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故事 > 正文

​晨会激励小故事精选三篇

2023-08-27 21:24 来源:学河网 点击:

晨会激励小故事精选三篇

晨会激励小故事精选三篇(深度文)

晨会激励小故事精选三篇

导语: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晨会激励小故事,大家快来看看吧。

image.png

篇一:

归去来,野心勃勃的少年

想必您已经看到过很多在商界取得成功的传记,但大多都是别人写的,而依自己写成的传记的人却不是太多。而陈年算为数不多的一个,他曾在几年前出版过他的自传体小说《归去来》。提起陈年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已经不清楚他为何人,但提起他创办的凡客,估计应该还有些印象。

今天我们不妨听一听关于这位财富人物陈年的一些陈年旧事。

1969年4月,陈年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薛店镇丰乐庄。丰乐庄地处黄土高原,当地地势叫作“塬”,村民在塬上挖窑洞做居所。陈年的父亲是闻喜县第一位考上北京大学的大学生。他的母亲出身北京高干家庭,与他父亲是大学同学。在他父亲在老家已结婚的情况下,他的母亲带着身孕来到丰乐庄,在陈家生下陈年。

当时陈年父亲在武汉接受知识分子再教育,陈年母亲天天盼着他回家,白天等不着晚上接着等,问陈年奶奶“妈,他晚上回来过没有?”但是,陈父没有回来,可能是因为接受再教育中途跑回家的话,会遭到处理。

在陈年出生25天之后,久等他父亲不归的母亲离开了丰乐庄,将他留给了他奶奶。

陈年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归去来》一书中写道,直到19岁,他才在北京第一次见到他母亲,才知道母亲长什么样子。

奶奶既当爹又当妈地一手拉扯大陈年。那时候孩子没奶吃,陈年奶奶弄来一只羊,煮羊奶给他喝。他长得瘦小,大脑袋支在细脖子上,晃悠悠的,好像会轻易折断。他和另外三个没妈的堂兄弟跟着奶奶长大。

奶奶每天给他们做面条、蒸馒头吃。家里穷,没有白面,是黑黑的高粱面,更吃不到肉。在陈年小学老师张金桃的印象里,陈年经常生病发烧,总夹着一只体温计。张金桃家和陈年家是邻居,她的丈夫和陈年父亲是发小,两家有几代人的交情。陈年不到一岁时,她曾去过天津看望陈年母亲,她告诉后者: “奶奶管得挺好的,你别操心了。”当时陈母提起自己的儿子就掉眼泪,托张金桃带了一大堆当时最时髦的营养品炼乳回乡。

陈年的小学同学畅金娟记得,老师问大家:你们最爱的人是谁?同学们都说爸爸妈妈,陈年写的是奶奶和爷爷。“那次我看他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发呆,看起来很可怜。

陈年在中学时一度去大连,与生父和继母居住在一起。他没有怎么读高中,就跑回了家。村里人猜测,毕竟和继母隔了一层,不好处。回老家后,他做了薛店镇中学的英语老师。教了一阵子书,他又返回大连读高中,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在大学又中途结果辍学。之后,他去了北京,追逐他的文学青年梦。

据陈年大舅妈(实际是他堂兄的大舅妈,陈年亦称呼大舅妈)回忆,陈年90年代初到北京,没地方住,在桥洞里睡了半个月,每天买些榨菜、方便面吃。他给奶奶写信说没钱,奶奶卖了家里的粮食,凑了一百多块钱,寄给了他。这是奶奶去世后,一年清明节陈年回来,讲给大舅妈听的。说起这事,陈年眼睛都红了。

在去现在小米手机CEO雷军创办的卓越网之前,陈年的朋友、专栏作家许知远问:“为何非要做生意?”陈年说,这个社会太势利了,在这个时代证明你自己的方法就是挣更多的钱。

他再问陈年,金钱对你意味着什么?他说:“金钱是游戏规则,更多的金钱意味着,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你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过得富足。金钱是最公平的。”

摆脱贫穷,是陈年渴求成功最初的动力。即使在他符合社会通常的“成功”定义的时候,他也没有装腔作势地说,我不是为了钱。钱能解决很多问题,这是一个困居塬上窑洞的少年最朴实的想法。

篇二:

