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优秀说课稿一等奖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优秀说课稿一等奖
1、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课件出示)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4、75页的统计。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教材在设计中,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合并。为了方便比较青岛市、昆明市两个城市各月的降水量,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画在同一幅图上,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
(2)区别。让学生比较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引入和克服教学重难点。
(3)读图。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升降的分析,对数据进行合理的预测,这也是课标的要求。
3.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更多其他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4.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课件出示)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课件出示)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进行简单的制作,学会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6.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课件出示)
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准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 。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课件出示)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比较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课件出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讨论、迁移等一系列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程序: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课件出示)
1.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一张我国各省市的行区域图,然后我在图上指出,青岛市在山东省,昆明市在云南省,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有2080千米。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情况。然后分别出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分别说出青岛市和昆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多,哪个月降水量最少,引起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经验,应该很快就能找到相应的数据。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2.第二个环节是:设置疑问,主动探索。
2、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一、联系课标说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就是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的简单问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第六单元第二项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统计的意义。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本单元教材体现了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注意所学知识的联系;二是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的价值。复式统计图是在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单式折线统计图基础上的拓展延伸。教材以体育方面的素材为例,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局现性,进而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结合教材说目标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需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把第2个学习目标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预设:情境导入——观察感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四、以生为本说流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将是我本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其教学过程预设如下:
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情谈话:同学们,在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性大型体育竞赛中,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嘹亮的国歌冉冉升起时,你们的心情怎样?你曾为中国运动员助过威吗?(学生自由交流:高兴、兴奋、激动……)
2、深情引导:同学的'表现真不错,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在上届韩国釜山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几枚金牌?
生:自由交流。此时学生结合教材一定能迅速回答出150枚金牌。
师:那么,你还想自1982年第9届亚运会以来,我国运动员在历次亚运会共获得多少枚金牌?(生自由交流)如果你不太清楚也没有关系,下面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中国代表团和咱们的劲敌韩国代表团近几届亚运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
教师在此环节教学中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要注重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农村的孩子看电视的兴趣有些单一,他们对体育节目也许兴趣并不浓厚,于是对有关亚运知识及中国在历次亚运的金牌数不一定清楚。当学生出现无法回答的窘态时,教师切忌焦燥!
㈡观察图表,绘制研究
1、出示数据。课件出示第x~xx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得金牌情况统计表。
2、绘制图表
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我从你们刚才的表情再一次感受到了你们的爱国之情。因为你们看到历届亚运会中国获得的金牌总数都韩国的多。那么你们想用统计图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吗?
(学生自由交流)请大家再想一想,用什么统计图表最能表现数量的增减变化呢?
生:用折线统计图。师:下面就请大家分学习小组,用折线统计图纸,完成两个国家金牌数量的折线统计图。
3、交流图表。对图表绘制准确规范的学习小组要予以表扬。
课件展示两幅折线统计图。
㈢细观图表,交流感受
1、教师提问:在你刚才绘制图表的过程中,从你观察这两幅图表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涉及到的内容:知道了两个国家的在历届亚运会的金牌总数;我铭家在第11届亚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韩国队自11届亚运始金牌总数在逐年上升;我还知道在第10届亚运会上韩国队的金牌总数与中国队只差一枚……
3、教师小结谈话,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
㈣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1、激励谈话:如果我们想方便地了解两国获得的金牌数量的变化,我们应该怎样做?
2、自由交流:生:设法把两幅图“重叠”在一起;既然两
幅条形统计图能画在一起,那么两幅折线统计图应该也能画在一起。
3、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㈤合作探究,动手作图
1、出示图表。教师出示课本第127面中尚未完成的第x~xx届亚运会中国队和韩队获得金牌情况的统计图表。(“——”表示中国队、“---------”表示韩国队)
2、观察图表,交流所得。
从图表中学生不难看出:横轴表示第几届亚运会,纵轴表示的是获得金牌的总数。中国的队的金牌是用实线表示的。
3、相机引导:如果把韩国队的金牌数也画在这张表,你们打算怎样表示?
