林和其它各种植物。
但地球上仍然没有人,于是二神仿照自己的形像用泥土捏,一个造的是男人,另一个造的是女人。神将生命、灵魂与活力赋予给男人和女人,让他们承受日光和风雨的洗礼,并让他们成为夫妻。
泥人变成了活人后,最开始他们还不会说话,没有什么思想,神就教他们说话和思维,并给他们取名为“人”。从那时起,地球上就有了人,他们在神的指点下,逐步学会了劳动、生活和休养生息。
接着,神又用泥巴捏造了象、马、牛、羊、猪、狗、鸡、鸭、虎、豹、狼、麂、鹿、鸟等数万种飞禽走兽,分别给它们取了名字,教它们不同的叫声,把它们放了海洋和森林。从此,海洋里就有了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陆地上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昆虫。
4、暗镖民间故事
潘亮是一个镖师,此次他送的镖,是朝廷将程廉卫临终所托。程廉卫感念少林寺教授自己武艺,特意定制了一尊释迦牟尼玉佛像,赠送给少林寺以图报恩。
玉佛就在背上的包袱里,这一路上,潘亮都感到自己的身后隐隐约约有不少江湖人士跟着,看来这趟镖真是凶多吉少。
这天,潘亮骑马来到一处偏僻小道,突然,前方出现了四个人,正是江湖上臭名远扬的“黄河四狼”:九爪狼李闵、快登孙真、红眼狼徐路和眼狼高大超。黄河四狼神秘地出现在眼前,潘亮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他在马上一抱拳,说:“借光,请四位让个道。”九爪狼李闵说道:“只要你把玉佛留下,我兄弟四人立马让道,绝不为难你。”潘亮正色道:“玉佛是客人所托重镖,人在镖在!”
李闵阴笑着说:“程大将送出的玉佛,必是价值连城。你不把玉佛留下,那就把小命留下!”说话间,黄河四狼举着刀剑跃到了马前,潘亮在马上拔剑相迎。一阵激烈的兵器碰撞声之后,潘亮被逼下了马,背上的包袱也被李闵一剑挑断,滚落于地。
李闵冲过去撕开包袱,露出了里面的玉佛。这一看,黄河四狼惊呆了:玉佛高不过二尺,浑身近似透明,里面不可能藏物,玉质普通,一看就不值钱。李闵发出了一声怪笑:“我就说送什么狗屁玉佛,这下清楚了,你押的镖其实是《武经》吧!交出来!”
“我看你们办不到”突然一声喝叫,一个人影如大鸟般掠到。潘亮定睛一看,来者是个中年人,他出手敏捷,不过几招,就将黄河四狼一一击退。
潘亮冲中年人一抱拳:“多谢大侠解围,敢问大侠尊姓大名,日后还好相报。”中年人淡淡地回道:“雷一浩。”潘亮问道:“可是江湖上人称金翅大鹏的雷一浩?”
雷一浩点点头,走到一边,捡起地上的玉佛仔细察看一番,说:“差点就让这四个歹人抢去了,还你吧!”潘亮接过玉佛,仍旧用那块布把玉佛包了,捆到背上。
雷一浩说:“天已落黑,你不妨到前面客栈休息一晚,明早再走,也省得那些护送你的朋友摸黑赶路。”潘亮一听此言,赶紧往后看去,果然,有些人影躲在树后、藏在草里,他知道那正是一路上尾随自己的江湖人士。
潘亮随雷一浩来到客栈,要了两间上房。吃过晚饭,潘亮在屋里想,这个雷一浩的用意何在?到底是真的保护我,还是另有所图?一会儿,雷一浩晃了进来,说:“也不知九爪狼说的《武经》是否真有其事?”潘亮没吭声,雷一浩继续说道:“江湖上传说当年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并不是五千言,而是八千言,后三千言乃是至高武功秘籍《武经》,谁能得到,谁就能称霸武林。”潘亮说:“我也听人这么讲过。”雷一浩信誓旦旦地说:“我若得到《武经》,定能一统江湖,结束各派纷争,还江湖一个宁静,不知潘兄可否帮我?”
潘亮惊愕道:“怎么,你也相信《武经》在我手里?可我真没有啊!”雷一浩摇了摇头,没再说话,回房睡觉去了。
子夜时分,潘亮似乎听到了打斗声,蓦地惊醒,发现包袱不见了。他赶紧抓起剑,从窗口跃上了屋顶。屋顶上,雷一浩正和一个瘦猴样的人打得热闹,包袱孤零零地放在屋脊上。潘亮大喝道:“何人大胆,竟敢盗我玉佛?”雷一浩一边和对手过招,一边说道:“我面前这位就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妙手神偷空空儿,他是来盗玉佛的。”
潘亮冲过来,挥剑直刺空空儿。空空儿见情势不妙,不敢恋战,身子往后一纵,立马消失在夜色里。潘亮赶紧拿起包袱察看,玉佛还在里面。一抬头,他见夜色里,远远近近的屋顶上似乎立着不少人,他知道肯定又是那些尾随自己的江湖人士。
潘亮背着玉佛包袱回到房间,雷一浩跟进来,说道:“我知道玉佛就是个幌子,送《武经》去少林寺才是你的真正目的。我跟他们一样,也想得到《武经》。”潘亮笑了,说:“原来你屡次帮我,只是怕别人抢走《武经》,可惜我真的没有。”“不,你有。”雷一浩忽地出手,一把扣住了潘亮的右手腕,“就在你的贴身内衣里。”潘亮左手一按自己的胸脯,说:“你想怎样?就算我有,我也毁了它,你照样得不到。放手”雷一浩“嘿嘿”笑道:“你交出《武经》,我就放手,免得夜长梦多,一拨又一拨的人前来找你麻烦。”
话刚说完,从窗外飞进几个黑影,雷一浩定睛一看,傻眼了,来的居然全是武林一等一的高手,有生铁佛董七、云中雁郭笑言、追风无敌韩越,还有几个女侠。
生铁佛董七把手中的拂尘冲雷一浩轻轻一拂,一股暗劲冲来,雷一浩不由松开了紧扣潘亮的手。董七说:“雷一浩,难道你一个人想吞《武经》?我们跟了他一路,到头来这香饽饽可不能让你夺了去。”雷一浩知道自己没有胜算,索性不说话了。屋里人都不说话,眼光如刀般盯住了潘亮。到了这时,潘亮无奈地说道:“好吧,《武经》在我这里。不过,你们若想得到它,除非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潘亮说:“你们负责把我送到少林寺,让我把玉佛交到方丈手里,到了那时,我一定拱手交出《武经》,否则我就毁了它。”
生铁佛董七走到桌前,端起玉佛细细察看,雷一浩说:“不用看了,我已看了好几遍,就是一块劣质的玉,《武经》不在里面。”几个人互怀敌意地嘀咕了几句,终于同意护送潘亮去少林寺。
至此,这一路上有了八九个武林高手的护送,潘亮顺利到了少林寺门口,他从贴身内衣里掏出一本发黄的书,说:“这就是《武经》,我交给谁?”
“交给我,交给我”几个声音同时响起,几双手同时伸了出来,潘亮把书往空中一抛,头也不回地走向少林寺大门。书在空中展开,封皮上“武经”两个字格外醒目,霎时,一片刀剑交击声响了起来……
少林寺方丈室内,玉佛端端正正地被供在桌上,潘亮对着方丈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说:“幸好不辱使命,玉佛送到,请方丈过目。”
方丈仔细审视过玉佛,不由摇了摇头,这玉佛完全是个劣质品。就在这时,只见潘亮拿起一把榔头,重重地砸在了玉佛的头顶上。佛头碎了,“哗啦”一声,玉佛碎了,不过,碎的只是一层外皮,就像是蟒蛇蜕皮那样,刹那间,现出一尊全新的玉佛!
潘亮舒了口气,说:“程将临终之前告诉我,这尊玉佛采用了包玉术,就是在真正的释迦牟尼玉佛像外,包了一块质地一般的玉皮,再重新雕琢另一个佛像,就好像给人蒙了一层人皮面具一般。”
方丈看得目瞪口呆,他轻轻地摩挲着玉佛,说:“阿弥陀佛,这可是真正的新疆和田羊脂白玉。”
潘亮喜滋滋地说道:“对,这尊玉佛价值非凡,它就是我这趟镖里的暗镖。”方丈问:“外面那些武林高手又是咋回事?”
潘亮笑了,说:“他们在抢《武经》,江湖人都知道我要为程将送一尊玉佛来少林寺,所有人都认为这尊玉佛会不同凡响,可结果令他们很失望,于是传出我送的镖其实是《武经》……他们也不想一想,老子哪有写过什么《武经》,他们昏了头,都想称霸武林……”方丈微笑道:“阿弥陀佛,你那本假《武经》上写的又是什么呢?”潘亮回道:“老子的《道德经》,让他们慢慢去体会吧!”
5、雕龙民间故事
在古代,大户人家房屋里的柱子非常讲究,上面往往雕刻着精细的花纹,既气派,又非常美观。鲁一手是个非常有名的雕匠,他专门替人家在柱子上雕龙。从他手上雕出来的龙纹柱,可说是美轮美奂,自然工价也非常高。鲁一手徒弟众多,但都学不到他的本领,这是因为他立了许多奇怪的规矩。雕龙工序繁多:首先要刨光木料,之后要在木料表面画出龙纹,接着再用斧子照着龙纹不差分毫地砍出龙形,最后才是雕刻。除最后的雕刻,之前的每一道工序都由鲁一手的徒弟完成,而每个徒弟都是从第一道工序学起,再一道道学来,光学一道工序便要花上一年半载。然而,却从来没有人能学到最后那道工序雕刻,因为鲁一手根本不教。鲁一手从不让他的徒弟看他雕刻,即便有徒弟反复央求,他也只是在其雕刻时指点一二。长此以往,没有一个徒弟能学到鲁一手的真本事,因此一个个都离开了。这些徒弟流散四处,大多数都沦为二流的雕匠。
这些徒弟之中有个叫“大板斧”的,他跟了鲁一手多年却一直没有离开。之所以叫他大板斧,是因为他常年只做一道工序在木柱上照着龙纹用斧头砍出龙形。大板斧为人老实,甚至看起来有些呆,别的徒弟挖空心思都想从鲁一手那里讨教雕刻绝技时,他却只顾操着斧头认真地砍着,干起活来比谁都卖力。连鲁一手都觉得,大板斧有些过于听话了。大板斧多年来做着“砍龙”的基础工作,久而久之,竟练出了绝活:别人是照着龙纹在木柱上砍,他却用不着任何笔画、纹路,凭着感觉直接能在木柱上砍出一条龙来!
不过,大板斧的“绝活”,并没有被鲁一手放在眼里。随着大板斧跟师的时间越来越长,鲁一手心里生出了一块疙瘩:别的徒弟顶多跟他两三年就主动离开,为什么这大板斧却赖着不走呢?更让鲁一手捉摸不透的是,别的徒弟都想尽办法要学到点雕刻的技巧,而大板斧跟了他十几年,却从来没有提过这事儿,莫非他深藏不露,有什么别的企图?怀着疑虑和不安,这一天,鲁一手终于把大板斧赶走了。
鲁一手赶走大板斧后不久,忽然听到消息:邻县竟然出了一位雕龙大师。传言说,这位大师正是鲁一手的徒弟他不但龙雕得好,而且工价便宜,因此当地的大户人家争相请他雕龙。
鲁一手不禁奇怪:他从来没有教给过任何一个徒弟真正的绝活,那这人究竟是谁呢?当鲁一手亲自跑到邻县,看到那位大师雕的龙柱之后,他惊呆了:那些柱子上的龙初看略显粗糙,没有经过什么精雕细刻,但细看后却能体会到一种古拙的韵吻龙虽不经刻意雕琢打磨,但纹路一气呵成,龙的体貌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让鲁一手大感惊奇,不得不折服。而当鲁一手见到这位雕龙大师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此人竟然就是被他赶走的大板斧!
大板斧告诉鲁一手,其实那些龙并不是雕的,而是他用斧头砍出来的。鲁一手听了死活不信,大板斧便提着斧子在一根木料上砍了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只见一条龙形显现。之后,大板斧把木屑剔除,再略着些颜色,一条张牙舞爪,仿佛要腾空而起的苍龙便呈现在鲁一手眼前,直惊得他合不拢嘴!
鲁一手这才明白,这大板斧原来是个奇才。于是,他便以师徒之情来说服大板斧,希望他同自己回去。鲁一手还说,只要大板斧把这“砍龙”的绝技教给他,他也愿意把自己从不外传的雕龙绝技授传给大板斧。大板斧禁不住师父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最终同意了鲁一手的请求。
此后,大板斧便大度地教起鲁一手“砍龙”绝技。这天,大板斧正在一根木柱上给鲁一手做示范,他告诉鲁一手,只要脑袋里有一条龙的样子,就不需要事先画什么纹路,力由心发,便能砍出一条龙来。大板斧说完,鲁一手提出要亲自试一试。他接过大板斧手中的斧头,急急忙忙在木柱上砍了起来,却似乎总不得要领。大板斧见状,连忙制止鲁一手,伸手在鲁一手砍过的痕迹上指点着。鲁一手还没听完大板斧的指点,就又着急地举起斧头往柱子上砍去,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大板斧一声惨叫,鲁一手那一斧子下去,一个不小心,竟重重地砍到了大板斧的手上!
鲁一手赶忙找来郎中,然而郎中看到大板斧的手,摇了摇头。大板斧右手有三根手指的手筋已断,他的右手算是废了。看着大板斧那垂下的右手,鲁一手拿来一包银子,塞了过去,叫他用这些银子回家娶妻生子,并说这银子就算是师父赔偿给他的。大板斧无奈地接过银子,辞别了鲁一手。
大板斧这位身怀“砍龙”绝技的大师,犹如昙花一现,日子久了,逐渐被人们忘却,鲁一手依然是首屈一指的雕龙大师。
然而,没过两年,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邻县又出了一位雕龙大师。鲁一手听说后,亲自跑去观摩那位大师的作品。当鲁一手看到那位大师制作的龙柱时,他就像被人当头打了一棒这分明就是大板斧的手法啊!鲁一手不禁诧异:大板斧的右手已经废了,难道这两年他又用左手练成了绝活?
为了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鲁一手不辞辛苦,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处深山找到了隐居在此的大板斧。面对鲁一手的询问,大板斧笑了笑,说:“我并没有练成左手的绝活。你看到的那些龙柱,不是我雕的。”鲁一手听后并不相信:“不是你?那是谁啊!”
大板斧语重心长地告诉鲁一手,其实当年他就知道,鲁一手那一斧子适意往他手上砍的。因为对鲁一手来说,一山不容二虎,所以他一定要废了大板斧。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到现在我还会叫你一声师父。”大板斧说,“但我想告诉你,你一直沉浸在名利之中,从来不肯把真正的手艺教给徒弟,这是不对的。难道雕龙的手艺还能带到棺材里去吗?我右手废了之后,收了几个徒弟,把自己所有的本事都教给了他们,其中有一个学得最好,就是你听说的那位雕龙大师。我只是觉得雕龙是件美好的事情,想让它流传下去。”鲁一手听完,羞愧得抬不起头来。
6、托梦救子民间故事
有一年,中原大地洪水泛滥,滔滔洪水一路东南而下,所到之处,屋毁人亡,淹没了大片村落。随着洪水退去,良田变淤地,一年下来颗粒无收。除了淹死的人之外,还饿死不少人。
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县城里,有个叫刘用的恶霸,靠着牢固根基,厚实家业,风吹不着,日晒不着,过着舒心的日子。刘用考虑到洪水不知啥时候才能完全退去,不仅不放一粒粮食给逃荒的灾民,还将奔上门来的灾民往外赶,做出丧尽天良的事来。
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刘用万万没想到的是,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自己会得闻所未闻的怪病。起初,病从脚上生起,以为是鸡眼,就没放在心上。没过几天,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他的腿上、腹部还有后背,长满疖疮,奇痒无比,直到他的脖子,已经无一处好地方。尤其是脖子上的脓包越长越大,大如碗口,活像个大紫馒头挂在脖子上,还不停地往外流脓。逃荒的农民早就对刘用恨之入骨,听说他得了怪病,大家都相互议论,说他这是“癞蛤蟆吞鱼钩”自作自受!
