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集成者朱熹劝学的故事
儒家集成者朱熹劝学的故事
儒家集成者朱熹劝学的故事
劝学朱熹
朱熹不愧为大家公认的先圣,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大家要专心学习、多学习、不要浪费光阴,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劝学朱熹。
朱熹画像
劝学朱熹中意在劝我们努力学习,通过整首诗的意境,我们大体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苦口婆心。他劝我们不要浪费时间,一定要趁大好时光刻苦学习。他同时还提醒我们:时光如梭,昨天还是春天,但是秋天马上就到了,仿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劝学朱熹中还说我们人老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学习学问的速度是非常慢的,想要学业有成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青春易逝,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对得起自己。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定要刻苦用功才能有所作为。
劝学朱熹一直流传至今并成为考试的必考之一,就是让我们在考试中体会一定要用功读书。朱熹本人的一生更是勤于学问,还留下了他刻苦读书感动天的故事。据说他写错了一个字,他父亲就罚他重写一千遍。当时他家门前的桃花因为外面下起了狂风暴雨而纷纷落地秃光,而坐在窗前写字的朱熹对外面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老天都被他这种举动所感,风雨过后,桃花又重新开起来了。他不仅自己努力读书,还提醒他人要多读书、读好书,并创办了许多的学府,他的这种读书的理论值得我们所有后人牢记在心!
朱熹的故事
朱熹,世人尊称朱子,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生年公元1130年 ,卒于公元1200年,享年70岁,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哲学历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大家。
朱熹 像
朱熹的闲闻逸事有很多,至今还在民间流传,从中我们可以窥探朱熹这个伟人的性格特点。
朱熹的故事有神笔镇流,步步香,鹅湖之会等,最有名的最具有神话色彩的就是神笔镇流了,相传,朱熹某日到访书友的宅邸,看到周围环境郁郁葱葱,山林静谥,一时手痒即找友人要来了笔墨纸砚,当场挥毫泼墨,题写“居敬”二字赠给友人,并留下书写用的茅笔,收到朱熹题字的友人当即如获至宝,把这字和笔当做传家之宝,流传给子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这位友人的后人在为官上任时,带着家传至宝坐船渡江,却不料,在过江中途,江中掀起了妖风邪浪,同船的人们避祸不及,纷纷把镇邪之物扔中江中,可是这位后人并没有携带这类物件,情急之下,最后把珍藏的朱熹题字的茅笔仍入江中,顿时,江中风平浪静,众人大喜,事后得知是朱熹用过的神笔,一时传为美谈,就这样,神笔镇流的故事就流传至今了。
还有一个朱熹的故事步步香,也颇具神话色彩,相传朱熹晚年时为避祸,住过山下村一茶肆,这间茶肆很独特,坐落乡间林地,竟然蚊虫不侵,原来是周到细心的老板娘用艾草熏过的缘故,后来当地的村民就叫这种朱熹脚踩过的艾草为步步香。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朱熹,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他创办书院,持续四十年的授课,都体现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提出二十四字读书方法,即循序渐进、虚心涵泳、熟读精思、切己体察、居敬持志、着紧用力,成为古代最有影响力的读书方法。他在《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告诉人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朱熹像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句还有很多,比如“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来自《读书之要》;“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来自《观书感》;“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思”来自《性理精义》等,除了这些还有“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点对于现代人很需要。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心情变得格外浮躁,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传统读书中的三到,此刻就显得极其重要:心要思考,才能悟出书中的精髓;眼要看到,才能不断拓展知识面;嘴要读出来,才能加深印象。除了这三句,还有“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告诫人们读书一定要反反复复,仔细品味,才能从书中获益,反之读了也是白度。还有“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等。
