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故事 > 正文

​努力学习的故事

2023-08-27 08:17 来源:学河网 点击:

努力学习的故事

努力学习的故事(精选)

努力学习的故事20篇

努力学习的故事(一),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匡衡:凿壁偷光

image.png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也买不起书。怎样办?只好借书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期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由于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仅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于是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仅有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样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先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经过这样刻苦地学习,匡衡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努力学习的故事(二),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车胤、孙康: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供给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剩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齐,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样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之后最终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时代的孙康情景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十分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先,那是大雪映出来的,能够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了饱学之士。

努力学习的故事(三),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苏秦、孙敬: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一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我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异常的办法。他找到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立刻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我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我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努力学习的故事(四),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欧阳修:画荻教子

欧阳修,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4岁那年,父亲调任泰州判官,不久便去世了。父亲生前为官清廉,喜欢交结朋友,乐于接济穷人,死后家里没有留下任何财物,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地。转眼间,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龄,其他同龄孩子都进书馆读书去了,可母亲郑氏却没钱送欧阳修读书,心里十分着急。怎样办呢?郑氏十分清楚,连纸张笔墨都买不起,私塾先生就更加请不起了,所以还是决定自我来教儿子读书写字。没有课本,郑氏就把自我学过的诗文逐一回忆起来,教儿子读,教儿子背。

就在郑氏为没有笔墨纸砚发愁时,有一天,她在河边洗衣服,飕飕的霜风吹得沙滩上的芦苇七零八落,被折断的芦苇杆把一片平整的沙地划得沟沟壑壑,似字非字,这给郑氏启发很大,她灵机一动,用衣蔸从河滩上捞取了些许细沙,又折来几根芦苇杆,回家后,她把细沙装进一个大盘里抹平,就用沙盘当纸,用芦杆代笔,手把手地开始教儿子写字习文。欧阳修就这样在沙盘上跟着母亲一笔一画地学,反反复复地练,每字每句都要一丝不苟地读熟写好才肯罢休。

在母亲的辛勤培育下,欧阳修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专心读书,终成“一代文宗”,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经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和谱牒学家。

努力学习的故事(五),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司马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说起熬夜这件事,想必已经是很多人的日常,我们常常说羡慕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真的是这样吗?那可不必须,因为古代也有workholic(工作狂),而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司马光。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幼年时,担心“患记不若人”,每次私塾的教师讲解完课文后,其他同学只要基本会背诵了,就出去休息、玩耍,而他却独自留下来,关起门来争分夺秒、专心苦读,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刻苦的学习,让他的学业突飞猛进,20多岁就高中进士。

编撰《资治通鉴》时,司马光在刻苦学习、钻研之余,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他日日秉烛到深夜,凌晨又伏案提笔,由于十分困倦,,便叫人做了一个光滑的圆木枕,睡在上头,只要一翻身,头便落枕,随即便会被惊醒,继续伏案,故名曰“警枕”。其修改过的书稿堆了整整两间屋子,且全部由工笔楷书写成,没有一个草书字体。

司马光这种“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的精神,生动地阐发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成为了宋代以来勤学励志的典范。

努力学习的故事(六),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杨时:程门立雪

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习。程颢死后,又在赴任浏阳县令的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以求在学问上更进一步。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产生不一样看法,为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齐去教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教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

努力学习的故事(七),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李贺:呕心沥血

李贺,唐朝著名诗人,人称“诗鬼”。他自幼聪慧,七岁能写诗作文,十余岁便名扬文坛。相传李贺写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每次出门,他总是骑着一匹瘦马,肩背一个布锦囊,后面跟着一个小童仆。他边行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立刻写成诗条,投入锦囊。有时满载而归,囊中鼓鼓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不得佳句,囊空如洗。

知子莫若母,李贺的母亲明白儿子创作勤奋,更了解儿子身体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一天晚上,李贺回了家,他母亲就让侍女接过布锦囊,倒出李贺所记的诗条,一看,写的真不少。母亲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说:“这孩子,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立在一旁,并不说话。饭后,他从侍女那里取回诗条,研好墨,铺好纸,把白天所记的诗句连缀成篇,然后存到别的袋子里,除非喝得大醉或有其他重要的事,他通常都是这样。

由于作诗太刻苦,损坏了健康,李贺只活了27岁便去世了。但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世留下二百四十余首诗歌,其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

“沥血”一词出自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既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之后,人们便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齐,表达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的意思。

努力学习的故事(八),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喜欢读书。为了维持生活,他每一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可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之后,朱买臣跟随上报帐本的官员押送行李车到长安,被同县人严助向皇帝推荐做了会稽太守。而隋朝的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努力学习的故事(九),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祖逖、刘琨: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我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之后,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并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梦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一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冬,从来没有间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祖逖与刘琨都成为了文武双全的才俊。之后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也官至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

努力学习的故事(十),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孔子: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制成竹简,然后在上头写字,一根竹简多则写几十个字,少则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用牢固的绳子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终成书。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经过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资料,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就把串连竹简的皮条磨断了多次,每次磨断后不得不换上新的皮条再把书串编起来。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境地,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能够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韦编三绝”这个典故正源于此。其中的“三”仅仅是个数量词,它是指当初孔子读《易经》这本书时,皮条断了很多次。

努力学习的故事(十一),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研究。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忙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努力学习的故事(十二),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我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之后,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最终被他抄录到手。

努力学习的故事(十三),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之后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努力学习的故事(十四),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走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我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最终事业有成!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最终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努力学习的故事(十五),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努力学习的故事(十六),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一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我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异常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立刻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努力学习的故事(十七),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着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此刻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所以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并且写得一手好辞赋。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资料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之后,他最终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努力学习的故事(十八),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范仲淹苦读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明白了自我的生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以往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之后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我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努力学习的故事(十九),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样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必须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之后他成了着名的大思想家。

努力学习的故事(二十),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实用文栏目: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