(生:可以用虚线或者是不同颜色的线)
4、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5、展示图表。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6、归纳小结: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相同,但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折线分别表示两个或两个了上不同的数据,为了区别,要用不同的折线来表示,并标明图例。
㈤指导练习,巩固新知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8面的“做一做”,请学生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着重说明: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
㈥联系生活,拓展知识
1、出示数据,制作图表
表1:高桥小学7—12周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统计表
年龄.身高789101112
男生125132136140145150
女生123127135141145152
表2:某超市两种品牌饮料第一季度销售情况统计表
月份箱数
品牌一月二月三月
甲90120150
乙1xxxx080
2、展示统计图表,交流制作收获。
㈦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教师可这样设问: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何异同点?绘制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数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应注意什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八)布置作业,感受统计
学生可根据练习二十五中第4题、第5题提供的数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运用所学,课外延伸
上网查问资料,了解自和平解放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收集重要数据,制作折单式折线统计图。
六、联系流程,说反思
教学反思,可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在此,我想结合流程设计,做如下反思:
1、正确把握“动态生成”与“静态预设”的关系。教学流程,只是教师课前的预设,课堂的“生成”能否达到“预设”的目标?这就要靠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当课堂中动态“生成”出现教师“预设”意想不到的情况时,教师一定要冷静处理。切忌浮燥。
2、正确把握“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流程的设计尽力突出了以生为本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设疑解疑等教学方法以达到这一目标。
3、正确处理好知识间的相互衔接。教学中通过表格统计法、单式折线统计法自然过程到复式折线统计法,使知识间相互衔接、环环相扣。
4、正确突出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特点。通过制作亚运会中、韩两金牌总数复式折线统计图、男女学生身高复式折线统计图等方式,让学生把所学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5、正确把握教学的重点。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制作且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是教学的难点。为突出这一难点,教师主要是采取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制作单式线统计图,再用不同的线条在同一张表上画出第二个或两上以上折线统计图,以此达到突破难点之目的。
3、六年级数学上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顾旧知
出示2005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
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05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
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4、四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分析教材。
《统计》是课程标准中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数学知识,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而本节课执教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是第二学段关于“统计与概率”的起始教学。在第一学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而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为以后学习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进一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打下基础教学。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生活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感受产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并能立补充完整复式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图例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通过创设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学生尝试根据实际需要收集整理相应数据并进行描述的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4、通过统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其中,将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体会图例的作用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介绍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交流完善——联系生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同时运用“情境教学、引导交流、互相评价、拓展生活”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而极具时代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拔和引导下进行探究,在老师精心预设下让课堂的动态生成更有价值。而“教法为学法的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运用“观察、比较、迁移、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帮助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知识要点的同时,了解统计知识的.本质性,初步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阐述教学过程。
1、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课标》中明确指出: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考虑到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是某地区1985年至2000年城乡人口统计情况离城市孩子的实际生活较远,不便于学生理解他的现实意义,作为新课的开场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我创设了“学校一日评比活动情况统计”这一素材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在多媒体播放完“一日评活动”的录像,设问:如果你是这位小干部,打算用什么方式向老师汇报评比情况?随着学生的发言,引出用条形统计图来汇报评价结果直观清楚。老师立即通过直观地、按顺序呈现四(1)班三月份和四月份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统计图的名称、统计的内容”及其他发现的信息,凸现研究问题需要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后进行分析这一最终目的。同时,通过现时情境的呈现,不仅复习已有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同时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新问题,“比一比一日评活动中某一项三、四两个月的变化情况”,使学生感受到用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两个月数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不太方便,帮助学生产生“合二为一”的想法,萌生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的需求,任务的驱动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究新的统计图的积极性,达到进一步学习的目的,渗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2、在自主探索、交流完善的数学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交流、辨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方法,再立尝试绘制统计图。接下来的反馈过程可以说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要达到在交流中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目的。而这个环节非常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不同,考虑学生自主探索绘制的统计图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学过程在反馈成果时设计了分层递进处理学生自主探索绘制的统计图资源。学生反馈过程一共分为4个层次:
1)用一种颜色绘制一幅统计图;
2)用两种颜色绘制一幅统计图;
3)用两种颜色并配以文字说明的方法绘制;
4)用两种颜色加图例的绘制情况。
