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颜回坐忘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颜回一生都在追随孔子,而孔子对颜回的感情也超越了一般的师徒关系,两个人可以说是心智相通的忘年交也不为过。能够入得了孔子的法眼,颜回可以说绝非平庸之辈,颜回的思想境界是非常高的,不仅仅可以将孔子的思想吃透,还能够活学活用,可以说天分是非常高的。
颜回与孔子画像
《庄子-大宗师》记载了关于颜回的一个小故事,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礼乐了。孔子说,还不够。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找孔子还是说自己又进步了,孔子又问是怎么进步了,颜回说,这次我“坐忘”了。孔子非常惊叹,问,你是怎么样“坐忘”的?颜回答道,整个身体感觉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自身的一切完全的忘却,感觉到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的分别与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障碍,颜回你真是一个大贤啊,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坐忘”。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真的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已经能够不受到任何的约束,不会受到任何的个人喜好的影响,因为其本身就是仁义,本身就是礼乐,这些东西完全已经内化成为了颜回的精神境界,所以再也感受不到其约束力,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本身的需要,都是最自然地,毫无矫饰的。“坐忘”的境界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尚未经过教育的儿童最接近那种境界,可是儿童总会长大,要想终生保持也是非常困难的。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
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孔子画像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不仅仅孔子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对孔子也是非常的崇拜,即使是在孔子学说不能被所有的国家接受作为施政纲领的时候颜回还是坚定的相信自己老师的思想,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见颜回是孔子坚定的信徒。
孔子对颜回也是非常信赖的,《吕氏春秋》记载的《颜回攫其甑》就很好的说明了孔子对颜回的信赖,孔子见到颜回从甑里面取食,但是还是相信了颜回的说法,相信是由于炭灰弄脏了米饭,所以颜回才拿出来吃了。从这里可以见到颜回的品德,也可以见到孔子对颜回高度的信赖。
从颜回与孔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人的师生情谊是非常难得的,彼此互相信赖互相推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师生情谊的最高境界。
颜回输冠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可以说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不曾离开,但是颜回也并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这样崇拜孔子的,一开始的时候也存在着很多的疑虑,事实上,对于任何人的了解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孔子了解颜回是这样的,颜回了解自己的老师的伟大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经历一些事情才能看得清楚。
孔子画像
《颜回输冠》出自《论语》,讲述了颜回跟人打赌的一件事情。颜回在街上碰到买布人与卖布人在吵架,买布人理直气壮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什么要我二十四钱?于是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四。买布人急了要与颜回打赌,并且要让孔子评判,如果自己输了愿意输自己的人头,颜回说要是自己输了就输自己的帽子。两个人找孔子评理,孔子却出乎颜回意料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啊。颜回于是输了自己的帽子,颜回听了老师的话,将自己的帽子乖乖的送给了买布人。但是颜回却觉得孔子老糊涂了,于是决定不再跟随孔子学习。
颜回借口回家有事,跟孔子告别,孔子嘱咐颜回说,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走到路上,忽然下起雨,颜回赶紧跑到一个千年古树的树洞中避雨,可是想到老师的话,马上跑出来,刚刚出来就见到一个闪电将大树劈倒,于是心中佩服老师的先见之明。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颜回不愿意打扰别人了,于是用佩剑拨开妻子的房门走到床边,却摸到床头睡着一个人,床尾睡着一个人,于是大怒,举起佩剑要砍,又想起老师的话,于是点上灯,却发现妻子与妹妹各睡一头,于是颜回非常震撼。天明的时候颜回返回老师那里,见到老师就跪倒在地,说了自己的经过,问老师何以有先见之明。孔子说,你走的时候我见到要下雨了,于是嘱咐你一句,见你带着佩剑生着气走了,觉得不放心也嘱咐你一句,并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颜回又问为什么老师一定要说三八是二十三,孔子说,你要是输了只是输掉一顶帽子,如果是买布人输了就是一条人命,难道你想要人家的命吗?颜回大彻大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孔子。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智慧与思想的深邃,也可以见到颜回一开始的时候对孔子也是存在着疑惑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必然的。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
孔子是颜回的老师,颜回十三岁的时候入孔子之门学习,颜回的一生之中都是在孔子的身边度过的,只有人生的最后两年有余生活所迫独自开堂讲学,但是仅仅短短的两年时间就去世了,可以说孔子对于颜回的了解是非常透彻的,在颜回跟随孔子的25年里,孔子多次对颜回做出夸奖,颜回是唯一的。
孔子画像
首先最著名的对颜回的评价就是孔子的那句“贤哉回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颜回贤德啊!孔子作为一代宗师,门生三千,独独对没有任何政绩,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的颜回做出如此的评价可见其观点是与我们今天的很多世俗看法非常不同的,从一方面圣人的价值观是与我们很多人不同的,因为圣人看得更高,看得更远。
孔子评价颜回的再一句就是颜回死后孔子痛哭失声,并且做出了对颜回的评价“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于别人,一个错误不会犯第二次,这看起来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优点,但是真正要想做出来,并且长期坚持是非常难的。
另外,孔子还评价颜回“三月不违仁”,也就是说,颜回可以三个月的时间之内不会犯任何违反“仁”的行为,这也就是孔子将“仁”归于颜回的证据,想想我们能够在一天之内所行所说不会违反“仁”的要求吗?
