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经典故事—义释曹操、火烧赤壁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义释曹操、火烧赤壁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义释曹操、火烧赤壁
****************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义释曹操、火烧赤壁
作者:智邦研学
发表时间:18-05-3017:16
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一是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二是如果这时灭掉魏国,会使吴国全力攻击蜀国,使蜀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听谋臣之言,亲自向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双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相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东吴统帅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不如干脆投降。
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黄盖被责打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时,埋伏在周瑜军营里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这时,闻名天下的军事家庞统也来拜见曹操,曹操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一个他正发愁的问题。原来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而且对南方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庞统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战船用铁索相连后,冲波激浪,一点也不颠簸。兵士 们在船上使枪弄刀,像陆地上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晕眩。曹操大喜,可是谋士却说:“战船连锁固然是好,可是对方若用火攻,怕难以逃避。”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说:“不必担心。我们在北边,他们在南边。现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哪里有东南风?他们如果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大家都夸曹操有见识,于是放松了警惕。
谁知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信,约好来投降。曹操带了将领站在船头等候。果然看见黄盖领着十多只小船,顺风驶来,曹操非常得意。十几只小船趁着风势,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战船前。黄盖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着火的小船借着东南风,直撞入曹操的战船营里,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登时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曹操狼狈突围,逃回北方。
经过赤壁一战,孙权得以巩固在江南的统治,刘备则乘机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因而形成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火烧赤壁,还留下了很多典故,比如黄盖被周瑜责打然后诈降曹操,被称为“苦肉计”,而庞统是刘备军师诸葛亮的好朋友,他建议曹操用铁索连船,致使曹军战船被火攻时难以逃脱,此计被称为“连环计”。
****************
东坡赤壁,中国文人的朝圣地
作者:秋风落叶城市
发表时间:18-02-0810:21
苏东坡的一声“大江东去”,用元代人钟嗣成的一句话说,犹如关西大汉,持铁板铜琶,击打着古老的黄钟大吕,震撼着中国历史,也震撼着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的心扉。这铁板铜琶敲响的地方,就是离武汉只有百里之遥的小城黄冈。从武汉市向东,坐在长途汽车上向外望去,小城小镇已经络绎不绝地联起了手。不到一个小时,就进了黄州古城(今黄冈市)。坐上一辆市内公交车,向西,大约十几站,就是当年苏东坡吟唱的地方了。
来到赤壁景区大门前的广场向右望去,一堵古老的城墙出现在眼前,那苍老的古城门上镶着一匾,上书“汉川门”三个大字。城门上方是一座古老的城门楼,这便是王禹偁在《黄冈竹楼记》中所说的“月波楼”了。汉川门下是一条长长的高高的台阶路,遥想在那900多年前的宋代,汉川门正对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它,原本是一个通向江边码头的城门,而今,沧海桑田,长江也瘦了身,远离城门而去,如今,就是登上高高的城门楼,你也再难看到浩瀚的长江水了。于是我不得不慨叹时光的无情,是它,无声无息地改变着世界上的一切,不知不觉中,我们远离了王禹偁、远离了苏东坡,也远离了那个靠着苟且偷安而繁荣起来的北宋王朝。也许只有月波楼左边的那个瘦瘦的小竹楼,还有左前方不远处绿树葱茏的赤壁景区,还能嗅到一点先贤们的气息。王禹偁在《黄冈竹楼记》的文后说,用竹子做瓦,一般可挺十年,如果用双层竹瓦的话,最多可挺二十年。可是,他四年间,就因为官职变动换了五个地方。于是,他担心自己离任后没有人再重修竹楼,留下话来,寄希望后任者能时时重修以保持竹楼不朽。
想到这里,我环顾四周,看那高矮不一单调乏味的楼房、马路上新旧贵贱大小不一的汽车,还有路边穿红着绿匆匆而行的男男女女,不禁问道:啊,不朽啊不朽,叹人间万物,究竟什么东西能永远保持不朽呢!走近赤壁时正是午时,太阳火一样地烘烤着大地,在一片竹树的绿色遮挡中,左边只露出一角红色岩壁,好像被太阳烧着了一般。岩壁上,一座黄色建物筑分外显眼。再走近些,赤壁下面的树丛前,一座白色的苏东坡石雕像立在那里,高帽长须,一袭长衫,背着双手,抬头望着远方。瘦长而楞角分明的脸,透过衣衫的褶皱,分明可以看到硬硬的骨头和坚实的肌肉。我在这雕像前驻足良久,无意中,我渐渐地嗅到了一丝丝中国文人的某种气息。跻身于“中国古文八大家”中的苏东坡是一个典型的大才子,可惜的是,他与同是古文八大家之一的丞相王安石,在政见上成了对立派。结果因为改革的得与失之争几次遭到贬官。最惊心动魄的一次,就是发生在公元1079年的“乌台诗案”了(被称为宋代的“文字狱”)。就是这一文字狱,差一点丢了一代大文豪的性命!也就差一点让我们看不到《赤壁怀古》,看不到文采蜚然的前后《赤壁赋》了。当然,也就不会有“苏东坡”这个震烁古今的名号了。