这天,洪水还没完全消退,活着的人早逃到外乡要饭去了,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朝不保夕,根本出不了门,谁肯帮他去寻医问药呢?刘用躺在床榻上,感觉脖子就像断开一样,疼痛难忍,疖疮汩汩地冒出脓血。刘用感到生不如死,夜夜鬼哭狼嚎,没有人应答。刘用自哭喊道:“救救我吧,谁来救我呀?若能治好我的病,我愿意送他一半家业。”
刘用除了长吁短叹,能用的药都用过了,病仍不见轻,反而越发严重,一点办法都没有。就这样,哀嚎了两天,刘用滴水未进,眼瞅着脱了人形了。刘用便开始思量,活着也是受死罪,长痛不如短痛,不如死了算了。刘用哀求家人道:“还是让我死吧,脖子感觉都要断了,还有啥活头呢?让我去死吧!”
刘用嘴上说死其实还是不想死,因为他还有一桩未了的心愿。如果他死了,咋有颜面去见九泉之下的亲娘呢?
原来,几年前刘用的母亲刘张氏去世,留下了一个遗愿。刘用生逢乱世,是个遗腹子。在他没出生时,刘用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财主,当时农民闹乱,刘用的父亲被贫苦大众乱棍打死了,砍下了首级挂在城头的槐树上,一挂就是三天。那时候,刘用的母亲刘张氏因为怀有身孕,行动不便,加上造反者势众,她怕自己的性命不保,偷偷地跑回娘家保命去了,直到把刘用生下来才回来。再回到刘府只看到一座空院子和几个家佣。刘老爷身首何处,葬在哪里,是否有人为他收尸,也不得而知。直到几年前去世,临终前,刘张氏交代儿子,一定找到刘老爷的葬身之地,想与他合葬。刘用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上。
如今,刘用自觉性命难保,朦胧之中,他绝望地喊了一声:“娘啊”如泣如诉。
说来也怪,当刘用喊一声娘之后,便恍恍惚惚睡入梦中。这时,奇妙的事情出现,刘张氏就应声来到儿子的梦里。
母子在梦中相见,刘张氏说:“儿啊,现在都啥时候了,还不赶快开仓放粮?”
刘用听了,感觉很吃惊,问:“娘,难道您忘了,爹是咋死的?”刘用一想起爹的死,便悲恨交加,这也是他多年来处处刁难黎民百姓、报复和仇视贫苦大众的原因。
刘张氏连连摇头,将龙头拐杖在地上重重地杵了几杵,说:“糊涂!你都死到临头了,还想着这些干啥?现在能救你命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开仓放粮,救灾先救人;二是尽快找到你爹的坟地。”
刘用虽然人品不好,但对母亲很孝顺,对母亲说的话向来是言听计从。“娘,开仓放粮可以,可爹死几十年了,都没能找到,现在发大水了,即使找到坟墓,怎么来确定是我爹的呢?”
“这就要看咱家的造化了。”刘张氏又说,“儿啊,你还不知道,你的病叫砍头疮,这是你祖上没积阴德才有的这个病,我有个土方子能治你的病,而且也能了却娘的一桩夙愿。”
儿子说:“娘,快说这病到底怎么治?若能治好我的病,哪怕抛掉现有所有家财我也情愿。”
于是,在梦中,刘张氏就把如何取药、烹药、用药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用。然后说道:“按我说的去办吧,一切就有转机了。”
说完,刘张氏一个转身,便不见了。
“娘啊”刘用大喊一声,一个激灵从梦中醒来,浑身冒着虚汗。回想梦中母亲说过的话,刘用好半天缓不过劲来。趁着自己一息尚存,急忙招手,把梦中发生的一切说给管家,并要管家按照自己母亲所说的步骤一一去办理。
管家一听,嘴上不说,心里却满是疑惑,不得不为难地说:“开仓放粮这件事好做。可是,找坟地……这方圆几百里,所有的坟地早被洪水冲平了,甭说找一座坟,连个土包也难找到啊。”
刘用哪里顾得了这些,继续说:“按我的话去做,无论如何,找到我爹的坟,只取坟头上一捧坟土,用布包好带回来就是了。”
很快,洪水退得差不多了,往日雨成灾,现在毒日当头,几天晒之后,有的地面干涸得已裂开了缝。在寻找了九天之后的一天正午,下人来报:“老爷,找到了,找到了,在县城西北角六十里外,黑河沿儿的一个乱死岗上,有一座坟。”
下人所报的“乱死岗”,其实就是乱埋死人的地方,洪水来袭之前,一些无名尸体大都被送到这里草草埋葬,算是入土为安了。
“确定吗?是我爹的坟吗?”刘用眼前一亮,急问。
下人回答:“不好说,经反复打听,和老爷您提供的条件不差分毫这座坟的主人,人头落地,身首异处,在砍头时,一刀下去,脑袋就掉了……”
刘用是悲喜交加,下人所说的情况和刘张氏在梦里说的一模一样,要治好他脖子上的脓包,一定要找到父亲的坟,并在坟头取一捧土,再将坟土煮沸,晒干,加上几味中草药,拌成糊状,涂在脓包上。
刘用又问:“坟土取回来了吗?”
下人说:“老爷,坟已被沙土淤泥覆盖,我是按照知情人提供的坟地位置,取了一捧土回来,只能试试看了。”
正说话间,管家急步走进来,对刘用说:“老爷,前来讨粮的人越来越多,还接着放不放粮呀?”
刘用当即说:“放,不仅放粮,而且把家里能吃能用的,统统给他们,好事做到底。”
刘用将做好的药,让下人帮他涂在身上、脖子上,他心里想,不管是不是爹坟头上的土,如果能治好自己的病,就说明这座坟是自己爹的。
说来是个奇迹,刘用自从涂了这种药泥,身上的疖疮一天天好起来,脖子上的脓包日渐缩小,出脓处结出新痂。不到半个月,就恢复得差不多了。真是太神奇了!
其实,刘用身染疖疮,是因为洪水泛滥,地气潮湿所致,加上刘用这人不喜欢晒太阳,就坐下了病。
事后,刘用问下人:“你是怎么找到老太爷坟的?”
下人如实相告说:“这得归功于您的大慈大悲啊!那段时间,府里天天开仓放粮,没想到引来方圆百十里的灾民。大家听说您在寻找父亲的坟,一时间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找到了老太爷的葬身之地。没想到,还救了您的命。这真是大水无情,大善无形,天下一家,人间有情啊!”
春去秋来,泥地变成了良田。在刘用的大操办下,刘老爷子被重新安葬,刘张氏终得如愿,两人合葬在一起。这真是天意不如人意,患难方显真意。更难得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成想在冥冥之中,感动天地,上演了托梦救子的传奇故事。
7、树桩民间故事
石强开着中巴车从板桥赶往城里,刚爬到半山腰的时候,突然刹不住车了。石强急得满头大汗,车的右边就是悬崖,这车要是翻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一个槐树桩抵住了车轮,车停了。石强满头大汗地从车上走下来,望着那个槐树桩出了神。
石强钻到车下检查了一番,原来是刹车的螺丝松了。他紧好螺丝,再上车一试,一切都很正常。
吃过晚饭,石强拿上香烛匆匆出了门。老婆觉得他今天有点古怪,于是悄悄跟在了后面。
石强来到那个槐树桩面前,把香烛点上,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嘴里还喃喃地说着什么。他老婆好生奇怪,就上前问道:“石强,你给树桩磕什么头?”
石强拍了拍裤子上的土,说:“我这不是在拜树桩,是在拜我自己呢。你还记得不?十年前,队里盖房子缺一根大梁。”
老婆点了点头,说:“我怎么会不记得呢,但这与树桩有什么关系?”
石强说:“当年队长让我砍的就是这棵槐树。那年冬天冷得不行,我本想把这个树桩挖回去烤火,但是走到树桩面前,我发现它四周发出了些新芽,我就想:给那些细小的新芽一个生长的机会,留点善心积点德。没想到,今天这个树桩救了我和一车人的命。”接着他就把早上的险情向老婆说了一遍。
老婆听得心惊肉跳,拉着他的手说:“幸亏你当年手下留情,不然今天我就见不着你了。”
石强说的一番话,让躲在崖洞里的二赖子心头一震,他把手镐悄悄地扔下了悬崖。原来,石强的中巴车刹车失灵,就是他做的手脚。他要报复石强,石强在村里当治安队长的时候,曾抓住了他这个偷牛的惯犯。没想到这个树桩救了石强和一车人的命,所以他晚上带着手镐要来挖掉这个树桩。石强说的话让他醒悟了过来,是的,人不能把事情做绝了,他二赖子也要重新做人。
8、名塔奇案民间故事
一
乾隆二十五年,在山西洪洞的河岸边上,发生了一场水灾。大水冲倒了乾隆常来驻跸的名刹普济寺,大水过后,寺里又遇到盗匪抢掠,劫走了名塔“舍利塔”的工程图。一时间,名刹无图,无法重建。乾隆急下密诏,令在寺中研修寺院名录的京城才子余兴仁密查此案,早日追回工程图,以便重建“舍利塔”。
余兴仁乃前明边关大将的后人,曾官拜礼部侍郎,是乾隆看得起的文人之一。为完成大清名刹寺院名录,他在普济寺内住了一年多。这次晋中大水损失不小,这座千年古刹也未能幸免,大水之后,山西富人商贾当即要捐钱修建,可即将开工时却发现埋在舍利塔下的三颗定塔宝珠也失窃了,以致普济寺无法起修。几天前,余兴仁刚刚回到京城,为完成皇上的密令,他马不停蹄地返回洪洞。临走时皇上密赐他一张皇宫里留存的“普济寺”工程图。
在赶往洪洞的路上,余兴仁打开行囊取出一把“唐琴”。这把“唐琴”是他秘密从京城带出来的,乃是名妓四大金枝之一王红玉所赠。
王红玉体态丰盈,相貌美丽,性格安静,不喜欢喧闹,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在最初遇到二十七八岁的余兴仁时,用此琴弹了三日三夜,临别以宝琴相送,足见情谊之深。
余兴仁带着仆人一行路过太行山下,却碰到了土匪,为首的是一年轻女子,骑在枣红马上,披着红色披风,很是威风。此人正是雪华山上女匪首梅娘。梅娘红布包面,隔着一丈之远,难辨真容。
余兴仁抱拳施礼,问她要多少银两。
梅娘仰天一笑,说:“金银对我来说有如粪土,要想活命先留下‘唐琴’。”余兴仁哪里肯从。于是,双方厮杀起来。梅娘一伙人多势众,只几个回合就轻轻松松取了“唐琴”,扬鞭而去。
余兴仁刚回到普济寺,就有人来报,说寺外的镇寺之宝大铁牛又让人盗去。真乃屋漏偏逢连夜雨。余兴仁急火攻心,一下子就病倒了。
这天,余兴仁在屋内喝药,只见贴身仆人王三来报,说洪洞知府刘能刘大人来见。这刘大人急急来访,想必有要事。余兴仁忙把这位大人迎到客厅,让丫鬟上茶。这当口刘大人哪有心思品茶,刚落座就把铁牛失踪之事说了出来。这两天余兴仁一直在思考,那么大的铁牛怎么会一下子就没了?是谁盗走了?盗走它干什么?
余兴仁把自己的想法对刘大人说了,一连串的问题弄得刘大人也不知从何回答。
刘大人说:“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些才来请教你,你怎么倒问起我来了?”
余兴仁仰头一笑:“我想这并非一般小贼所为,能在守城士兵的眼皮底下盗走几千斤重的大铁牛,可见本事不凡。”刘大人忙说:“你说的这些我也知道,眼下要紧的是要找出是谁盗走了大铁牛,大铁牛现在在什么地方。”
余兴仁坐在太师椅上,喝了一口茶,说:“这事难办呀,我是奉皇上密旨而来,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定能知晓事情真相。”刘大人听后摇摇头,莫名其妙地笑了笑。
送走这位刘大人后,余兴仁忙吩咐贴身仆人王三牵出他的枣红马,说他要外出一下。走出院门,便飞身上马,朝南边太行山下飞奔而去。
一袋烟的工夫,余兴仁快马来到山前二峪谷的风林院。这风林院是一座书院,建在半山腰的高台之上,地势险要,大门正对着山下唯一通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早在唐朝时,名人司空图就在这里读书,建起这座书院。现在主人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妙龄女郎,名叫柳姑,她收留几十个姑娘,在此读书习武,在这一带很有名气。
守门姑娘认识余兴仁,就放他进来。柳姑在院中练剑,十几个姑娘围在四边,见到余兴仁,柳姑赶紧迎了过来,微笑道:“你真是稀客,怎么有空来到山上!”
余兴仁说:“才几十天没来,怎么就成了稀客?我找你有要事商议。”
柳姑把余兴仁迎进书房,坐定之后,早有一位姑娘端上他喜欢的毛尖香茶。余兴仁开门见山地说了大铁牛丢失之事,柳姑听后,说:“那帮狗官整日里欺压民众,花天酒地,连这都看不住,真是一帮酒囊饭袋。”
余兴仁知道柳姑心里有气。当年柳姑之父任洪洞城知县,爱民如子,勤敬业,不料受贪官之害,含冤而死。留下八岁的柳姑,寄养在余兴仁家中,二人青梅竹马,亲如兄妹。
长到十八岁后,柳姑非要离开余家,拜在风林院红娘门下,做了入院弟子。不几年,她琴棋书画、刀拳剑样样精通。白天读书习武,夜晚就飞檐走壁,杀富济贫。
柳姑与余兴仁互有情意,余家几次提亲,却都让柳姑婉拒了,说等她为父报仇后,那时再谈婚论嫁,所以,余兴仁一直苦苦地等着。
气归气,柳姑还是询问了大铁牛丢失的细节。
余兴仁告诉她,因为这大铁牛在全国也是一无二的,又是山西之地的镇河之宝,大铁牛丢失后,必须上报皇上。皇上怪罪下来,当地知府及总兵大人都没好果子吃,更重要的是皇上会减少下拨救灾银两。柳姑问:“是不是让大水冲走了?”余兴仁一想,觉着也有可能,不过他还是请柳姑帮忙查一查,万一是哪方盗贼盗走了呢。
二
余兴仁为此彻夜难眠,寻思寺内三颗定塔宝珠失盗、大铁牛丢失是何人所为。夜过子时,余兴仁入神地翻看案卷,只听“嗖”的一声,一支飞刀插在余兴仁的书桌上。
“谁!”余兴仁飞身跃起,开门出屋,见一个黑衣人一闪而过,朝外跑去。
余兴仁紧随其后,追到野外的一棵大树下,黑衣人停了下来,转身拱手说道:“余大人真是好身手。在下对余大人的功夫早有耳闻,你幼年在少林寺学艺,乃是一流武林高手,今夜一见果名不虚传。”余兴仁一听是个甜美的女子声,反问:“姑娘夜闯寺院,把我引到这里,必有要事!”
黑衣女说:“不愧为皇上身边的红人,引你出来,是告诉你,寺院有内贼,你要提防,这佛塔下的三颗定塔宝珠和工程图我们已有线索,只是目前还不敢断定。”余兴仁迷惑不解道:“姑娘是何人?为何要替我追这图?”黑衣女冷冷地说:“我不是在帮你,是在帮千年不倒的名塔,事情有了眉目后,我是有条件和你交换的。”说完一闪身走了。
次日,方丈告诉余兴仁,宝图丢失之后,大盗小贼、武林各派、名院小庙,都派人查寻此图。因为此图一到手,在哪都可建塔,塔成之后,再建寺院、收弟子,做寺院统领,聚天下灵气。听完这话,余兴仁惊出一身冷汗,这还了得,这名塔可不是乱建的,从古到今,寺院关系国运风水,尤其是这舍利塔,更是寺院中的精髓,如让心术不正之人盗去,乱了民间佛心。到那时不就全国大乱了吗?
