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优质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一等奖
四年级语文优质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一等奖
1、四年级语文优质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优质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特点及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展示了20世纪的一些科学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选此课文的意图:
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本课教学的`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达到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五、教法学法:
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用朗分析、主题讨论、合理畅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关注科技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说明:
第一课时:
1、教学可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互相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主要彩霞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默读,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围绕这句话在读中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抓住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进行教学,突出文章的重点段3、4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农耕社会是臬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后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齐读之后,自由畅想、交流,激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最后分析全文围绕哪能句写的达到回应全文。
1、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2、既体现了以学定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解初步的文章的写法融入到课文当中。举事例,作比较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渗透从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反映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启发性强。
至于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最后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让我早日进步,尽快地走进更加美好的教学境界。
2、四年级语文优质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优质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优质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受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这里,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变化。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幻想现实
千里眼视频
顺风耳电话、手机、
腾云驾雾的神仙飞机
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九年义务四年级小学语文第7册第8组中的第1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们齐读课题。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设计依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4、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
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
1、质疑解疑
读书,贵在有疑,这逝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应该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闪现。因此,我请学生抓住课题提出问题,抓住了课题,往往就抓住了课文的内容,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然后我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去读懂课文。
2、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课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三、说学法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开拓文本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神话故事导入,揭题质疑;
课前跟学生聊一聊神话故事《西游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读悟结合,研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5、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教学目标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受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这里,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变化。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幻想现实
千里眼视频
顺风耳电话、手机、
腾云驾雾的神仙飞机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初步教学思路,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跟着学情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以学定教”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6、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文章。作者路甬祥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说目标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表达简洁的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3、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4、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搜集和感受21世纪现代生活的重大变化,其原因是在20世纪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导入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方法
群学:默读第2段和第4段,边读边思考,用“”画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从句子或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是科学使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找出相关句子,简单说说你的体会。课件出示:
(1)生自读学习,画出相关语句,再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问题。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并表达自己的体会。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品读。
课件出示: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发现”是什么意思?“发明”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区别呢?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师总结。
课件出示:
“发现”是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
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你还画出了哪些句子?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中列举的事物,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生读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
4、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几个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关句子。
(1)师引导学生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进行总结。
预设:举例子(第4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请同学们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一说20世纪人类还发现了什么?发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举例说明。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预设:20世纪人类发现了无线电,发明了雷达。
对学:读第3自然段,思考问题:20世纪的到来,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古人幻想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可以用哪两句诗来形容这些变化?
引导学生把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结合起来阅读,进行对照。
预设:千里眼——电视机、天文望远镜等;顺风耳——电话、手机、广播等;腾云驾雾——飞机、飞船、火箭等。这些变化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来形容。
师:这两段运用了作比较和作引用的说明方法。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感受这两种生活的不同。(女生读第三段,男生读第四段)
(三)拓展延伸,感受科技的魅力
出示并播放20xx年我国蛟龙号潜入深海7062米的资料和视频,让我们们感受科学技术使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强。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7、小学语文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说课稿
一、教材特点及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展示了20世纪的一些科学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选此课文的意图:
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本课教学的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达到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五、教法学法: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用朗分析、主题讨论、合理畅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关注科技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说明:第一课时:
1、教学可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互相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主要彩霞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默读,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围绕这句话在读中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抓住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进行教学,突出文章的重点段3、4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农耕社会是臬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后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齐读之后,自由畅想、交流,激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最后分析全文围绕哪能句写的达到回应全文。
1、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2、既体现了以学定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解初步的文章的写法融入到课文当中。举事例,作比较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渗透从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反映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启发性强。至于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最后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让我早日进步,尽快地走进更加美好的教学境界。
8、小学语文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科技成就”中的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如何使学生学懂并学好这篇课文,把作者要传达出的信息灌注到每位学生的心里呢?下面,我就从教材理解、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板书五个板块进行说课。
第一板块、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我觉得这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文章蕴含的信息量很大,语句简洁而不乏生动,贴近学生的实际,可读性非常强。课文指出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技类的文章注重的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得知识,或懂得一定的道理道理。学生在学完上组偏向记叙和抒情类课文之后,对此类新鲜的文章形式充满了好奇心。且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相信他们对本课的学习会抱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在第二板块中,我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诸如:会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地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教学目标。
由于这是一篇科普类的说明性文章,因此,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我准备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大致是对课文新的生字词的掌握;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体会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重点学习课文1.2自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自主性。”依据新课标和文本的特点,我来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地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第三板块、我来说说教学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所以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通过有层次、有重点、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课文要说明的一些科技发明对象,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寻知识的兴趣,实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合作探究讨论法
通过对20世纪科技发展成果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得更多的科技前沿的信息,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的习惯.