举步登到拱门下方,抬头一看,门上镶嵌着“东坡赤壁”四个字;向门两边看去,是一副对联,写的是:“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如此看来,后来写对联的人也和当年的苏东坡一样,都错把这里的赤壁当成了周瑜火烧曹操军队的地方了。经过今天多位历史和考古学家考证,真正三国火烧赤壁的地方,是在武汉西南方向的埔圻(今改为赤壁地名了)。不过细细想来,古今文人的美文不少都是搞错了地方的,就连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也是没到过岳阳的范仲淹老先生凭想象写出来的。这,不但丝毫不影响文章的魅力,而且还以其传神的描写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传颂千年不衰。迈进那个小拱门,里面别有天地,曲折回旋的庭院,让人扑朔迷离。其中,最大也是最有名的建筑就是二赋堂了。二赋堂始建于清代,匾额竟是清代末世宰臣李鸿章所题。堂中央,一块巨大的木制大屏顶梁而立,木屏前后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大如拳。前为楷体书写,笔力豪迈俊逸,为清代黄州教渝程之祯所书;后为魏碑体书写,笔法古朴苍劲,出自近代书法家李开先的手笔。
前《赤壁赋》是苏东坡被贬到黄州的第三年,即元丰五年(1082年)某夜,与友人在长江里划着小船所作。文章借周瑜火烧赤壁的史实,抒发了一腔吊古伤今的幽幽情绪和与世无争的超脱胸怀。看来,经过三年的磨炼,苏老夫子到底还是从最初的失落中解脱出来了。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当太守。上任伊始,他例行公事地写了一道《湖州谢上表》给宋神宗,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可是,坏就坏在了他在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我)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我)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里,犯大忌的是两个词,即“新进”和“生事”。原来,当时宋朝正处在王安石变法时期保守派和改革派斗争相当激烈之时。以原丞相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曾指责王安石等改革派是一帮“新进”小人,批评他们的改革举措是“生事”。“新进”的御史台们这一下可算抓住了把柄,把这几句话上纲上线,说苏轼怨望皇上,是“愚弄朝庭,妄自尊大”,奏请宋神宗将其治罪。可是,光凭这几句话,还不足以致苏轼于死地。于是,这些御史们又把苏轼的诗词找来,经过三个月的“潜心研究”,居然如获至宝地发现这位苏老夫子有许多“大不敬”的诗作。向皇上奏道:“盖陛下发钱(指青苗钱)以本业贫民
(苏诗)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这一下苏轼可算遭了殃,刚到湖州三个月,太守椅还没坐热,就被罢官押回开封。一具枷锁,打入大牢。立时,就有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脚后脚杀到,他们历数苏轼的罪行,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身系狱中的苏轼悲观到了极点。据说,他自下狱后不知是生是死,以至一日数惊。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儿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他心里早做准备。
等等!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
史上著名战役:赤壁之战
作者:华夏网
发表时间:18-06-2211:19
战前形势
公元200年十月,曹操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发生大战,把袁绍打得大败。曹操乘胜向袁绍占据的地区进军,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病死了,他的几个儿子和他的政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裂。曹操利用这个机会,分别击破他们。经过六七年的战争,曹操肃清了袁氏的残余势力,占有了袁绍原来统治的冀、青、幽、并四州,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又亲自率领大军,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在白狼山(今辽宁凌源东)一带打败了乌桓,解除了东北边境上的威胁。
在统一北方的战争过程里,曹操在政治上、经济上实行了一些改革,如兴办屯田,整修水利,打击豪强分子,减轻百姓租税,选用有才能的地方官吏,等等。这样,北方残破不堪的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曹操的势力,也随着不断壮大,他的雄心也一天天大起来了。他打算一鼓作气,把盘踞在南方的刘表和孙权两大势力,挨个儿消灭掉,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曹操和部下研究了向南扩张的战略计划,决定首先攻打刘表。
刘表当时是州牧(一州的长官),统治着荆州。他驻在州治襄阳(今湖北襄阳)。刘表是汉朝皇帝的同宗。这个人在汉末虽然有些名望,但昌缺乏政治才干,而且没有什么作为。他的集团内部又充满着矛盾。刘表统治荆州,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对外很少用兵。在当时来说,荆州这块土地还比较安定,黄河流域一带的小军阀和士大夫,有很多人到那里去避难。其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刘表的宗弟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治所在今河北涿县)人,是西汉皇族的后代。早年曾参加过镇压黄由起义的战争。后来他依附过很多军阀,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固定的地盘。官渡战争以后,刘备受到曹操的袭击,不得已逃到荆州去投奔刘表。刘表表面上对他很好,内心里却很不放心他。起初,刘表让刘备驻屯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不久,刘表又让他移驻樊城(今湖北襄阳县北),想利用他来防守荆州的北面门户,作为抗拒曹操的前哨。刘备的力量虽然不大,但是野心不小。他在荆州积极整训军队,罗网人才,不断扩展力量,准备等待机会,独创局面。当时,流亡到荆州去的和荆州本地的士大夫归附他的很多。著名的大政治家诸葛亮,就是在那时候被刘备再三邀请出山的。诸葛亮在他那篇有名的政治论文《隆中对》里,替刘备规划了争取天下的总策略:东面联络孙权,西面占据荆州和益州(今四川、陕西南部一带),南面拉拢夷、越等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北面抗拒曹操。依照这个方案,夺取荆州早已列入刘备的“兴复汉室”的计划中了。只是由于当时刘备的力量还很薄弱,所以没有立刻袭取荆州。