洪洞知府刘能又一次来见余兴仁,二人院内小坐,余兴仁故意不提工程图一事,只与他品茶闲谈。刘能急了,告知此来有要事相商,想让这座名塔移到百里之外的刘府之地刘官谷修建。既然此塔己毁于大水,重修之地移于刘官谷再好不过了,一来那里山高谷深,不怕水淹;二来大商人余先生有银子,他是晋商大户,家财万贯。
余兴仁觉得知府刘能的心中计谋深,若不同意,得罪了地方;若同意了,得罪皇上。于是余兴仁笑了笑说:“只是这个旧地址皇上看好,属风水命脉,名塔建于此,为拴住黄河以免移道殃及民田。”最后,余兴仁还是谢绝了刘能的好意,并告之当务之急是寻到宝图。
谁知刘能回去之后,四下秘密寻找宝图,并以高价许诺,要先寻此图,在刘官谷高台之上重修名塔。方丈着急地问余兴仁:“余大人,佛塔之地,不可乱移,你看此事咋办?”
余兴仁心里也很着急,但人家有钱,可暗地高价收宝图,而朝廷又没拨给过多的银两。方丈说:“干脆咱也贴出告示,明收宝。”
余兴仁一拍脑门:“对呀,咱虽没钱可有朝廷法令,明收宝图理所应当。余兴仁当即草拟一张告示:“有捐献名塔之宝图者,朝廷有重银答谢,方丈收为俗家弟子。”
说来也怪,镇河大铁牛神秘失踪后,洪洞城内外连遭不幸,一月之内黄河水又冲过来几次,城南神秘失火,烧掉了百年寺院,城北民房倒塌,一时间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民心不宁,早有人上报朝廷。余兴仁心里很着急,只好找来好友黄云龙秘寻失踪的大铁牛。
这黄云龙何许人也?是河东大盗,晋中一龙,专盗为富不仁之家,专取贪官抢民之财。民间尊为大侠。有一年黄云龙盗了刘知府大印,不小心掉进刘知府设的陷阱里,是余兴仁设法保他出来的,这次余兴仁请他出山,黄云龙自是感恩图报。
不几日,黄云龙传信给余兴仁,在河西大荔府内发现大铁牛。余兴仁心中大喜,立马通知柳姑,带几名贴身女仆,快马前往河西。黄云龙早在河西黄河滩上接应,一行人在大荔城外一家客店落脚,等晚上好行事。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来了两个人和黄云龙接上了头。虽然要找的东西存放地离这里很远,但来人不让他们骑马,只让他们走着去。乡间小道,土路泥泞,一走一滑,柳姑气得直骂:“这是什么鬼地方,这么难走。”余兴仁小声说:“为了大事,忍着点。”柳姑问去干什么,余兴仁说:“到地方你就知道了。”
走了近一个时辰,终于来到黄河滩上的一片开阔地。有一个大窝棚,围着十几个人,月光下朦朦胧胧看不清楚。一个像是头目的大汉说活了:“几位好汉!我等几人,因贫寒所迫,从贼人手中抢得这大铁牛,为的是能卖些银两,养家糊口。”余兴仁说:“好呀,你要多少银子?”头目说:“少说得三千两!”余兴仁想了一下,说:“银子我可以答应你,但我们要先看货!”
“好!看就看吧。”说着那头目用手中的刀挑开窝棚内的一块布,黑影中,余兴仁看见像是铁牛,可看不清,想上前去看,那几个人不让,说等银子拿来后再细看。柳姑见说大铁牛放在窝棚内,不禁一愣。余兴仁说三天之后拿银子来赎大铁牛。
三
余兴仁坐在大堂之上,一筹莫展。这数千斤重的大铁牛真的是河西盗贼盗去的?那夜天黑,看到的真是大铁牛?正当他冥思苦想时,柳姑从大门外走了进来,只见她笑盈盈地问:“在愁什么?”余兴仁长叹一声。
柳姑知道余兴仁心里在想什么,就说:“走!带人跟我挖大铁牛去。”
余兴仁惊问:“你知道大铁牛在何处?”
柳姑微笑着点点头。他们骑马直奔刘官城西二十里的大渡口旁,用了一天工夫,把埋在地下的大铁牛挖了出来。余兴仁不解地问:“柳姑,你怎么知道大铁牛埋在这里?”只见柳姑平静地说:“是我埋的。”
原来当年害死柳姑父亲的罪魁祸首,正是知府刘能。柳姑发誓要为父亲洗清冤情,无奈刘能在当地根基很深,柳姑便想出让国宝大铁牛一夜失踪,以此引起朝廷的重视,达到查办知府刘能为其父报仇的目的。半年前,柳姑就在距大铁牛半里之处租了一座民房,从院中向大铁牛处挖地道。挖成之后,乘后半夜守城兵士睡着之时,把大铁牛埋在地下,真是天助弱女,当夜黄河发了大水,把放置铁牛之地冲刷无迹,让人看不出一点痕迹。大铁牛失踪果然引起朝廷的重视,余兴仁主动找上了门。
听完柳姑的诉说,余兴仁心里感叹道,这真是个奇女子呀。自己接下来的事是写好奏折,上报朝廷,为柳姑之父平反。
余兴仁笑着对柳姑说:“我帮你报仇,你把我的东西也该还给我了。”柳姑不解地问:“什么东西?我不明白。”
余兴仁哈哈大笑:“别装啦!你就是大名鼎鼎的雪华山女匪首梅娘!”柳姑说:“不愧是皇上派来的,明人不说暗话,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余兴仁告诉她,那天被劫的时候,他就觉得梅娘的身影熟悉,那一夜,柳姑蒙面引他出来,他已猜到柳姑、梅娘是同一个人。
柳姑微微一笑:“这也是被逼无奈,你要的是唐琴?一把破琴有什么用?”余兴仁这才说出真相:他把皇上给的工程图密藏在唐琴里。
柳姑说:“你就是有了工程图,也无法修起舍利塔。”
“为什么?”
柳姑说:“你有三颗定塔宝珠吗?我知道在哪里。”
余兴仁忙问:“在哪里?”柳姑说:“在知府刘能手上。”余兴仁心头一震,原来都是他搞的鬼。
这时,柳姑的贴身女仆来报:“知府刘能带上家当,朝陕西逃去。”
余兴仁和柳姑相互看了一眼,同时大喊一声:“追!”
9、三买槽子糕民间故事
清道光年间,在关东有个点心作坊,叫埠源馆,主要生产槽子糕,也就是现在的蛋糕。店铺虽不大名气却不小,一来是童叟无欺买卖公平,二来是用料地道无假,做工精细特,来这里的人不吃一口埠源馆的槽子糕那是不小的遗憾。
有个小老板叫王天成,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喜欢吃大鱼大肉,得意的只有一样,那就是吃埠源馆的槽子糕。有一年过生日,他亲自到埠源馆买了两果盒槽子糕。当他走到三道码头时,见从山里运圆木的木排顺流而下,纷纷靠在码头边上,码头工人把一根根两搂多粗的大木头抬上江岸,涛声和号子声融为一体,场面蔚为壮观,他自觉不自觉地停住了脚步,站在一大堆木头下翘首观看。正在他看得饶有兴致的时候,没想到祸从天降,一根木头从上面滚下来,正砸在他的腰上,他被人抬回家时已经奄奄一息。虽然后来保住了一条命,却为治病荡尽家财,最后竟破产了。
在城里实在住不下去了,没办法,他便带着夫人和三个女儿回了好几百里地之外的老家。
虽然是为吃一口槽子糕才落魄到这步田地,可王天成的槽子糕情结却没有因此了断。他的老家在一个大山沟子里,在这里,别说埠源馆的槽子糕,就是一般小作坊的点心,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口。
三个女儿一个一个出门子了,王天成也一年一年地衰老了,越是老他就越怀旧,就越想吃埠源馆的槽子糕,他经常跟三个姑爷叨咕:“埠源馆的槽子糕好吃呀,我怕是这辈子再也吃不到了。”这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想求三个女婿给他买点埠源馆的槽子糕,让他解解馋。
大姑爷想,这老头子,都穷成啥样了,心还挺高,埠源馆在城里,离这儿那么老远,我咋给你去买呀?可看在媳妇的面子上,他还是走了一天一夜,来到一个小镇,挑好的槽子糕买了两包回来,到了老丈人过生日那天,他捧着两包槽子糕来到老丈人跟前,说:“爹,我早就知道您老人家最爱吃埠源馆的槽子糕了。这不,我前些天特地进了趟城,给您买回了两包。”王天成又高兴又激动,颤抖着双手接过了两包点心,轻轻地打开了,可当他看到里面的槽子糕时,脸色立刻变了,瞪着眼珠子问:“这是埠源馆的?”
大姑爷装腔作势地说:“是……是啊,是埠源馆的,不信您尝尝。”老人说:“不用尝,一看就不是埠源馆的。埠源馆的槽子糕是用香油刷模子,用方形的炉子烤,烤出来的槽子糕上下和四面都是一个颜色,金黄金黄的。你再看你买的,上面是黄色,下面却是白的,哼!”说着,气呼呼地把槽子糕扔在了一边。
大姑爷的小把戏被当场戳穿,羞得他连饭也没好意思吃,就灰溜溜地回家了。
第二年,二姑爷走了两天两夜,来到一个大集镇,还真买到了上下和四面都是一个色的槽子糕,可是,过生日那天,老爷子一口都没吃就说:“这也不是埠源馆的!”
二姑爷不服气,狡辩道:“爹,这是埠源馆的,您看,这上下四面都是一个颜色呀。”
王天成说:“埠源馆的槽子糕暄腾,抓一把松开,又回了原样,像海绵似的。你看你买的,梆硬梆硬的,和马粪蛋子一样。我说,你们没那份孝心就拉倒,干上跟我打马虎眼?”二姑爷被数落得无地自容,脸一下红到了脖子根。
一转眼又过去了一年,这年三姑爷想,老丈人这一辈子也真不容易,老了老了想吃口埠源馆的槽子糕,这么多年了一直也没吃到,今年,说啥我也要了却他老人家的这份心愿。
三姑爷跋山涉水,整整走了七天七夜,来到了老城,终于在埠源馆给老人买了两包槽子糕。这天晚上,他住在三道码头边的一个小店里。没想到,半夜里小店失了火,听到喊声他抱着衣服就往外跑,到了外面才想起来,两包槽子糕落在了里面。他想回屋去拿,可来不及了,熊熊大火已经吞噬了整个店房。
第二天早上,正巧有一挂马车往山里去,和三姑爷是顺路,想让他搭车回去。三姑爷听了摇摇头说,这趟车怕是搭不上了,他还得去埠源馆重新给老丈人买槽子糕。好心的车老板问他怎么回事,他就把实情都说了。正在他惋惜的时候,车老板听了哈哈大笑,说:“这老城卖槽子糕的又不是埠源馆一家,哪家都差不多,你看,那家孙记点心铺,有名,卖的东西,样样不次于埠源馆。”
三姑爷觉得车老板说得有道理,就进了孙记点心铺,一看,这槽子糕的确和昨天在埠源馆买的差不多,就选好的买了两包,坐上顺道的马车上了路。
王天成过生日这天,三姑爷恭恭敬敬地把两包槽子糕送给了老人,老爷子打开一包,拿出来一块,看了又看,捏了又捏,又放在手里掂了掂,看着老丈人那副认真的样子,三姑爷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一样,通通直跳。王天成盯着手里的槽子糕,又抬头望了一眼三姑爷,乐了,连声说:“是埠源馆的槽子糕,真是埠源馆的槽子糕。唉,还是我三姑爷有孝心啊!”
不久,王天成得了重病,他把三姑爷叫到自己的身边,气息微弱地说:“我怕是活不了多久了,你们三个女婿,我看就你还靠得住,我死后,你要好好地伺候你妈,让她享点福。我这还有点过河钱,给你吧。”说着,把一个小匣子交给了三姑爷。三姑爷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三个大银元宝。
老爷子还有这么厚的“家底”,大姑爷和二姑爷肠子都悔青了,都恨自己为啥就不肯吃点苦受点累,上老城给老爷子买两包埠源馆的槽子糕呢!
三姑爷是个老实人,他虽然得到了三个大元宝,心里却不好受,因为送给老人的槽子糕毕竟也不是埠源馆的,他欺骗了老人。这天夜里,三姑爷翻来覆去睡不着,“不行,我一定要让老丈人吃到正宗的埠源馆槽子糕。”想到这儿,三姑爷叫醒了夫人,把经过对她讲了一遍。说完翻身起来,穿好衣服又踏上了去老城的山路。
此时正是雨季,河水涨,很多路都被山洪冲断,三姑爷风餐露宿、翻山越岭,半个多月后,他风尘仆仆地终于捧着真正的埠源馆的槽子糕回来了。可是,老人家已经在一天前过世了。
三姑爷愧疚无比,悲痛欲绝,他把槽子糕供放在老人的棺材前,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说:“爹呀,我对不住您啊,我骗了您,上回,我给您买的槽子糕也不是……”
这时,丈母娘走了过来,说:“不要难过了,这事你爹都知道。”
“什么,我爹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
丈母娘说:“你爹是做买卖的出身,什么东西用手掂一掂,就知道几斤几两,分毫不差。埠源馆的槽子糕十六块儿是一斤,不多不少,你送给他的槽子糕一包也是十六块儿,却是一斤一两,但你爹知道,那两包槽子糕的确是你从老城买回来的,是在三道码头孙记点心铺买的,他背后跟我说,别管咋地,你还是真的去了一趟吉林,比你那两个姐夫都强。”
10、门前插柳民间故事
门前插柳是江苏盐阜地区清明节的民间风俗。
相传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江苏盐城阜宁筑城安寨,惩办,斩杀贪官污吏,惩恶扬善。当地贪官对他恨之入骨,就纠结地方土匪恶霸,让他们到老百姓当中造谣煽动,说黄巢滥杀无辜,强逼人们造反。这些家伙种田吃不了苦,出来混吃混喝,得了一点小恩小惠,就见利忘义,死心塌地地跟官吏狼狈为奸,老百姓难辨是非,恐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这天,有个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十多岁的大男孩,手里挽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跌跌撞撞地在路上走着。由于她身体瘦弱,又要照顾两个孩子,一步一个趔趄,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面前又有一条河,常言道:远怕水,近怕鬼。妇人站在河边,流下泪来。就在这时,黄巢率领义从这里路过,见状感到纳闷,就问她:“大嫂这是要往哪里去?”妇人抬头一看,见是一位武将打扮的大汉,忙跪下磕头说:“回禀老爷,小妇人的丈夫在外经商,昨日我听人说起,黄巢的叛就快要打到这里来了,所以赶忙带着孩子逃命,去阜宁找孩子的父亲。”黄巢不动声色地问:“大孩子身重,小孩子体轻,你为什么背大的不背小的呢?”妇人答道:“大男孩是前房所生,小男孩是我亲生。前房只留下这么一条根,我年轻,以后还能再生,要是反贼追来,我就丢弃小的,背着大的逃命!”