根据学生反馈的这些丰富资源,老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优化,在四幅图中选一个最佳的,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交流、辨析中经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初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并明确用两种不同颜色并配以体例说明的是最简洁、清楚地表示两个月各项分的统计图。
(2)反思、完善。
接下来,我还设计一个反思、完善的活动,让学生反思最初自己绘制的统计图,在哪方面不够完善,不够简洁,逐步完善自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在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时,立即揭示统计图的名称,“像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我们把它叫作复式条形统计图”,随即对这张复式条形统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收获信息,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最后,围绕设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展开讨论,通过比较,进一步丰富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生成资源转变为学习的资源。
3、在层次清晰的课堂练习中凸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本课在练习环节共安排两个练习一个欣赏,练习内容设计是递进的。第一层次的练习是“体育赛场”中的统计图,属于基本练习,通过呈现姚明、奥尼尔在2007年近四场比赛中得分情况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直接获取信息,但在呈现时老师有意只出示统计图,不出示图例,让学生产生,“没办法回答下面问题”,因为没有图例,不知道哪种颜色的直条表示谁。设计统计图的“图例”后出的过程,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点使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例的作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巩固识图的基本技能。第二个层次则是让学生立完成教材主题图的素材,根据复式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并解决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立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这是综合练习的过程。
另外,教学设计时还注意到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生活中看到的素材不够丰富,所以,教师利用课的尾声,展示一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欣赏,如:近三年江西主要景点十一期间游客人数量统计图;南昌四季度空气质量一级、二级天数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到当三个项目、四个项目……需要进行比较时都可以选择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最后一张横向复式条统计图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了伏笔。
一粒水珠当它凝固时,我们能欣赏到它的晶莹剔透;而当它流动时,我们更能感受到它滑润过的轨道所留下的痕迹。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流动的轨迹,生成的智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正在倾心追求而为之努力的目标。
5、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面积》优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雷锋小学的谢道翔,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五年级上P92—93页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时《组合图形面积》。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有利于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再加上电脑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并借助生活经验已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但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组合图形的面积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为了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抽象到理性思考,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构建新知。正好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学生不需要电脑操作,所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能将组合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通过归类比较,优化出简单的方法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发展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具体的例题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简、最优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五、教学流程
1、拼一拼,认识组合图形
2、分一分,探究计算方法
3、议一议,总结提炼,突出重点
4、比一比,优化方法,突破难点
5、练一练、巩固梳理方法
6、读一读,拓展心灵视野
下面我将结合自我思考、同伴互助、教学实践、版本对比、网络互动等几个方面来谈我这节课的设计。
一、 拼一拼,动手操作充分感知,认识组合图形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它对学生知识的获取、应用、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能更好的认识“组图图形”并很好的对后面的知识进行衔接呢?在这方面网友们的建议给了我很大帮助,尤其是木秀于林和辉煌老师,他们希望我采用“直接出示外部轮廓,让孩子们从资料袋中找基本图形把它填满”的方法,其实之前我是不太赞成这样做的,一方面感觉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难,同时有局限孩子思维的意思,但在我的第三次试讲中采用后发现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感觉乐趣盎然。这样就为后面学习组合图形面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分议结合,总结提炼,突出重点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特点。在了解了什么是组合图形的基础之上,我提出:“这样的组合图形面积该如何计算呢?”这一问题,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先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利用老师下发的题单和图形学具,通过画、拼、摆等方式,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以前所学习过的几个简单图形,再通过把这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相加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对组合图形进行“分分合合”的过程中展现的非常充分。那么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到底有哪些方法呢?同学们在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总结出不同的有效的计算方法。(出示课件):
① 分割法② 填补法③ 割补法
前两种方法学生掌握的非常好,但在试讲中并没有出现割补法,要知道这也是解决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于是我及时调整预设,在后面“做一做”中进行弥补。这个练习很生动形象的展现出割补法的作用和优势,学生会很自然的往这个方向去思考。通过这样的讲练结合的方式这样由学生自己先立思考,到合作研究,到全体汇报,再到练习补充的形式体现了探究知识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立思考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掌握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三、比一比,优化方法,突破难点
新课程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但多样化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优化的基础,如何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是一个新的生长点。学生动手进行分割、填补方法探究的时候,多数学生都能把它分成两个基本图形,有的同学又继续分成了3个部分。在这个环节中究竟方法是巧是拙,渐渐让学生体验、感悟,总结出分成两个图形分法比较简单,且计算步骤少,优越性体现的比较充分,
在这种认知过程中揭示了组合图形的本质;在其他的分法中,找不到可以计算的数据,合情但不合理,这样仍然不行。深刻体会利用数据时转化图形的重要方面,实际上也是以图形为载体,对学生所进行的思维训练。这样一来学生对于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入:分解图形时要尽量考虑简便的方法计算,同时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解。发展学生有效分析数据的能力。
四、练读结合,巩固提升素养,拓展心灵视野。
在练习中体现基础、提升、综合等不同层次,并且在练习过后与孩子一同回顾课后练习题,在总结中让学生更加宏观的体会到不同问题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同时通过介绍两千年前古代数学家刘徽的相关知识,让数学彰显历史文化。
我的说课即将接近尾声。回首这17天的研究、上课、反思,再研究、再上课、再反思,收获颇多。这个收获不止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献计献策从而对于教材深层次理解的本身,也是自己针对于此权衡利弊,有力取舍而显示的果断、灵活的对大家的沟通互动。
感谢来我“家”作客的人们。可能“招待不周”请多多见谅。
赛课只是一种结果,而其间的过程更让人回味神往。
所以就算赛课过后也希望您常来。
因为赛课有终点,学习无止境!