3、搜集资料法
课文中讲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座从课内走向课外的桥梁,去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只是储备。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第四板块、我来说说教学流程:
我将课文分为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温故知新
课一开始,我和学生先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听写生字词,学生自查或同桌交换订正,保证学生对基础字词的掌握和巩固。接着请学生齐声朗读1.2自然段,引导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它的呼风唤雨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和探究科技给我们带来的非同凡响的变化。这样通过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复习,先把学生的记忆思维唤醒,对接下来的学习就比较有利了。
第二个环节,精读感悟,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我准备分三个步骤来讲:
1、我先请学生解决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20世纪的呼风唤雨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学生大部分都能找到在第4自然段。于是我请学生自由朗读该段,找出具体有哪些科技的变化。(让学生带着目的朗读课文,能较好地避免出现无意识的读的情况,效果往往也更佳。)
2、读完该段,我请学生起来回来问题。文中清楚地罗列了一些科技成果: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及民航飞机、飞速火车和远洋船舶等。针对这些科技术语,我请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理解它们的意思。有些实在不懂的词语,则可以再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这里,我认为学生对大部分的科技成果都能理解,只有“原子核的奥秘”、“程控电话”等可能存在疑问。这样一个讨论的过程,不仅学生能学会立思考、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增强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3、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朗读该段最后两句话,让学生谈谈对“科学在不改变这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的理解。学生结合上一句话能够领悟,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方便,这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进步,更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啊。
第三环节,回顾历史,继往开来
1、我把自己的疑问抛给学生,带领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中说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凝去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会用第3段的内容进行回答,于是就自然而然地进入这段的学习。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让学生自行体会,没有科技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非常的简朴。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以找出,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具体的体现在“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我请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他们生活在那样的社会,生活会是什么样。通过和现实的对比,学生可以想象那种生活的无趣和枯燥。此时我借机反问学生:但是文中提到他们那个时代“顺风耳”、“千里眼”和腾云驾雾的神仙。难道这不是很幸福吗?这样设计就让学生承担起了为老师解决问题的任务,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通过在这段中筛选信息,可以找出,哪些都只是人们的“幻想”,并不是真实的,最多只能作为他们给自己精神上的愉悦。
3、通过第3.4自然段的学习,学生们对过去和现在的科技水平的差异有了一个较好的理解,此时我顺势引导他们这两段的写法运用了怎样的一种方法来写,相信答案很快就能从学生的口中说出。这样就让学生通过课文具体内容的学习掌握了“对比”这种方法。
4、我引导学生:“历史上的人们曾经幻想纷纷都变成了现实,我们现在科技发展的非常迅速,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科学技术的发展肯定会日新月异。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就为我们开启了未来的大门。同学们一起来朗读第5自然段。”请学生谈谈感受,启发他们对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用课文末尾的话作结: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第四环节、拓展迁移,大胆想象
在学完了课文后,学生对科技发展状况的热情还未消退,头脑中肯定有很多自己知道的,而文中却没提到的知识。我就给学生提供一个畅谈的机会,让他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自由发言,可以谈谈自己知道的最新科技成果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发挥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思维,畅所欲言。(这样可以在本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一个小的口语交流机会,把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创设了广阔的舞台。)
第五环节、作业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作业是:
1、参照课后的“小练笔”,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长辈挺,请他们说说科技发明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继续去搜集一些科技发展方面的材料,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第五板块,我来说说这堂课板书的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力求简洁清晰,这个板书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到一目了然,能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领悟中心的作用。
登上月球电视
潜入深海20世纪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呼风唤雨的实际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各位评委,以上便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肯定存在很多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恳请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9、小学语文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最后一组课文。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二、说流程
我设计的流程是:先复习、质疑。(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要求学生学会提问题,并带问题学习课文。)接着细读、探究。(让学生先感受20世纪的科学成就给我们带的舒适和方便。再通过对比20世纪前,祖先们的生活状态。进一步让学生对20世纪科学成就感到骄傲、惊喜。并紧接用视频播放科学成果,让农村的学生更直观,更明白体验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最后是感悟、拓展。(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比,更深入知道这些变化,都来源人类的伟大,科学的神秘。)
三、说感受。
我在这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解决。
2、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象对“等”、“发明”、“发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等字、词入句式。”都是学生学习的语言。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将其调整到学完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视频资料谈感受?有的说:“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令人骄傲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这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样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
3、读中悟,读中学,渗透读写结合。
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考虑句子较抽像,我只要求学生读一读名句,然后与展望未来和交流小练笔结合在一起。如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不拘形式,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诗句及几句简短的话。)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有的说:21世纪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利用科学,消除贫穷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利用科学,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还的采用诗表达:20世纪上天入海呼风唤雨,21世纪穿越时空,无所不能。这些精彩的回答,都是来源学生对科学的赞美和向往。从而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体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4、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及课堂的“人文性”。
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那么在这堂课上,我通过课文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时生活状况,还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当时“还没有……没有……,并收集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如:人类登上太空,潜入深海,高速列车等。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整堂课中,我时常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肯定。如:“你提出的问题真好,很有价值。”“你真是一位诗人,写出这么好的诗,让老师折服。”“你都可以与路甬祥爷爷比美了”等等。无不闪现着对学生的关怀与肯定,让学生充满自信,由衷的“想学”。
四、说反思
本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1、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2、不能调控课堂,有一种被教案牵着走,因此在处理课堂生成东西时不能随机应便。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问题的出现,老师不能对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及有针对性,激励性评价。
3、缺乏经验,不能更机敏的调控课堂出现的点。如:学生说到20世纪发明火箭时,我没有很好利这一时机结合我国近几年发明的“神洲五号、六号”及“婵娥一号”探月卫星,见证祖国的伟大。
4、要加强对自身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充电,丰富自己的阅历。才能随时对需要补充的地方进行粘贴。
总而言之,我们还年轻,教学之路还会很长,相信通过此次活动,今后我会扎实走好每一步,恳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我会努力!