黄巢听了很受感动,扶起妇女,对她说:“大嫂,我就是黄巢,但我们不是什么反贼,而是替天行道的义!爱人者,人恒爱之,助人者,人必助之,好助人者仁也。”
第二天就是清明节,为防止部下在战乱中伤及无辜,黄巢交代妇女:“你在家门前插上柳枝作为记号,我手下的人见插柳枝的人家决不侵扰。”从此,每年清明节,百姓们为祈求平安,便在家门前插上柳枝,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11、滚冰节的传说民间故事
在祖国的边陲萝北,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家住黑龙江边名山、肇兴、太平沟等地的人们都会跑到封冻的江面上滚几圈,说是可以祛病辟邪,甚至有些离江边几十里的人也要在这天驱车前往那里“滚”上一“滚”。因此这里的人们又把元宵节称作“滚冰节”,说起这滚冰节,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趣事呢……
相传当年小黑龙与小白龙几经血战后,小黑龙接管了黑龙江,顺理成章地成为这条大江的龙王。他带着他的儿女们在江心仿照玉皇天庭的模样修建了一座华丽的宫殿,并令这些龙子龙孙分管黑龙江各路支流,每年都要准备一大批数量可观的鱼虾供岸上的人食用。数年来,黑龙江波平如镜,四季祥和,江畔的老百姓更数起了捕鱼狩猎、耕田种稻、恬淡惬意的生活。
这年,小黑龙的爱妃为他生下了第九个龙女,小龙女聪明伶俐,乖巧漂亮,颇招人喜爱,一直被奉为龙王爷的掌上明珠。也许是因其自小受人宠爱过度吧,使她养成了一种叛逆的性格。她偏偏不像她的姐姐们那样矜持稳重、待字闺中,也不安心跟母亲学习针织、刺绣等女孩子所应具备的技能,而是时常与她的哥哥们混在一起,很有一些男孩子的闯劲,顽皮得很。久而久之,她就觉得整天呆在龙宫甚是厌烦,很想出去转转,去看一看由她老子掌管、保佑的江畔,人间的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心里想着,她便在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趁着龙哥龙姐们都已熟睡,偷偷地溜出了房间。
小龙女浮到水面,变成一个凡间的小姑娘,在黑龙江上恣意地遨游。游着游着,不知不觉游到了萝北境内的肇兴与名山两个乡镇的交汇处,她感觉实在有些累了,便到岸边玩耍嬉戏。这时,忽听“啊”的一声,只见不远处一团黑影正在缓缓下沉,不知是什么东西。这勾起了小龙女的好奇心。她一个猛子扎进江中,游到近前,原来是一个溺水的小伙,年纪似乎比她大不了几岁。尽管他的衣服破旧了些,但也还算干净,长得眉清目秀,英俊潇洒,不像自己的龙哥哥们那样,个个膘肥体壮、傻大黑粗,小龙女心中暗喜,世间还有如此美男子。于是,她施展法力,把这个小伙救上了岸,见他还尚存一丝气息,就给他服下了自己学炼的一种丹丸。
小伙脸色渐渐地红润起来,过了不到半个时辰,便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小龙女见小伙醒来,就笑呵呵地问道:“一个男子汉咋会掉到江里?笨死了!”小伙定了定神,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坐起来用手轻挠着后脑勺,憨憨地傻笑着。突然他像想起了什么,跪倒在地,向小龙女磕了三个响头。小龙女吓了一跳,大声说:“哎呀妈呀,你们人类怎么见人就行如此大礼啊?”话一出口,她感觉到自己说漏了,赶紧用手捂着嘴掩饰说,“没事,没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是从远方来这儿走亲戚的,人生地不熟,不如我们交个朋友吧。”说着便友善地伸出双手把小伙扶起来。
“说说吧,你怎么会掉到水里呀?”小龙女又问道。
小伙不好意思地说:“我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亲,当时为了给父亲治病,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剩下我和娘相依为命,生活很窘迫。这些年俺娘日夜操劳终于把我拉扯大了,如今她不但瞎了眼睛,又身患重病,我找了好几个郎中,他们都说俺娘快不行了。不过有一个大夫告诉我说有一个偏方兴许管用,要用整一斤重的红尾鲤鱼做引子,配上一些中草药煎服,且必须要每天一条,重一两、轻一两都不行。草药倒还好说,我在这附近的山上找了几天都采齐了。可这鲤鱼就让我犯难了。我本来就不太会游泳,好容易蔡上几条,不是大就是小。唉,这都七天了,俺娘还没吃上俺熬的药呢。”说着小伙子打了一个冷战,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这不,今天俺寻思着往江心深处游,也许能捞着合适的,可谁知……要不是妹妹你,我没命了不说,俺娘也没命了呀,我真要好好谢谢你呀!”一边抹眼泪一边又要给小龙女磕头谢恩。
小龙女急忙拉起他来,用手擦去他的泪痕,为他重新披好了外衣,怜悯地说道:“可怜的哥哥,如果你不嫌弃,我可以帮你,我水性比你好。”
“那怎么行,我怎么能让你一个女孩子为我……再说现在这深秋的江水又这么凉……”
“别婆婆妈妈的了。”说着小龙女转身一跃跳进江中。
小龙女以自己龙宫公主的身份找到了黑龙江鲤鱼族的族长,命令其每天都送一条一斤重的红尾鲤鱼给老人家治病。说时迟,那时快,眨眼之间,蹲坐在岸上的小伙子就见小龙女手捧着一条光灿灿的红尾鲤鱼游了过来,冲她一努嘴,说:“快拿回去,给你妈治病吧。”
此后,小伙子每天都见到小龙女将一条正合适的红尾鲤鱼送给他,不禁心情好了许多。他时常陪着小龙女游山逛景,把名山、肇兴等江畔村落都转了个遍。小龙女也帮着大哥哥伺候他的妈妈。也许是小伙子与小龙女的行为感动了上苍,或许是这个偏方真有些作用,总之老太太的病大有好转。一天小龙女见老太太的情绪稍好一些,便领着她在院子里遛弯儿。
“大妈,你老这眼睛是啥时候看不见的呀?”
老太太答道:“咳,都十好几年了,可是苦了俺那娃了。”
小龙女见状忙说:“别哭,别哭!大娘,那你从来没治过吗?这看不见东西该有多憋屈呀。”
“唉,那有啥法子呀?俺这瞎老婆子早死早利索,也好给俺那苦命的娃减轻点负担。”
小龙女强忍心酸,偷偷地跑到一旁抹眼泪,她看得出来,这娘儿俩虽说很穷,但他们却都是很朴实、很厚道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有好报才对呀,可这老天也太不公了。于是她潜回了龙宫,悄悄地把父王的仙丹偷了出来,再用太平沟江段漩涡里的水熬制后,每日给老太太清洗眼睛,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太太的眼睛终于复明了,她又重新看到了世界,看到了这个救了她们娘儿俩的好姑娘。
转眼一年过去了,小龙女与这个小伙日久生情,渐渐产生了爱意,准备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拜天地、入洞房。
话说这天,街坊邻居都聚在老太太家,张灯结彩,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更为这对新人的喜上加喜感到高兴。可就在这个时候,龙王爷发现自己一直当做命根子守护着的仙丹丢失了,几经追查,才晓得是已经偷跑出去一年多的小龙女所为。龙王勃然大怒,发动黑龙江里所有的虾兵蟹将,用锐利的兵器豁开了冰冻的江面,提拿小龙女,并准备用瘟疫惩罚小伙子一家和当地的村民。小龙女悔恨不已,是自己害了这些善良的百姓,她决心宁可粉身碎骨也要让这里恢复往日的太平。只见她努力挣开绳索,纵身一跃,浑身的鳞片纷纷撒落,掩盖了被豁开的江口,还原了冰封的江面。
小伙子没能入成洞房,好不懊恼。晚上他做了一个梦,小龙女翩然而至,说道:“我不是凡人,而是黑龙江里黑龙王的女儿小龙女。因为贪玩来到了人间,不想给你和大娘带来了麻烦,今天我只有用我的生命来弥补我的过错。”接着又说,“我的鳞片具有祛除病痛、抵制邪毒的功效,我已将其遍洒江面,以后每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咱俩新婚遇难的这个日子,你可带领乡亲徒步来到江上,右打九个滚,再左打九个滚,就能躲过龙王带给你们的瘟疫了。”
小伙子紧紧拉住小龙女的手,痛哭流涕:“不!是我们全家害了你呀。咱俩真就一点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了吗?咱们远走高飞吧?要不,我去向你父王解释说情?”
“不!”小龙女用手捂住小伙的嘴,“没用的。”
“我宁可死也要与你厮守在一起!”
小龙女叹了口气,道:“一切都没用的,如果那样,莫说是你我,父王会让这里所有的村庄都惨遭水患,乡亲们要紧呀。”
说着,小龙女的倩影缓缓飘远了,只听远处传来她的喊声:“你一定要保重呀……”
小伙擦着朦胧的泪眼,对着窗外哭喊着:“妹妹……”醒来后他带着悲痛将此事告诉了邻里。
此后,生活在名山、肇兴江畔的村民,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带着孩子到江面上去打滚,这一年的疾病、灾祸,就会沿着开春化冻后的黑龙江水顺流远去。人们以此纪念这位给人间带来福音的小龙女。“滚冰”的习俗延续至今,成为萝北人民一项重大的节日活动。
12、酒鬼的传说民间故事
清朝嘉庆年间,汉中有个家伙嗜酒如命,每天早上起床,穿衣服前要先抿一口高粱酒,不然起不了床;晚上脱了衣服,躺在床上还得再灌半壶,不然睡不着觉。他腰里挂着个酒葫芦,走不到三五步就得拿起来喝一口,哪怕酒葫芦空了,也要凑到鼻子上闻一闻,久而久之,人们都叫他张大葫芦。
偏偏有一天,也不知道张大葫芦是没吃饱饭还是怎么回事,反正就是状态不好,喝得酩酊大醉了,你看他,一边走一边喝,嘴里还嚷嚷着:“好酒……好酒……好酒!”
这一晚正是年三十,除夕之夜,大家都在家里吃年夜饭,路上也没什么人。恰巧这晚天色特别暗,伸手不见五指。张大葫芦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红薯窖里边了。
窖不深,底下全是松软的黄泥巴,张大葫芦爬起来,浑身上下摸了一遍,嘿,还真没什么事!他一仰脖子,又结结实实地灌了一口:“真是好酒啊!喝了这么多摔窖里都没事,明年说什么也得说服老婆子,再多酿个几百斤才行。”
这时,他隐隐约约听见好像有人说话,还有锁链在地上拖着走的声音,咯吱咯吱的。张大葫芦只当是幻觉,狠狠掐了一把大腿,不成想一下子疼得差点叫了出来,是真的!他害怕极了,赶紧捂住嘴巴,只听一个威严的声音说道:“今天晚上我们要去原公庄抓那个张大葫芦,黑白无常,准备好铁链!师爷,查一查时辰。”
师爷应了一声,传来一阵的声音。张大葫芦想,这大概是在翻生死簿了吧,又听见是要抓自己,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这边师爷在生死簿上找了几遍,总是不见原公庄张大葫芦的名字,于是师爷就问土地公:“土地公,你知道张大葫芦这个人在哪里吗?我们这阴间的生死簿上没有,阳间怎么也不见他呀?”
土地公回答说:“你找的这个人已经入了土了,你在阳间再找也是白搭!”
师爷半天没说话,应该是在思考,最后他说了一句:“不要紧,今天晚上在这里没抓着他,以后我们在常山那里也要把他抓去。”
这句话说完,就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了。
张大葫芦听得冷汗直流,心里死死记下了今后一辈子,一定不能去常山,千万要记牢!
他躲在地窖里一夜没敢出声,直到天亮了,才敢大喊救命。正好窖主人来取红薯,听见里面喊救命,连忙把他救上来。
张大葫芦上来后,连声拜谢,还不断地向地窖磕头,搞得窖主人莫名其妙的。不过张大葫芦倒精明,前一个晚上的事一个字儿也没敢提。
此后几十年,张大葫芦一直死守着自己定的规矩,无论何事,死活都不去附近的常山庄,落了个平安无事,转眼都活到七十多了,一直把这天机暗藏在心底。
可是无巧不成书,有一年,张大葫芦嫁到常山庄的孙女家里闹了矛盾,一家人吵得很激烈,非请他去调解不可。张大葫芦犹豫了很久,还是禁不住宝贝孙女的软磨硬泡,答应了。到常山后,他果然迅速化解了矛盾,主人家很感激他,又请他喝酒,他毫不例外地又一次喝醉了。
家人把他抬去放在床上安顿好,都回去睡了。
半夜里,张大葫芦被尿憋醒了,起床去了趟厕所。他晚上多喝了点,加上不太熟悉环境,回来后怎么也找不着原来睡的屋子了。这风一吹冷飕飕的,当时又困得不行,这可急坏了张大葫芦。所谓关键时刻好运到啊,就在又困又冷难以忍受之际,他摸到了一个柜子,里面还铺着褥子和被子,暖和得紧呢!他也顾不得这是给谁睡的了,先暖暖和和地睡下再说吧。
你还别说,这柜子里是既没风又有新褥子新被子,张大葫芦睡在里面别提有多美了。过了大概有一个时辰吧,他被一阵奇怪又熟悉的声音吵醒了,一阵脚步声伴着锁链拖地的声音向他慢慢靠近,听起来还不止一个人。
这时,一个尖尖的声音响起:“奇怪啊,阎王爷让咱俩来抓张大葫芦,出地府前查过他还在,怎么过来就找不到他了呢?”
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回答道:“应该就在这里了,我们仔细找找。”
张大葫芦一听,差点吓尿了,阎王爷真的派小鬼来常山抓他了,这下看来要歇菜了!
可奇怪的是,这两个小鬼走来走去,转了几圈却没来抓他,最后到柜子边停下来了。尖尖的声音说:“奇怪啊,怎么会找不到呢?”另一个声音回答:“我也纳闷了,我们把土地爷找来问一下吧!”
不一会儿,土地爷就来了,尖声音的家伙说:“土地爷,我们奉阎王爷之命来抓张大葫芦,出地府前查过,他该在这里,怎么会找不到?”
另一个声音接话道:“土地爷,是不是你收了好处在搞鬼啊?”
土地爷连称不敢:“不是,不是,我怎么敢?那个人明明已经进了棺材了,当然找不到了,你们还是回去再查查生死簿吧!”
这句话说完,就半天没有声响了,大概是小鬼他们在商量吧。约莫有半炷香的时间,脚步声和锁链声再次响起,只是慢慢远去了。
张大葫芦长吁一口气,精神一放松,困意随之袭来,沉沉地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孙女儿早起,惊叫起来:“爷爷!你怎么睡在棺材里啊!”
张大葫芦闻言起身一看,可不是吗?自己躺着的哪是什么柜子啊,分明是一口棺材!他仔细一想,肯定是昨晚摸黑找不着床,恰好摸到人家为老人提前准备的新棺材,稀里糊涂就躺进来了,没想到歪打正着,正好再次帮助自己躲过一劫!
想明白了这些,张大葫芦乐了,自己真是吉人天相啊,阎王爷又能奈我何!不过得意归得意,他再次下定决心,以后说什么也不来常山了。
张大葫芦回家后,又平平安安地过了几年,在那个年代里已经是非常高寿了,可他喝酒的嗜好却是一点儿没变。这天,他跟几个老友聚在一起,聊起了年轻时的事儿,都很开心,于是约好晚上去老哥们常太保家喝酒。
几个老朋友喝得很尽兴,席间,有人不禁聊起为何张大葫芦嗜酒如命却偏偏能够长寿,张大葫芦一时兴起,就得意地把那两次奇遇说了出来。不料,别人根本不信,反而怪他心眼多、不够朋友,刻意隐瞒长寿秘诀。张大葫芦说了真话反倒没人信,不免有些失望,这顿酒席最终不欢而散。
当天晚上,张大葫芦就在常太保家住下了。夜里,他睡着睡着,突然感觉身体一下子变轻了,睁眼一看,身旁一左一右各有一个小鬼,手里拿着铁链锁在自己脖子上,再回头看床上,自己的身体还在床上沉沉睡着。
小鬼大喝一声:“张大葫芦,前两次让你耍诈使阴逃脱了,今天我看你还往哪里跑!”