谢谢大家!
6、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面积》优秀说课稿
设计理念:
数学课的教学应当以注重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探究过程、突出思维训练为主要目标。主要设计理念是:一是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素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二是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载体,注重学习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去探究数学知识,亲历数学知识探索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三是以问题为思维训练的源泉,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激活思维。四是以生活为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解决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教学对象是本校五(1)班50名学生。这个班的学生对课前教师布置的准备活动能积极准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有自主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数学知识基础和学习数学经验,善于合作,勇于面对知识挑战,有自主探究知识的激情,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学得好坏无所谓,参与探究学习比较困难,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比如他们在探索活动中不去认真感知、猜测、实验和思考,把自己置于旁观者得位置,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总体看他们爱学数学,爱参与探究,希望有学习成功的快乐。
内容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75——76页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知士标:
1、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会计算面积。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想一想等活动,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中经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图片、题卡等。
教学策略:
以学生利用基本图形拼的图案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以课件展示教师拼的图案引发学习问题,以课件中的图片欣赏让学生感受组合图形源于生活,以“剪——拼——议”实践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究知识的方法,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强化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口答)
2、求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口答)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我请你们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好吗?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你那善于发现的眼睛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挂图:图片有队旗、鱼、风筝、房子、火箭模型)
2、学生汇报。
3、这些美丽的图片中由哪些简单图形拼成的呢?
4、师:像这些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5、举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其实组合图形在我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快速搜索你的记忆,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组合图形,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学生举例)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分一分。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组合图形,请你快速的分一分,它们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
2、学生汇报,展示各种分法。
3、自主解决问题。
客厅装修完了,小华想把房子粉刷一下,你能帮助她算一算房子的侧面面积吗?把你想到的计算过程写下来。
(1)学生立解决。(如果你还没想到,可以请你同桌帮忙)
(2)学生汇报思路。
(3)教师展示分法。
(4)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要注意什么呢?
4、师总结并板书。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华家买了新房,客厅平面图。给客厅铺上地板,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呢?
2、如今的信息时候,信息传递得实在是太快了,刚才大家帮助小华解决问题的事很快传开了,这不老师又收到了两封求助信,愿意帮助他们吗?
(1)来自农民伯伯的求助信。
同学们,下图是我家的一块花圃,中间是一个长方形鱼塘,请你帮我算一算花圃的面积?(单位:米)
(2)来自一名少先队员的求助信:
我们三、一中队要做一面中队队旗,你愿意帮助我们算一算需要用多少布吗?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并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设计了“复习铺垫、激趣引入”的欣赏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欣赏组合图形的图案,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二是设计了“实践操作、探究新知”的新知探究环节在“比一比、说一说”活动中与同学交流,把学生手、口、脑都用起来,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三是设计了“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知识巩固环节,学生自己探索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四是设计了“交流小结、深化知识”的知识提升环节,安排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让学生在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引导中感受转化数学思想的意义,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
这节课教学中,我没有教学生怎么样去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而是让学生借助学具、课件,自己去动手、去交流、去思考、去归纳,去提炼,从感受到理解,自主解决本节课中的问题,不仅学得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领悟了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还学得了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7、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面积》优秀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更是注重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组合图形进行切割、添补和平移等,因此,我选择了MP_Lab平台做为教学辅助工具,它提供的可任意操作图形的环境是学习本课的好助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更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以完成知识的建构。
二、 目标定位
1、 教学目标
(1) 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归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2) 能根据各种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3) 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 教学重难点
借助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能根据组合图形的特点,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三、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创设了“有趣的七巧板”这一情景,通过播放由七巧板拼成的小猫这一动画引入新课,直观地展示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发现组合图形与基本图形的关系,运用MP_Lab信息平台通过看、说、算、画、拼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鉴于以上想法,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方法——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拓展思维,课外延伸”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置了教学流程的三大环节。
四、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认识组合图形
课始,在MP_Lab平台上播放由七巧板拼成小猫的动画,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示了有趣的组合图形,接着我及时提出 “这只可爱的小猫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发现原来很多有趣的图形都是由简单的基本图形组成,我们称这种有趣的图形为组合图形。“有趣的七巧板”让学生了解到组合图形与基本图形的关系。
(二) 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为了给学生如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提供认知准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基本图形中,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出来的”,学生通过回忆和在MP_Lab上动手操作,达到共识:“平行四边形切割后,可拼成长方形;把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把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时我引导学生发现:以上这些“切割、拼摆”等都是为了把没有学过的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当相关的经验被激活时,学习就得到了促进。 对于“怎样求组合图形面积?”这一问题,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就是把组合图形转化为若干个基本图形。可见学生不但发现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
(三) 动手实践,优化方法
为了进一步落实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下面由学生在MP_Lab平台上动手实践,考虑到这环节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方法,故只要求学生展示思路,不要求计算。学生的做法多种多样,那怎样引导学生归纳出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我通过了两个步骤来实现:
(1) 提出问题“以上做法都能求出组合图形面积吗?”引导学生发现只有当分割后的图形是基本图形时才能直接求出面积。这时把不符合要求的图形删除。
(2)选择最喜欢的方法计算面积。这时学生就会思考 “怎样根据图形特点选择方法?方法是否简单?是否合理?”等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方法进行了优化,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小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根据图形特点,用切割或添补的方法把组合图形面积转化为若干个基本图形面积计算,采用分割法时,要注意合理分割,分割的图形越简洁,解题方法将越简单,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分割后的图形难于找到相关的条件,那么这样的分割方法就是失败的。
(四) 拓展思维
最后安排了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四人为一小组,教师为每小组提供基本图形(标明有关数据),请各组同学通过立拼合出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拼合完毕后,各组将作品展示出来,“考一考”其他小组的同学(这里不但要“识破”创作意图,清晰地分辨出作品由哪些基本图形拼合而成,说出解决方案后计算面积)
8、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面积》优秀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组合图形面积》。下面我和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设想,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
2、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所以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方法的多样化。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说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4、说教学重、难点:
针对五年缄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分割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印象深刻,从而使计算方法水到渠成,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组的合作学习以及更好地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学习归纳
