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题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5篇)
关于课题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5篇)
关于课题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题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实施方案 篇1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意义:
1、就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而言,虽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事实上勿用讳言,仍然停留在升学应试考试的教学层面上,教师的努力,学生的任务仍然是围绕着高的升学率及考入更好的学校。但是就目前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却是:一小部分学生奋力挤入了重点高中,一部分进入普通高中,仍有一部分直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而进入高中的这一部分学生仍然是肩负着考试机器的重任,仍为考分奋斗。而进入社会的这部分学生在接触生活、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却不能应用,遇有问题不能分析解决。即缺乏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维,缺乏科学素养。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与学校教育的初衷相悖的。但尽管如此,教师在中考的重压下,严重缺乏这样的改革精神与改革精力,更缺乏这方面的专题研究。
2、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对教育的更新要求,教师们必须在这方面有新的考虑,新的思维。要从培养对社会直接有用人才,教给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选择这一话题的意义在于:①以新课程的理念,对教育提出更高的教学能力要求,不能仅仅充当“教书匠”,而要当好导师、导演和演员和不断学习的学员,以课本为素材,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归纳演绎的方法;②力求在地理教学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得地理课的教学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对学生充满吸引力,尽而使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进行。③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培养出具有科学思维能力,直接服务于高中教学,服务于社会的新型初中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观念。
1、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所学的东西是极有限的,尤其在初中阶段。初中地理教师不能评书本、讲书本,更重要的要教学习化学的方法,学习地理的思维,重过程、轻结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初中地理教师不能仅有初中教学的本领,仅有初中的地理知识能力。要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彻底转变观念。即强调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通过研究,要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
3、初中地理课教学虽然仅担任了整个地理教育中的启蒙教育任务,但是本学科属于学生感兴趣的自然学科,有着十分优越的学科特点。通过实验操作、现象分析、理论推理、演绎结论、举一反三、多学科渗透等,对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侧重点
1、在研究的准备阶段,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与系统的方法,构建详细的课题研究操作的实施方案,分工协作,分部实施。
2、在研究的实施阶段,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特点及初中生的知识结构,拟采用热点讨论、活动表演、听写自查、多媒体导入等方式方法开展研究,积累资料。并侧重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进行实验,加强个案研究与阶段成果总结。
3、在研究的总结阶段,采用逻辑的方法与经验筛选的方法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四、课题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树立新型教学观的需要。根据新课改的的要求与精神,通过实践、研究、彻底破除“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教师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的局面。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的境界。
2、树立新型学生观的需要。我们面临的学生都是发展中的,尚未成熟的生命个体,具有巨大的潜能与极强的可塑性。他们也是独特的人,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件事情上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不应用一套陈旧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去教他们,让他们只学会一点可怜的书本知识。
3、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4、新形势下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五、课题借鉴的主要理论:
新课程标准、科学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系统论、认知心理学、主体教育理论
六、预期效益
教师论文集、教学课件集、优秀教案集、教学展示课等。
七、课题的研究步骤(20xx年11月――20xx年7月)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进度,基本情况如下:
(一)20xx.11——20xx.3准备阶段;
(二)20xx.3——20xx.3实践阶段
(三)20xx.3——20xx.7总结阶段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3月)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做好实施的充分准备。
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将建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的研究成员,并召集全体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拟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做到:
1、每学期单周周五下午定为我们的集体活动时间(与其它活动时间安排有冲突时,为双周周一进行),加深对课题研究内容的认识、理解,共同探讨研究方法。在对上一周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的同时确定下一步的研究具体活动,及时交流感想体会。
2、进行理论学习,集体研究《走进新课程》、《科学素养的基准》《探究教学论》《研究型课程》等先进理论,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认识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对学生现有情况进行摸底,分析目前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研究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
4、讨论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今后的研究工作明确方向和方法。
5、明确研究人员分工。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开展研究与实践,总结阶段成果。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定期组织交流。具体实施中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0xx年11月――20xx年1月:安排听课,交流讨论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力求做到:
1、每人写一篇关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体会和感想。
2、每人设计一节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设计交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
3、每位教师公开展示一节课,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观摩,听课、评课,总结经验体会。
4、进行反思,集体交流,总结经验,以指导下一步实践。
第二部分:20xx年1月――20xx年7月:研究教学媒体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组织制作适合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课件。具体的工作安排如下:
1、研究新课程,对课程改革的实质做到准确把握,认真落实。
2、深入体会探究教学模式对科学素养培养的作用,设计体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课件及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设计评选,交流设计体会。
3、选出优秀的课件及教学方案,进行公开展示,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观摩,听课、评课,总结经验体会。
4、集体交流,适合农场中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推广实施。
在完成以上基本的研究工作后,课题组成员再次进行集体交流,完成本阶段的研究总结。
第三部分:20xx年7月――20xx年3月:实施校本研究课,集体编写研究课教案,互听互评,写相关经验总结。拟开展如下研究工作:
1、课题组成员集体编写研究课教案,教师互听互评,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新情况及时修改补充,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
2、力争在校本教研活动或其它教学研究活动中展示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课,征求多方意见。
3、整理学生反馈意见。
4、总结经验体会。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总结完成课题研究的分析报告。汇编教学论文、优秀课件、研究课教案。在这一阶段中,具体工作包括:
1、理论学习,对学习的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修养。
2、课题组成员总结归纳研究心得,积极撰写经验论文。
3、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分类整理,归纳资料,整理文件,总结成果,汇编结集。
4、撰写研究分析报告。
课题实施方案 篇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单一、枯燥、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成结合生活情景创设、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多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学生进行了全体的发展、在愉悦的环境中使学生自主地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制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前能释放出来,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是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的主动,学得轻松,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为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何抓好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实验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标
