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故事 > 正文

​民间故事:李时珍的传说

2023-08-27 03:35 来源:学河网 点击:

民间故事:李时珍的传说

民间故事:李时珍的传说

****************

民间故事:李时珍的传说

作者:二品评车

image.png

发表时间:18-01-2811:47

明朝中叶,蕲州(今湖北蕲春县)出了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就是《本草纲目》的编写者李时珍。

李时珍的父亲叫李月池,也是行医出身。他很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给人看病,从不计较诊费。对此,李时珍的母亲颇为不满。有一次吃饭时,李月池一边嚼着煮南瓜,一边连连称赞好吃。李时珍的母亲实在忍耐不住了,气愤愤地说:“好吃你就多吃一点吧!也没有见过象你这样当医生的,看病不要钱,拿一个南瓜就算。”李月池笑笑,没有分辩。

李时珍突然站起来,嗓门高高地说:“不,妈妈,这里的街坊邻居都说爸爸是个好医生!”接着,他又凑近父亲,绷紧了小脸说:“爸爸,我要同你一样!”李月池笑笑说:“同我一样?”他伸出两个指头,作出诊脉的姿势,“干这个吗?”李时珍点点头。

李月池放下筷子,叹了一口气说:“时珍,现在这个世道,当医生是很苦的,有身份的人哪个也不肯干这一行。你还小,不知道。”他看见儿子脸上依旧流露着倔强的神气,便温和地劝道:“你要听爸爸的话,好好念书。等你大了,爸爸送你去应朝廷的考试。”李时珍没有再说什么,但他心中在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同爸爸一样,做乡亲们都信得过的好医生!”

****************

关于李时珍,我们仿佛只知道一本《本草纲目》,还有其他故事吗

作者:梦圆史话

发表时间:05-2222:52

李时珍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但是他在自己几十年的生命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药物,重新编写了一部当时最完整,最科学的医学著作,也因此让他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上都声名显赫,他的一生是十分有价值的。

明朝的名医李时珍,22岁的时候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以往的药物书中有不少的错误,例如,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录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一旦病人吃错了药,很可能就会危及生命。于是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处去采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他走了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高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花了27年的时间,三易其稿,于万历年间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其中有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1096多个,附图1000多幅,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并有很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

著名医者李时珍,在他的童年里,发生了哪些有趣故事?

作者:迈入了结局

发表时间:18-12-3017:34

著名医者李时珍,在他的童年里,发生了哪些有趣故事?

大家应该都知道李时珍吧,明代著名的医药学者。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还有走南闯北的经历,创造了《本草纲目》的著作。对于这个作品,是后世最为熟知的药材合集。在这本书中,记载了很多草药种类。并且对这些草药,进行了分类。他之所以获得这样的成就,也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都是他亲身实践所得,相当的不容易。由于他这个作品的问世,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贡献。是中草药的百科全书,影响甚大。对于他的这些事迹,大家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说起他的童年,大家有没有清楚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当中,对于医学这方面,从小就有了很大的熏陶。他的祖父,是一位行走的医者。想必大家应该是有所了解的,就是背着一个小药箱,到处的游走,哪里有病者,就有他的出现。李时珍的父亲,得到爷爷的传授,也是做了一名医者。对此还表现得相当刻苦,努力的学习和钻研。甚至超过了爷爷的水平,在当地是一位比较出名的大夫。他父亲还是一位比较有文化的学者,不仅注重医学的研究,同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因为出色的医术,和很好的能力,受到当地百姓的敬重。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对这些花草什么的有的很高的爱好。在他家的后院里,种了很多药草。都是父亲从各地收集所得,由于这些花草的存在,小院子里展现的非常漂亮。到了六岁的时候,便经常跟在父亲的身边,给这些花草浇水。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对于这些花草的名字,便都了如指掌了。父亲知道他比较喜欢这些花草,便提出了几个问题,前来考考他。在这个时候,父亲把这些花草的用途和药性,都给他讲解了一遍。经过父亲的讲解和传授,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他的心中,这些花草不仅长得好看,还能给人治病。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神奇了。经过这样的了解之后,便对这些花草,有了很大的兴趣。在他慢慢的长大之后,跟着哥哥和其他伙伴,一来来到广阔的大自然。他们经常去的,便是当地的湖边,还有大山。在这里有很多的花草树木,都是自己没有见过的。看到这些之后,觉得还是大自然比较好。当地的渔夫,还有农民什么的,都成了他的老师,告诉他一些当地的知识,或者花草的名称。经过这样的事情,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以后的学习中,他都是抱着虚心的态度去接受。对于这样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很认真的学习,勤奋刻苦,受到全家的宠爱和爱护。父亲给予他的教育和重视,都是比较严格的。对于他的兴趣,也是积极地培养和教授。在平时的日子里,除了一些必读的医书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每当上山采药的时候,父亲就把他带到身边。在这个时候,便给他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告知他一些,新鲜的知识。在家庭的影响之下,提升的很快。他的家里有很多医学方面的藏书,在学习这些书籍的时候。每当看到书上记载的不同,就把自己所知道的新知识,增添上去。