10、小学语文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教学目标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受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这里,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变化。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 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 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幻想 现实
千里眼 视频
顺风耳 电话、手机、
腾云驾雾的神仙 飞机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初步教学思路,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跟着学情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以学定教”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1、小学语文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
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
1、质疑解疑
读书,贵在有疑,这逝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应该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闪现。因此,我请学生抓住课题提出问题,抓住了课题,往往就抓住了课文的内容,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然后我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去读懂课文。
2、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课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三、说学法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开拓文本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神话故事导入,揭题质疑;
课前跟学生聊一聊神话故事《西游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读悟结合,研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12、四年级语文《观潮》优质课说课稿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售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13、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世纪说课稿
一、教材特点及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展示了20世纪的一些科学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选此课文的意图:
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本课教学的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达到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五、教法学法:
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用朗分析、主题讨论、合理畅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关注科技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说明:
第一课时:
1、教学可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互相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主要彩霞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默读,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围绕这句话在读中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抓住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进行教学,突出文章的重点段3、4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农耕社会是臬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后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齐读之后,自由畅想、交流,激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最后分析全文围绕哪能句写的达到回应全文。
1、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2、既体现了以学定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解初步的文章的写法融入到课文当中。举事例,作比较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渗透从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反映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启发性强。
至于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最后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让我早日进步,尽快地走进更加美好的教学境界。
14、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
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
1、质疑解疑
读书,贵在有疑,这逝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应该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闪现。因此,我请学生抓住课题提出问题,抓住了课题,往往就抓住了课文的内容,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然后我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去读懂课文。
2、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课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三、说学法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开拓文本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神话故事导入,揭题质疑;
课前跟学生聊一聊神话故事《西游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3、读悟结合,研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的教学设想,我力图使学生在探究、感悟、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15、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教学目标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受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这里,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变化。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 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 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幻想 现实
千里眼 视频
顺风耳 电话、手机、
腾云驾雾的神仙 飞机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初步教学思路,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跟着学情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以学定教”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6、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九年义务四年级小学语文 第7册第8组中的第1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们齐读课题。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设计依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四)、 教师总结:
同学们,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17、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
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
1、质疑解疑
读书,贵在有疑,这逝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应该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闪现。因此,我请学生抓住课题提出问题,抓住了课题,往往就抓住了课文的内容,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然后我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去读懂课文。
2、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课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三、说学法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开拓文本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神话故事导入,揭题质疑;
课前跟学生聊一聊神话故事《西游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3、读悟结合,研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的教学设想,我力图使学生在探究、感悟、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
- 《亲爱的回声》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0 12:48:44
-
-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0 12:45:57
-
-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0 12:43:10
-
-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
2023-06-20 12:40:24
-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0 12:37:37
-
-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2023-06-20 12:34:50
-
- 《诫子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0 12:32:04
-
- 课文《永生的眼睛》说课设计一等奖
-
2023-06-20 12:29:17
-
- 《灰雀》公开课说课稿一等奖
-
2023-06-20 12:26:30
-
- 培训方案(通用25篇)
-
2023-06-20 12:23:44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0 12:20:57
-
- 应急演练方案(精选22篇)
-
2023-06-20 12:18:10
-
- 小班教案《小鸡吃米》反思
-
2023-06-04 03:09:40
-
- 小班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反思
-
2023-06-04 03:06:53
-
- 中班教案《动物是我们的朋友》
-
2023-06-04 03:04:07
-
- 大班教案《铅笔盒里的朋友》
-
2023-06-04 03:01:20
-
- 上将与下士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04 02:58:34
-
- 中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反思
-
2023-06-04 02:55:47
-
- 小班教案《小麻雀》反思
-
2023-06-04 02:53:01
-
- 笋芽儿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04 02: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