1、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改掉教师过去一统课堂、独占减胎、蚁教案控制教学、以标准答案卡住学生思维的局面。
3、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课题的界定(小学1——6年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课堂中如何有效的探究新知。真正的使课堂实效性落到实处。
2、通过主体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3、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强调了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的学习。
4、培养学生翁体意识、探究意识、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五、实验设想
通过专题研究共同探究出真正抓住课堂实效性的策略。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1、探索法2、观察法3、实践法4、调查法5、实践法
七、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方法和措施
(一)准备阶段
共同商讨确定积极研究课题,明确研究任务,以所带年级为实验班。
1、研究时间:20xx年8月——20xx年12月
2、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抓好教学实效性。
3、实施步走骤:
(1)确立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3)细化研究任务,使教学实效性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4)落实研究仍无,分阶段进行课题研究。
(二)意义
1、在教学中落实三为目标,注重学生解决生活的能力。
2、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的体现,能撞我数学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良好习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能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教学方法要灵活,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教学真正发挥了实效性。
(4)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常识、实验。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确定研究课题。
第三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活动有效性的验证。
八、实施阶段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新课程有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
2、对课题研究中有关的问题共同商讨。
3、根据课题进行实践探索。
九、课题研究效果分析
1、能用生活问题进行情景引入,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主体意识,探求新知的欲望,能力的培养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勇于发言、敢于问题、主动质疑、乐于交流、共同探索、解决问提。
2、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
3、从合作探索知识,课堂评价等真正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了好的效果……
十、研究课题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部分教师现未能在职,给研讨工作带来不便。
2、对个别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策略部内有效实施,使研究工作不能顺利落实。
课题实施方案 篇3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识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同学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下面,谈一谈我们在第一阶段将如何实施,培养同学识字的兴趣。
一、研究教材,一起学习讨论合适的教学方法。
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书报不间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以期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同学的识字兴趣。
1、要创设识字情境,激趣乐学。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同学心情愉快,乐于思维,勇于探索。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更要顺应儿童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同学识字的情境,以调动同学识字的兴趣。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教学需要动身,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同学主动识字。让同学先感知、体验,后理解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扮演、绘画、音乐协助同学识字。比方,在学习“鸡”字时可结合情境图,让同学说说生活中小鸡的样子,并扮演一下小鸡走路的神态动作,学学它的叫声等。这样,笼统的“鸡”字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同学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语文源于生活,但最终要回归生活,这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动身,把识字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再如,学习“土”“大米”“地” 等字时,教师可借助挂图,通过绘声绘色地描述,带小朋友们走入童话世界,这样,枯燥的识字就成为同学积极探求的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困难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往封闭的识字教学局面,创设一个开放多维的教学环境,拉近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2、多动手实践,激趣乐学
识字教学中,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因此,在识字中,要充沛让同学去实践,去动口说、动脑想、动手画、说一说、猜一猜,这样,就可以从大量的感性认识过渡到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同时也会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愿学乐学。比方,在学习“打”“拍”“拔”“跳”“跑”等字时,可让同学做一做动作,在运动中学字认字。再如,在学习“羊”“犬”“鸟”“鸭”等与动物有关的字时,可让同学编童话故事并演一演,在自身导演的故事中当主角,既有了展示才气的机会,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到了自主识字的目的。由于活动是综合性的,不但完成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又培养了同学对字的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同学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的精神。
3、探索不同学法,激趣乐学
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同学的厌烦情绪,同学最容易发生疲劳,从而影响同学的学习效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同学识字的热情,增强识记效果呢?
(1)、猜谜法:如教“秋”字时,我们可以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
(2)、拆字法:汉字里的合体字很多,多数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如木子李,弓长张,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艹”下“田”苗苗苗。
(3)、编顺口溜,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协助同学识记生字,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们可以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
(4)、比较法。汉字在文本里的出现遵循了先易后难先繁后简的原则,所以由独体字可引出许多新字,如教“法、丢”时,我们可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给所学的字添减笔画,也可带出许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这样既能互相比较,又能达到识字目的。
(5)、形象记忆法。小同学善于联想,如记“当”字时,可以对他们说: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树还直立着。当了解到蚕的作用时,可以说“蚕”就是天下最好的虫。
(6)、玩中学的游戏教学也是一种好方法。如在教学形声字时可以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分给每个同学,请某个同学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女字旁”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乃”“生”“未”“且 ”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
教学形近字也这样玩着学,如独体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几个字,请某个同学举着独体字站在讲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学上来和他做朋友,轮流上来凑字,等于是换偏旁练习,巩固了这样的形声字。
三、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具学具,增强同学识字的兴趣。
教具学具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教育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它可以提高同学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合适的教具学具,比方,生字卡片、头饰、大转盘、苹果树等。
四、定期不定期的交流识字教学经验。
课题组的教师要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交流课堂上积累的比较好的识字教学方法,一起学习,运用。
五、安排同学收集识字资料。
识字无处不在,它不只发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下,同学有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和时间,教师平日要注意教导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认真广泛积累识字资料,做一个在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广泛利用书报、影视媒体、商标、招牌、广告、网络等资源,拓宽同学的识字渠道。定期开展识字交流活动,让同学向他人展示自身的识字效果,分享收获的喜悦,这样做增强了同学的成绩感和自信心,课外自主识字的劲头会更足。在课外识字积累中,还可鼓励同学把收集到的识字资料,如商标、小食品、药盒、剪报等编成《识字小手册》,并根据自身的喜好命名,评出最佳小编辑,编汇而成的手册还可在图书角中展示、传阅,增强识字的覆盖面。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同学的动手能力,还调动了其课外识字的积极性,等于为同学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让他们在识字的自由王国中展翅飞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识字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放在识字教学的首位,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统一,在识字教学中才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课题实施方案 篇4