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总结为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相对来讲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学习经验。
三、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教学本节课时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组合图形的趣味性,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课前测评
(二) 目标导学
(三) 达标练习
(四) 达标小结
(一)课前测评
1、说一说:
说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判断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4)下面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相等。
3、 算一算:
王奶奶家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如下图),分成三块种蔬菜,计算3块地面积的大小?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说一说,判断,算一算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知蚀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明确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关)。
由此揭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板书)
(二)学习目标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
(三)目标导学
1、学生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客厅平面图如下)。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再实际算一算。设计让学生合作交流解决 “小华家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这一生活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真正的转变们了教师的角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让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汇报时用多媒体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演示出来,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2)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梯形
(3)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 将组合图形填补上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大长方形,再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边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后随即板书。其他同学能清楚地与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并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过来。
3、师生总结分割法填补法。
接下来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上面几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后,再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分割法”和”添补法”这两种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分割图形越简洁,解题方法越简单。与此同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们要考虑到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这样做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达标练习
为了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百倍,勇于向困难发出挑战。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又设计了课内延伸环节、
(五)达标小结
学习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心得?
(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
四、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正方形 长方形
1、 组合图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2、 分割法 7 ×3+4×(6-3)=33(平方米)
[(6-3)+×4÷2 + [(7-4)×3÷2=33(平方米)
6×4+3×(7-4)=33(平方米)
3、添补法 6×4+[(6-3)×[(6-3)=33(平方米)
(板书设计简洁,重点难点突出,一目了然。)
五、学习评价
把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的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说教学特色
1、课前测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习有趣味性;
3、提高学习积极性。
9、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面积》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第2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组合图形面积”中,重点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平面几何直线型内容的最后章节,因此,教材所安排的内容除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
二学生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学生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应该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而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但是对于方法的交流、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更具有实效性,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三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的特点。
(2)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具体的题例,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片。(每个图形有一条边的长度是相等的。)
六教学流程:
略(见教案)
七板书设计
(略)
10、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面积》优秀说课稿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针对五年缄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所以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方法的多样化。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在新授部分展开过程中,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组合图形的趣味性,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说一说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拼一拼七巧板
3、看一看拼出的图形像什么?有哪些图形拼成的。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说一说,拼一拼,看一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知识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明确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关、
由此揭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学生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出示例题,请学生自主立尝试解决“这面墙的面积”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我真正的转变们了教师的角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先进行立思考,因为没有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交流是无效的,那样只能是学优生、思维敏捷孩子表演的领地,只有建立在每个孩子立思考的基础上,每个孩子才有话说,那样的小组合作才有效。在这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汇报时用多媒体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演示出来,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
(2)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梯形
学生边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后随即板书。其他同学能清楚地与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并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过来。
3、师生总结分割法。
接下来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上面几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后,再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分割法”这种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分割图形越简洁,解题方法越简单。
4、新授部分的练习:练习是为了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能用学到的新知进行迁移。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a、模仿练习,以割补法为主。
b、变式练习,渗透“添补法”。
(三)练毕校对,及时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们要考虑到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这样做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交流多种计算方法,使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选择最优的方法。
5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守于《组合图形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一方面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1、五年级上册数学《稍复杂的方程三》说课稿-五年级数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稍复杂的方程三》。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对本课时进行说明。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70页的例3,从内容安排上看,这一课时是本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的第七课时,在这一节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以及接触了一点稍复杂的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期知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学生由给出方程解方程到自己列出方程再解方程,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说学情
这本分内容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本学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愿望和能力,但有效的学习还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1、知受力目标
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获得启迪”,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我把“会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掌握较复杂方程的解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一主题,以启发引导为主,借助互相合作,自主探究,尝试教学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这部分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感悟、理解、掌握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立尝试:
1、4x+5=543×2.1+2x=13.4
0.3x÷2=94(x+8)=20
2、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
生有x人,男生有()人,男女生共()人。
3、学校图书组有女生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
男生有()人,男女同学共()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点拨自学:
通过阅读例题思考:1.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2.设谁为x更合适?为什么?(说明:用方程解,一般设“一倍量”为x,那么“几倍量”就可以用几x表示。)
1.问题中包含怎样的等量关系?