还有就是,在书中遇到麻烦和不解之后,总是抱着心怀疑虑的思想,去把这些事弄明白。依据自己的努力学习,掌握了这些突出的知识,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医者。在这期间,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有一次,他还差点失去这个机会。当时,父亲看到当地的官员恃强凌弱,欺压百姓。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希望他能做一位官员。这样一来,便觉得他应该好好学习,前去考取功名。在此之后,他每次问父亲问题的时候,总是得到拒绝。也是不想让他,成为一名简单的医者。到了十二岁的时候,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刻苦学习。

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因为他的聪明过人,考取了秀才。在这个道路上,也算是有了一些简单的成就。看到这样的情况,父亲觉得很有希望。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更加确切了自己的决定。最终他还是没有选择父亲给定下的道路,而是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做了一位医者。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医学界能者。他所留下的医学界知识,被后世所传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上,便是他的童年和他的一些早年经历。所以说,他的这条医学道路,还是比较艰难的,也是非常的不容易。

本文由迈入了结局原创,以上仅是小编个人观点,如有不足,欢迎评论

****************

著名医者李时珍,在他的童年里,发生了哪些有趣故事?

作者:迈入了结局

发表时间:18-12-3017:34

著名医者李时珍,在他的童年里,发生了哪些有趣故事?

大家应该都知道李时珍吧,明代著名的医药学者。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还有走南闯北的经历,创造了《本草纲目》的著作。对于这个作品,是后世最为熟知的药材合集。在这本书中,记载了很多草药种类。并且对这些草药,进行了分类。他之所以获得这样的成就,也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都是他亲身实践所得,相当的不容易。由于他这个作品的问世,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贡献。是中草药的百科全书,影响甚大。对于他的这些事迹,大家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说起他的童年,大家有没有清楚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当中,对于医学这方面,从小就有了很大的熏陶。他的祖父,是一位行走的医者。想必大家应该是有所了解的,就是背着一个小药箱,到处的游走,哪里有病者,就有他的出现。李时珍的父亲,得到爷爷的传授,也是做了一名医者。对此还表现得相当刻苦,努力的学习和钻研。甚至超过了爷爷的水平,在当地是一位比较出名的大夫。他父亲还是一位比较有文化的学者,不仅注重医学的研究,同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因为出色的医术,和很好的能力,受到当地百姓的敬重。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对这些花草什么的有的很高的爱好。在他家的后院里,种了很多药草。都是父亲从各地收集所得,由于这些花草的存在,小院子里展现的非常漂亮。到了六岁的时候,便经常跟在父亲的身边,给这些花草浇水。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对于这些花草的名字,便都了如指掌了。父亲知道他比较喜欢这些花草,便提出了几个问题,前来考考他。在这个时候,父亲把这些花草的用途和药性,都给他讲解了一遍。经过父亲的讲解和传授,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他的心中,这些花草不仅长得好看,还能给人治病。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神奇了。经过这样的了解之后,便对这些花草,有了很大的兴趣。在他慢慢的长大之后,跟着哥哥和其他伙伴,一来来到广阔的大自然。他们经常去的,便是当地的湖边,还有大山。在这里有很多的花草树木,都是自己没有见过的。看到这些之后,觉得还是大自然比较好。当地的渔夫,还有农民什么的,都成了他的老师,告诉他一些当地的知识,或者花草的名称。经过这样的事情,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以后的学习中,他都是抱着虚心的态度去接受。对于这样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很认真的学习,勤奋刻苦,受到全家的宠爱和爱护。父亲给予他的教育和重视,都是比较严格的。对于他的兴趣,也是积极地培养和教授。在平时的日子里,除了一些必读的医书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每当上山采药的时候,父亲就把他带到身边。在这个时候,便给他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告知他一些,新鲜的知识。在家庭的影响之下,提升的很快。他的家里有很多医学方面的藏书,在学习这些书籍的时候。每当看到书上记载的不同,就把自己所知道的新知识,增添上去。

还有就是,在书中遇到麻烦和不解之后,总是抱着心怀疑虑的思想,去把这些事弄明白。依据自己的努力学习,掌握了这些突出的知识,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医者。在这期间,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有一次,他还差点失去这个机会。当时,父亲看到当地的官员恃强凌弱,欺压百姓。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希望他能做一位官员。这样一来,便觉得他应该好好学习,前去考取功名。在此之后,他每次问父亲问题的时候,总是得到拒绝。也是不想让他,成为一名简单的医者。到了十二岁的时候,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刻苦学习。