曹操准备消灭的另一个有实力的军阀是雄据在江东的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他祖先好几代都做吴郡的地方官。他继承了父亲和哥哥的基业,占有吴郡(治所在今江苏吴县)、会稽(治所在今浙江绍兴)等属于扬州(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一带)的六个郡。这一地区,土地肥沃,自然条件比较好。在孙氏地主政权的统治下,这里虽然也发生过一些镇压人民反抗暴政的战争,但是由于地处长江以南,距离中原战场远,受到战火的破坏比较小,社会秩序还是比较安定的。东汉末年,黄河流域长期混战的时候,北方的农民不断流亡到这里来。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孙氏政权在经济方面的有利条件。在军事方面,孙权手下有周瑜、程普、黄盖等战将和精兵几万名。同时,在地理上,据有长江天险,可以作为屏障。因此,孙权的统治基础是相当巩固的。
曹军南下,占领荆州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攻打刘表。
在出发以前,曹操向他的高级谋士荀彧(域)咨询作战计划。荀彧建议他派大军直出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同时另派一支轻骑兵由小道急行军,乘敌人没有防备,一下子拿下襄阳,消灭刘表。曹操采纳了他的作战方案,军事进展得很顺利。
事有凑巧,正当曹操的大军走在半路的时候,荆州牧刘表病死了。刘表的第二个儿子刘琮继承了他的职位。同年九月,曹军到达新野。刘琮被曹军的浩大声势吓坏了。他背着刘备,暗地里派人向曹操接洽投降。当时,刘备正驻守在樊城,对于刘琮投降的事,一点也不知道。等他发现情况起了变化,已经来不及组织力量,抵抗曹军。他只得率领部队匆匆忙忙地向江陵(今湖北江陵)方面撤退。
在刘备撤退到襄阳的时候,诸葛亮劝刘备乘机袭击刘琮,占有襄阳。刘备没有采纳。为了收买荆州人心,刘备特意到刘表坟前哭祭了一番,然后快马加鞭地走了。荆州的官员和百姓有很多人跟随刘备一起向南逃跑。一路上,刘备又收容了不少刘表的部队和当地百姓,合计起来不下十多万人,光是运载行李和辎重的车辆就有好几千辆。由于军民混在一起撤退,行动缓慢,每天只能走上十多里路。刘备的部下建议他抛弃随从百姓,迅速轻装赶路,以便抢先占有江陵。刘备还假惺惺地回答说:“要成就大事,必须以人为本,现在百姓愿意跟随我,我又怎能忍心丢开他们不管呢!”但是,当时的情况实在太紧急了。刘备决定派遣关羽带领水军一万人,先由水路乘船退往江陵,等候在那里会师。
江陵是荆州的军事要地,又有刘表贮存的大量军用物资。这些,曹操都是知道的。他恐怕刘备走在自己前头,抢先占有江陵,就亲自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一天一夜走三百里路,追赶刘备。当刘备率领军民退到当阳(今湖北当阳东)东北的长坂的时候,曹操的骑兵从背后赶到了。刘军匆忙应战,被曹军打得大败。形势已经严重到这样的地步,刘备不得不放弃原来退往江陵的计划,也不再顾及随从的军民了。他抛弃所有的辎重,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个人,改向侧面的汉水撤退。
为了阻挡曹军的跟踪追击,刘备命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留在最后,作为掩护。张飞保护刘备、诸葛亮等一行人过了长坂桥,就立刻中人把桥梁拆毁。他睁大眼睛,横着长矛,立马河边,对追来的曹兵,大声喝道:“我就是张飞。来吧!让我们拼个死活!”曹兵早就听说张飞十分勇猛,一时又弄不清情况,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冒冒失失地向前,这样,刘备等一行人才得安全逃脱了。当刘备和部下退到汉津口的时候,正好同关羽率领的水军会合。他们共同渡过汉水。江夏太守刘琦(刘表长子)也领兵前来接应。于是,大家合兵一处,一同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
当阳长坂一仗,刘备损失了许多人马和军用物资。曹操顺利地占领了江陵,基本上控制了荆州。他获得了刘表贮存的大量军用物资,还收降了荆州的大批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越发骄傲起来了。在他看来,不仅乘胜追歼刘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是沿江东下,消灭孙权,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蒋干过江,游说周瑜
曹操打败刘备,占领江陵以后,就打算顺流东下,乘势攻打孙权。他的部下贾诩(许)向他建议说:“您在消灭了袁绍父子以后,紧接着又降服了汉南地方,您的威名已经远播国内,军事力量也比以前强大多了。如果能够利用荆州的丰富资源,休整部队,安抚百姓,使内部稳定下来,到那时候,江东就可以不战而服了。”从当时的情况来说,贾诩的建议是有道理的。但是,曹操由于轻易地取得了荆州,在军事上又获得一连串的胜利,因此,更加滋长了骄傲轻敌思想。他主观地认为,凭着自己当时的政治优势和军事力量,是有可能迫使孙权归降的。他手下有个谋士蒋干同孙权帐下的主将周瑜是老朋友。曹操就秘密派遣蒋干过江去劝说周瑜归降。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庐江)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东汉末年,凉州(今甘肃一带)军阀董卓兴兵作乱,在黄河流域一带,骚扰得很厉害。各地军阀联合讨伐董卓。孙权的父亲孙坚也以长沙太守的名义起兵参加。在出发以前,他把家眷安置在舒。因此,周瑜和孙坚的大儿子孙策从小就在一起,交情很深。孙策的母亲也把周瑜当儿子一样看待。周瑜二十四岁的时候,在孙策部下担任建威中郎将,领兵二千人,并且曾经跟随孙策攻皖(今安徽潜山县)。后来,两人都娶了乔公的女儿,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两个人又成了亲戚。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孙策死,孙权继承他的事业,执掌江东政权。孙权任用周瑜和长史(相当于秘书长的职务)张昭共同掌管军国大事。此后,周瑜就成为江东武将的首领了。曹军南下,周瑜正确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坚决主张抵抗。这次蒋干来访,他早已猜中了他的来意。为了先发制人,周瑜一见到蒋干,就对他说:“子翼(蒋干字)不辞辛苦,远涉江湖到我这里来,莫不是替曹操来做说客吗?”蒋干被这一问,只好连忙推说是前来拜访老朋友的。周瑜特意陪同蒋干参观了江东的营垒、仓库、军资、器仗,表示自己的实力非常雄厚,暗示他打消劝降的的幻想。蒋干在周瑜那里住了三天,也没有敢提起劝降的事。蒋干回到江北,向曹操复命说:“象周瑜这样有才气的人,不是用言辞能够说动的。”曹操的如意算盘因此落了空。《三国演义》和京剧中的“蒋干盗书”,就是根据这一史实铺演出来的。
孙、刘决策,联合抗曹
早在刘表病死的时候,孙权手下的政治家鲁肃就对孙权说:“荆州紧挨着我们的边境,形势险要,土地肥沃,百姓富足。如果占有了它,就可以创立帝王的事业。现在,刘表刚死,两个儿子孙 和,部下也各有打算。刘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同曹操有仇。如果刘备同刘表的部下能够齐心协力,我们就应该联络他们,结成同盟。如果他们不能团结,我们就应该另外想办法去对付他们。”鲁肃要求孙权派他用吊丧的名义,去慰问荆州的当权将领,并且说服刘备,要他好好团结刘表部下,同孙权联合起来,对付曹操。鲁肃还说:“事情不能拖延。如果不赶快进行,恐怕曹操就要走在前头了。”