一、课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校是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我校在校生40%以上是进城务工子女,20%是父母上班,孩子一人在家,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掌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转化指转变,改变。
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使学困生在学习成绩、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高。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四、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五、研究对象
北园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
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总结经验。
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5、测试法:通过学习成绩检测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6、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xx.9—20xx.11)
通过问卷调查,校讯通、家访等进行“学困生”的现状调查分析,确定“学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成立课题组,进行合理分工,责任明确,措施有效。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xx.11—20xx.6)
课题组分工落实,开展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撰写经验文章,转变教师育人观,课堂教学观。
第三阶段:理论总结与推广(20xx.6—20xx.7)
整理实验实录,提炼实验成果,撰写论文,编辑论文集,全校推广、验证,提升实验成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问卷调查表及分析;
2、观察记录以及跟踪记录表;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案例(或课堂研讨课);
5、结题报告和有关论文;
6、学生实绩展览等。
九、课题研究管理
1、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把本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实验教师由事业心、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及时交流,反馈问题,相互促进。
2、加强研究过程及档案资料管理
各成员认真开展研究活动,并做好各项记录,副组长及时收集研究资料,组织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及协调工作,定期召开研究情况交流、反馈座谈会。
课题实施方案 篇5
题研究背景
新入学初中学生开始学英语时热情高,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一些学生就落后掉队,不及格者、放弃不学者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突出,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一般在七年级下册课本时开始出现,以后越来越严重。应该承认,学生学习英语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英语有快有慢,出现距离不大的层次性也属正常,然而不能两极分化过大。
如何克服两极分化现象?在训练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进步?笔者认为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常规,采用分层次教学。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研究学生英语学习中影响分化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予以剥离分析。
2、针对各种层次探究提高效率的方法。
3、针对既成分化层次,分析各层次的特点规律,探讨提高效率的方法。
实验原则
英语分层教学实验除英语教学的一般原则外,还要从本课题的实际出发,把握以下教学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此原则是就开展实验的观点而言的。
在英语分层教学实验中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必须使教学要求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使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此原则是就实验的对象而言的。
在英语分层教学实验的实施中,学生始终处于动态参与之中,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所以要求教师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使教学的各环节落到实处。
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在策划阶段进行方向、目标引导;在准备阶段进行示范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点拨、答疑等引导;在评价阶段要当好评委。这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立足课堂、教材原则。此原则是就实验的形式和内容而言的。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甚少,故课堂45分钟把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成绩的好坏。开展分层教学,仍以教材、大纲及课标为依据,按其设立的不同目标,使全体学生各有所得。
(4)客观性原则。此原则是就实验的全过程而言的。
研究内容
1.通过分层次教学,优等生在原有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为交际的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中考优秀率。
2.差生在原有基础差的情况下,不断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内在动力,消除"要我学’的消极被动心理,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在中考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大面积提高及格率。
研究方法
根据学生的程度,把他们分成好中差三个级别,然后在讲解,提问,布置作业,反馈要求时,有不同的针对性,也有不同层次的评价。
课题实施方案 篇6
一、课题的界定
1、德育教育,是一种价值观和基本素质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行为习惯和社会生存技能。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的任务:接受一种价值体系,学会一种行为能力。
2、实效性,指运用现代德育理论,实施开放性的德育教育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3、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指开发出的具体的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得以发展,教师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即使就课程开发的具体产品之一——校本课程教材而言,也与国家课程开发过程中编制的教材不同。它是儿童中心、兴趣中心或问题中心的,而不是知识中心的。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个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在于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进取,自强自立的精神,尊重别人,乐于奉献,善于合作的良好人格品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随着独身子女的日益普遍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学生普遍存在着娇气,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独立能力差,行为偏于情绪化,意志薄弱等等不良品质,长期以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对于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某些严重问题。如:脱离实际、说教过多、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分离等。我们必须面对新情况,研究新方法,提高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效果,防止我们的教育产生片面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还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强调教学做合一。
2、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充分关注生活中的人,关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引导人去建构个人完满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目的。
3、主体教育思想。道德是关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活动。道德作用的发挥及其存在无不以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道德行为的本质是主体性的。儿童从一开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体,而不是道德容器。我们应该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自主负责性的主体。
4、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包括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应“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动员全社会积极支持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意见》强调,学校德育工作应“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意见》还强调,应“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可见,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依靠校外社会、经济、人文等诸方面力量对德育的支持,以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6、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洛扎洛夫指出:“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最有效的影响,是环境的间接的、含蓄的暗示,……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儿童的进步和提高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这些著名教育家的理论和思想都告诉我们,环境能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环境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的,学校必须重视创设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探索开发、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基本策略,构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能体现师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爱家乡教育模式。本课题研究内容根据我校教师研究水平、能力和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分七个子课题进行试验研究。即是:“语文品德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数学科学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英语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音体美等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学生安全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班级工作养成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后勤保障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以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爱家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通过本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对家乡的自豪感,从而以实际行动建设家乡、服务家乡,并能弘扬家乡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推崇以德为先的人生追求。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七、完成阶段成果的策略