在孔子被困于陈国语蔡国之间,与弟子七天七夜没有吃一粒米的状况下,孔子自己都觉得郁闷了,问子路、子贡和颜回自己为什么会到了如此境地,只有颜回表示出了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坚定拥护,孔子喟然长叹:“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意思说,有这样的学生值得满意了,颜回如果有财富的话,自己愿意给他当管家。
从上面孔子对颜回的这些评价可以看出,孔子与颜回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师生关系,实际上,两者已经是惺惺相惜的,志同道合的儒家思想的积极推进者。
颜回小孔子多少岁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1年,孔子是颜回的老师,生于公元前551年,可见颜回要比孔子小30岁,颜回十三岁入学,入学的时候孔子已经四十三岁,那个时候孔子已经完全的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思想家,也就是说颜回入学的时候孔子的教学模式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孔子画像
正是因为孔子的思想体系已经完全的成熟,所以其思想的魅力对颜回的影响才是非常大的,颜回曾说过,老师的学问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见颜回对于孔子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对孔子的学问是非常崇拜的,正是因为如此,颜回才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对孔子亦步亦趋。
颜回入学的时候是十三岁,历时六年,学业已经基本完成,东汉郎凯这样说:颜回“十八,天下归仁”,颜回虽然完成了学业,但是一直没有去求官,一直在追随孔子,公元前497年,也就是颜回24岁的时候,颜回随着孔子游历列国,这个时候孔子已经54岁。孔子的旅程一直持续了十四年,等到再次回到鲁国的时候颜回已经是38岁,孔子已经是68岁的垂垂老人。
颜回回到鲁国后,也没有入仕,这个时候的颜回已经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回家后,颜回不能再追随孔子,自己也开堂讲学,但是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四十岁的时候,颜回英年早逝,孔子痛哭失声“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慨叹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
颜回是谁
颜回,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字子渊,又称为颜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曲阜,是所有弟子中孔子评价最高的弟子,不仅仅称赞颜回“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的文人和统治者也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生前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潦倒,死后却荣宠万千,不禁让人感叹。
颜回画像
颜回,十四岁的时候拜孔子为师,入门开始学习,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汉代之后被列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首,在祭祀孔子的时候颜回配享。颜回在孔子处学习了六年,学业就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但是出于对孔子的崇拜,也出于“好学”,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
在其学业完成之后,公元前503年颜回十九岁,已经到了应该婚配的年龄了,于是经过媒人的牵线,颜回要去宋国求娶戴氏,所以颜回西游到了卫国,通过卫国再到宋国去娶亲,二十岁的时候与戴氏完婚,二十一岁生下儿子颜歆。
颜回在成家之后仍然追随着孔子,公元前497年,颜回跟着孔子去周游列国,寻找自己的学说可以实现的国度,但是在那个刀光剑影战乱纷纷的年代,孔子的学说不能被接受,所以孔子的宣传虽然使得其思想为世人所知,但是却不能被当权者接纳施行。
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很多弟子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坚定的相信老师的学说。孔子喟叹:“有是哉,颜氏之子!”可见对颜回是非常欣赏的。
跟着孔子周游列国并没有找到能够实现孔子政治理想的地方,公元前483年,颜回跟随孔子回到鲁国,为了能够有些收入养家,颜回开堂讲学,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流派,这便是颜氏之儒,是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中的一派。
颜回怎么死的
颜回是孔子门生中最得意的弟子,这样说一点都不为过,虽然颜回没有做过官,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绩,但是其一生都是在践行着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最忠实的拥护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只是在这个世界上走了短短的四十载就告别了这个他热爱着的世界,让人不禁唏嘘。
颜回画像
要想知道颜回是怎么死的,就需要了解一下颜回的家庭,颜回也出生在贵族家庭,但是在春秋的末期,贵族的权利已经被大大的削弱,颜回的父亲颜路正是没落的贵族,家中只有几十亩薄田,对于生产力非常低下的那个时代来说,这几十亩薄田完全不能承担贵族的日常开支需要,所以颜回的生活是贫苦的。颜回的一生都不曾做官,一直最随着孔子,直到颜回三十八岁的时候才跟着孔子结束了周游列国回到鲁国,这个时候家中的父母均已年迈,生活的重担就落到了颜回的身上,颜回选择了讲学。颜回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过着“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的生活,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但是物质的贫乏让颜回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身体出现状况也就是在所难免的。
再者,颜回觉得孔子的思想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学习是无止境的,颜回一直以来就没有间断了学习,艰苦的学习让颜回的身体也出现了太多的不支,艰苦的生活、辛苦的学习让颜回的健康每况愈下,刚刚年至不惑,颜回就去世了。
