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故事 > 正文

​狄青三取珍珠旗的著名故事介绍

2023-08-27 19:50 来源:学河网 点击:

狄青三取珍珠旗的著名故事介绍

狄青三取珍珠旗的著名故事介绍

狄青三取珍珠旗

《狄青三取珍珠旗》是一部电影,讲述了北宋名将狄青英勇奋战的故事。狄青身为著名的军事将领,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性和英雄色彩。“狄青三取珍珠旗”是狄青的故事之一,选自于粤剧“狄青闯三关”。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导演黄鹤声进行改编和拍摄,而后制成电影《狄青三取珍珠旗》。

image.png

狄青三取珍珠旗

这部电影于1957年在香港上映,电影中,不仅突出了狄青忠义精神,也讲述了狄青英雄情长的故事。

首先,先说一下《狄青三取珍珠旗》的剧情概述。当时,北宋皇帝宋仁宗让狄青率兵前去平定西辽战乱。这是狄青第一次率兵前往西辽国,所以分不清路线。队伍先锋焦廷贵带领狄青大军走错了路,竟然率兵误打了单单国。单单国国王有一女儿名叫双阳公主,他看狄青器宇轩昂,武艺高超,便对狄青一见钟情。随后,单单国双阳公主举办了比武招亲,狄青见双阳公主美丽大方,也暗暗地喜欢上了双阳公主。不久后,宋朝廷知道狄青未评定西辽一事,便抓捕了狄青的母亲。狄青知道后,想要回朝廷救母亲,但是单单国守卫森严,狄青想要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双阳公主的帮助下,狄青顺利地回到了朝廷,并救出了母亲。随后,皇帝让狄青率兵再次出发前往攻打西辽。这次,狄青在双阳公主的帮助下,成功地平定了西辽。电影《狄青三取珍珠旗》剧情生动有趣,以当时的拍摄水平和制作水平来说,这部电影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狄青闯三关

《狄青闯三关》是粤剧名曲之一,戏剧讲诉了北宋名将狄青和鄯善国双阳公主相爱的故事。《狄青闯三关》虽然是爱情戏剧,但其中也加入了神话故事,所以深得戏曲爱好者的喜欢,直到今天,《狄青闯三关》依然是粤剧经典代表作品之一。

狄青闯三关

狄青是武曲星投胎转世,他和文曲星包拯为了扶持北宋仁宗开辟帝业。狄青投胎之前,庐山圣母准备了宴席为狄青和包拯饯行。武曲星狄青乘酒醉之时,调戏了散花仙子。但因武曲星长相丑陋,散花仙子不接受武曲星的爱意。为了得到佳人的爱意,武曲星央求文曲星与他互换容貌。后来,散花仙子对武曲星狄青动了真情,玉帝命令三人一起去凡间历练。武曲星投胎转世后,便成为了狄青,散花仙子投胎成为了双阳公主。北宋仁宗年间,西辽国屡次侵犯北宋边境,宋仁宗让狄青率兵前去讨伐。狄青一行人因对路线不熟悉,误进了鄯善国,并且连破了三关。鄯善国国王非常生气,便让双阳公主率领军队前去对抗狄青。双阳公主凭借高超的武艺,将狄青的四位结义兄弟擒获。双阳公主见狄青长相俊朗,器宇不凡,便对狄青心生爱意。双阳公主想让父王将狄青招降,但狄青誓死不背叛宋朝。鄯善国国王一气之下,准备杀死狄青,幸亏庐山圣母将狄青救于刀下,随后庐山圣母点化狄青,让他投降于鄯善国,并和双阳公主成亲。狄青成婚后,依然难以忘怀北宋朝廷,他乘双阳公主不在家时逃走了。后来,几经波折,狄青和双阳公主再次相见,俩人共修秦晋之好。

《狄青闯三关》有很强的戏剧性,深受粤剧迷推崇。

狄青和包拯

关于狄青和包拯的故事其实就是包拯黑脸和狄青白脸的来历,不过这个故事也只是一个传说。传说包公其实是文曲星,狄青则是武曲星。所以就有人问了。为什么文曲星长着一张脸,武曲星却有一张白脸呢?北宋后期,天下霍乱,百姓处于水生火热之中,于是天上的玉帝便派赤脚大仙下凡救世,赤脚大仙在凡间就是皇帝宋仁宗。宋仁宗一生下来便哭闹不止。玉帝被赤脚大仙哭得心烦,便派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