————×2.4=————
————+————=————
4.根据题意我们知道“一倍量”是————,我们设为x,“几倍量”是————,我们设为2.4x,根据他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就可以求出“一倍量”是多少,又根据它和“几倍量”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几倍量”是多少了。(做完别忘了检验哦)
合作交流:
1.一题中有两个未知数,究竟设哪个为x,另一个又怎样表示?为什么?
2.怎样验算答案是否正确?
3.你还有更好的方法理解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吗?
当堂考试:
1.解方程
5x+x=30x+4x=258x-x=497x-x=36
2、甲乙两堆货物共重60吨,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两堆货物各种多少吨?
3、苹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苹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苹果各重多少千克?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及揭示了教材内容,有体现了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七、教学反思
12、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说教材:
课程标准强调《统计》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低年级要求: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法。教材选取的例题给我们很好地提供了一个如何去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信息。
说学情: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不会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画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
3、初步感知简单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将统计结果填入表内,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让学生通过立思考、观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正确填写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看懂图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说教学理念与教法: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将整堂课的设计分成“创设情景——收集、整理资料——操作实践——拓展深化”四个层次,我以教材为基础,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力求从实际出发,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围绕教学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1、在生活中学数学
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所以“统计”这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引入,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结合本校“播种习惯责任树,人人为树添果实”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活动中学数学
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所以我设计运用投票表决的活动,来确定最喜欢看的是哪部动画片,从中让学生初步体验统计的过程,也就是经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在经历“动态建构运动”之后,再让他们立观察教材提供的静止的画面上采集信息、分析、整理数据,进行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说说统计作用。一方面巩固刚刚建构的统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立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进行“间接思维” 训练,既锤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立思考的能力。在统计红、黄、蓝苹果个数的活动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还让学生感悟到一个方格表示2人,那么1人可以用半格来表示,为后续学习打下能力基础。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认识了统计及其作用,获得了数学知识,发展了能力。
3、在问题中学数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感受到,要解决老师提的.问题必须调查统计,在调查统计后,学会思考,能根据数据回答和提出简单的问题,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人人都得到发展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理解和体验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同时结合“习惯责任树”,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学法。
1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类统计》,它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分类统计安排在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中,总体目标是: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教材94页的例题,完成第95页“想想做做”第1、2题。例题呈现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场景图蕴含了可以分类统计的诸多信息。图中的动物有狗、兔、猴三种,这些动物参加的比赛项目有长跑和跳高。教材呈现了两张统计表,一张是按运动项目统计的,另一张是按动物种类统计的,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收集信息,分类整理后填写在统计表里。学生经历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后,教材又让学生自己比较两次统计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是按不同标准将动物进行分类的,感受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分析从每个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既学会简单分析数据的方法,又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方面:1、在具体统计的过程中,体会按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的方法;2、在交流讨论中,自主发现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和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形成合作探究意识,体会合作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活动过程,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是: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并整理数据。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感知的过程,选择了“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学法可归纳为: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2、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五、说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进程的不断进行,我准备教学,黑板上事先画好两张空白的统计表并遮住,用于奖励学生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智慧树手势卡片若干张贴在一块可移动的大黑板上,大黑板的另一面画上三棵大树的简笔画,学生6人一组。
六、说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合作探究,经历统计过程;3、拓展应用,在活动中加深体验;4、课堂总结,在生活中用数学。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我先跟小朋友们一起表演唱少儿电视节目《智慧树》的主题歌:我发现了。师生一起来唱一唱,演一演,并告诉他们:今天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有机会获得一张智慧树手势卡片,每人最多只领一次。设计意图是: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爱玩好动的特点,利用学生喜欢的少儿电视节目,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也为下面学习统计埋下伏笔。
接着由“激烈紧张的奥运会刚刚结束,小动物们兴奋起来了,他们也在进行动物运动会呢!瞧,它们的比赛真热闹啊!”再通过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引入到主题图的学习。在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时,按学生提到的先后顺序贴出跳高、长跑、狗、兔、猴等的词卡,然后揭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行“统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伊始,从北京奥运会引入,多媒体播放动物举行运动会的场景,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为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经历统计过程。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把信息分类、整理和统计,完成书上的统计表。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上移动词卡、填写数据完成统计表。用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充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亲历了统计表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统计的认识。