张大葫芦一看自己的魂被勾离了身体,吓得浑身直哆嗦,说话也不利索了:“两位大……大人,你们别生气,之前两次我也不是成心躲……躲着的,不知者不罪,你们就原……原谅我吧!不过今天你们真……真的搞错了,这里不是常……常……常山啊!”
另一个小鬼瓮声瓮气地说:“怎么会弄错呢?常太保在家里排行老三,不就是常三了吗?”
张大葫芦一听,急了:“你们怎么能这样呢,这常三和常山能一样吗?”
那个小鬼一抖手里的锁链,指着张大葫芦的鼻子大喊道:“你还敢跟我们理论?第一次你躲在窖里假装入了土,第二次你躲在棺材里假装进了棺,让你逃脱了两次,阎王爷已经责罚我们两次了!这次你在常太保常三家里被抓,跟生死簿上写的一模一样,你还有什么话说!”
张大葫芦还想争辩:“这个……”
瓮声瓮气的小鬼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还挣扎什么啊?你以为偷听到我们讲话就可以永保太平啊?你抬头看看这阎王殿门口的对联!”
张大葫芦抬头一看,上联:阳世三界谁无死?下联:古往今来放过谁?再看那横批是正要抓你!
13、刘宰找牛民间故事
宋朝时期,刘宰刚调任泰兴县令不久,就接到一农人投诉。
农人说:“邻县的亲戚租了我家的牛,可恨的是,趁我家办丧事的时候,他窃走了租牛契据。十几年来,我几次上门索要牛和租金,他都不认账,还谎说把牛卖了。所以,请刘大人替小民做主。”
刘宰问:“为什么十几年了都没得到解决?”
农人回答:“我曾经多次向官府告状,可没有契据凭证,又因为牵涉邻县,所以官府一直搁置未办。”
刘宰站起身来,来回踱着步,自言自语地说:“都过去十几年了,怎么能一下子找回来呢?得想计策。”
随后,刘宰命人找来两个乞丐,请他们吃饱喝足之后,告诉他们事情的缘由,并如此这般地交代了一番,然后关进牢房。
第二天,开始审讯。刘宰将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问:“你们二人可曾偷牛?”
两个乞丐立即招认:“是偷了一头牛。”
刘宰继续问:“你们将牛弄到了何处?”
乞丐回答:“卖给了邻县。”
刘宰问:“可还记得是哪家哪户?”
乞丐果断回答:“记得,记得。”
刘宰吩咐左右:“好!那就带他们去指认。”
来到邻县,两个乞丐径直来到了那个租户家,说:“就是卖给了这家。”开始,租户不承认,但乞丐竭力坚持。租户急了,回屋拿出契据,信誓旦旦地说:“牛是我租来的,有契据为证。”
在场的人都笑了,租户如梦方醒,自知露馅,中了人家的圈套。最终,不得不把牛和租金如数归还租主。
心计,是小聪明,而非大智慧。工于心计之人,永远不是智慧之人的对手。
14、魏源九岁应对民间故事
魏源是清代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他九岁时去参加湖南邵阳县的童子 试。当地县令指着茶杯上画着的太极图,出了个上联让他来对:
杯中含太极;
“太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认为太极是产生世界万物的本原。 “太极图”是根据这种理论画的一种示意图,由两个一黑一白的对称的鱼形 相对组成一个圆形图像。这种理论很深奥,对中国思想界影响很大。
这时,魏源怀里正揣着两块充饥的烧饼。他摸了摸怀里的烧饼,对出了 下联:
腹内孕乾坤[qián kūn]。
县令听了,十分惊讶,问他:“你说说什么叫‘乾坤’呀?”魏源拿出 烧饼来说:“天地叫做乾坤,这烧饼一块像天,一块像地,我把它们吃下去, 心里就要想着天地间的大事。”
县令和周围的人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人小志气大。
15、变成芋艿的白鸟民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侍奉天皇的人叫项出。
有一天,项出去一个叫中臣村的地方为天皇办点事。
办完事的项出在客栈里睡觉,可是因为太冷了就醒了。
原来是因为没有关紧窗户就睡觉了。
“呜呜~好冷啊”项出起来关窗。
往外一看,东方开始有点亮了。
“天快亮了啊。”
项出正打算关窗的时候,看到从北边天空飞来好多白色的鸟。
“哇—”项出看着时,白鸟们悄声无息得靠近,一只只停在客栈前的田里。
看着白鸟纷纷降落在田地里,项出情不自禁得感叹道:“啊啊,这么美丽的鸟还是第一次看到啊。”
项出打开门,悄悄得走了出去。
然后向着白鸟的方向,慢慢地伸出手,一边说着“呼—呼—”一边靠近它们。
这时,白鸟们就一个个将细长的脖子藏在羽毛里变得圆圆的,然后成了年糕。
“噢噢!这是怎么回事?!”还在项出诧异时,眼前的年糕又变成了芋艿。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项出拿着那芋艿,回到了天皇身边。
天皇听了之后非常高兴,还说:“白鸟,是会带来好运的。”
听说自那之后,那个中臣村总是产很多芋艿。
芋艿(Yùnǎi )简称“芋”,俗称“芋头”。单子叶植物,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叶卵形,叶柄长而肥大。花黄绿色。地下有肉质球茎,富含淀粉,可供食用。中国南方栽培较多。
16、不被祝福的恋人民间故事
在至今大约四百年前,在长崎镇上,有个叫小夜的美丽姑娘。
小夜是信仰基督的基督教徒,她美得和画中画的玛利亚一模一样,所以人们称小夜为“玛利亚小夜”。
那时,有个叫与次郎的年轻人,在南蛮寺(基督教会)的门前卖花。
小夜每天都会买与次郎的花去南蛮寺供奉,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两个人就相恋了。
不久之后,关于这两人的流言就传遍了整个小镇。
明明是很般配的两个人,但是周围的人却并不祝福这两个人。
要说为什么,那是因为当时的天主教,有严格的戒律不许和其他宗派的男女交往。
有一天晚上,两个人避开别人的耳目,在海边约会。
可是这却被神父看到了。
神父们严惩了抓到的两个人。
特别是对与次郎,把他作为拐骗天主教徒的罪大恶极之人,将他流放到了长崎港海面浮着的“甲岛”上去了。
“小夜,到了晚上你就眺望一下甲岛。因为我每天晚上都会点红色的灯。只要看到红色的灯,就可以知道我还活着。”与次郎对小夜只说完这些话后,就被送到甲岛去了。
从那之后,小夜每天晚上都会去海边眺望甲岛。
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小岛上就会扑哧地亮起一盏红灯。
小夜看着那灯,想着与次郎就会止不住流泪。
可是对于这一切,神父们却并不高兴,他们说:“与次郎是诱惑信徒的恶魔。对于恶魔,就应该接受神的惩罚。”
第二天晚上,小夜一直等着,可是却没有看到甲岛的红灯亮起来。
那天凌晨,小夜像是被什么东西附体了一样,摇摇晃晃地走了起来,一步一步地迈向海里。
“与次郎。来生一定要在一起啊。”
听说到了第二天早上,在甲岛的浪打过来时,浮上来并排倒在一起的男女尸体。
17、刘大脚宿店民间故事
河北涿州清风县小脚村有个名唤刘大脚的生意人,外出做生意回家途中,夜宿在一个叫王村的小客店里,晚上遇到了一件怪事。
那夜,刘大脚因为生意赚了钱,心里喜滋滋的,赶了几天路程,虽然离家已近,但看看天色已晚,便住进了王村客店。心里高兴自喝了许多酒,醉醺醺地衣服都没脱便倒头睡下了。正值阴历八月十五,那一轮圆月正当空,隔着窗纸把客店房间照得一片银白。刘大脚睡意朦胧,被一阵脚步声惊醒,月光之下他看到房间的门突然开了一条缝儿,但见一个白衣女子飘飘然钻进屋来,悄悄站在了门旮旯里。
此时,刘大脚才想到忘了插门,他只好佯装睡觉,偷偷观察着眼前的不速之客。借着月色,他看到女子身着白素服,头扎白丝巾,如孤魂野鬼一般。
女子在门旮旯里站了好久,也没有惊动刘大脚。刘大脚正在纳闷,却见女子整理整理头发,又悄悄开门出去了。
刘大脚在小脚村也算得上一个胆大之人,村里死了人从来少不了他的帮忙。白衣女子何许人也?为什么深夜钻进我的客房?却又为什么不来打搅我?为弄清情况,刘大脚决定偷偷跟踪出去。
月光之下,刘大脚醉醺醺地跟在奇怪女子的身后,匆匆穿过一片枣树林,来到一座很破烂的庄院的门前,女子并没有进大院,而是站在门口往里面窥看。
刘大脚不敢近前,偷偷躲在一棵大树下,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阵鸡叫,刘大脚抬头看看天,月亮不知何时已经隐去,等他再回头望的时候,女子忽然不见了踪影。刘大脚醉意蒙蒙擦擦眼睛再仔细观看时,心里猛然咯噔了一下:哎呀!这里哪是什么庄院,而是一片坟地!而且还是一座新坟,灵幡还在不停地飘动呢。
刘大脚的酒劲儿呼啦一下全没了,他知道,这是当地有名的王家坟。王家坟是一片很大的坟地,这里荆棘遍野,树木成荫,阴森森充满鬼气,平常根本就没有人来,只有烧纸的日子才能见到人影。白天一个人到这里来都会毛发倒立,夜间就更叫人心惊肉跳了。
刘大脚虽然胆大,可是真的遇到这样的鬼怪之事,也相当震惊。他暗想道:为何随着一阵鸡叫,白衣女子忽然不知去向,看来自己真的遇到女鬼了。刘大脚惊得出了一身冷汗,再也顾不得许多,急匆匆地回到了客店,胡乱收拾了行囊,匆匆付了房钱,紧赶慢赶回到家中。
刘大脚回家后竟一反常态,睡觉一惊一乍,时常恶梦不断。妻子许氏不知怎么回事,心急如焚,找来本村巫婆烧香驱邪,无论如何也不见好,一家人急得团团转。
忽一日,清风县知县郭九里突然派遣两名捕快来到他家,称刘大脚在王家坟杀死了一个名叫韩小凤的女子和她的兄长韩小为,有刘大脚留在现场的一条毛巾作证,要立即带回县衙过堂。经百般解释无效,最后捕快把他带到了清风县衙门。
知县郭九里立刻升堂,对刘大脚进行了审问。刘大脚在县太爷面前不敢怠慢,承认自己曾经夜宿王村客店,并且去过王家坟。看到刘大脚回答得干净利落,郭知县让人呈上一条带血的毛巾,拿过去让刘大脚看了,道:“你要如实回答,这条毛巾是不是你的?”刘大脚仔细看了,回答道:“正是小人丢失的那条毛巾。”“我再问你,你夜宿王村客店的时候,为何在王家坟将一男一女杀死?”
刘大脚不敢说谎,只好将那天晚上如何有一白衣女子钻进客店,自己如何跟踪到了一个村庄,鸡叫后女子如何不见了踪影,天亮后才知道是王家坟的事情一五一十道了出来。
刘大脚从没有见过这种阵势,回忆起那天深夜发生的怪事更叫他心惊肉跳,他说话声音发抖,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看到刘大脚这般模样,郭知县哪里相信有女鬼的怪事,便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纯属胡言,天底下哪有这等奇事?有带血毛巾作证你还想抵赖,看来不动大刑你是不招!”