1、文献资料法: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颁发的有关文件和有关德育教育理论,夯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调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资源,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筛选、整合,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打好素材和文字基础。
2、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开展开发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3、经验总结法:在各子课题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总结开发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具体经验,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以获得可供应用和借鉴的操作性经验和教育理念。
八、课题研究的预计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是由于学校之前做的教科研课题都是学科性较强的课题,经验丰富,大多数课题组成员都是初次进行德育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经验。做出来的课题计划还不是很全面,思路也不够开阔,急需有经验的教师从旁指点。
二是由于学校课题组成员平时教学及管理工作繁忙,在工作量大,课题研究时间紧的情况下,需进一步协调好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的关系。如何使课题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能正常、高效完成,是个问题。
三是由于老师的理论水平有限,对德育资源如何开发与利用不甚了解,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大力开展后期的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引发周围人对德育的重视。
下一阶段,我们将针对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
一是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二是加强学校的德育活动,重视课题的实质性研究。要在继承传统德育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和利用新的德育资源,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相信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延展,学生、教师与周围的自然、社会联系会更加紧密,这使寻找、发现、利用更多的资源不仅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而且也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是要加强总结提炼,争取将成果汇编成册。
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价值所在,它为我们的活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
课题实施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县局、镇总体思路为目标,以学校即将推广实施的“一本、三化、五性”工程为动力,即;一本——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根本;三化——实现课堂教学课题化、科学化、规范化;五性——课堂教学课题突出主体性、全面性、层次性、创造性、开放性。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初步尝试构建各学科教研课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锤炼教师队伍。
二、目标要求:
通过建机制、引路子、培新秀、推普及、搞评比等系列活动,使学校研训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的研训目标可以概括成三句话:以学校10个课题为导向;以课题代言人为标尺,为楷模;达到广起研训的良好态势。
三、具体措施:
建机制
本学期以及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搞课题的应用与推广,为了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组建了课题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课题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课题组组长职责、“课题”工程工作制度、课题教师职责、课题活动制度。
引路子
1、开学第一周,我们将开二次不同层次的会议。一是教研组长的会议,在上学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各学科教学课题,征求意见,布置实施方案。二是主研人的会议,初步确定切合本校教学实际,适合在本校推广的总体教学课题。了解学校及各学科的教学课题,明确今后课堂教学的基本授课思路。
2、开学第二周,各学科尝试运用课题进行授课,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学校将组织教研组长对各学科教学课题,进行微调及细化整改,力争达到初级规模。
培新秀。
为了把课堂教学课题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学校将组织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1日------9月1日
围绕各学科课题,开展课题主研人微调及细化整改活动,要求课题主研人精通教育理论,必须吃透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为了使他们尽快的掌握以上内容,学校本学期搞三轮关于内容的理论学习,搞两次新课程标准的竞赛。在此基础上要求课题主研人必须与其他乡镇特别是一、二、三小,及时向他们学习好的经验,好的方式,以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本。
第二阶段:9月1日-----9月17日
开展各课题示范课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课题主研人的整体水平,及时收看“空中课堂”,骨干教师讲示范课。然后结合学到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搞出各自的示范课。学校必须有必要的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
第三阶段:9月18日------11月18日
学校轮流讲课、评课,促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学期末搞评比。
第四阶段:11月19日------11月30日
检查学校课题代言人收看县“空中课堂”的笔记。再组织讲仿模课,结合学校课题代言人的课,掀起人人学、议、讲活动。
第五阶段:12月1日------2月13日
学校领导深入各年级随机听课,对照各学科教学标准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不合格课,将追究责任。
四、评价奖励办法:
1、建立评价阶梯体系,即校长-----主任-----教师,层层落实,逐层评价。
2、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工作实效进行奖励。
3、学校在抽查中,如果出现不合格课,将给与一次整改机会,如再次达不到要求,则进行适当处理。
课题实施方案 篇8
一、研究目标
本子课题目标在于构建中学生积极的人际场,通过各种他助、互助、自助的活动,及通过教师群体积极氛围的引导、影响、感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大氛围,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中的人际交往课题,使学生能自我构建和获得积极、和谐、向上的心理场,实现更完善的个体成长。
说明:美国心理学家沙利文认为:“人即人际的存在”。宽泛地说,人际场的研究实际也涉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教育合力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另外有专门的子课题研究,因此,本子课题主要是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角度来展开研究。
二、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关键是要打造一个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场,这个人际关系场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交流沟通途径使我们学校的人际关系场变得和谐融洽。
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是一个行为过程。积极心理教育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使他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因此,本子课题具体的研究内容为:
㈠优化教师心理,以教师的积极心理场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场的构建,形成和谐互利的师生间人际关系。
㈡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理念新途径,研究班级氛围为对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如何在班级建设中优化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人际场。
㈢研究中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及如何从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方面着手,给予学生及时的干预和辅导。
㈣研究同伴教育在学生自助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如何通过学生心理社团在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中构建积极的人际成长氛围。
三、理论依据
㈠心理场
“心理场”的概念来源于德国心理学家库特·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勒温认为“心理场”就是一个人的过去、现在的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这个心理场受心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需要、意志、情绪等因素。
库特·勒温认为,对于人的心理场来说,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如果首先使个体所属的社会团体发生相应的.变化,然后通过团体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这样做的效果远比直接去改变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更好。”通过改变团体来促进个体,即通过改变由学校、教师、家庭等因素构成的外部心理环境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构建学生积极心理场的核心所在。