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因为他的聪明过人,考取了秀才。在这个道路上,也算是有了一些简单的成就。看到这样的情况,父亲觉得很有希望。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更加确切了自己的决定。最终他还是没有选择父亲给定下的道路,而是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做了一位医者。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医学界能者。他所留下的医学界知识,被后世所传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上,便是他的童年和他的一些早年经历。所以说,他的这条医学道路,还是比较艰难的,也是非常的不容易。

本文由迈入了结局原创,以上仅是小编个人观点,如有不足,欢迎评论

****************

千古中药文化故事:药圣——李时珍

作者:全民养生圈

发表时间:02-2408:38

李时珍,字东璧,生于公元1518年(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公元1593年(即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晚年自号洲湖山人,明代蕲州瓦硝坝(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他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药物学名著《本草纲目》一书。

李时珍出身于世医之家。其祖父是。铃医,即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父亲名言闻,字子郁·号月池、是一位有巷丰富实践经验和药物学知识的著名医生。李言闻曾做过专曾皇室贵族看病的太医院吏目(掌管太医院医事及医生的官员),晚年辞官返乡,一边行医,一边著述,他结含自己多年的?医经验、曾编著了《蕲立传斌四诊发明姓医学八麻法》及《疱疹证治》等医药书,在家乡颇负盛名。

李时珍受到家庭的熏陶·自幼对医学就有著浓厚的兴趣、并立下了治病救人的志愿。他常跟随父亲和哥哥采集草药·或帮父亲抄写药方·听父亲讲解药物学知识。但是·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低下、李亩闻不愿李时珍以医为业、而要他走科举做官之路。时值科举盛行,李亩闻希望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成,但李时珍自从14岁考取秀才后,三次赴武昌应试举人,皆名落孙山。

故李时珍打消了"科举"的念头,决心不入仕途,弃儒学医·专心钻研医药,时年23岁。起初·李时珍陆父亲学习,之后又追随当地的一位名医顾问(亭子承,嘉靖二十七年进士、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漕心学习、医术大进,李时珍不但刻苦钻研医理·用心学习和吸取前人经验、还善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仅几年时间就医名日盛,声誉卓著。李时珍行医具有高度的贵任心,他医德高尚·往往为患者治好了病也不收药费。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信。故深受人们的爱戴,不到三十岁已成为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

公元1551年·封基于湖广的富顺王朱厚短传召李时珍为其子治病,李时珍手到病除,遵医名大显。后又治好了武目楚恭王之子的气医病而受到楚王赏识、被聘为楚王府的一奉祠正。(拿宗庙祭祀)、兼管良医所事务。公元1556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太医院的副主管)职务。

在此期间,他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摘录了不少医学资料,井接触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珍稀药材与历朝所保留下来的古典医籍,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他的医药学问也得以精进。

但由于他滚子功名荣禄,在太医院任职未及一年,就辞职归家,一面行医治病,一面专心著述编修《本草纲目》。李时珍在数十年的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箱的过程中深切感到。作为一个医生,识药、用药是个关键问题·而所依据的本草书籍其准确性和详备性则更是事关厦大。

他在长期的行医实践中发现历代的本草书中都存在警不少铛讹之处,有些用药经验也不切实际,而且书中记载的药物品种繁杂、名称混乱,有的一种药有两三个名字,有的两种药混为一名。

李时珍深感原有本草著作之不足,立志重铸本草,以益后代。他先后精研古籍及医典文献800种、包括医药专书、子史经传、声韵农国、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等书籍。上自经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摩不备采。李时珍还深入民间广集单方、秘方,向农民、猎户、渔民、樵夫、药农及民间医生请益,并躬行实践、深入实地做种种必要的考察,请教。

为了弄清许多药物的形状、性味、功效等,李时珍背起药费、带着儿子及徒弟庞宽访彩四方、跋涉无数穷山深谷。

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古籍本草书上的药物加以鉴别和考证、纠正了古书中的许多锗讹之处、井搜集新药物374种。经过27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辛勤耕耘·先后三易其稿,终于在公元1578年完成了霞本草纲目力这部闻名中外的药物学巨著。

这时,李时珍年已61岁。富的经验·书中对药物进行了系统分类,首类为纲,次之为目·再次是药名、产地、形色、气味、性能等。

全书共52卷、190余万字,卷一、卷二为本草序列,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药·从卷五到卷五十二,将所收集的1892种药物划归为十六部,六十类分述。书中附动植物插图1110幅·载入药方达1109日个,其中由李时珍亲自捜集的民间药方就有8161个。每种药物之下依次分为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可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完备。

