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故事 > 正文

​猴子摘香蕉的故事(猴子摘香蕉揭露的道理)

2023-06-20 01:58 来源:学河网 点击:

猴子摘香蕉的故事(猴子摘香蕉揭露的道理)

信念: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

价值观: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

规条: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整个信念系统,也就是所谓的BVR(Beliefs,Values&Rules)。BVR操纵着我们人生里的每一件事,是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基本决定原因。

image.png

简单的说,一个人的BVR加上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人的性格。

01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说明信念系统的形成。

一只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面有一串香蕉。

猴子尝试去拿香蕉,但没想到实验人员安置了一个自动装置,只要猴子去碰香蕉,笼子里就会喷出冷水。于是猴子被淋了一身。

猴子反复尝试几次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串香蕉是不可以拿的,否则就会被喷冷水惩罚。

这一切,都被隔壁笼子里的另一只猴子看在眼里。研究人员把第二只猴子放进笼子之后,这只猴子一次也没有去拿香蕉,因为它也知道:这串香蕉不可以拿。

研究人员从别处弄来第三只猴。这只不明真相的猴子,进入笼子后,马上想去拿香蕉,结果被前两只猴挡住一顿暴揍。反复几次之后,第三只猴明白了:拿香蕉要被揍。

后来每放入一只猴,只要去拿香蕉就要被其他猴一顿暴揍。后来,研究人员将第一只猴和第二只猴取出了笼子。

但事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后来放入的新猴子,只要取香蕉就要被暴揍,尽管没有一只猴子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但它们一致同意:香蕉是相当危险的东西,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我们要远离香蕉。

这是信念形成的四个来源:

本人的亲身经历:这是第一只猴子的故事。

观察他人的经验:这是第二只猴子的故事。

接受他人的灌输:这是第三只猴子的故事。

对世界的思考:这是之后所有猴子的故事。

孩子出生在这个世界,其实跟那些后来的猴子没有两样。当我们以家长身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许我们要多问问自己:我试图让孩子体验什么?孩子体验到的跟我期待的是一样的吗?我灌输给孩子的信念百分百确认是正确的吗?我是否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吗?

02

信念、价值观、规条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比如猴子们的信念系统:香蕉是相当危险的东西,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我们要远离香蕉。

「香蕉是相当危险的东西」这个就是信念,「保证自己的安全」这个是价值观,「远离香蕉」这个是规条。

简单的理解,信念就是你「相信的念头」,在一般情况下,猴子不会怀疑「香蕉很危险」这件事。价值观就是「你觉得什么有价值」,比如猴子们认为安全是有价值的。规条就是「你认为事情该怎么做」,猴子们为了实现价值和信念,觉得应该远离香蕉,并暴揍接近香蕉的猴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会带入自己的信念系统。

比如一位母亲,她总是很担心孩子的安全,孩子12岁了,不准她自己上学,不准她出校门,甚至不让她坐电梯。

这位母亲的信念是,世界很危险,价值观是孩子的安全非常重要,因此她的做法(规条)就是不让孩子脱离她的手掌心。

反过来,你可以从自己对待孩子的一些行为上推断出自己的信念系统。

比如一些家长,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报辅导班,提前学习高年级的内容。可以推断,她们觉得学习成绩更有价值,他们相信,要取得成功就要先人一步。

另一些家长,则经常带着孩子徒步、游泳和健身。显然他们觉得好的体魄更有价值,他们也许相信,好身体才是一切的保障。

03

在育儿里,有三种限制性信念需要尤为注意。

第一种叫应该如此

这种信念是认为,事情就应该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发生。比如孩子青春期的时候,跟家长产生了冲突。家长会特别烦躁,认为自己的孩子叛逆,不听话。这正是因为他们的信念里,孩子就应该听话,不应该叛逆。

但仔细想想,哪有什么好东西是在顺从里产生的?每一种伟大的产品,一个创新的事业,身体里都流淌着对传统的反叛不是吗?

第二种叫托付心态

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或者快乐是由孩子决定的。只要孩子成绩好,只要孩子听话,只要孩子成功,这辈子自己就圆满了。

必须要提醒,这种信念特别可怕。因为孩子现在不仅要背负自己的人生,还得加上你的人生。

第三种叫没有办法

咨询的时候,经常会有家长这么说,孩子交给你了,我是没有办法了。你会发现,这一类家长往往固执地采用单一的方法去跟孩子相处,缺少灵活。而我们知道,系统里最灵活的人最能影响大局。

在孩子的价值观里,无非就是以下内容:新奇、意想不到、变化多、节奏快、神秘、刺激、挑战、竞赛、有机会得到肯定等

为何不从他们的价值观出发,试试其他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