朱熹将读书概括的很到位,在他看来,读书是门大学问,不仅眼要看,嘴要读,还要用心思考。用这些方法告诉人们,既要爱读书又要会读书,才能领略书中的大智慧。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号晦庵,晚称晦翁,世称朱文公,亦称朱子,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他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洲知府等官职,为官清正廉明,颇有政绩,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书院,紫阳书院,后来陆陆续续的还有武夷书院,白鹿书院,岳麓书院,朱熹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他为这些书院制定的较为完整的教育培育制度上,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发展启到了重要作用。
朱熹 岳麓书院
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根据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解,创造出了人一生中的教育阶段,小学和大学这两个时期,并提出了这两个阶段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方式,是在当时是开创性的,后世是直接借用了这种划分并进一步发展到现在小中大的模式。
朱熹提出在小学儿童阶段,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制定了其教育教学的任务是“学其事”,教会儿童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即可,并辅助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养成,具备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这种理念是非常科学的,在教学方法上,朱熹秉承了孔子的理念,因材施教,及早施教,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把文化知识传授给身心未成长完成的儿童,而进入大学后,就要改变方法了,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其事”,大学就是“知其事物之所以然”,通过探究辩论知晓事物的义理规律,并提倡大家应该互相交流,不同的学术派系之间要更是如此,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为后世人们推崇。
朱熹是什么家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继孔、孟之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也是儒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
朱熹画像
朱熹出生在南宋,父亲朱飞是与岳飞同时期的人,因为反对秦桧的政治主张,被逐出朝廷,回到福建家中,朱熹和父亲在福建建阳度过他的童年。朱熹从小博览群书,好钻研。在绍兴十七年秋中的举人,次年春天中进士,先后被授予多种职位。朱熹对各种书籍都有涉猎,关注儒学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等都有一定的造诣。在哲学上,发展了程灏和程颐的关于理和气的学说,建立起早期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程朱理学”,简单的把世界的万物归于气,理和气不能相离,还断言“理在先,之后才是气,理是根本”。要求人们“存天理、灭人欲”,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对于后世影响颇深。
除过理学家的身份,朱熹还是很好的教育家。他写的《观书有感》中,有一千古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到现在你依然广为传颂,教导人们要灵活应变,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有源源不断新鲜的知识,从中可以看出朱熹超乎常人的眼光和见地。朱熹一生留下很多文献典籍,最为有名的要数《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晦庵词》等。朱熹于1200年去世,终年70岁,谥号为“朱文公”。
朱熹观书有感
朱熹,“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是儒学大家,世人称他为“朱子”。
朱熹塑像
《观书有感二首》是朱熹的一组组诗,两首诗都是描绘他看书的时候所感所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道理。其一诗文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诗文为“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两首诗都非常有名,其中第一首还被编入语文教科书中。这首诗借助清亮的池水婉约动人的缘故在于不断有源源不断的新的泉水注入,教导人们要不断接受新的事务,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人才能够进步,不然就是一潭死水,久而久之,只会发臭,第一首就是教人们读书的方法。
第二首则是描述的看书的心情。人们读书后,获知了很多知识,豁然开朗,诗文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心情化作有形的物体,庞大的船只就像一根轻柔的羽毛,以往要花很大力气才能推动,今天却在水中来去自如。可以让读者亲身领略其中的精妙所在,进一步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劝谏人们要好好读书。