万般滋味独自感受

作者:金世佳

1

在成为演员之前,我是浙江游泳队的一名运动员,主攻自由泳,2003年拿过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的亚军。2005年,队里收到了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大名单,包括我在内的几名队员即将开始为期3年的封闭式训练。也许是多年来一直在泳池里泡着,所以头脑比较容易冷静。那年,19岁的我开始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我清楚以自己的实力也许在国内可以冲击名次,但是在奥运赛场上取得成绩的概率微乎其微,很有可能经过3年的苦练只换来水立方的“一轮游”。于是,在2005年那个喧嚣蒸腾的夏天,我对自己说:金世佳,该是寻找一条出路的时候了。

在那之前我看过一部由日本演员田村正和主演的电视剧,叫《美人》,他饰演的外科医生像王子一样风度翩翩,带着沧桑忧郁的深情,让人眼光迷离,无法自拔。我跑遍了上海所有的音像店,攒了满满一抽屉他的作品的光盘和录像带,拿腔作调地模仿他的表演,甚至续写他的剧本。现在想来尽管惭愧,却也十分有趣。

于是2005年的夏天,那个寻找出路的少年想到了他秘密基地里的宝藏。于是像很多歪打正着的剧情一样,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

2

大学毕业那年,我在《爱情公寓》里饰演陆展博,本以为只是一部临近毕业的纪念之作,没想到大获成功。就好比买饮料,你买的是一瓶,打开一看,瓶盖上写着:再来一箱!

还好,多年在泳池中浸泡得来的清醒头脑在我得意忘形之前再次发挥了作用,我找到院里一位敬重的老师求教,他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表演是一门艺术,但演员是一份职业。演员既希望自己能出演名利双收的作品,又希望能通过角色在艺术上有所追求。你的一生会出演很多作品,可能有几颗像珍珠般光华耀眼,也会有一些,像砂石一样磨人,但决定你能走多远的,是你自己有多强韧。如果你现在犹豫不决,不如换个环境去体验生活,你还年轻,不怕输。

当时我似懂非懂,只有最后一句听得比较明白:趁年轻,去折腾,不怕输。

于是我就真去折腾了,拿着老师的亲笔推荐信,暂别了《爱情公寓》,踏上了前往大阪艺术大学舞台表演研究所的旅程。

3

现在回想起来,初到日本的记忆只有一种:自来水的味道。

去日本求学没有获得爸妈的支持,所以留学申请、学费等一切花销全靠自己的积蓄。但当学费等大项开支付出之后,积蓄就所剩无几了,生活变得极为贫困,除了填饱肚子已经没有任何奢求。最潦倒的时候,连续三天只靠自来水充饥。

也许是饥寒交迫出灵感,也有可能是自己血量不多自动释放大招。在这期间我写了一封给田村正和的长信,关于我如何欣赏他每一部戏的表演,和他探讨如何成为好的演员,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表演等一系列高深莫测的话题。在经历了反复纠结,几易其稿之后,我终于在冬天来临之前把这封信誊写工整,装进信封,然后塞进了包里。这一塞就又是半个月。

寄信的那天我正送着报纸,冬天的第一场雪降临,在零星飘雪的青色天幕下,路边的一个邮筒毫无征兆地出现在视野里,“干。”我在心里默默地念了一句,把信快速地塞了进去。

4

为了填饱肚子,我开始找工作。先是出没于大阪各个招工网站,后来直接在住处附近的商业街上毛遂自荐。有天早上我收到一条短信,附近有家酒吧让我去做试用酒保。我大喜过望,怀着应聘调酒师一类高端炫酷职位的心态来到了酒吧,结果,事实证明我想多了,我的工作只有一个——洗杯子。

洗杯子也并不简单,要经过冲洗、蒸汽消毒、擦拭三个步骤,最难的是把一整盘(大概20只)摇摇欲坠的高脚杯从高温蒸汽消毒机里端出来,再用干布擦到老板要求的“水晶一样剔透”。那家酒吧大概有300只杯子,有一只花纹独特的马天尼杯我起码擦了6次,所以我猜那晚我可能刷了将近两千只杯子。凌晨三点筋疲力尽的我从酒吧回到家,梦里全是晶莹闪烁的玻璃杯和氤氲不定的水蒸气。