㈡积极心理场
“积极心理场”是指在以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为代表的积极心理学思想指导下,结合库特·勒温的“心理场”理论,通过创设有利于人的发展潜能、求知欲、表现欲、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外部心理环境,促进人的需要、意志、情绪等内在品质的全面积极发展。
㈢人际场
美国心理学家沙利文认为,人是人际的存在。人在本质上是离不开人际情境的,人只有在人际情境中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他认为,人与其必要环境构成“人际场”,所以应该研究个体与必需的生存环境的关系,研究人际关系。
四、分工负责
本课题组成员由政教处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组成,在组长金桂萍主任的带领下,各组员积极学习相关理论,交流研讨心理体会,工作中的具体分工如下:
㈠政教处:同时抓学生、教师两头,整体统筹安排组织各项活动。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工作有:
1、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规范教师行为,深入师德形象塑造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开展“个十百爱生行动”,深化“三师”教育活动;坚持正面引导,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积极实施“微笑每一天”品牌工程,建设温馨和谐幸福校园等。
2、创新激励机制,切实加强年级组长队伍建设。
开展竞争机制,年级组长通过竞聘上岗;规范例会制度,每周正常年级组正副组长例会,通过理论学习,领导培训,相互交流等形式切实提高年级组长的育人水平和管理水平;周工作汇报制度:每周五年级组长需将本周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情况如实记载好后交政教处,便于学校及及时掌握情况,调整策略,改进方法,提高工作实效性;考核制:正副组长分工明确,每月按完成情况考核与津贴挂钩。
3、形成多样多管齐下打造一支优秀的班主任团队
加强班主任岗位“专业化”培训:如专家领导作讲座;不定期开展优秀班主任事迹介绍;周例会制。正组长负责召集正班主任例会;副组长负责召集副班主任例会。
班主任师徒结对走向深入:落实考核细则,评选优秀师徒对子。
打造班主任小书架,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学习提高水平,在上学期基础上,继续开展班主任小书架活动,结合工作实践与读书心得,开展评比交流。引导班主任在工作中践行优秀班主任足迹,加快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成熟。
加强教育科研,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一方面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校作讲座,进一步深化对这一课题的认识;另一方面更要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
另外,继续开展星级班主任评比与奖励;继续实施“班主任幸福工程”;实施班主任名师建设工程;积极准备创造条件参与无锡市、阴江市教育系统评选首批班主任工作新秀,班主任工作能手评选。
学生方面主要是通过各项校园活动为学生创设和谐进取的学习生活环境,启动学生内驱力,引导他们做时代的强者、生活的强者、学习的强者。
㈡班主任:主要以本班级为实验班,研究班集体中良好人际氛围的创设,班集体中各种人际现象,个体学生的人际交往指导等。
㈢心理老师:个案研究与社团指导相结合,以学生心理社团建设中形式多样的培训为平台,培养具备心态积极、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等良好心理品质的中学生,营造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的心理场。
五、实施过程
㈠准备阶段(2015.3—2015.6)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并定期交流研究问题与心得。课题组骨干成员先行学习“积极心理”“心理场”的有关理论,采用文献法,检索整理文献资料,组织学校教职工学习理解相关知识。采用调查研究法,对学生作相关心理调查,作为研究实践的依据。
㈡实施阶段(2015.6—2019.1)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开展活动等分阶段推进课题研究。2017年10月左右做好中期评估各项准备工作,接受评估验收。
1,政教处制定整体计划
⑴定期举行班主任培训,通过讲座、案例学习、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外出拓展训练等形式,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习积极心理理念。倡导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成为阳光教师。
⑵德育与心育结合,通过学生成长报告团、励志教育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各班主任研究本班情况,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做好典型个案教育的积累,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发展自我,培养良好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各班主任至少上一堂主题班会公开课。
3,开展学生同伴教育,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以及生力军,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向上的心理场。
⑴成立学生 “阳光天使助人团”,并做好系统培训,使之具备一定助人技巧和能力,成为学生与老师、心理老师之间的桥梁。
⑵开展各种校园助人活动,如校园心理剧汇演、5.25我爱我——阳光天使特别行动、阳光天使现场谈心活动等,使阳光天使能够成为同伴身边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使者。
㈢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9.1—2019.6)
总结提炼课题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全部成果,形成结题报告、工作报告,出版课题研究着作。
课题实施方案 篇9
一. 课题的表述:
小学英语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探究
二. 课题涵义:
小学英语合作教学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本课题主要研究英语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纪初源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在中国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学会自主学习等方面实效显著,是当代主流
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四.研究目标:
1.创建民主科学的小组合作化教学的管理模式;
2.探究小组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
3.创建科学的小学英语评价标准及实施办法。
五.研究方法:
1、运用测验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实验班的学生情况进行前测和后测,比较验证该教学法的实验成效;
2、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均衡分组,并创设系统民主的小组管理模式;
3、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实验班的学生尝试小组合作化教学模式;
4、运用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创设科学系统的小学英语学生评价机制;
5、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总结形成该课题的研究性课题报告。
六.研究步骤:
1. 研究分组方法:
创建民主科学的小组合作化教学的管理模式。负责人:杨福稳。
2. 探究小组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
研究具体的小组合作化教学步骤,形成较
成熟的教学案例。负责人:吕振红。
3. 达成科学系统的小学英语评价机制:
2研究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及执行办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的经验总结。阶段负责人:骆敏之。
七.成果形式:
1.研究分组方法,总结出具体成熟的经验论文。
2.探究小组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形成较成熟的教学案例。
3.研究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及执行办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的经验论文。
课题实施方案 篇10
一、研究背景: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历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也是学生的难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视教、轻视学;重视成文的模式套路,轻视写作动机的激发;重视思想认识的高度,轻视情感意愿的表达等弊端。以至于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我们认为要突破现状,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写作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自己的情感驱动下,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语言,大胆的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诉“我”的自悟之诚。作文自由化的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能写出真、善、美的习作,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以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任的态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的教育理论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已经有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心理学家表明: 学习本来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自娱的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利于生命成长的养料。
(2)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3)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有这样的表述—一“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4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5—6年级)”。我们从“有兴趣”、“乐于”、“自信心”、“愿意”、“分享快乐”等词中,看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应该说,达到了这些要求,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教师方面:
(1)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1. 正确把握小学生作文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柴向阳老师关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己经是很大的成功。”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
2.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教师不要以指导的名义,让学生成为‘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应该熟谙学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