随着郭知县的一声怒喝,衙役们一拥而上,可怜刘大脚大刑之下难以忍受,只好招认因为做生意与死者产生过节,自己怀恨在心,在王家坟杀死了那一男一女。看刘大脚已经招供,郭知县命刘大脚签字画押,并押入了死牢,待后发落。
且说在案子具结上报的过程中,涿州知府高字久到清风县巡察,听到这件离奇的案子,马上调来案卷看了,发现多处有疑,决定亲自重审。
一日,高字久正在清风县府品茶,忽见几个乡民押着一男子来到衙门,称此男子趁刘大脚被关押之机,前往刘家强其娘子许氏,被邻居抓获,立刻扭送来县衙门。被抓男子系王村村民,名唤吴大。
为弄清情况,高字久化装成牢卒模样,来到死牢见了刘大脚。却见刘大脚慈眉善目,是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又见其长得瘦弱矮小,更不像一个能一次杀两人的人,便与刘大脚闲谈起来。通过交谈,高字久得知刘大脚与许氏成婚之前,许氏曾许配给王村吴大,吴大由于犯了事被官府判刑,许氏便与刘大脚结为夫妻。这一情节使他心中有了几分明白,他便又到王村暗暗察访,掌握了大量的线索和证据。
这一日,高字久亲自升堂,差人将刘大脚和吴大带到大堂审问,又传唤许氏当堂作证,并出示了吴大藏在枣树林中的凶器和在他家中搜到的血衣。吴大见抵赖不过,只好从实招了供。
原来,吴大本是一浪荡公子,自幼与邻村女子许氏定亲,由于犯罪被官府判刑,这门亲事也就自此了断。吴大刑满之后,在王村客店当了一个堂客。他知道许氏早已嫁给刘大脚,便怀恨在心,趁刘大脚外出做生意之机,几次前去要与许氏行好事,均被许氏挡在门外,心里更是不平,决定把刘大脚除掉以夺回许氏。
在此期间,吴大耐不住寂寞,与邻村寡妇韩小凤勾搭成奸。虽然经常与韩小凤苟合,但心里却想着许氏。吴大性情烈,经常对韩小凤不是拳打就是脚踢,韩小凤欲摆脱吴大,吴大扬言要杀她全家,她只好强忍痛苦,不敢声张。
这一日,吴大突然看见刘大脚住进了王村客店,认为机会到了,便强行让韩小凤到刘大脚房间去行那男女之事,以便捉奸,告官府治刘大脚**之罪,并给韩小凤许愿,事成之后,从此不再纠缠她。
话说韩小凤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来到刘大脚的房间。因为爹爹刚刚病去世,她仍然一身素服,看上去似鬼魂一般。看到刘大脚睡得正酣,她只想做做样子糊弄过去,便没有前去打搅刘大脚,只是躲在门旮旯里想办法。她想到夜里为爹爹新坟守墓的兄长韩小为,决定前去如实告诉兄长,与兄长商议再作打算,就这样她没有惊动刘大脚,在门旮旯里呆了半个时辰,便悄悄往王家坟而去。
由于刘大脚酒喝多了,晕晕乎乎便跟踪而去,错把守墓的房子看成了庄院。韩小凤走进守墓房子的时候,恰好远处传来鸡叫声,刘大脚吓出了一身冷汗。
再说吴大提了棍子拿了绳子前去捉奸,却扑了一场空。他顺手从刘大脚房间拿了一条毛巾,正要寻找别的可取之物,猛然看见一条人影走向了客店外面的枣树林,他料定与韩小凤有关,便也跟踪而去。
韩小凤来到兄长守墓的房子,急急向兄长道出了实情。韩小为火冒三丈,正要去找吴大算账,吴大恰好来到此处,吴大见韩小凤好事没有办成,也正在冒火,没容多想,便举起棍子与韩小为打将起来。看到兄长被打翻在地,韩小凤急急拽住了吴大,吴大一时性起,抡起棍子就结果了她的性命。吴大拿出刘大脚的毛巾擦擦汗水,扔在了尸体上,偷偷回了家。
得知刘大脚被打入死牢,吴大再也按捺不住对许氏的心,一日夜里,他偷偷来到刘大脚家,进院,要强行与许氏交欢,许氏大声呼救,邻居听到呼救声,找来几个人将吴大抓了,送到了县衙。
自从吴大进县衙之后,高字久料定行凶者是吴大无疑,便对现场与其家中进行了搜查,获得了重要证据。案件终于真相大白了,清风县知县郭九里被贬为草民,刘大脚无罪释放,吴大被斩立决。
18、王瑞得子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名叫王瑞的人,去闯了两年关东,挣了五十两银子,准备回家过年。王瑞走在回家的半路上,听到一家人家哭声连天,据这家人家的邻居说这家的徐坤,出去闯关东已有两年没回家,家里穷困潦倒。结果,徐坤的二老饿得奄奄一息,孩子饿得又哭又闹,徐坤的妻子刚要上吊寻死,就被邻居救下。王瑞听说徐坤家的情况后,觉得非常可怜,就决定把自己挣的五十两银子捐给这家人家。于是,他就来到徐坤家慌说徐坤托他给家里捎回五十两银子来。结果,王瑞没了回家的钱。他只好又返回关东去。
又过了一年后,王瑞挣了二十两银子回到家里。他在院子里,听到母亲说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他母亲面带愧色,觉得自己对不住儿子,儿子外出三年没回家,儿媳却生了孩子。王瑞又小声询问母亲他走后妻子的表现,母亲告诉他在他外出的三年里,儿媳和自己吃住在一起,没有半点越轨行为。这时候,他看到妻子怀抱着一个刚满一周岁的儿子,也到院子来迎接他。虽然他心里也很生气,但他没动声色,就把儿子抱过来。他看到儿子有一只小手紧紧握着拳头。据说,这孩子一下生就这样,谁也掰不开他的拳头。王瑞就对儿子说:“儿子,让我掰开你的小手看看你手里拿着什么?”他轻轻一掰,孩子的小拳头就张开了。原来,孩子手里攥着个纸条,上面写着 “你为徐家解了困,神仙把子送上门。”王瑞这才解除了疑惑。
19、挞秧田民间故事
金坛县杨角圩,每到农历六月初四这天,在水田里栽秧的人特别爱热闹。这天,不管男女老少,谁都可以捞起秧田里的泥巴作"兵器",参与一场叫"挞秧田"的游戏。这个风俗,相传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
有一次,襄王刘官芳奉忠王李秀成之命,到保阳打听清兵情,不料,被守敌戈登发觉,刘官芳寡不敌众,退至金坛杨角圩时,后面的追兵快到,又无避身之处,情况十分危急。
正在田里的老百姓见跑来一个气喘吁吁的陌生人,不知出了什么事,一个个停下泥手抬头张望。刘官芳急中生智,一步跨到秧田里,对百姓说:"我是太平李秀成的部下,戈登正在身后追杀,快帮我设法躲避!"说着,他抓起一把稀泥就往自己的脸上和身上抹,有个聪明的百姓一看,顿时明白过来,对周围人说:"快,我们大家也学他的样子,都用泥巴把自己身上、脸上糊起来。"于是大家捧起泥巴,你往我身上挞一团,我朝你脸上抹一把,挞着挞着,个个成了"三花脸",谁也分不清了。
不多时,追兵到了,朝田里一望,见许多百姓嘻嘻哈哈挞泥巴,闹成一团,水田里泥浆飞溅,他们怕弄脏了自己的衣服,都不愿近前。领头的家伙想:那探被追杀得跑还来不及呐,决不敢在我们眼皮底下和这堆人逗闹的,于是把刀朝前一指,头也不回地往前追去。追兵走后,刘官芳向百姓一跪,感激众百姓相救之恩。
此后,六月初四"挞秧田"竟成了习俗。
20、正直还阳民间故事
古时候马塘有条河叫子港。河东住着一家财主,姓张,有个儿子叫富贵。河西有个孩子叫正直,和富贵同年,都是十岁。张家的富贵过生日,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唱戏的、玩猴的、说书的,热闹得没魂。
正直家穷得叮当响,几天揭不开锅。正直饿得忍不住了,出门走到沟边。这时张家正在放鞭炮,鱼肉荤腥的香味不断飘过来。正直越想越难过,越闻越伤心,就跳河寻了死。
阎王没想到一个十岁的伢儿会寻死,便问道:"何事使你要离开人世?"正直便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阎王说:"你能活到八十五岁,眼下你还年轻,我不收你。河东的富贵富是富,只能活到二十五岁。"正直恳求道:"要是这样,我不如像富贵一样,你就给我活到二十五岁吧。"阎王答应了。
再说正直妈妈把孩子从水中打捞上岸,不一会就醒了。妈妈又是悲又是喜,向人家借了些面,便到田边割韭菜。谁知刚割第一刀,地上金光灿灿,韭菜田里铺满金银。正直妈妈把金银弄回家,买了良田,砌了亭台楼阁,家中应有尽有,胜如王府。从此,正直吃不愁吃,穿不愁穿。正直长大了。这些年,正直母子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东家缺盐,他就送去;西家缺米,他也送去;南家缺衣,他也送去;北家房子倒了,他就请人帮助建起来,乡邻们感激他。
一晃到了正直二十五岁的生日,家里张灯结彩,众乡邻也赶来庆贺。饭后,正直忽想起自己对阎王说的话,心里不免有些伤心,可再一想到十几年来做了不少好事,今日死了,倒也没有什么,就坐在房里等死。从早上鸡叫二遍,直等到快要后半夜了,还是没有什么动静,是不是阎王爷忘了呢?就是阎王爷忘了,自己说的话要算数,便一头撞在柱子上死了。
阎王见正直又来了,心里很称赞他,还是决定不收。阎王说:"几年来你做了好事千千万,众乡邻离不开你,你还是回去吧。你家河东张家的那小子,无恶不作,花天酒地,欺压穷人,寿数已尽,我今晚就把他抓来。”
正直听了阎王的话,便又回到阳间来了。
21、乱世血泪情民间故事
1.多磨难
上个世纪40年代初,昆明是抗战的大后方,许多沦陷区的人们都逃难到了昆明。虽然国民府振济委员会在昆明设立了运送配置难民的昆明总站,但难民实在太多,许多难民仍然在饥寒交迫中沿街乞讨,十分凄惨。
在这些流离失所的人群中,有一对父女。他们是北平人,父亲叫张明斋,女儿叫张连芬。张明斋的儿子是个大学生,随内陆的大学迁移到了昆明。为了找到儿子,老人就和女儿,一路颠沛流离乞讨来到昆明。没想到,老人的儿子已投笔从戎,参加远征打鬼子去了,至今生死未卜。
父女俩走累了,就在一个大户人家门前休息。这户人家的主人叫刘树生。刘树生40多岁,开有一家面粉厂。他的妻子过世得早,他一直和女儿刘冬娜一起生活。
刘树生出门时,看到了父女俩,当他得知了父女俩的境遇后,就决定收留他们。父女俩十分感激,便主动帮刘树生料理家务,作为回报。
相处一段时间后,刘树生见张连芬气质优雅,谈吐大方,不禁有些心动。刘树生的变化都被他的女儿刘冬娜看在眼里。
这天,刘冬娜主动试探父亲,问他是不是对张连芬动了心。刘树生犹豫片刻,承认自己对张连芬有好感,并问道:“如果让她做你的后妈,怎么样?”
刘冬娜想了想,说:“她才来没多久,品性和底细我们都不清楚。不如先叫她到面粉厂里去帮忙,观察观察,再作决定。”刘树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刘树生把张连芬安排到面粉厂干活儿。张连芬十分感激刘树生收留他们父女,于胜作特别卖力。张连芬很能干,把面粉厂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无疑更让刘树生对她增添了几分好感。
刘树生再也无法压抑自己的感情,他向张连芬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张连芬也对刘树生很满意。很快,亲事就定了下来,两人择日举行了婚礼。
张连芬嫁给了刘树生后,对刘树生很是体贴,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和谐。一年后,张连芬生了个儿子。全家人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
刘冬娜和张连芬年纪相仿,又都读过书,所以很合得来,相处得还算不错。
这天,刘冬娜和张连芬坐在一起闲聊。刘冬娜说:“我听说你弟弟原本是个学生,后来投笔从戎去打日本鬼子了。我的男朋友高烨也和他一样,原本是我的同学,后来也参,去缅甸打鬼子了。”
张连芬说:“这多好呀,年轻人就应该保家卫国,我们应当感到高兴。冬娜,你看,我比你大不了几岁,却当了你的后妈,你不觉得别扭吗?”
刘冬娜说:“怎么会别扭呢?我反而觉得,我爸比你大这么多,你嫁给他有些吃亏!”
张连芬笑着说:“你爸是个好人,他不嫌弃我们,收留了我和我爹,有这么好的丈夫,我高兴都来不及呢!你叫我妈,别说你别扭,我自己都觉得别扭,不如你就叫我‘姐姐妈’吧!”
刘冬娜听后,觉得很有意思,便笑着答应了。
抗战时期的昆明虽说是大后方,但仍然经常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这天,刘树生和张连芬带着儿子外出,忽然,昆明城区响起了空袭警报,街上的人们四散奔逃。
不一会儿,日本飞机扔下了许多炸弹。顿时,城区便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炸声。刘树生一家人刚躲到一栋房子下面,忽然一枚炸弹击中了房子。房子倒塌时,将他们都埋在了下面。
最先爬出来的是张连芬,满身是血的她声嘶力竭地呼唤着丈夫和孩子,可是没有半点回音。空袭结束后,当人们从废墟下找到刘树生和孩子时,发现他们已经停止了呼吸。张连芬肝肠寸断,她抱住血肉模糊的丈夫和孩子,撕心裂肺地号啕大哭,当场昏死过去。
亲人不幸被炸身亡,张连芬在巨大的痛苦中煎熬着。她反复在心中告诫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杀鬼子,为丈夫和孩子报仇!
2.争家产
就在刘树生和儿子被日本飞机轰炸身亡不久,一天晚上,刘冬娜的男朋友高烨突然回来了。
刘冬娜惊奇地问道:“你怎么回来了,仗打完了吗?”
高烨说:“我们打输了,我是逃回来的。我暂时不能回自己的家,想在你这里避避风头。”
刘冬娜疑惑地问道:“你是怎么回来的?”
高烨实话实说:“日本鬼子的炮火太厉害了,我是躺在死人堆里装死,到了晚上偷偷逃走的。”
刘冬娜担心地说:“逃兵是要受到审判的!”
高烨一把抓住刘冬娜,说:“冬娜,我是怕再也见不着你才逃走的,你一定要替我保守这个秘密啊!”
看高烨说得如此恳切,刘冬娜点头答应了。此后,高烨就躲在房间里,每顿饭都由刘冬娜送到他房里。
家里突然来了个男人,张连芬不禁有些起疑,她怀疑这个人就是刘冬娜提过的男朋友高烨。可是,他不是参加远征了吗?怎么不明不白地回来了呢?难道他是逃兵?想到这里,她心中一惊,可终究还是没有过问这事。
原本相安无事,可是自从刘树生死后,刘冬娜越看张连芬越不顺眼,她担心张连芬跟她争家产。
于是,刘冬娜便找到高烨商量对策。高烨得知情况后,说:“你后妈年纪不大,将来迟早要改嫁的。你最好现在就想办法将她打发走,免得以后在财产上扯不清。
刘冬娜想想也对,于是她主动找到张连芬,问她对父亲财产的分割,有什么看法。
张连芬说:“我是你爹明媒正娶的妻子,合情合理合法,法律怎么规定,我们就怎么办。”
刘冬娜不悦地说:“我用不了多久就要成家了,这么多人都挤在一栋房子里,恐怕不大方便。”
张连芬说:“这么大的房子,楼上楼下好几间房,你们想住哪里就住哪里。我和我爹随便有间房就行,你住你的,我们住我们的,我们不会和你争的。”
刘冬娜还是不依不饶:“房子是有几间,可这都是你进我们家之前就有的了,再说这南方人和北方人南腔北调的,口味也不相同,今后这伙食可不好办呀!“
张连芬只得再退一步:“反正你是要成家的人了,我单开伙。”
刘冬娜还是不肯松口:“那这伙食钱怎么分呢?”
张连芬见她这样步步紧逼,有些悲伤地说:“冬娜,你怎么这么快就翻脸不认我这个‘姐姐妈’了?按道理我是这房里的主人,虽然是后妈,但也是妈,你是小辈。你看,是由你来掌管家里的伙食,还是由我来掌管?”
刘冬娜说:“我爹名下的房产租金是我妈留给我的,你来我们家才几年啊,怎么会轮到你来管这个家呢?”
张连芬说:“我不管这个家也行,但我和你父亲是合法夫妻,总该有属于我的那一份吧!”
刘冬娜说:“你的一份到底有多少,我还没想好呢!”
张连芬说:“既然你还没有想好,那就等你想好了再来找我,如果不行,我们就找判决。”
就这样,两人的第一次谈判无疾而终。
张连芬经常看报,也很关注前线的战况。一天,她忽然看到报纸上通缉逃兵的启事,还附有照片,其中一个人很像刘冬娜藏起来的那个男人。她还看到,国民府已准备组织第二次远征,收复滇西,并进缅甸打击日寇。于是,她与父亲商量了一番,决定报名参加远征打鬼子,顺便找弟弟。
没过几天,刘冬娜又找到张连芬,说要把财产的问题讲清楚。她的意思是,她愿意出点钱,让张连芬父女搬出去住。
张连芬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个家,她不想再失去,于是她诚恳地说:“冬娜,我不会和你争房子的,我和我爹住那间柴房就行了,这里的房子你想怎么住都行。”
刘冬娜怪腔怪调地说:“哎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怪别扭的!”
张连芬无奈地说:“怎么说我也是你的后妈,你总不能把我赶出去呀!”
刘冬娜说:“我爸爸都不在了,我怎么再叫你妈呢!”
张连芬一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在家里藏着一个贪生怕死的逃兵,凭什么跟我说别扭!我弟弟是一个学生,都懂得投笔从戎,上战场打鬼子,你们就只懂得在家争家产,算什么东西?就是因为有这些逃跑的怂男人,我们的同胞才会受鬼子欺负。日本人都快打到家门口了,你还在争家产,你们想窝在家里当亡国奴吗?我的丈夫和孩子都被日本人害死了。现在远征已准备进滇西,我虽然是个女人,也要为国尽自己的一份力!我要报名参加远征,当一名救护队员,你的逃兵男友敢不敢戴罪立功,和我一起上阵杀敌?如果敢,我就不和你争家产!”
接着,张连芬又转身对张明斋说:“爹,我上战场后,你如果在这里住不下去,就到昆明难民救济总站去,有口饭吃就行!我还年轻,窝囊死,不如杀敌战死!”
张连芬一席话把刘冬娜和高烨都镇住了。
其实,高烨对于当逃兵这事,也十分懊悔。张连芬的一番呵斥,让他觉得无地自容。最终,他决心重回部队,戴罪立功,参加远征,重新走上战场杀鬼子!
3.血与泪
1944年5月,第二次中国远征开始向日寇发动进攻。攻打滇西腾冲、龙陵的战斗打得异常艰难。战场上,烽烟滚滚,声密集,炮火隆隆,杀声震天,血肉横飞,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远征的伤亡很大。救护队忙得不可开交。战地医院里的伤员日益增多,大多是一些年轻的农民和学生,他们战斗经验不足,负伤率比较高。
为了抢救伤员,张连芬与姐妹们夜以继日地忙碌着。战斗很激烈,部队的伤亡也在不断增加。张连芬冒着炮火在战场上救助伤员,忽然,她看见不远处,高烨正在与鬼子拼刺刀,并已处于下风。
此时,张连芬的心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都怪高烨怂恿刘冬娜与我争夺家产,如果他死了,我就不怕刘冬娜了!于是,她便集中注意力处理伤员,不再看高烨那边。
很快,高烨就招架不住了,他忽然被石头绊了一下,倒在了地上,鬼子冲上去用刺刀向他刺去。高烨在地上左右翻滚躲避着刺刀……
在这危急时刻,张连芬猛然想到,决不能让自己的同胞被日本鬼子杀死!于是,她迅速从牺牲的国战士身上拿起一杆,奋力冲到鬼子的后面,一刺刀扎进了鬼子的后背。紧接着,她用尽全力顶着刺刀往前走了几步,直到把鬼子捅倒在地。得救的高烨立即从地上爬起来,一阵乱刀结果了鬼子的性命。
不料,这时另一个鬼子端着刺刀从旁刺向高烨,张连芬来不及拔出刺刀,急忙站到高烨的身旁,用身体挡住了鬼子的刺刀。刹那间,鬼子的刺刀刺进了张连芬的胸膛!她被眼前鬼子的刺刀激怒了,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大叫一声,向前猛走一步,用手指狠狠地抠进鬼子的双眼!鬼子痛得怪叫。高烨急忙转身一刀刺向了鬼子。
张连芬倒下了,鲜血浸透了她脚下充满硝烟的泥土。高烨急忙抱起张连芬,失声痛哭。突然,他大喊了一声:“姐姐妈!”