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立刻派他出发。鲁肃日夜赶路,不敢耽搁。等他到了湖北江陵境界,刘琮已经投降,刘备正在往南逃走。鲁肃赶了上去,在当阳长坂碰上了刘备。鲁肃就把孙权的意思面告刘备,并且同他谈论天下大事,建议刘备同孙权联合。鲁肃的意见同诸葛亮的主张,正相符合,刘备很是高兴。鲁肃又见到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好友。”由于他们都主张孙、刘联合,共同抗曹,因此,谈得十分投机,两人从此成了好朋友。刘备还采纳鲁肃的建议,把自己的军队进驻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城县西北)。
当刘备到达夏口的时候,听说曹操大军即将从江陵顺江东下。他决定派诸葛亮和鲁肃一同前往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孙说利害,以便共同商定联合抗曹的大计。
诸葛亮见到孙权,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他说:“全国大乱,将军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收集人马,一同跟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消除了他的劲敌,平定了北方,又南下攻破荆州,势力强大,威风得很。刘豫州英雄没有用武之地,逃到这里。希望您能根据自己的力量作出决定!如果您认为可以利用江东的人力、物力,同曹操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您认为自己的力量敌不过曹操,那么为什么不早点解散军队,收起武器,向曹操称臣投降呢?现在,您表面上装作服人,内心里却拿不定主意。事情已经到了紧急关头,您还不能当机立断。恐怕没有多久,亡国大祸就要临头了。”
诸葛亮的这一番话,正好揭出孙权当时的内心矛盾。孙权沉思了一会儿,用愤激的语句反问诸葛亮道:“如果照你这样说,那末刘豫州已经被曹操打得大败,为什么还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听孙权这样一说,不禁暗自高兴,就抓住他的话锋回答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能够不受屈辱。保况刘豫州乃是帝王的后代,当世的英雄。人心都归附他,就像江河的水流归大海一样。他已经决定同曹操斗争到底了。就是不能取胜,也决不向敌人投降。”诸葛亮的这一段话,等于把孙权将了一军。孙权激动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怒容满面地说:“我不能拿整个江东地方和十万甲兵,让别人来支配。我的主意已经决定了!现在,没有刘豫州是难以抵抗曹操的。”孙权虽然这样说了,但是他对刘备的力量有怀疑,对曹操所宣传的声势有顾虑。所以,紧接着,他又向诸葛亮问道:“不过,刘豫州刚被曹军打败,又怎能有力量来抗抵这场灾难呢?”
诸葛亮为了解除孙权的顾虑,坚定他的抗曹决心,进一步向他分析了双方力量的实际情况,指出孙、刘联合作战,是可以打败曹操的。他说:“刘豫州虽然刚在长坂战败,从早到晚 逃散的战士,现在已经陆续回来,加上关羽从汉水而下的水军,合起来还有精兵一万人。刘琦统率的江夏军队也不下一万人。曹操的兵马,从北方远道而来,已经非常疲劳。听说他们为了追赶刘豫州,骑兵一天一夜要赶三百多里路。现在他们的力量好比射到尽头的一支箭,就连最薄的一层绸纱也穿不透了。兵法上认为:这样冒险作战,一定要损伤主将。况且北方将士,最怕水上作战;曹操收编的荆州部队,都是被迫参加的,并不是真心归服。因此,他们不会替曹操卖命。”
最后,诸葛亮对孙权说:“您如果真能调派几员猛将,率领几万名精兵,同刘豫州同心协力,联合作战,那就一定能够打败曹操了。曹操失败后,一定退回北方。这样,荆州的江东的局势就可以稳定下来,三分天下的形势也就出现了。是成功,还是失败,就取决于今天的决策了。”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很是高兴,立刻召集部下举行会议,以便决定和战大计。
正当孙权召集群臣举行会议的时候,凑巧曹操给孙权送来了一封信。信中威胁孙权说:“我奉了天子的命令进行征伐,大军南向,刘琮已经束手投降了。现在我带领大军八十万人,打算在江东地方同将军比个高低。”孙权把这封信付给大臣们看,许多人都十分害怕。以长史张昭为首的一群投降派,只看到曹操信中吹嘘的兵力,而没有具体分析双方的实际情况。他们议论道:“曹操就像虎狼一样,动不动就假借朝廷名义,征讨四方。今天我们要抵抗他,在道理上说,就如同臣子反抗皇帝一样。况且我们可以依靠来抵抗曹操的,主要是长江天险。目前,曹操已经占领荆州,取得刘表手下成千只战船和在批水军。他指挥全部水陆大军,沿江东下。实际上,长江天险,他已占有了一半。而且在军队数量上,我方更是无法同曹操相比。当前最好的办法,莫如迎接曹操,向他投降。”
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只有鲁肃坐在一旁一声不响。孙权起身到厕所去,鲁肃追了出去。孙权知道鲁肃有话要说,就在屋檐下等他。孙权握着鲁肃的手,问道:“你有什么话要讲吗?”鲁肃爽直地说:“我认为张昭等人的意见,是要断送您的事业。您不能同他们商量大事。说到迎降曹操,我鲁肃倒可以做得,但是您却无论如何做不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投降曹操,总还能保持个一官半职;至于您,请想想看,将会落得一个怎样的结果呢?希望您慎重考虑,早一点决定大计,千万不要听信他们的话!”孙权听了鲁肃的话,叹息地说:“张昭等人的主张,很使我失望。你的分析很正确,同我的看法完全一致。”
但是,像这样关系重大的事情,孙权还不能一下子就决定下来。于是,鲁肃劝他把正在鄱阳(今江西鄱阳)的周瑜召回来,共同确定抗曹大计。
周瑜一到,就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在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其实就是汉朝的国贼。将军(称孙权)拿江东作根据地,民富兵强,本来可以为国家除掉坏人(指曹操)。现在,曹操自己前来送死,为什么反而要向他投降呢?”接着,他向孙权具体地分析了当时敌我双方形势和战胜曹操的充分可能性。周瑜指出,曹操这次用兵,有四大不利:第一、北方并没有完全统一,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活动,威胁着曹操的后方;第二、曹军多数是北方人,不善于水战。现在他们却离开陆地,跑到船上来,妄想同我们的水上健儿比个高低;第三、目前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战马缺乏草料;第四、把北方的兵士赶到江湖地带作战,他们不服水土,一定要害病。因此,周瑜最后说道:“以上这些,都对曹操的军事行动不利,但是曹操偏偏要干冒险的事。您要想活捉曹操,今天正是大好机会。”周瑜要求孙权拨给他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能够打败曹操。
孙权听了周瑜的分析,抗曹的信心加强了。他对周瑜说:“你的主张同我的想法完全一样,我同曹操是势不两立了!”为了向群臣表示决心,他当场拔出身上的佩刀,狠狠地把面前的桌子砍掉了一个角,并且严厉地说:“从今天起,文武官员有再敢说应当迎接曹操的,就同这张桌子一样!”