3.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对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学是循序完整而统一的,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高年级的习作,到中学的写作,是一个整体,对学生个体来说则是渐进的过程。
(2)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再不是置身于作文之外者,也不仅仅是写几篇范文的指导者,而应和学生一道体验生活,一道写作文,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看法,跟学生商量应该怎么写更好。通过有针对性的点拨,使学生明确自己修改的方向,清晰自己究竟怎么说别人才能听得更明白。这样做,学生心情是开朗的,也是愉快的。
(二)学生方面:
1、心理上
(1)培养写作的动机: 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 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不光是考试获好的成绩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只有认识到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的作文行为才会是自觉的、自主的,才能克服盲目性,写作的心理动力才能被激发起来,才能产生高度的作文热情,自觉地去发展自己作文的智力因素,自觉地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辩证地思考,主动练笔。
(2)、开放写作的心理
儿童具有谬斯天性,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体会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儿童具有兴趣选择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就是对儿童写作兴趣的保留和延续。
(3)、榜样引领,名家故事启迪
每个人都有“见贤思齐”的心理,因此名人效应是有很大的鼓动性的。对于小学生,他们对于名人名家更是有一种崇拜的心理,会以他们为追求的目标和行为的榜样。因此给学生介绍一些作家或诗人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
2、写作形式上:
(1)开放阅读作文
“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所得的感受也难免不尽相同。阅读的立体情感反应因读者而不同”,是并不鲜见的现象。清代词人谭献也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种阅读活动中情感反应的千差万别,为学生的阅读作文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阅读作文的实现有了可能。可以说阅读作文为学生开辟了一块众说纷纭之地,更好地让他们倾吐自由之声。开放阅读作文,就是立足于学生个性的理解,采用续写、评论、补白等方式,给学生一个内容的凭借,为学生提供一个台阶。
(2)记录型作文
讨论记实、观察记录、访谈记录、调查报告等等,都同属于记录型作文。作文内容是外显的,是有形的,学生只要稍加整理,就能成文。不用苦思冥想,也不用局限于课堂,以它灵活、记实的特点受到学生的喜欢。另外把自己取得的材料公诸大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冲动,写起来也不费力气。这种作文,分散了学生用在习作上的注意力,又把材料掌握的难度进行了分解,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不仅有情有趣,也轻松愉快。
(3)想象习作
a、接龙作文,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接龙。而是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个想像的开
头,让他们从这个起点上开始习作。
b、多词串短文,给学生提供几个词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编写故事。
c、看图写作文,给学生提供单图或多图,要求看图理解,自圆其说。
这些形式的作文,在内容上可以提供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可能有的人物或一个特定的悬念,至于事物本身靠学生的想像来填补。如此想象的空间最大,局限最少,最大限度地引起了学生们的表达兴趣,想像欲望,他们很乐意接着写下去,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4)话题作文
a、提供有争议的话题
这类话题,可以是对课文的不用理解,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两难的情况,如此没有现成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让他们有话可说,写出个性。
b、提供有趣味的题目
好的题目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虽然学生作文不同程度地要受到题目的束缚,但一个有趣的题目,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表达愿望。
3、手段上:
(1)、采取多媒体辅助写作。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利用录音、录像、投影等现代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旋律等参与作文教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对于中年级,我们可以采用声像引路—例文分析—指导观察—试写评改的步骤进行教学,对于高年级,我们可以采用例文引路──总结写法──观察构思──试写评改的步骤进行教学。
(2)、社会生活实践
结合学校和学生处于农村的实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农村的山青水秀,感受天然的植物园、动物园,认识事物,寻找写作素材。引导观察事物之时,为使学生摆脱被动状态,变“老师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以形成观察的能力。许多同学对作文感到头疼,但是一提起这些玩意儿,却十分起劲,教师要加以指导,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评价上
(1)、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多样的。
a、邀人听读,征求修改意见 。习作完成后,老师可适当安排时间由学生邀请自己信任的同学来听读、征求修改意见,还可拿回家中大声朗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出谋划策,提出看法。
b、相互换读,协商修改。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结合,相互换读文章,相互借鉴、相互吸取、相互营养,发现问题相互研究,相互评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享以语言文字砌就而成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
c、个别交谈,当面修改。教师当面辅导学生修改作文,听取他的修改意见,作适当点拨。同时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作文的重视。然后在学生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进行第二次作文。
(2)、评语评分
评语以激励表扬为主,注意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评分时可采用一位名师的做法,学生修改一次加一次分,好作文可得100分甚至超过100分,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3)、展示激情
a、对写得好的作文,我让学生自己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在班上“发表”;
b、把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或好片段在“学习园地”里“发表”;
c、鼓励学生在校报上发表习作,最好的作文推荐给报社,让学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在成功中体会到写作的喜悦和自豪。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作文兴趣培养”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多种途径”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的认识,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2、比较法
学生与学生之间比较、学生前后作文比较、学生作品跟名篇比较
3、数据分析法
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调查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为总体把握学生的写作善提供扎实的科学基础。
4、行动研究法
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管理措施
1、请学校领导担任本课题研究的负责人,研究过程中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及时得到指导,并经常与平行班比较,与平行老师切磋。
2、课题组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努力完成研究任务,积累各种资料,及时分析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研究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解决。
课题实施方案 篇11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创建高效课堂。结合高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以“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立足教学实际,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原则,全校教师共同参与,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针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实实在在地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实施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3、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三、总体思路
以校为单位,制定校级研究课题,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业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为课题负责人,部分骨干教师参与研究过程、收集资料等。教师个人以校级课题为参考依据,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制定出个人研究课题。全校上下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选题(4月上旬)。结合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以市教研室制定的“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这一总题为依据,结合我校一年来在实施导学案模式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校级课题“导学案模式下的小组合作研究”。教师根据这一总题,制定出自己的的子研究课题。
2.申报立项(四月中旬)。校级课题研究组,在规定时间内向市教研室提交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并在校内公布立项的课题。教师个人及时向教导处上报研究的子课题。
3.实施研究(20xx年4月-20xx年5月)。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并将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导处将对教师个人的课题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20xx年6月上旬)。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子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校级课题要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向市教研室进行汇报。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附件四)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导处。