包拯剧照

只要是天上下来的神仙都要去南斗星君那里领一张脸谱下凡。那时候文曲星和武曲星来领脸谱的时候碰到南斗星君正在下棋,没有理会他们。文曲星等得不耐烦于是随手在南斗星君旁的脸谱带里随便抓了个脸谱,他拿着这个武士脸谱便匆匆赶去投胎了。投胎后的他便是包拯,包拯生下来,黑就像锅底那么黑,父母很是嫌弃,于是把他丢到村口麻坑里。嫂子可怜他,便把他抱回家抚养了,所以包拯一直叫他的嫂子为“嫂娘”。

长大后的包公很争气,考中了状元,虽然脸黑了点,但是为官清廉,断案神奇,被人称作“包青天”。

再说说武曲星狄青的命运,他耐心的等到南斗星君下完棋,才说明前来的用意。南斗星君打开脸谱带,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武士脸谱,于是就把文士脸谱拿给了武曲星。所以下凡后的武曲星长着一副清秀文弱书生的面孔。但是他喜欢舞枪弄刀。有一身好武艺,为国家征战沙场,杀敌无数。

这就是关于包拯和狄青的故事。

狄青是谁

狄青是北宋仁宗年间著名的军事将领。狄青生于公元1008年,卒于公元1057年,享年50岁。狄青是山西人,因骁勇善战,人称“面涅将军”。纵观狄青生平,一共可分为四个阶段。狄青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出生。狄青16岁的时候,因代兄长受过,狄青入京当兵。

狄青画像

早年间,狄青在军营中四一名骑兵,随后担任散置一职。西夏李元昊起义时,狄青跟随军队到西夏平定李元昊。当时北宋军队屡战屡败,狄青率领士兵作战时,经常担任前锋一职。狄青作战共计4年左右,共参与了25场战斗。期间,狄青夺取了宥州等地,并杀掉了尚罗、岁香等部落,为了保障北宋边境要害之地,狄青率兵修筑了招安等城堡。狄青冲刺沙场时,经常带着铜面具奋勇杀敌,西夏军没人敢与之抗衡。狄青在西夏作战的英勇表现,已经崭露头角,得到统治者和朝中大臣的认可。

狄青回到朝中,深受范仲淹等大臣的重用。范仲淹认为狄青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便送给狄青《左氏春秋》让他研习兵法。宋仁宗早已得知狄青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便封任狄青为枢密副使。

后人认为,狄青最精彩的战役当属平定侬智高。这场战役中,既看出了狄青的勇猛,又看出了他不俗的作战计谋。在狄青的指挥下,北宋军队大胜侬智高,平息了这场起义。

狄青功劳太过显赫,这引起个别朝廷大臣的猜忌。在狄青49岁时,被贬谪为陈州知州。而后,狄青郁郁而终。

狄青的老婆

狄青是位智勇双全的北宋名将,他在战场上威风凛凛,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让西夏军十分忌惮。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离不开一位支持他的女性。那么,狄青的老婆会是谁呢?在《宋史》中,关于狄青的老婆相关资料记录非常少,只知道狄青老婆姓魏,俗称魏氏。

双阳公主扮相

因狄青骁勇善战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狄青老婆魏氏也被封为定国夫人。根据记载,狄青和魏氏一生共育有五子。

按理说,狄青在北宋是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狄青老婆魏氏身为他的家眷,应该也会有一定的记载。为何,在《宋史》中看不到狄青老婆的痕迹?要解释这一现象,不得不提的就是“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古代时候,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加物,她们的名字很少会出现在正史中。比如帝王的母亲、妻妾和子女有可能会记载一些,如果是一名普通女性,那么就没有记录的可能性了。狄青虽然是北宋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他的老婆魏氏一直在家打理家事,照顾儿女,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贡献。所以,《宋史》就没有对狄青老婆有详细的记载。

在野史中,相传狄青老婆是双阳公主。后来,狄青和双阳公主的故事演变为戏剧,在京剧中,有一出名为《珍珠烈火旗》的戏剧,讲述的就是狄青和双阳公主相爱的始末。双阳是鄯善国的一位公主,她和狄青在围场相遇,俩人一见钟情纷纷坠入爱河。