接着组织学生比较两张统计表的相同与不同,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让学生交流两次统计活动的体会,丰富了认识,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同一件事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进一步发展了数学思考能力。
然后提出“这时,大会的裁判员小熊,厨师小猪来了,它们是为运动员服务的。你能根据他们的工作向他们推荐一张最合适的统计表吗?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交流。”这一设计,重在让学生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渗透统计的实用性。
第三个环节:拓展应用,在活动中加深体验。
这一环节由“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有些小动物得奖了。奖品是漂亮的杯子。”引出课本“想想做做”的第1题。提问:仔细看这些杯子,可以怎样分类统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两张统计表,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完成统计表,并比较两次统计的结果。
接着以“不仅为小动物们准备了漂亮的奖品,还为他们准备了精美的奖牌呢!”引出课本“想想做做”第2题的学习。这一题让学生尝试把不完整的统计表补充完整后再统计,引导学生做事要有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统计的素材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统计自己熟悉的且感兴趣的奖品、奖牌、等物,由易到难,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统计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动中去,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再由“小动物们的奖品发完了,让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的奖品。请有智慧树手势卡片的小朋友挥挥手。要是老师想知道有多少小朋友拥有卡片,该怎么统计呢?”引出,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类统计的方法,引导得出可按性别和卡片的颜色等分类标准进行统计,接着师生一起收集、统计出数据,并在上完成统计表。这一设计,从学生的身边出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多样化,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在收集按卡片颜色分类数据时,让持有同一种颜色卡片的学生把卡片贴在大黑板同一棵树上,在贴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收集数据并完成统计表。三棵树上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卡片,贴完后便形成了少儿节目《智慧树》的节目标志。这一设计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美,让学生感觉到数学课也可以这么生动有趣,原来数学是那么亲切,总是陪伴在自己身边,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热爱数学。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在生活中用数学
这一环节在进行课堂总结后让学生课后找一找感兴趣的话题和好朋友或者家长一起进行统计,提醒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带着数学的眼光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习惯。
1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第四册P106~P108《统计》。
2、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统计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让学生早些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使学生从部分数据出发,经过分析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结构
分析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节课包含四个知识的内容。即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收集现在(二年级)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把入学以及现在的体重情况统一填写到同一个统计表中;整理、分析表内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但从本地学生情况实际出发,以及条件的限制,所以本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略微的调整,将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改为统计本地区天气情况,也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按照教材的逻辑性将知识整合在新课程的目标中。
4、教学目标
(1)知士标:能运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学习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简单的复合式统计图。
(2)情感目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实例有机地进行家乡情的教育。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教学重点是: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6、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情境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实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际操作发现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测量体重的活动中,通过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为教学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交流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反三。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填写单式统计表。
(1)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组数据,我们班在一年级时每位体重情况,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统计每段重量的学生数,并教给学生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2)向学生提供我们班在二年级时,学生的体重情况的数据,学生仿照统计一年级时的体重方法,整理和统计二年级时每重量段的学生数。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简单整理数据的方法。
2、学生在能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学会填写和分析复式统计表。
(1)让学生学会怎样填写复式统计表。
(2)会读复式统计表,并能分析。
3、练习。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小题第一小题是能直接根据数据填写统计表,是对本节学习知识的直接运用。第二题根据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第三题分两组统计本班喜荒些体育活动的人数,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进行简要分析。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15、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我的说课分为5步。
一、说教材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不要求学生立设计分段。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教材通过购买校服,引出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主设计分段方法,并经历整理、分析的过程,感受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1)知士标: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力目标:经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结合实例有机地进行家乡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段整理。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法:
1、探究尝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交流反思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1分钟拍球,城市环境等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形成技能技巧,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同学们都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也很整齐。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很快就要给你们换新校服了,那么我们在换新校报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由此引出(测量身高)而我们做的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你们当初的身高记录单,老师还替你们保留着呢。
(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二)操作体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在换新服之前,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每一个人都测量一下身高呢?