联刘抗曹的大计,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当时,周瑜又去见孙权,对他说:“曹操在信上夸口说有水陆大军八十万人。实际上,他原有十五六万人,而且早已疲劳不堪。新收编的刘表的部队,最多不过七八万人罢了。何况他们对曹操都还怀有戒心,军心不稳。您想想看,曹操带着这样疲劳多病的军队,指挥着心怀二意的降兵,人数虽多,又有什么可怕!”孙权抵抗曹操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他选拔了精兵三万人,交给周瑜,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正副司令),鲁肃为赞军校尉(参谋长)。让他们带领部队,会同刘备的人马,一同西上,合力抗击曹操。
大战的前夜
当时,刘备正率领本部人马在樊口驻扎,诸葛亮出使柴桑还没有回来。刘备听说曹操的大军就要打来了,非常害怕。他每天都派出官员在江边上巡逻探望,等候着孙权兵马的到来。
有一天,一个担任巡逻的官员看到周瑜率领的大队战船,从东面开来。他赶忙去向刘备报告。刘备派人带了羊、酒等礼物,去慰劳周瑜的部队。周瑜对刘备的使者说:“我因为军务在身,不能抽身去拜望刘将军,假如刘将军能够屈尊到我这里走一趟,那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刘备得到回报,立刻乘了一只大船,来看周瑜。一见面,刘备开口就说:“现在贵军决定同我们共同抵抗曹操,实在太好了。但不知贵方可以调动多少人马?”周瑜答道:“三万人。”刘备忍不住说:“可惜少了一些。”周瑜充满信心地说:“这么多人已经很够用了,请将军放心。您看着吧,我一定能够打败曹操!”
孙、刘联军继续向西进发,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在长江南岸)同曹操的先头部队相遇。那时候,曹军士兵由于不习惯水上生活,很多人都得了疫病,士气很低。两军刚一接触,曹操方面就吃了一个小败仗。曹操被迫退回长江北岸,屯军乌林(今湖北嘉鱼西北),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为了克服北军不习惯船上生活的弱点,曹操命令工匠,把几艘或十几艘战船编为一组,用铁链、铁钉连锁在一起;又在上面铺好木板,以减少风浪的颠簸。这样,不但人可以在船上来往行走,甚至可以在船上骑马。这就是所说的“连环船”。曹操认为这个办法很好,更加得意了。
《三国演义》里,对曹操在大战前夕的得意心情,创造了一段“横槊赋诗”的故事。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在向江南发动进攻的前一个夜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曹操,认为攻下江南,统一天下的日子就在眼前,非常高兴。他决定在水寨主帅的大船上,举行一次盛大的宴会,预祝即将到来的胜利。宴席摆设在大船的中央,文武官员们都分班坐在两边。侍从们个个穿着色彩鲜艳的锦衣绸衫,拿着明晃晃的武器,站在两旁护卫。夜幕渐渐降临,月亮慢慢从东山升起。皎洁的月光,照射在长江水面上,发出万道银光。曹操站在船头上,手里拿着长矛,向四野一望,只见江山景色好像图画一样的秀丽动人,心里真有说不出的喜悦。他觉得这锦绣江山,广阔国土,不久就要完全属于自己所有了。不禁乘着酒兴,吟起诗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描定当时的景物的,大意是:月光明亮,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绕树转了三周,没有找到可以棲息的树枝。后四句诗表达了再操希望得到贤才的心情:山是不嫌高的,水是不嫌深的。同样地,明主访求贤才也应当是越多越好。不久以后,他一定会象古代大政治家周公那样,把全国的贤才聚集到自己的周围,使他们为自己服务,帮助自己实现安定天下的政治思想。曹操朗读完这首诗,文武官员都连声称赞。只有一个叫刘馥的文臣对曹操说,这首诗有几句不够吉利,预示着我们南征不会成功。曹操听罢大怒,乘着酒气,一矛把刘馥刺死了。这个故事是文艺创作,不是真有其事。但是,当时曹操对战争实际存在的困难没有正视,盲目乐观和骄傲自满的情绪,确实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小说中的描写,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情况。
黄盖献计,火烧战船
周瑜的部将黄盖,字公覆,是孙氏政权的三朝元老,很有军事经验。这次,他也跟随周瑜参加了抗曹的战争,来到赤壁。他看到长江里的曹军战船,船头连着船尾,锁在一起,就向周瑜献计说:“现在曹军船只连在一起,我们可以用火攻战术来击破它。”周瑜认为黄盖的计策很好,决定照计实行。
不过,当时正在寒冬季节,经常刮西北风。在江上放火,容易烧着联军自己的船只。黄盖的火攻计划实行起来是有困难的。经过周瑜、诸葛亮等人的研究,估计在冬至前后可能有东南风出现。于是,联军方面,积极进行了火攻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黄盖为了骗取曹操的信任,使他放松戒备,特意写了一封降书,派人送到曹操帐下。信中的大意是:“我黄盖受孙氏政权的厚恩,官位升到将帅。这种待遇可说是不薄了。然而从天下大势来看,江东如果要用六郡的兵力,来抗拒您的百万大军,力量实在差远了,这是天下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因此,江东的文臣武将同我的意见一样,都不愿意同您的大军交战。只有周瑜和鲁肃两人,心胸狭窄,见识短浅,硬要作无谓的抵抗。我不忍江东地方被他两人断送,所以情愿向您归顺。周瑜统领的军队有限,是不难打败的。等到双方交锋的时候,我愿意利用自己担任先锋的有利条件,寻找机会,为您效劳。”曹操看了这封信,起初还有些怀疑。但是,他想到自己在政治上、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足以使江东文武百官丧失斗志。因此,他认为孙氏政权内部发生分化,也是有可能的。他召见送信的人,对他说:“黄盖如果真心归降,我一定身体感觉用他。”曹操的骄傲轻敌思想一直在滋长着。对于黄盖的归降,他实际上已经是信而不疑了。