狄青儿子

根据历史记载,狄青共有5位儿子。分别是长子狄谘、次子狄咏、三子狄譓、四子狄谏和幼子狄说。狄青五位儿子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次子狄咏。狄咏继承了父亲狄青骁勇善战的军事能力,虽然历史上对狄咏的记载并不多。

狄青画像

但是直观的说明狄咏文武双全,屡次奔赴战场一线,为国家立下显赫战功。

或许是狄青的功劳太大,事迹太为显赫,所以世人便将目光锁定在了狄青身上。狄青儿子们都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即使有能力,也会被认为是托了父亲狄青的福。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身为狄青儿子也应是如此吧!狄青是北宋年间的大英雄,是家喻户晓的英勇人物,身为狄青儿子,从出生就获得了他人的羡慕。拥有优渥的家庭条件和优秀的学习环境。不好的地方在于,狄青儿子身上被打上了“狄青”的烙印。或许,他的儿子们各个都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即使成为了北宋朝廷官员,也会被看作是父亲赠与的荣耀。根据记载,狄青的长子狄谘、三子三子狄譓和四子狄谏都有官职,但是官职丝毫不起眼。幼子狄说英年早逝,这让狄青夫妇难过了很久。

现在就来说说狄青二子狄咏的故事吧。事实上,狄咏的记录也没有多少,只知道他曾率兵作战,立下数次战功。相比他在军事上的建树,狄咏最为出名的便是他的容貌。宋哲宗选女婿时,就吩咐大臣们,要以狄青儿子狄咏的条件和样貌去为公主挑选夫婿。

狄青面具

说起历史上两位戴面具作战的将士,一位是兰陵王,另一位便是狄青。相传,狄青面具为铜材料制成,每次上战场杀敌时,狄青总会把他的面具戴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威慑感。史书没有记载狄青面具的大概样式,只知道面具图案非常恐怖,西夏军望而生畏。

狄青面具

说起狄青的面具,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狄青在战场之上要佩戴面具?众所周知,兰陵王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为了给敌军压迫感,兰陵王率兵作战时,都要佩戴上狰狞恐怖的面具。是不是意味着狄青也是位美男子呢,《宋史》中有这样一段话来描述狄青:“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在百姓们眼中,狄青是位充满力量感与安全感的美男子。到了宋哲宗年间,宋哲宗为公主梦挑选夫婿时,以狄青的儿子狄咏作为参考标准来择婿。既然,狄咏是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那么父亲狄青也应是位器宇轩昂的英俊男子。古代战场时,一些长相秀气的士兵往往被认为不够有威力。古人作战时,讲究气势上压倒对方,狄青为了给敌军震慑感,便戴上狰狞的面具。

世人称狄青为“面涅将军”,在作战时,狄青披头散发,将铜面具带上,所向披靡的样子让西夏军不敢直面与狄青冲突。从中来看,狄青面具也是作战的一种策略和手段,最起码在气势上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对方。

狄青墓

狄青墓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峪道河镇刘村东约200米处。公元1057年,狄青在陈州病逝。公元1059年,狄青后人将狄青归葬于汾阳市西河。狄青墓呈坐北朝南的方位,修建之初占地面积为79920平方米。宋代年间修建了显庆寺、狄公祠等建筑,到了抗战年间,狄公祠等建筑被完全损毁。

狄青墓

文革时候,狄青墓也遭到了破坏,墓丘被铲平,狄青墓旁边的石狮、石兽等雕塑作品,也被埋掉。现在狄青墓只存在一座原神道碑和一座墓碑,墓碑是清代宣统年间在原来碑座上重新建立的。墓碑呈坐北朝南样式,碑石材质为青石,整块石碑高为1.9米,宽为0.5米,厚为0.3米。石碑正中间书写着“宋狄武襄公之墓”七个大字,上面共有3000余字的碑文,是宋仁宗亲自书写而成,记载了狄青的生平经历。除此之外,碑上还刻有立碑时间,即公元1062年所立。上面还写有,因碑倒在路边,担心被遭到他人破坏,所以将此碑迁于郡城狄公祠。又担心立碑之地日后会成为一片废墟,于是便立碑为志。原神道碑的质地也为青石材质,从外观来看,碑体比较庞大,高为0.7米。狄青墓地原保留了两尊石羊,两座石虎,因担心再遭到破坏,便搬到了刘村关帝庙里面。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山西省政府将狄青墓认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和研究价值。后来,每年清明节都会有游人前往狄青墓祭奠和凭吊这位北宋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