张连芬呼吸微弱,满眼泪水地对高烨说道:“我的家……我的亲人……杀鬼……鬼子……”
高烨怒火万丈,他拿起,边喊边冲:“杀鬼子!”
22、陈赈赐帮阿三乞媒民间故事
也不知是什么缘份,陈赈赐与邻村一个名叫阿三的卖米糕汉子很有交往。
这阿三家境贫寒,为人憨厚诚实,已是三十四五年纪了,却还单身。赈赐很同情阿三,一日闲来聊天,赈赐笑着问他:“给你找个暖脚要不?”
阿三脸红成了猪肝色,两片厚嘴唇抖了半天,才喃喃道:“咱这般大岁数,缺吃又少穿,不敢想。”
“有何不敢??”赈赐正色道,“老牛吃幼笋哟,穷人偏配财主小姐。我这回绝不耍笑,远远近近你走得到看得着的,有哪个你中意的,尽管说出来?就看你敢不敢?”阿三到底还是给说动了心,便答应让赈赐作主。赈赐便如此这般地吩咐阿三一番,要他放胆依计去做,一切后果都由他赈赐承担。
再说邻村有一富户,凭多几个臭钱,横行惯了,乡邻很是痛恨,赈赐早就心存愤懑,正苦于寻不着缝儿玩他一遭。这几天,那财主正为他老母隆庆八十大寿,两班莆仙戏文武对唱,煞是热闹。时值农闲,看戏的真可谓人山人海。
一个午后,阿三照着赈赐的吩咐,早早便挤到戏台前这财主家眷群中叫卖。他见赈赐站在不远处,胆子也就壮了,把篮儿撂在一边,猛上前对准财主家那位花容月貌的小千金的凸胸上用劲一把捏下去,直到那位娇小姐吓得大声呼号,这才放手。大庭广众之下,狂徒胆敢这般侮辱爱女,那财主简直气炸了五脏六腑,一跃而起,挥拳朝着阿三面门打过去。在旁的赈赐见状也一跃而上,架开了那拳头。这时辰,台下叫骂喊打之声乱哄哄吵成一片,吓得阿三脸色煞白,周身筛糠般发抖不已。
赈赐一边护着阿三,一边也装出一副动怒之状,厉声呵责:“你臭卖糕的,胆敢光天化日之下伤风败俗?论罪,该当送官处治送官?”见财主还是那副非捶扁阿三不可的架势,赈赐绷起脸来:“不送官也罢,上头追究下来,我赈赐是不担干系的?”财主素知赈赐厉害,听他这般口气,更不敢乱来了。心想:见官就见官,这般案事,官府也必然从严处治的。于是,只好强忍怒气,领着女儿随着赈赐和阿三,连夜上县府去了。
县官次日便开堂审理。堂下,那千金跪于前,那阿三却不偏不倚,紧接着跪在她的脚后跟,紧盯着小姐腰身,静待发落。
知县问罢案情,心里疑惑:看这卖糕汉子,虽是贫寒之人,可也不疯不癫,如何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那般胡作非为?其间必定另有缘由,须得细细查问。当即决定把案犯监下,待查实后再行论处。赈赐只是端立案旁,不动声色。
财主见状急了,只恐案子积久成变,一时气急败坏,大声喊冤,并示意女儿呼应。
那女儿领会父亲的示意,欲张口喊冤,哪知背后的阿三正依着赈赐事前的吩咐,猛一拉她的后衣襟。这女孩儿冷不防差点跌倒,慌忙回头,见是阿三,不觉羞恨交加,低低地咒骂几句。这阿三也不哼声,只是咧嘴嘻嘻地笑着。待她回转头去,阿三又是照样一扯,女孩儿又是回头咒骂几句。如是再三,只弄得众人目瞪口呆,继而满堂哗然。
看看火候已到,赈赐俯身道:“老爷都看见了?这对男女,一时一刻都放不了。连在这县堂上,唉……一时一刻都放……”边说边把头摇个不停。
“哦”知县好像这才省悟,捋须颔首,低声道:“真是痴男痴女,果是父亲欺贫,从中作梗女儿婚事。可悲亦可怜……”
赈赐又乘机道:“此案再明白不过了。老爷何不……”
“有理?”知县击案叫道,“赐其完婚。如何?”
“善?老爷真乃明镜高悬?”赈赐一边击掌叫好,一边故作沉吟状,“只恐女家父母视老爷明断如儿戏,日后反悔,婚事难成哟?”
“本县令出,谁人敢违?也罢,特令另日补办嫁妆婚礼。今天良辰吉日,就于客栈完婚罢了,不得有误。一概婚事由赈赐代为操办。”知县判明后,即刻宣告退堂。
如此这般,只弄得那财主瞠目结舌,心头叫苦不迭。他明知赈赐从中作弄,但知县严令下来,胳膊扭不过大腿,也只好认了。
23、神奇的药引民间故事
枫林镇上,有个叫叶远的郎中,医术精妙,远近闻名。
这天,叶远正在后院中翻晒草药,忽然听到有人一边呻吟着一边喊:“疑中,快来呀!”
他抬头一看,见大王村的王笑民正扶着门框站在穿堂门的门口可怜巴巴地望着他。他忙放下手里的活计,疾步来到王笑民身前,一看,王笑民的裤腿被撕去了一块,小腿上鲜血淋漓,上面显露出几个深深的齿痕,一看就是被狗咬的。他忙着扶王笑民坐下,给他清洗了伤口,又捣了草药给他敷上。血渐渐地止住了。他不禁埋怨道:“你这么大人了,怎么这么不注意,居然还让狗咬了。”
王笑民哭丧着脸说:“这能赖我吗?”
原来,王笑民家的地挨着王员外家的地。王员外向来在村里横行霸道,但两家却是远亲,倒也不好意思对他下手,两家也就井水不犯河水。今天一早,他忽然发现王员外家的地里开始出苗了,那苗却是蓖麻。他登时惊呆了。那蓖麻生长极快,半年的工夫,就能长得跟小树一样,根系也极是发达,能钻得又远又深,把周围的地力全吸过去。这蓖麻真长起来,他地里的谷子就得少收两成。他再一细看,却原来王员外只在挨着他家地界的地里种了蓖麻,大地里仍种谷子。他就明白了,王员外这适意要让他家少收成,不够吃不够喝,然后再冒坏水。
想到这儿,他顿时气愤难当,去找王员外说理。谁知刚进王员外家门,就有一只大狗追上来,亏得他跑得快,才被咬了一口,真要是被那恶狗扑住了,非得咬死不可。
叶远也知道那王员外横行霸道,不愿多惹是非,也就不再说话,给王笑民开了几副药,王笑民就千恩万谢地走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午后,叶远正在躺椅里打瞌睡,却听到有人远远地喊他。他睁眼一看,却见王笑民拄着一根棍子,正一瘸一拐地朝他这边走过来。他忙着跑过去扶住了王笑民,急切地问他是怎么回事。王笑民落下泪来,哽咽着说,他刚刚被县太爷打了板子。
叶远扶着他来到前堂,给他检查了伤势,打得着实不轻,万幸没有伤到筋骨。他先给王笑民揉捏,理顺了筋脉,又用活血化瘀之药给他热敷。王笑民重重地叹了口气,这才说出了被打的缘由。
原来,还是为了王员外种蓖麻之事。他几次去找王员外理论,王员外不但蛮横无理,还叫婪来咬他。亏得他有了防备,这才没有被咬伤。他气不过,就到县衙告了王员外。谁知那县官竟和王员外是一伙儿,说王员外在自己家地里种庄稼,爱种什么种什么,没人管得着。他几次三番去找王员外理论,纯粹是无事生非,如此刁民,不打不能服众,就命衙役们打了他十大板子。
“昏官,流氓!”叶远气得骂道。随后又问:“那王员外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呢?”
王笑民说,他也想过了。王员外干过的缺德事儿太多了,但目的都很明确,就是逼迫人家卖地给他。王员外也曾跟他说过,想买下他家这块地。王笑民不想卖,想不到王员外就想出这样的恶主意。没吃没喝,就把王笑民往绝路上逼,那是非要卖地不可的。叶远听了,气冲牛斗。可细着一想,王员外用的那招儿确实阴损。他在自家的地里,爱种什么种什么,到哪儿都说得上理;更何况王员外又能用钱打点,王笑民还能反下天来?他皱着眉头,一时也想不出好主意,目光扫到药柜子上,眼睛忽然一亮,一拍大腿,说道:“有了。笑民,只要你听我的,他就不会再打你地的主意,也不会再难为你。”
王笑民忙着点头应道:“我听你的。”
叶远就把嘴巴附在王笑民的耳朵边上,把自己的主意说了。王笑民听了,满腹狐疑地望着他:“这样行吗?”叶远笑道:“你就试试吧。要是不行,来年再改。大不了我也勒勒裤带,一家粮咱两家吃,绝对饿不着你。”王笑民忙着应道:“那倒不用。你好心帮我,我怎么会赖上你?我听你的。”
到了秋上,王笑民收下的谷子果然比往年少了两成多。王员外那里偷偷乐着,准备看他家的笑话。王笑民却是早有准备,利用农闲的时候上山挖草药,卖得了一些银两,买成了粮食,在家里备着了。到了来年春上,他的地里没下谷种,却种上了甜瓜。
到了七月,甜瓜开始成熟了,王笑民在地边搭了一间窝棚,带着他家的黑狗,日夜看守着。这天晚上,王笑民正在窝棚里打盹,忽然听到黑狗叫,他拎着棍子就冲出了窝棚。那黑狗见有主人壮胆,就扎进了旁边的地里,王笑民也跟着冲过去。追出不远,就追上了一个偷瓜贼。他一把抓住那个偷瓜贼的脖领子,拎回窝棚里,问那人是要私了还是报官。那人忙着掏出几个大钱,塞进他手里,苦着脸说,他也是没办法,才到这里来偷瓜的。
王笑民给气乐了:“你偷我的瓜,还说的这么可怜,不是嘴巴馋了,还能是什么?你这几个大钱,能买多少瓜了,有钱还偷,真是贱骨头!”
那偷瓜贼这才苦着脸跟他说,他最近得了病,找叶远去看,叶远给他开了一个方子,那药倒是普通,但药引子却很特别,就是用偷来的甜瓜。他一打听,这附近只有王笑民家种了甜瓜,他只有到他家来偷了。王笑民笑道:“我这是甜瓜啊,又怎么会成了药引子?”偷瓜贼说:“郎中既然开了,那就有他的道理。这钱我给你了,这瓜我也偷了。你就当没看见,不要再抓我了。”
王笑民哭笑不得,只得任那偷瓜贼又来一遍,先潜到他瓜地旁边,偷走两个甜瓜,然后又鬼鬼祟祟地跑了。
从那以后,怪事就夜夜出,都是来偷他家的瓜当药引子的。王笑民每每逮住了偷瓜贼,那贼就赔上他几个大钱。王笑民不知道叶远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也不好去问,就更加惊醒着,每天夜里去逮偷瓜贼。
这天早上,王笑民还没睡醒,就听到黑狗一阵叫。这偷瓜贼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大白天的都来偷啊。王笑民这个气呀。他抓起棍子就冲出窝棚,却见王员外正站在瓜地外面,怒气冲冲地瞪着他:“王笑民,你搞的什么鬼!”
王笑民迷惑地问道:“我怎么啦?”
王员外指着他的鼻子骂道:“怎么啦?你少跟我装糊涂!就因为你种了几亩甜瓜,你看看我跟着你倒了多大的霉!你看看,你看看!”
王笑民顺着王员外的手指看去,却见王员外家地里的谷子被一片一片地踩倒了。他一转眼珠儿,忽然就明白了。叶远把甜瓜开成了药引子,还让那些患病的人来偷,就是想让他们踩倒王员外家的谷子啊。原来,王笑民家的地位置很特殊,一面靠着官道,另三面都挨着王员外家的地。王笑民又按照叶远的指点,把窝棚搭在官道旁边,那些人来偷瓜,就要从那三面来,无论走哪面,都会踩到王员外家的谷子。
想透了这一节,他不禁笑道:“王员外,头年我找你的时候,你说的好啊,地是我家的,我在自家地里种庄稼,爱种啥种啥,别人管不到啊。我在自家地里种甜瓜,你也管不到啊。你地里的谷子,都是偷瓜贼踩倒的。有本事,你逮他们去。”
王员外被他噎得翻了翻白眼儿,说不出话来。
王笑民也是个聪明人,只怕叶远给他的那剂药引子还不够猛,眼珠儿一转,就有了主意。这时,王员外正要转身走开,王笑民笑呵呵地说道:“咱乡下人都知道个理儿啊,甜瓜好吃,籽难化。我这瓜可熟透了,被这么多人偷着吃了,好些人吃撑了,没出你这地就拉上了,那籽可都跟着下来了,明年开春儿,就会长出成片的野瓜来。要是再有人来偷野瓜,只怕你家这谷子要遭殃。员外表哥,明年一开春儿,你就得多派人手,把这野瓜秧子给拔干净了啊。”
王员外听了,心头不禁一凛。王笑民说的不错,这甜瓜籽别看小,可硬着呢,但凡没被人给嚼得烂透了,就能发芽生根。来偷瓜的又都是馋嘴的人,偷到瓜后,急不可待地就想吃,洗也不洗,很容易拉肚子,把瓜籽拉的满地都是,明年没准儿会长得遍地野瓜,那些人还不疯了般地来偷?他这地里的庄稼真该倒霉了。他狠狠地瞪了王笑民一眼,转身走了。
晚上,王员外提着两包点心踏进了王笑民的看瓜窝棚。王笑民吃惊不小,惊愕地问道:“王员外,大表哥,你这是要干嘛呀?咱家可有几十年没走动了。”
王员外说:“没走动那也是亲戚不是?前些日子那事儿,怪哥考虑得不周全,先在这里赔礼了。咱都是亲戚,那就不绕弯子了,我直说吧。你这几亩地的瓜,我都包下了,价钱随你开,行吧?”
王笑民早就猜透了他的心思,无非就是不想让瓜籽散得他满地里都是。他想了想说:“说瓜之前,咱先说明白两件事吧。第一,你不要再打我这地的主意。第二,把你地边子上的蓖麻拔掉。”
王员外忙着应下来。
王笑民这才同意把瓜都卖给他。既然瓜都是王员外的了,王员外就派了家丁来看守,又拉上了他家的大婪,那是没人再敢来偷的。王笑民买了一份重礼,去酬谢叶远,也跟他通个消息,告诉他别再给人开那道奇怪的药引子了。不然,被王员外家的大婪咬了,那就不好了。
叶远听了,惊得跳起来:“你把瓜都卖给他,我的计划就全都泡汤了!”
王笑民拉着他坐下来,不疾不徐地说道:“疑中你别急。你的整个计划我都猜到了,那样做下来一定会很有效果,但也可能被王员外发觉。万一逮住一个偷瓜的人一问,那人就会供出你,他就知道是你背后帮我呢,一定会打击报复你,那我就很对不住你了,良心难安啊。你已经帮了我,我不能再连累你了。”
叶远急道:“就怕他贼心不死,还惦记你的地啊。”
王笑民狡黠地笑笑说,他已经从疑中的计策中领略到了计谋的精髓,那就是利用自己这块地的优势,想方设法让王员外受到更大的损失,那样才会让他顾此失彼,不敢再有非分之想。听他这么一说,叶远惊疑地问他:“他要是贼心不死,还想办法来对搞,你想好下一步该怎么办了吗?”