(根据身高,每一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校服)如果服装厂给你们做校服,会不会给们每一个人都单纯设计一种型号呢?为什么?
2、质疑:如果你是服装厂的工人师傅,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统一成一种型号,这样做几个型号就行了。)那么你准备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几种型号呢?(大号、中号、小号)
老师和学生把校服的型号统一确定一下,你们认为老师的这样的确定合适吗?身高120~129cm的适合穿小号,身高130~139cm的适合穿中号,身高140~155cm的适合穿大号。
小组讨论:那么现在你们有办法知道我们班上大、中、小号的校服各要订做多少套吗?
汇报:哪个小组已经有办法了愿意来交流一下?其他小组能对他这种方法作一下评价吗?
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种方法,就是把我们班所有同学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我们可以分成几段?(3段)是哪三段呢?
(小号:120~129cm中号:130~139cm大号:140~155cm)
3、同桌合作提出合作要求:
(1)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
(2)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
(3)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这张记录单中,根据记录单,并完成统计表。
(4)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老师建议你们一名同学来报身高,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
身高(cm)人数
120~129
130~139
140~149
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
启发:刚才有的小组是用打勾(画竖线、画正字、数数)的方法来进行整理数据的,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荒一种方法呢?(画正字)为什么呢?今后,同学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整理。
质疑: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些打勾或是画正字等等的记录单直接交给服装厂呢?还应该怎么办?(板书:制成统计表)
统计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
(①反应总人数;②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4、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通过这张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合计有多少人,每一段有多少人)
服装厂的工人师傅如果看到了这张统计表后,会明白哪些问题?
(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
谈话: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
(板书:分析数据)
(三)回顾交流“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与感受。
1、大家现在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整理出我们班大、中、小号的校服各有多少套的?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2、小结:其实像这样把身高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的整理数据,从而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板书:数据的分段的整理)
3、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
(①收集数据;②分段整理;③制成统计表;④分析数据)
(四)寻找生活中的统计知识。
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再进行统计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数据的分段整理”。(学生举例)课后,也希望同学们能注意收集生活当中的有关信息,自觉运用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拓展应用,延伸发展。
谈话:刚才我们利用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普遍,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例子。
1、课本100页1题,老师还专门对二年级一班1分钟拍球比赛成绩。
你能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
(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提问:这道题把数据分成了几段?看了统计的结果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师:同学们喜欢拍球说明同学们都想通过体育锻链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可是,人身体素质的了好坏很多时候还跟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关系,特别是跟我们日常的空气质量有关系,空气质量到底会对人类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课件出示空气污染短片: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谈话:现在同学们已经对空气质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诸城,它的空气质量情况又如何呢?上网调查一下我们诸城某一年某一个月的空气质量记录吗?你能根据污染指数的分级规定,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数据吗?再根据整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填写完统计表后,根据统计表说一说你觉得诸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何?为什么?作为一个诸城的小市民,你觉得能为改善诸城的环境做些什么?
整理好了以后我们明天来汇报交流一下。
(六)反思感悟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数据的分段整理
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
六、设计理念
A、重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课的导入,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我创设学生做校服的情境,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表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同时让学生调查环境污染情况,也是深有教育价值的。
B、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制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优化出画“正”字的方法。学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符合孩子心理实际的。
-
- 设备设施管理方案(通用19篇)
-
2023-06-22 03:30:14
-
-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2 03:27:27
-
- 《仙子谱》陆羽线上半部分重要分歧攻略
-
2023-06-22 03:24:39
-
- 部编语文七年级教学计划
-
2023-06-22 03:21:53
-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说课稿一等奖
-
2023-06-22 03:19:06
-
-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2 03:16:19
-
- 《景公饮酒数日而乐》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22 03:13:32
-
-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全)
-
2023-06-22 03:10:45
-
- 污水管道清理施工方案(通用15篇)
-
2023-06-22 03:07:58
-
- 《揠苗助长》教案
-
2023-06-22 03:05:11
-
- 小区物业管理方案(15篇)
-
2023-06-22 03:02:25
-
- 客至原文及赏析
-
2023-06-22 02:59:38
-
-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2 02:56:51
-
- 《太后秘史》目前可触发的惩治儿媳事件
-
2023-06-22 02:54:04
-
-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26篇)
-
2023-06-22 02:51:17
-
- 《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2 02:48:30
-
- 新课标小学语文《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2 02:45:43
-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一等奖《狮子和鹿》
-
2023-06-22 02:42:56
-
- 微格教学教案(精选21篇)
-
2023-06-22 02:40:09
-
- 宣传工作方案(通用7篇)
-
2023-06-22 02: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