公元208年十一月的一个夜晚,黄盖带领十只冲锋战船,向曹操的水寨急速驶去。船上装满了浇了油的枯柴干草,还有大批硫磺、烟硝等引火的东西,外边围着布幔。另外,还有一些轻快的小船,系在船梢。冲锋船行驶到江心,黄盖命令各船都张起帆来。船前进得更加快了。黄盖手中高举火炬,命令官兵齐声喊道:“黄盖来降!”曹营中的官兵,听说黄盖来投降了,都走出营门,伸着脖子观望。说话之间,黄盖的船只已经驶近曹操的水寨了,只离开二里多路。于是,黄盖拔刀大喊:“放火!”号令一下,十只战船就一齐放起火来。当时正刮着猛烈的东南风,十艘战船像十条火龙,直向曹操的水寨冲去。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只见烟火冲天,江面上一片通红。曹操的水寨立刻陷入火海当中。曹操的水军在战船上你挤我撞,争着逃命。“连环船”一时间又分散不开,士兵被烧死、淹死的真是数也数不清。火势越来越猛,一会工夫,曹军岸上的营寨也被延烧着了。周瑜在南岸望见北岸火起,知道黄盖已经得手,立刻指挥快速战船,擂动战鼓,全力猛冲上去。这一仗,把曹军杀得人仰马翻。曹操的大部人马和所有战船,顷刻间都灰飞烟灭了。
在烟火弥漫里,曹操带领着残兵败将,向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小遣撤退。不料,又遇上狂风暴雨,道路泥泞,简直没法通过。曹操命令所有老弱残兵,找来树枝杂草,铺在烂泥路上,骑兵才勉强地走过去。那些老弱残兵被人马碰倒,受到践踏,又死伤不少。刘备、周瑜的军队水陆并进,把曹操一直赶到江陵县境。打了这一仗以后,曹操元气大伤,兵员损失了一大半。他只好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江陵和襄阳,自己率领残部退到谯郡(郡治在今安徽亳县)去了。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
赤壁之战以后,全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一个新的变化。曹操经过这次挫败,退回到北方,势力局限在北部中国,再也没有力量南下扩张势力。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在同年废掉汉献帝,自己做了皇帝(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孙权经过这次战争,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接着又以建业(今南京市)为中心,向南扩张地盘,发展成为后来的吴国。联军的另一方刘备,战后乘机南下,攻占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不久,又向孙权借得南郡,从此才有了一块根据地。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从刘璋手里夺得益州,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蜀国。赤壁之战对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赤壁之战在我国军事史上也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
****************
三国演义:众所周知的故事周瑜打黄盖,其实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
作者:魏青衣
发表时间:18-06-0317:31历史达人,优质原创作者
周瑜打黄盖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即便不是很清楚故事情节,对于这句歇后语还是熟捻于心的,经常有人在类似的情景中,不由自主的说出这句歇后语。这句歇后语的来历其实就像两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表演的一出戏。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有没有这件事情发生呢?
答案是:并没有!
根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开始后,经过周瑜同意,黄盖借用十多艘轻便的战船,将其全部装满柴火,浇上火油,以此番计策诈降,上演火烧赤壁这一出阴谋。
在离曹营还有两里地的时候,黄盖将这十几艘船点上火,由于当时的东南风很急,点上火的战船势如破竹,冲进曹营的战船中,而曹操的战船又是绑在一起的,一时之间无法解开,火势很快就烧到岸上的营地。
曹营大乱,随后周瑜率领军队袭来,曹军一时之间被打的晕头转向,大败而退。这就是著名的火烧赤壁,也就是赤壁之战的转折点。
而西晋作家虞溥所著的《江表传》中还记载了当时黄盖的诈降书,当然这本书现在已经丢失,不过有裴松的注引版,上面大意上说,黄盖受孙氏厚恩,经常为将帅,待遇并不薄,但从天下大势看江东六群人马,抵挡中原百万大军,实在寡不敌众,这是全天下的人所共同认为的。
江东的很多将臣,不管是聪明还是愚蠢,都知道这一点,只有周瑜、鲁肃愚忠,顽固不化。从现实考虑,只有投降这一条道路行得通,到了两军交锋之日,我黄盖为先锋军,那时会随机行事,为曹公效命。
曹操得到书信后,特地召见了送信的人。秘密盘问了很长时间,虽然还是有怀疑,但却相信了黄盖,最后引火烧身,大败而归。
那么为什么在小说演义里要加上周瑜打黄盖这个情节呢?我想是因为这样写会更加的形象化,凸显出曹操多疑的性格不好骗,也彰显出黄盖为了完成大业,不惜牺牲小我的一种精神。
寻找被遗忘的文化,更正被误解的历史,欢迎各位朋友关注小编,每天为你推送最有价值的文章!
