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故事 > 正文

​关于七夕的传说有哪些(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2023-06-19 18:59 来源:学河网 点击:

关于七夕的传说有哪些(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马上到七夕了,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因为商家的各种活动,让"七夕情人节"的概念深入人心,但其实,七夕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情人节。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时的牛郎织女还只是天上人格化了的两颗星辰。

战国时期,民间开始有了牛郎织女传说,到了南朝,发展演变为这一天,女子可以拜访朋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又因为参与者主要是少女,其活动最早为乞巧,所以这天也被称为"女儿节"或"乞巧节"。

image.png

在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我国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的七夕恰逢周六,且正值暑假期间,因为疫情自我"禁足"的我们,如何和孩子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七夕节,作为有2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我推荐给大家3个集文化味、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的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1 不可不知的3个故事讲七夕

七夕来源

传说,始祖女娲娘娘在造万物时,第七日造出了人,所以"七"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

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都和"七"关,人有七窍,音乐有七个音符,天上有七仙女等,《黄帝内经》中更是将"七"定为女子的生命之数。

且古人认为,两个数字重合的日子都非常吉祥,例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九月九等,而七月七的祭拜活动发生在晚间(古称"夕"),所以,起名"七夕"。

七夕必备——牛郎织女的故事

相传,织女是王母身边的一位仙女,她美丽聪明、心灵手巧;而牛郎则是人间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放牛郎。善良的牛郎因受通了灵的老牛点拨,无意中留下来凡间嬉戏的织女,两人一见钟情,结为了夫妇,婚后育有一双儿女。

但奈何仙凡有别,织女被狠心的王母带走了,牛郎披上老牛死后留下的牛皮,用担子挑上一双儿女奋力飞往天庭追赶。就要追上之际,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

后来,虽然织女拼命求情,王母也只是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但幸运的是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得以在天河上相会。

七夕晒书

七夕前后,气温酷热,雨水渐少,因此民谚有"七夕到,太阳高,晒书晾衣好"的说法。

关于晒书,曹操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司马懿日益位高权重,这让曹操感觉深受威胁,而司马懿也深知这一点儿,为求自保,便装疯病躲在家里。但曹操还是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暗中探查。

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实在没有忍住,偷偷在家中晒书。曹操听到报告,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刻收押。司马懿没有想到装了这么久,却被一个习俗暴露,只得乖乖遵命回朝。

2 亲子游戏乐七夕

验巧——穿针与投针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这天晚上,大家会在月光下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也有的地方是用彩线穿七根银针,谁先穿完,将来就能成为巧手女。

投针验巧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露天过夜,太阳暴晒,表面就会依稀生成薄膜。然后,到中午或下午,参加验巧的女孩子就各自投小针浮在水面,慢慢观察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锥,花型好看就说明手巧。

应巧——喜蛛结网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但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看是否结网、唐朝则要比网的稀密程度,宋朝则看网的圆正,后世多遵从唐俗。

食巧——巧果和种生

七夕吃什么?答:巧食。

在七夕这天,女孩子会比赛谁做的糕点更精致,称为——巧食,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也有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有的地方还有一种园艺乞巧方式——"种生",在节前将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中浸水,待生芽数寸后,于七夕"以红蓝彩缕束之",祈求得子得福,同时也让大家品评,看谁的巧芽长得茁壮,谁就得巧。

3 精美诗词诵"七夕"

由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后世文人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最早的要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众多的叠词构成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

唐代杜牧写有《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在七夕的月光下,与萤火虫嬉闹,听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很多的人的童年记忆。

唐代林杰写有《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短短的诗句写出了七夕乞巧的快乐,和当时的盛况空前。

故事中的七夕文化浓,活动中的七夕趣味多,诗词中的七夕意境美。

七夕将至,别只知道情人节,和孩子一起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共享亲子之乐,让美好的习俗源远流长,同涨知识,爸爸妈妈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