王笑民点了点头,说他已经想好了,王员外要是还敢惦记他的地,他就在地里种枸杞。那枸杞是苦命的果树啊,在盐碱滩上都能生长,果子却是那么甜美,很多人都爱吃,一但成熟了,同样会有很多人来采,会把王员外家的地踩平。那些枸杞的根会扎出很远,会在王员外家的地里疯长,让王员外家的地一天天板结,却又对他无可奈何。
叶远拍着王笑民的肩膀说:“兄弟你是个聪明人啊,一下子就全明白了。种枸杞树这招儿,也可一用。万一不管用了,咱再想办法。你的枸杞,我全收,保你一家不挨饿。有用得着我的地 方,你随时来找我,我肯定帮忙。不过我想,这两招儿就足以吓住他了,他可不敢轻举妄动啦。”
王笑民使劲地点了点头。
两个人都笑起来……
24、鬼神不敢侵民间故事
同治年间,扬州府安宜县有个李三娘,早年丧夫,可她为了儿子小毛一直没有再嫁。转眼的工夫,红颜褪去青丝变白发,小毛也长大了,三娘喜滋滋地想:这苦日子算是熬到头了。
这天,正逢镇上集日。三娘早上起来,觉得额头有点烫,可能是昨夜淋了点冷雨所致,便叫来小毛,从箱子底翻出一点碎银递过去说:“小毛,娘身子不舒服,实在行不得路,你代娘跑一趟,到集上抓几只猪娃回来。”小毛答应一声:“行!娘,你歇着,我去了。”
谁知三娘一直等到日头落,也不见儿子回来。小毛这是怎么了?三娘心里一时间七上八下起来,有心出去找,双脚却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哪里迈得动步子?眼看天黑了下来,然后是漫漫长夜,小毛依旧没有回来,三娘更是急得未曾合一下眼皮,一颗心就像在油里煎着似的。
天刚亮,忽然家里跑进一个人来,却是邻居赵二哥。只见那赵二哥满脸惊慌地喊道:“三娘、三娘,不好了!你知道小毛一天一夜没回来是干什么去了?他是跟鬼伸手钱去了,把买猪娃的钱输了个精光。后来小毛想翻本,借了鬼伸手的银子再,结果欠下一屁股债,现在人被鬼伸手扣下了!”
三娘一听这话,头上就像炸了一个响雷,心都快震碎了,晃了几晃差点晕倒。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她一把抓住赵二哥的袖子,喉咙立时哑了,问:“捻伸手是什么人?他扣住小毛想干什么?”
赵二哥跺脚叹了一口气,说:“小毛真糊涂啊!谁不知捻伸手是十里八乡最有名的鬼?每逢集日,他知道这时候大伙腰包里或多或少总有些银子,便开设场专门哄人聚,参者往往是十九输。你家小毛不用说,肯定也是着了他的道了。至于他扣下小毛嘛……我也不敢瞒三娘,他已放出话了,今天天黑之前拿银子赎人,否则剁掉小毛的两根手指头抵债!三娘,你快想想办法吧,这鬼伸手可是个心狠手辣、说得出做得出的狠角儿!”
三娘直感到天旋地转,一下子瘫倒了。小毛拿去买猪娃的银子是家里的全部钱财,是她一年到头三更睡五更起辛苦劳作、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现在又哪里拿得出半文钱?
坐在地上喘息了片刻,三娘定定心神、拢拢头发站了起来,然后大踏步往镇上赶去。为了儿子,她的病似乎一下子都好了。
三娘到了镇上只略一打听就找到了鬼伸手的家,只见大大的青砖灰瓦四合院看上去颇为气派,数十间房内还不时传出掷骰子、洗麻将和众人的吆喝声。一个管事的问三娘找谁,三娘毫不含糊,说:“我是小毛的娘,我找鬼伸手。”
不大工夫,一个人右手背着,左手托着个小茶壶走了出来。只见那人一颗光头像浸了桐油的老葫芦一样油光锃亮,一脸横肉硬得像花岗石,一双细线似的小眼更是阴晴不定,让人望而生寒,一开口声如洪钟:“我就薯伸手。我说,银子带来了吗?”
三娘摇摇头,说:“我没有银子。”
鬼伸手小眼里寒光一闪,说:“那你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告诉你,你儿子的手指头我是剁定了,你就是在我这儿求上一年半载也没用,我鬼伸手说话要是像放屁一样,日后谁还会还债?”
三娘依旧摇摇头,说:“我不是来求你的。 ‘子不教母之过’,儿子欠债娘受过是应该的,我只是请你不要剁我儿子的手指,要剁就剁我的手指。不,你不解气的话就剁我的一只手吧,一只手换两根手指你还赚了,行不行?” 这时,两个五大三粗的打手一样的壮汉把小毛带出来了。小毛一听娘这么说,一下子凄厉地大叫起来:“娘,您不要这样!”
三娘看也不看儿子一眼,只定定地盯着鬼伸手,说:“一只手换两根手指头,你答应不答应?不答应我就一头撞死在你家门口!”
鬼伸手眯着的一双小眼当真成了一道细线,几乎看不真切了,只听到他淡淡地说:“我从来只要活债不要死债!既然这样,也怨不得我了,明天正午时分你来,我要当着所有人的面要你的一只手,看下次谁还敢欠债不还!”
三娘一听,再无二话转身就走。小毛号啕大哭起来,想冲过去不让娘明天来代他剁手,却被两个壮汉死死摁住了。
第二天正午时分,三娘头梳得整整齐齐,衣服穿得服服帖帖地进了场大院,只见院子里满满当当的全是人,院子中心则架着一口大锅,锅里全是油,锅下的干柴堆起老高。
鬼伸手大模大样地坐在太师椅上。见三娘到来,他抬手一指油锅,阴森森地说:“你不是要代你儿子剁手吗?反正是一只手,我今儿个不想剁了,想换个花样,来个油锅里摸银子。”说着拿出一锭银子,扑通一声扔进油锅里,直溅得油花乱飞。鬼伸手接着又说:“等会儿我把油锅烧开了,你伸手进去摸银子,如果菩萨保佑你的话,好好地摸出来了,银子就归你;要是菩萨不保佑你嘛,你废了一只手就当是还债好了。敢不敢?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众人一听,立即“嗡”的一声议论开了。这鬼伸手真毒啊!这油锅烧开了,还能伸手进去吗?前些日子他也这样让一个欠了他债的老鬼摸油锅,结果肉手刚一伸进去,那老鬼就杀猪似的狂喊起来,原来那只手……不能看了!
依旧被两个壮汉摁住的小毛没命地跳脚狂叫起来:“娘、娘,摸不得,摸不得啊!鬼伸手,你不是人,你还是剁我的手指好了……”
三娘脸色煞白地大喝一声:“小毛,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喊什么喊?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鬼伸手,烧锅吧!”
一言既出,小毛当时就瘫倒了。院子内一下子鸦雀无声,人人睁大眼睛看着,个个把心都提了起来。这时,鬼伸手面无表情地一挥手,早有人手拿火把点燃了木柴,火焰一下子蹿起老高,一时风助火势直烧得噼啪作响,不一会儿镍内的油就翻江倒海般涌动起来。
疾风吹乱了三娘的头发,她一步步走到油锅跟前,一股热气顿时扑面而来,她撸起了右手的袖子,只见那双手就像多年的老树皮一样干枯。大伙都把眼睛移到了别处,实在不忍心看,小毛早已哭哑了嗓子,却被两个壮汉硬提溜着头发看。这时,鬼伸手说:“要不,你回去吧……”
话音未落,只见三娘一伸手,整个右手便完完全全伸进了油锅,众人失声惊叫,小毛却不会叫了他魂儿都吓没了!
忽然间三娘抽出了手,摊开来,手中那锭银子赫然呈现。再看她的手,红红的,却并没有烫坏!
院子内一片死寂,半晌人们终于回过神来,大声欢呼起来,小毛更是喜极而泣。鬼伸手浑身像被抽了筋似的软倒在椅子内,有气无力地说:“我输了,你们走吧!”
三娘怔怔地看着自个儿的手,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小毛直奔过去,万分小心地捧起娘的手,忽又扑通一声跪下,向老天直叩头说:“多谢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
鬼伸手大喝一声:“小子,谢什么菩萨?要谢就谢你的老娘,是她救了你,她才是真正的菩萨!我说李三娘,银子现在属于你了,你怎么不拿走?”
原来三娘正携了儿子往外走,那锭银子却被她扔在了地上。一听鬼伸手的话,三娘回过头来,神色坚毅地说:“我们娘儿俩手脚好好的,干吗要拿别人的银子?”又转头对儿子说:“小毛,咱要靠自己的双手劳作挣钱,以后千万不要想着发歪门邪道的财!”
小毛羞愧地一个劲点头,说:“娘,我懂了,以后我再也不了。”
眼见众人叹息着全散了,这时一个手下忍不住问鬼伸手:“老大,你啥时学做善人了?你干吗放过那娘儿俩?这可不像你以前的作风啊?”
鬼伸手面部肌肉僵硬着走到那油锅面前,柴火依旧呼呼烧着,锅内的油依旧翻滚着发出吓人的声音,却见鬼伸手一伸手直插进油锅,再拔出手,他的手竟也完好无损!
原来鬼伸手在油锅内放了满满一锅醋,最上面才倒了浅浅一层油,火一烧那醋立刻就先烧开了,而那上面的油花儿也像开了似的沸腾,实际上温度根本没上来。
这时鬼伸手幽幽地开了口:“我也曾经有过这么一位老娘,可她走得太早了,要不然我也不会走上这条道……在这世上,我鬼伸手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那些为儿女肯割肝摘肾的娘,这些娘都是活菩萨,连鬼神都不敢侵,我敢伤她们吗?”
25、樵夫的女儿民间故事
在古代的伊朗有一个国王,他生了三个女儿,个个长得如花似玉。三位公主都到了结婚年龄,按照当时的习惯,国王把她们叫到身边,给她们每人一张弓一支箭,让她们把箭射出去,并且告诉她们:箭射到谁家里,就要成为谁的妻子。
三位公主同时放箭,大公主的箭射到一位大臣的院里,所以她和大臣的儿子结婚;二公主的箭射到一家大商人的宅内,于是她和大商人的儿子结婚;轮到三公主了,她一拉弓箭就飞了,它后来落在森林中一个樵夫的茅屋顶上。国王为难了,自己心爱的女儿怎么能和樵夫成亲?他让公主重新放箭,但她不同意,坚持以前自己的诺言。国王只好允许她和樵夫成亲。
小公主高高兴兴地离开皇宫,来到了樵夫家中。樵夫家里哪里有享受的东西?樵夫感到为难,国王的女儿在这里怎么住?可是小公主却喜笑颜开地住下来了。夫妻俩天天把房子收拾得整整齐齐。用花草装饰起来,小公主亲手做饭给丈夫吃,樵夫一到树林里去砍柴,小公主就总是拿上绳子给他帮忙。就这样俩人白天干活,夜晚舒舒服眼地休息。
时间慢慢过去了,几年之后小公主生了一个女儿。正值严冬季节,小孩子还没有御寒的衣服,贫穷的父母到哪儿弄衣服来?有一天竟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屋外刮着呼呼的寒风,所以公主没有去干活,为照看孩子留在了家中。
正午时分,公主把女儿抱在怀里,孩子仍然冻得发抖,她的小嘴唇都发紫了。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个奇怪的事情:茅屋四周闪起亮光,亮光之中出现了三个女孩,她们来到茅屋门口,用手一指,茅屋变成了一座漂亮的瓦房,破旧的木床也换成了软绵绵的大床。公主惊讶地看着那三个女孩,她想说什么。三个女孩站到她的床前,一个个向孩子赠送了礼品,就从眼前消失了。得到那三个女孩子的礼品之后,公主的女儿就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她哭时从眼里流出的不是眼泪而是珍珠,她笑时就有鲜花盛开,她一走路,脚接触的地方就长出青草。从这天起,公主就给她取名叫“礼品”。晚上公主的丈夫回来了,看到这新房子他非常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不是我走错了路吧?”他自言自语地说。
“没有错,这就是我们的家。”公主在屋里说。她出来接丈夫进屋,走到屋内她让樵夫坐到软床上,向他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哎呀,这可真是奇迹!”他高兴地叫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礼品慢慢长大了。看到她,爸爸妈妈真是心花怒放。他们相信,将来总有一天礼品会到哪个王宫里去当王后,她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她的奇迹在远近都传开了,后来也传到一个国王的耳朵里。国王想:为什么不让礼品做自己的儿媳?于是他把太子叫来,太子也早有这个想法,他很快做好了准备,出发去向礼品求婚。宫里一个阴险奸诈的老太婆也跟他一起去了。太子把父王的意思向礼品的父母讲了,他们愉快地同意了。老太婆走到礼品身边,礼品的美貌使她大为生气,老太婆本来想让自己的女儿去当王后的。
确定了结婚日期之后,太子和老太婆就回去了,开始做结婚的准备。到了那一天,国王派老太婆去接礼品姑娘来成亲。老太婆预备了两乘轿子,她让自己的女儿穿上新娘的衣服坐在一乘轿里,暂时躲在一口大箱子里;她自己坐在另一乘轿里,轿夫们把轿抬走。老太婆给了轿夫不少钱让他们跟她合作,最后才把轿抬到礼品姑娘家。
礼品的父母看到轿子以后,喜出望外,他们高兴地与女儿道别。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座密林附近,轿子突然停下,老太婆从轿上下来,她的手上拿着绳子。她把礼品姑娘拉出轿来,姑娘拼命挣扎,但老太婆仍旧不肯罢手,她在轿夫们的帮助下把她的手脚捆上,然后把她换到大箱子里锁上,轿夫们把箱子抬起来扔在森林里。
老太婆的女儿坐在新娘的轿里,轿子抬回宫内,国王亲自迎接新娘,选好良辰吉日给太子和新娘举行了婚礼。
次日,太子来见新娘。太子想:礼品姑娘想爸爸妈妈一定会哭的,眼里会流出珍珠了吧,这时候她四周一定会珍珠成堆。太子这样想着来到了礼品身边,但是那里既没有成堆的珍珠,也没有盛开的鲜花。太子生疑,他想:难道这一切都是假的?
“你是谁?”太子嚷道。
阴险的老太婆看到了这一切,她立即来到太子面前
-
-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经典
-
2023-05-17 18:18:42
-
-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经典大全
-
2023-05-17 18:15:56
-
-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儿童
-
2023-05-17 18:13:11
-
-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大全
-
2023-05-17 18:10:25
-
- 200个睡前儿童晚安故事免费阅读
-
2023-05-17 18:07:39
-
- 中国经典童话故事100篇大全
-
2023-05-17 18:04:53
-
-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幼儿园
-
2023-05-17 18:02:07
-
- 100个中篇故事会下载
-
2023-05-17 17:59:21
-
-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大全
-
2023-05-17 17:56:35
-
- 100个中篇故事会精选
-
2023-05-17 17:53:49
-
- 200个睡前儿童晚安故事
-
2023-05-17 17:51:03
-
- 100个中篇故事会在线阅读
-
2023-05-17 17:48:17
-
- 格林童话故事100篇在线
-
2023-05-17 17:45:31
-
- 200个睡前儿童晚安故事完整版
-
2023-05-17 17:42:45
-
-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在线读
-
2023-05-17 17:39:59
-
- 民间故事120篇大全内容
-
2023-05-17 17:37:13
-
- 经典童话故事100篇全文
-
2023-05-17 17:34:24
-
- 安徒生童话故事100篇简短
-
2023-05-17 17:31:34
-
- 格林童话故事100篇完整版
-
2023-05-17 17:28:48
-
- 经典童话故事100篇在线
-
2023-05-17 17: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