****************
文赤壁的来历,苏轼失意时误以为当年赤壁大战在此地开战
作者:花花读历史
发表时间:18-08-0421:40
宋神宗在位的时候,把很多有才能的大臣都贬去了地方。司马光掌权之后,他们才回到朝廷效力。当时有两个著名的大诗人苏轼,苏辙。
这两个兄弟十分有才华,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进京赶考了。那时候他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我们都知道欧阳修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人。他在判卷的时候看到了苏轼的文章,觉得写得十分好,高兴极了。他本想将这篇文章作者排成第一的。可是当时阅卷的时候并不能看到作者的名字,欧阳修琢磨到这样精彩的文章,想必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人才能写出来的。而当时京城里稍微有些名气的诗人,欧阳修多多少少都是知道点儿的。从这篇文章的风格推断,他以为是曾巩的学生写的。他本想评为第一,但是又怕别人说他和曾巩是好朋友,才会这般偏心,于是就把他评为第二名。
直到揭榜的那一天,欧阳修才知道自己弄错了。原来这个人并不是曾巩的学生,而是苏轼,欧阳修对此十分遗憾,之后再和苏轼见面的时候,发现此人优秀超乎他的意料。
苏轼去拜见主考官欧阳修的时候,欧阳修和他交谈的过程中,觉得此人文采飞扬,而且风度翩翩,十分喜欢这个青年。而且逢人就夸苏轼的才华出众,应该高出别人一等。
欧阳修对苏轼的赞赏让很多学子十分不满。他们觉得太言过其实了。因为苏轼是刚刚闯出名声,所以很多人并没有听过他。后来人们看到他的文章才不得不佩服他,也都闭上了议论的嘴。
苏轼考取了进士之后,他的弟弟苏辙才十九岁岁也紧跟着考取了进士。他们的父亲苏洵看到后十分欣慰。数学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大才子,他二十七岁之前不是一个有才华的人,那时候的他十分慵懒,他看到别人一个的都考中了进士,十分羡慕于是他就好好的学习。过了一年他也去参加考试了,不曾想落榜了,他回到家中,他把自己这一年里写的文章都烧了,又从头学起。
苏轼兄弟俩这一年都考上了进士,苏洵也很想有一番作为,但是他已经过了考试的年纪。这两个兄弟的主考官都是欧阳修。他听说欧阳修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才的人。于是他把这些年写的文章,都寄给欧阳修。欧阳修看过之后觉得他的文采也很不错。苏洵的文章老练,风格独特,欧阳修十分欣赏,于是苏洵在没有参加考试情况下破格提升为秘书省的官员了。
苏家父子三人才华在京城是十分有名的,人们把他们三人合称为三苏。后来苏洵去世了。苏辙和苏轼在朝中任职。但是他们和王安石的意见并不一致。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政,由于彼此的意见不和,苏辙被贬去了外地,而苏轼也不愿意再王安石的手下做活,于是申请去了外地任职。
苏轼任职期间,他每到一个地区都开展了许多利明的政策,后来苏轼到了湖州这里,看到官员们仗着手中的权利欺负百姓,十分的不高兴。于是他写了一些诗作,来讽刺这些官员,没想到却成了某些人的把柄。他们在朝中断章取义,说苏轼散布朝廷的谣言。于是苏轼被撤职,还关进了监狱。苏轼在监狱中住足足被关了三个月。
之后,宋神宗觉得这都小事也够了惩罚,于是把苏轼贬去了现在的黄冈当个小官儿。苏轼在这里并没有什么大的权利。他只有一个空的头衔,基本上就相当于流放了。他的日子十分的贫穷,还是靠朋友的接济才有了自己的田地。那时候他在朋友给的田地上盖起了自己的茅草屋,弄点儿吃的过活。因为这块儿田地在东坡,于是他也称自己为东坡居士。
苏轼在政治上十分苦闷,在东坡的这些日子里,他经常游山玩水,写些诗来抒发自己的郁闷之情。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坐着小船去赤壁游玩儿,在那里写下了《赤壁赋》。
可是苏轼弄错了,他的地里知识有点欠缺了。他写诗的这个地方并不是当年赤壁大战的地方。当然,周瑜当初想到了火攻曹军,其实是在武汉的上游,而他却在武汉的下游,因此为了纪念苏东坡,才将这里称为文赤壁,而当年赤壁大战的古战场被称为武赤壁。
****************
散文《纵使寂寞开成海》
作者:火烧赤壁
发表时间:18-02-2213:09
可不可以带着我的期望去旅行。对生的期望,生活的期望;对爱的期望,对爱人的期望。 可不可以请你记得我曾经的疯狂。拾一朵落花捧在手中,在回春的时候埋到土里,它会不会长成我所期望的样子。
四月的阳光透着冬日未央的温暖,我看见我窗台上的百合结了花苞,最爱的胸针在我的衣柜里面被找到,一直在阅读的书扉页里面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的春暖花开里会不会出现一个清秀的少年,逆着阳光迎面而来,微微微笑。
夜幕降临时漫步在车来车往的星空下,前方一对甜蜜的情侣,街道旁的小店播放着最爱的歌曲,亲爱的朋友发来暖心的文字。这样子的现世安好,会不会有一条漂亮的小狗出现,让我带回家。 然后旁边的人陆续离开,只有你旅行回来。带着各种各样的礼物,和涂满亮丽颜色的我的期望。
这样子就完好了。 孤单也好,寂寞也罢。阳光还停留在我身边,木棉花依旧被我收藏,还可以听到我最爱的歌曲,然后安静等待一个安放流浪的地方。
在海边画一个漩涡,把最漂亮的高跟鞋放在中间,然后有风扬起长发,裙边就不断飞舞。 于是轮渡的号角响彻天际,开往远方。
你的单车带着你狂奔。身旁呼呼掠过一排一排思念的树,还有你曾经和谁去过的森林,一声鸟叫声划破寂静,你才转身掉头。 安静清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除却爱情,所期望的都是不知不觉中所忽略的。
你一个人便称为孤独患者,一群人就叫做寂寞集合。 有一次上了公车,车里面只有我和司机两个人。 于是我终于想起你说你想搭上一辆没有其他乘客的公车,经过一站买一个东西。 你说你知道那是我所期望的。
然而此次没有你。而是我替你完成了这个美丽的梦。可是当我抱着一堆东西时才知道,都是我要的,没有一件是给你的。 然后车站站着一个云淡风清的少年,我把东西送给了他身边的狗。
还是一朵飘浮的月,一抹相思的夜。 你打开风声的窗,看见寂寞开成的海。
紧接着迎来日出的海面。 带着新一天的期望。
****************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周瑜与诸葛亮斗法,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作者:历史要听老王讲
发表时间:18-12-0117:29