5.成果鉴定与推荐(20xx年6月下旬)。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子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广,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子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督促教师将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子课题研究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校级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子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能力突出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课题实施方案 篇12
一、问题提出
1、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让我步履维艰的还是作文教学。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地反应。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小学生的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把身边的事情忽视掉,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加以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说真话,诉真情。
2、顺应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才的核心要求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各科教学纷纷在研究创新教育的切入点;“研究是作文”旨在突破传统作文教学重回忆、重记叙的倾向,更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回应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呼唤。要想让教学获得全局性的突破,应把大力花在如何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有效上。
二、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生习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作文教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4、“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端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将改变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的现状,完善小学习作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评价体制;形成小学各学段语文作文教学及批阅的有效教学措施;改变作文应试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四、研究思路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纵观小学习作的教学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如错别字多,语言贫乏,词不达意,无话可说,无事可述,说假话、空话、套话、胡编乱造等等,因此,我们组织了一部分有志于改变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模式,以利于提高校学生习作教学效率,使习作教学走出困境。
1、课题研究试验班级为低年级学生,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作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通过对儿童心理学和作文之间关系的研究,了解儿童成长中的需要,让学生写作文起就明白:作文一定要倾注真情,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接触作者的畏惧心理,坦诚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4、初步学习并研讨小学作文教学中习作素材收集的途径及方法。
5、有高质量的教学实践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反应研究水平的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报告和其他一些研究成果资料。
低年级看中练习与片段。要求是:“低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对这个阶段的学生作文训练要注意趣味性,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选题、立项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0月)
1、 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习作教学的内涵、特征做初步的概念界定。
2、 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情况,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来确定课题并进行论证。
3、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6月)
1、 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
2、 如何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
3、 定期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研究实施课题。
4、 在生成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教学进一步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最终形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习作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16年7月)
1、 汇集测试、收集的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的状况等相关情况,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由学校统一组织,以经验交流会或专栏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2、 准备相关资料,申请结题。
3、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存档。
4、 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进行课题成果展示。
六、研究对象、方法与人员
对象:永坪镇第二小学学生
方法: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人员: 刘靓
七、课题研的究任务保证措施
1、领导重视。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科研工作,鼓励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
2、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目前学生习作状况有着全面的了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开展过“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效果。
3、本课题的研究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指导。
八、参考文献
1、《走进研究自主作文》
2、《小学语文评价标准》
3、《现代汉语词典》
4、《现代教学论》
5、《小学作文教学论》
6、《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课题实施方案 篇13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的基础,也为作文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政策背景。
教育与生活,生活与作文密切相关,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著名论断;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益于读写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之想。”
然而,教学现状却是,作文教学游离于生活,学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灵性与创新,教学效率并不理想。因此,作文教学必须走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践,教师应该作学生生活的引导者,让他们觉得平淡生活中,也有许多精彩的地方可供写作。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结合我班学生自身的特点,试图探索一条全新的具有农村小学特点的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策略。
二、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在新课程标准的支撑下,确立相应的课题目标。
一是进一步确立新的作文教学理念,端正写作目的,由“应试”走向“应需”;
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建立以内容为中心的作文训练序列,改变以形式为训练体系的训练,解放学生的身心,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直接参与,感受生活;阅读书报,听广播、看电视等,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作文的真实环境;
三是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设法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说出最富有情趣、最富有新意和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独特感受;
四是改变作文评改方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进行大量读写实践上。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分三个主要阶段:
准备阶段:调查摸底,做好开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的论证、实验方案的撰写、开题报告,落实子课题等。时间:9月份
实施阶段:根据课题的基本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在实验中调整方案、注意积攒过程资料等。时间:10-12月份
总结阶段:根据实验过程资料,进行科学总结。时间:1月份
四、研究策略
1、作文题材的研究开发
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重要思想。作文写什么?写自己身边的事,自己熟悉的事,自己有感触的事。这样学生对习作才能感到可近,可写,可亲。开发身边的作文题材,是作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教学策略。
本次课题研究,教师要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入手,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让他们真正从“作文难”的阴影中走出,彻底解决作文“无米之炊”的困苦。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写生活日记、调查、访问、游览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充分感受自然、社会、生活之美,写出文理兼美的好习作。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实验中要引导孩子感受现代农村生活、爱护家乡环境、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祖辈、热爱和欣赏家乡人的产业,描绘自己眼中的家乡以及家乡人的才情,让孩子真正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消除“纸上谈兵”的作文病灶。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学生才能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2、阅读与应用结合的研究