第二天我又去酒吧上班,老板却告诉我不必再来了。原来那天刷杯员病休,我被以试用为由当了替补,更让人无语的是,试用期间的工资自然也是没有的。

经过这次“杯具的试练”,似乎老天也看不下去了,于是剧情慢慢出现了逆转,我开始了全新的打工生涯,从送报纸、送牛奶、端盘子、做饭团之类常规兼职工作,拓展到了修路、搬家,甚至帮寺庙里的和尚做法事的神奇工种。经济状况也有所改观,从一贫如洗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唯一的遗憾是始终没有操作过挖掘机。

或许是因为当时的简单和毅力,我的学业和舞台剧演出也逐渐走入顺境。跟同学们表演的舞台剧还在当地的社区加演了几场。

5

2009年扮演陆展博的时候,我的体重还是90公斤,因为日本生活的清贫,毕业回国的时候瘦到74公斤,有了之前一直缺少的“凌厉感”,头发也长得像是搞地下音乐的摇滚歌手(因为剪头发贵)。为了省钱,回国的时候我坐了两天的船,妈妈远远看到我的时候,手开始抹眼睛。

沿着这条文艺之路,机缘巧合认识了陈建斌老师,在寒冬季节的大西北拍了一部文艺片,冻到感冒停不下来,幸运的是这部片子在2014年获得了五项金马奖提名,而我则是《一个勺子》里面那个勺子,意思是傻子。

6

一直觉得我们的一生应当分为四段,每二十年一轮,分别是寻找、奋斗、不惑和百味。

而这一切的诸多变动,小时候进入游泳队,青年时代转行学习表演,稍有名气的时候放弃一切孤身在异国他乡喝自来水度日,抑或是为别人送报纸,洗杯子,卡着秒表去拿第二块饭团(老拿第一块太不谦让,拿晚了第二天就没有伙食了),再次出演男一号……也都会像那柄汤勺,浸染了足够多的味道,变得沉重,支撑起一个有内容的生活。

演员是我的职业,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依旧会坐公共汽车,乘地铁,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最大的爱好是种苔藓……有时会期待十年后自己的样子。

哦,对了,差点忘了说田村正和的回信,翻译过来大意如下:

“Kim桑,非常荣幸能得到你如此的支持和喜爱,我也很高兴你投身了表演事业,并且来到日本深造。关于你的诸般际遇,那是你的人生,经历之后都是财富。我只是个一直在演戏的演员,人生太过复杂,我也不是万事明了,能送给你的只有四个字:好好感受。”

篇三:

冯友兰

哲学家冯友兰与梁漱溟是好朋友。当年,梁漱溟给他讲过《印度哲学》。梁漱溟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后,在美留学的冯友兰给梁漱溟写了一封三千字的信,提出自己的意见。梁漱溟很感动,将此信收藏了60年,足见他们的诤友情深。

不过,两人的友谊也有出现裂痕的时候。1973年,冯友兰发表了一些“批孔”的文章。梁漱溟看到后很生气,认为冯友兰违背了原则,没有立场。1985年,冯友兰九十大寿,他的女儿宗璞按照父亲的意思,打电话请梁漱溟光临,梁漱溟回信批评了冯友兰当年“批孔”一事,果断拒绝了。

对此,冯友兰不仅没有生气,反倒觉得梁漱溟很直率,随后还给他寄去了自己的《三公堂自序》一书,并附信道歉:“来书直率坦白,甚为感动,以为虽古之遗直不能过也,故亦不自隐其胸臆耳……”梁漱溟收到书信后,见老友意识到“应该实事求是,不应该哗众取宠。写文章只能写实际见到的,说话只能说真想说的”后,他改变了态度,主动回信表示希望见面。1985年12月24日,冯友兰来到梁漱溟家里与他相聚。这次见面,气氛友好,两人相谈甚欢。梁漱溟还特意将自己的著作《人心与人生》送给冯友兰,并亲题赠言。

面对好友的“绝情”和直言批评,冯友兰没有心存芥蒂,而是虚心接受,并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冯友兰诚恳的态度,自然也赢得了梁漱溟的谅解。冯友兰主动化干戈为玉帛的这种行为,折射出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这种交际方式和交际心态,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精妙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