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阅读小编的文章,大家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有个非常出名的战役,那就是赤壁之战,火烧赤壁,其实这个战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确实这是一个以少胜多的大胜仗,是孙刘联合抵抗曹操的一个战役,但是这场联合战役,刘备只派去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诸葛亮
大家可能只知道这场战役是周瑜指挥的,但不知道这个战役最大的功臣则是诸葛亮,周瑜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样的吗?周瑜确实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不论是计谋还是武艺,在三国中都是佼佼者,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小肚鸡肠,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诸葛亮虽然在武力方面大不如周瑜,但是论计谋周瑜和诸葛亮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周瑜办事一向都是胸有成竹,势在必得,这是他与诸葛亮的相同点,不过周瑜往往把事情想得都比较简单,而诸葛亮则是一步三算,意思就是走一步之前就已经想好下面几步该怎么办了,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周瑜一心想杀诸葛亮,然后逼着诸葛亮立军令状,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成十万只箭,这根本就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可是诸葛亮,早就猜到了周瑜的这些小伎俩,并且早早的想出了对策,诸葛亮要求三日就可完成,周瑜大惊,然后周瑜这三天都在想诸葛亮怎么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却怎么都没有想出来
这就是草船借箭的起因,诸葛亮并没有想造这十万只箭,但是周瑜故意刁难自己,诸葛亮只好将计就计,这十万只箭送到周瑜处时,周瑜甘拜下风,其实周瑜嘴上服,但是心里却还是不服,大战前几天,在一个晚上周瑜站在门外,正在想如何火烧赤壁,无意间发现了一面军旗想西北方向刮去,这是周瑜大悟,冬天是没有东南风的,当即吐血晕倒在地,这是诸葛亮来了,据说诸葛亮会奇门遁地之术,诸葛亮施法给周瑜借来了三天东南风,周瑜不但没有感激之言,还要杀了诸葛亮,幸好得到周瑜之妻小乔才得以逃脱
最后赤壁之战孙刘大胜,曹操落荒而逃,不过就在此之间,诸葛亮两次差点被周瑜处死,而且诸葛亮还屡次相助周瑜,就因为诸葛亮比自己聪明,老王认为诸葛亮与周瑜在赤壁之战的斗法中,诸葛亮胜利,最后老王祝大家万事如意阖家欢乐,喜欢老王的给老王点个关注
文章为原创,不得搬运抄袭
****************
韩愈《进学解》向学生训话发牢骚之作,经典名句在此中
作者:时事面对面
发表时间:18-05-0322:12
韩愈是唐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在他众多作品中。
在韩愈的众多作品中,有一篇《进学解》的文章, 当年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他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骚之作。
《进学解》构思别出心裁,语言新颖形象,在技巧上吸收了辞赋体的铺叙、排偶、藻饰、用韵等形式,又加以革新改造,富于整饬之美。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经典名句就出于此文。不得不说这一篇多么伟大的作品。
《进学解》译文: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实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
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
- 乐观的故事
-
2023-08-27 02:20:58
-
- 搞笑故事:为了不向女性朋友表白,他竟然做到了如此地步!
-
2023-08-27 02:18:12
-
- 你不知道的那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
2023-08-27 02:15:26
-
- 童话故事
-
2023-08-27 02:12:39
-
- 水浒故事非常经常——李逵当官
-
2023-08-27 02:09:53
-
- 雨后小故事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
-
2023-08-27 02:07:07
-
- 成语故事
-
2023-08-27 02:04:21
-
- 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爱情故事(经典美文)
-
2023-08-27 02:01:35
-
- [福无双至的下一句]对联故事(下)_福无双至的下一句
-
2023-08-27 01:58:49
-
- 作文素材:关于时间的经典故事
-
2023-08-27 01:56:03
-
- 【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革命烈士的故事_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
2023-08-27 01:53:17
-
- 关于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记载这里最全,您知道几个?
-
2023-08-27 01:50:31
-
- [犯罪心理学故事]逻辑推理故事(附答案)_犯罪心理学故事
-
2023-08-27 01:47:45
-
- 「石榴籽的故事」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43~49)
-
2023-08-27 01:44:59
-
- 廉洁小故事
-
2023-08-27 01:42:12
-
- 经典寓言故事
-
2023-08-27 01:39:26
-
- 人生哲理故事
-
2023-08-27 01:36:39
-
- 画蛇添足寓言故事原文(画蛇添足的简短故事)
-
2023-08-04 18:50:01
-
- 螳臂当车什么意思(螳臂当车故事典故)
-
2023-08-04 18:47:15
-
- 狐假虎威什么意思(虎假虎威寓言故事成语)
-
2023-08-04 18: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