引导学生把阅读与应用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珍视学生的阅读中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作文没有终极捷径,本课题将采用多读多练,边学边用,活学活用等策略,以阅读促进应用,以应用促进阅读,达到阅读、应用“双赢”的效果。
3、作文评价方式的研究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是衡量作文教学成功与失误的重要尺度。
按照“生活作文”基本概念,作文的成败得失,应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基本原则,倡导把评价的权利交由生活的主人的作文评价思路。
本实验将采用多维度、多形式评价的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等形式,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与评价水平的提高。
课题实施方案 篇1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价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即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德育为首,学会做人”为教育的根本。在以“学会做人”为根本而开展的学校班级管理活动实践中,传统的班主任个体独挡一面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要求;而且由于班主任自身素质的差异和限制,由其包揽一切地去担负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角色,已很难适应全面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家长因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为数不少的学生成为事实上的“脱管生”。而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校级部——班主任——学生”“三点一线”的单通道教育管理格局,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要求,无法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们开展了“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能够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营造以人为本的、富有人情味的班级管理新模式。从教育管理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管理要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公平性和发展性的有机和谐统一。绽放孩子的价值,就是发散孩子们的思维与行为,使每个孩子个性得到张扬,体现出人人参与竞争的机会平等,人人获得发展的机会平等,营造以人为本的、富有人情味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2、树立个性张扬、健康审美的人生理念。从社会形态和实践看,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形态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的物质生活初步满足后,精神生活需求、价值体现追求必然会发生转变。由过去的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功用价值,开始向张扬人的个性、追求人的价值和意义方向转变,人们开始用一种崭新的审美标准、价值尺度来适应社会,建树人生。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苏霍姆林基斯说“我们深信只有能激发进行自我们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五大解放”,体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则体现了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3、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们,学生不愿“在恪守中成长”;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
课题实施方案 篇15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促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实现,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评价指标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应该是在吸收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基础上,根据“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提出具体化的要求。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教师基本功的评价以及综合评价。
(一)学生学习状态评价
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分为三个方面:
1、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就数量而言,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及时间的数量;就广度而言,要看是否各个层面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即全程参与问题;就深度而言,学生参与的是表面的问题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参与。
2、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回答能不能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关注;学生的回答错误或提出的异议有没有人指责,正确的是否得到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
3、学生的达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其融会贯通;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时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投入;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训练或提高;学生的情感是否得到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变化;学生的求知欲是否增强;学生是否更喜欢老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三个维度的目标落实状况如何。并能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2、教师是否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实现因材施教。是否能用审视和探究的目光来对待教材,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
3、教师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把学生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当作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同时给学生自尊、自信。
4、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眼睛看、耳朵听、手操作)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5、教师是否能够提供一种跨越时空和突破教与学界限的学习平台,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
6、教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调节、控制和总结,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说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很自然的使人们想到怎么用评价标准去评价他人的课,这只是开展评价工作一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它还具有如何激励教师自己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评价工作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作,而是一个研究工作。它需要一个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
1、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改的深入推进,促进了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评价
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推动学校校改的深化。
2、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教师只有自己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
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评价具有改进功能,可以强化反思与调节
为了使教学活动不断接近设定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对活动过程中偏离目标的行为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教师可以借助于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教学实践状态,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有了再学习、再改进、再实践、再提高的反思过程。
4、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可以优化学校管理工作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也可以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
- 小学音乐说课稿一等奖《森林音乐会》
-
2023-06-22 03:52:29
-
- 现场封闭管理方案
-
2023-06-22 03:49:42
-
- 子衿原文及赏析
-
2023-06-22 03:46:55
-
- 迷人的蝴蝶谷说课稿一等奖
-
2023-06-22 03:44:08
-
- 《孩童之道》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2 03:41:21
-
-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2 03:38:34
-
- 听海的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2023-06-22 03:35:47
-
-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优秀说课稿一等奖
-
2023-06-22 03:33:01
-
- 设备设施管理方案(通用19篇)
-
2023-06-22 03:30:14
-
-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2 03:27:27
-
- 《仙子谱》陆羽线上半部分重要分歧攻略
-
2023-06-22 03:24:39
-
- 部编语文七年级教学计划
-
2023-06-22 03:21:53
-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说课稿一等奖
-
2023-06-22 03:19:06
-
-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2 03:16:19
-
- 《景公饮酒数日而乐》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22 03:13:32
-
-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全)
-
2023-06-22 03:10:45
-
- 污水管道清理施工方案(通用15篇)
-
2023-06-22 03:07:58
-
- 《揠苗助长》教案
-
2023-06-22 03:05:11
-
- 小区物业管理方案(15篇)
-
2023-06-22 03:02:25
-
- 客至原文及赏析
-
2023-06-22 02: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