这组诗是庆元二年,朱熹和门人到武夷堂讲学期间,应友人之邀到蛤蟆窝村讲学,在这个村子写下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著名诗句。
朱熹对后世的影响
朱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这些影响有利有弊。
朱熹画像
朱熹的理学说是他最大的成就,他认为“理”是山川河流、鸟兽虫鱼、四季变幻和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世间存在的,不能被破坏的规律,人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受到规律的约束,违反规律会受到自然和社会的惩罚。“理”相对的是“欲”,欲望要在正常的范围内才被允许,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应该被禁止。这个学说被统治者截出来,用来约束人民。短期来看,有利于统治者管理百姓,使百姓能够安分守己,达到国家稳定的目的;长远来看,人的正常欲望得不到实现,人没有积极性,做事很消极,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朱熹提出的“四书”,四书是中国古代的四本典籍,他认为这四本书是读书人必读的经典,不读这四本书不能称之为读书人。这四本书后来被作为封建社会必读的教科书,每次的科举考试都是从这四本书里面找考点,读书人的思想都被这四本书禁锢了,直到封建社会结束才逐渐被废除。
朱熹提出的“三纲五常”,他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都各自遵守应该做的事,大臣对君王、孩子对父母、妻子对丈夫都要绝对服从,从某个程度上约束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从短时间来看有积极作用,从长远来看,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人变得迂腐和封建。
朱熹一生以清贫著称于世
南宋之后世风日下,官僚之间相争更是数不胜数,朝野之中的官员更是越发的贪得无厌了,越来越少的官员还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原本两袖清风的姿态,更不要说是“清贫”了,可是在南宋中朱熹却一生以清贫著称于世,从来都不曾改变过自己的本心。
朱熹铜像
朱熹作为以为儒学家、理学家,虽然朱熹从政,但是他身上却始终保留着清正廉洁、嫉恶如仇的品质,朱熹为官的时间也是不长的,但是在任期间,朱熹变成就了自己的“清贫”。朱熹始终都以“固穷”传世,朱熹也在任职期间建立了“社仓”劝农救荒,同时朱熹也是废寝忘食地关心着民生疾苦。
朱熹本人的生活也是毫无铺张浪费的,据说朱熹的生活中经常都是常年不穿新衣的,同时也是很少吃肉的,基本上就是喝茶素衣,居住的环境也是清幽淡雅,从来都是只关心百姓民生疾苦。朱熹不仅自己简朴,同时他的儿女们也都是有着和朱熹相近的简朴作风。朱熹曾经走过了整整10天,走遍了所有的山谷民间,考察着民生疾苦,并且也是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文切实地保障了百姓们的生活和安康,但是独有朱熹自己却依旧保持着自己最初的简朴和热忱。
在南宋众人沉迷于奢靡之风中,朱熹始终都能够功能于简朴恬淡的人生态度和作风,时时念及着百姓的温饱,在南宋年间甚至是往后的各朝各代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清贫之最。
-
- 狄青三取珍珠旗的著名故事介绍
-
2023-08-27 19:50:02
-
- 三国战神刘封故事简介 名将刘封穿越小说
-
2023-08-27 19:47:16
-
- 苏秦一生有多少成就 苏秦从燕之赵的故事
-
2023-08-27 19:44:30
-
- 西汉时期霍光是谁 霍光辅政的历史故事
-
2023-08-27 19:41:44
-
- 洪承畴简介,洪承畴的故事
-
2023-08-27 19:38:58
-
-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解析 曹操成语故事及由来
-
2023-08-27 19:36:12
-
- 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的故事
-
2023-08-27 19:33:26
-
- 格林童话睡前故事大全
-
2023-08-27 19:30:41
-
- 激励学生奋斗的五个小故事
-
2023-08-27 19:27:54
-
- 历史英雄人物故事
-
2023-08-27 19:25:09
-
- 宽容的故事
-
2023-08-27 19:22:23
-
- 传说伏羲女娲的爱情故事
-
2023-08-27 19:19:37
-
- 吕布是个什么样的人 传奇名将吕布的故事
-
2023-08-27 19:16:51
-
- 红楼梦林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
-
2023-08-27 19:14:05
-
- 关于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故事介绍
-
2023-08-27 19:11:19
-
- 三国猛将张飞穿针故事 张飞穿针歇后语
-
2023-08-27 19:08:33
-
- 庄子是哪个学派 庄子故事两则
-
2023-08-27 19:05:48
-
- 周瑜小乔的爱情故事 周瑜死后小乔去哪了
-
2023-08-27 19:03:02
-
- 救火英雄励志故事 致敬英雄
-
2023-08-27 19:00:16
-
- 说出你的情人节爱情故事
-
2023-08-27 18: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