颜回,生于公元前521,卒于公元前481,短短的四十载,留下的思想却光耀千秋。
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被尊为七十二贤之首,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历代统治者给颜回的谥号很多,但是历史上的颜回却并没有做过官,没有什么政绩,只是在陪着孔子周游列国后在自己的家乡教过几年学生,生活窘迫的连衣食都难以维系,可孔子却反复的感叹“贤哉回也!”,为什么大家对颜回的评价这么高呢?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颜回剧照
首先颜回的贤表现在“不迁怒,不贰过”,这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这一点想想我们自己能否做到呢?我们很难做到,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摆着一张臭脸,总是在对待别人的时候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一个人可以犯错,但是很多人没有自制力总是在一个地方犯错,我们总是看电视到深夜,影响了明天的上班或者是上学,我们总是胡乱的花钱,导致月底的入不敷出,如果能“不贰过”这些都可以避免。
颜回的贤还表现在“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颜回从来不会质疑,因为颜回能够完全吃透孔子所讲的一切,并且“足以发”,也就是说能够将孔子的理论落实到行动上,这是非常难得的,颜回的学以致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圣人的标准。
颜回的贤还表现在“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也就是说颜回三个月之中能够做到自己的行为丝毫不会违背“仁”,也就是说颜回真正的是一个可以做到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这一标准的人,所以说其贤一点都不为过。
颜回的贤还表现在其“身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可以见颜回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是非常低的,能够做到在物质生活非常贫苦的情况下,保持积极的乐观的精神,并且三月不违仁,是大贤。
从上面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立体的感知到,颜回是一个贤人,孔子的那声感叹“贤哉回也!”颜回是完全当得的。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颜回去世之后孔子痛哭道: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学生了,由此可见颜回的好学是得到孔子认可的,孔子的学生何其多也,孔子竟然认为颜回的好学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种多么高的评价,一代宗师这样评价自己一个学生一定是有着非常充分的理由的,那么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颜回画像
首先需要解释一些颜回好学是怎么回事。颜回好学是指颜回虚心学习,非常聪慧,能够深层次的领悟老师的思想,并且将学到的知识积极的运用,身体力行,不光是知道,而且是做到。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认为颜回好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说颜回好学是因为颜回让孔子感觉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史书记载,颜回每次听孔子讲学总是不质疑不提问,好像是很愚笨的样子,这也曾经让孔子很疑惑,觉得他有点愚笨,别的学生都积极的提问,只有颜回从来不发言。但是后来孔子仔细观察后才知道,颜回的聪慧超过了其他人,他是能够将老师的思想完全吃透,并且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的。
再者,颜回追随孔子游历各国,并且积极的听取孔子的讲学,听从孔子的教诲,史书上说颜回十三岁入学,六年学问已经学成,但是颜回还是认为老师的思想博大精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认为自己的学问还是远远没有达到老师的高度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颜回是谦虚的,是好学的,是觉得学无止境的,所以说其好学实在是不为过的。
最后,颜回是孔子思想的实践人,“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的生活环境是非常贫苦的,但是颜回需要的更多的是精神的食量,正因为其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所以能做到即使是“身在陋巷”也怡然自得,这可以说是其学习儒家思想达到了一个思想高度,说其学以致用,说其好学,是十分恰当的。
-
- 生活的寓言故事
-
2023-08-27 09:07:46
-
- 中国古代经典道德故事
-
2023-08-27 09:05:00
-
- 爱国人物故事
-
2023-08-27 09:02:14
-
- 简短感人的母爱的小故事
-
2023-08-27 08:59:28
-
- 法国著名童话睡前故事在线阅读
-
2023-08-27 08:56:42
-
- 古代皇帝的历史故事四篇
-
2023-08-27 08:53:56
-
- 儿童睡前故事公主童话故事
-
2023-08-27 08:51:10
-
- 寓言小故事
-
2023-08-27 08:48:24
-
- 纪晓岚故事,纪晓岚的故事十二则
-
2023-08-27 08:45:38
-
- 谭嗣同的故事,谭嗣同视死如归
-
2023-08-27 08:42:52
-
- 三年级自编童话故事
-
2023-08-27 08:40:06
-
- 法国睡前童话故事精选
-
2023-08-27 08:37:20
-
- 民间故事100字
-
2023-08-27 08:34:34
-
- 我与动物相处的故事作文10篇精选
-
2023-08-27 08:31:48
-
-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八则
-
2023-08-27 08:29:01
-
- 关于劳动的故事
-
2023-08-27 08:26:15
-
- 历史上经典皇帝故事
-
2023-08-27 08:23:30
-
- 小学四年级童话故事
-
2023-08-27 08:20:43
-
- 努力学习的故事
-
2023-08-27 08:17:57
-
- 孟子的故事
-
2023-08-27 08: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