《本草纲目》一书在世界的药物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先后被译成日文、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文种、成为国际学界的重要文献之一,对后世医药学贡献很大。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称之为"性理之精装、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典。臣民之重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谓之为《神农本草经》而言一集本草者无过于此忡。

《本草纲目》作为一部药物学巨著,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草纲目》共记载矿物性药物276种、记载动物性药物445种,记戴植物1094种。李时珍在书中力求按照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性能与自然属性来对植物加以分类,这种分类方法系统、明确、到现在仍然有参考价值。

李时珍一生著述很多·除《本草纲目岁外·他对脉学、针灸学和中医理论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著有《洲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乡流传于世、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而他著的《五脏图论》《频湖医案械集简方昶三焦客难命门考试《花蛇传》等医著却不幸失传了。

李时珍于公元1593年逝世,年75岁。公元195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月本草纲目乡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立即风届全国、医家视为珍品,争相抢购,不久流传于世界各地,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欢迎你的关注分享!

****************

李时珍平冤案的故事

作者:燕赤霞

发表时间:18-06-1511:31

一天,李时珍出诊归来,快到家门时,望见邻居陈吴氏一路啼哭而来,便上前询问根由。陈吴氏哽咽了半晌,才道出其中缘故。

李时珍画像

原来,陈吴氏早年丧夫,膝下唯有一子,名唤陈昭,年方二十,前不久刚娶了本城许仁娣为妻,算来蜜月尚未度完。今日中午,陈吴氏做了一碗面条,又特在面中加了两个煎荷包鸡蛋,放在桌上,把仁娣叫过来吃饭。

谁知,仁娣刚刚吃了几口,便一头栽在桌上,人事不省了。这一下可吓坏了陈吴氏母子,娘俩呼天嚎地,不知所措了。噩耗很快传到许家,仁娣父亲许竞闻听女儿猝亡,一气之下告到县衙,声称陈昭另有新欢,母子合谋在饭里下了毒药,害死了仁娣。

县官一听立即带人来到陈家,看过现场,也认定母子合谋害媳,当即将陈昭押走,关入大牢,陈吴氏赶着连呼 “冤枉”,然而无济于事。李时珍听陈吴氏说完,颇为惊奇:陈家母子一向忠厚善良,况且小两口新婚燕尔,怎能害死媳妇呢?想必其中另有蹊跷。他问陈吴氏:“仁娣现在何处?”

“还……还在家中炕上……”

“去,快随我一同去看!”

李时珍来到陈家,验看仁娣尸体,刚一观其脸色,心里一惊:确是中毒,莫非……“转而一想,人命关天,切不可贸然就下结论,千万要弄清楚!于是,李时珍来到陈吴氏房中,让其仍旧做一碗荷包蛋面条,放在原先的地方,自己则躲在暗处,仔细观察……不多时,随着面条的热气徐徐上升,房顶上一阵窸窸窣窣,李时珍闻声望去,原来房顶檩缝中住着一条乌紫毒蛇,嗅到香味,正探出头来,吞吃面条冒起的香气。同时,蛇口中淌出一滴滴有毒的涎水,正好掉在碗里……

这时,李时珍兴奋得几乎叫出声来,他连忙打开药箱,取出几粒解蛇毒的药丸,给仁娣灌下肚去。工夫不大,奇迹竟真的出现了,仁娣那铁青色的面颊上,渐渐现出了血色,终于活了过来。接着,李时珍急急赶往县衙,去见县官。

且说这知县同李时珍也有几分交情,一听李时珍求见,连忙迎接,李时珍没有同他寒暄,急忙说明了仁娣的死因。

知县仔细听李时珍说了经过,惭愧地对李时珍连连拜谢:”仁兄不仅救活了仁娣的性命,而且平了一桩冤案,不然,我这顶乌纱就戴不了多久了呀!“言毕立即吩咐衙役打开牢狱,放出陈昭。

不多时,陈吴氏和许竞也来到县衙,几个人一齐给李时珍跪下,感激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

【美文】一位研究蕲春历史文化和资源的幕后英雄

作者:中国艾都发布

发表时间:18-02-2517:00中共蕲春县委宣传部

文/李韧

共1306字 | 建议3分钟阅读

宋光锐:醉心“本草”著华章

星期天,雨夹雪砸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我如约与76岁的原蕲春李时珍纪念馆副馆长宋光锐见面。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大家都知道这是李白《客中作》中的诗句,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以此诗说药的事,也许知道的人不多。

《客中诗》载于《本草纲目》谷部第25卷“酒·集解”;李时珍介绍兰陵美酒东阳酒“味甘辛,无毒”,用来制药酒优于其他酒制成的药酒。宋光锐对《客中作》一诗作了全面注解。随后,他告诉我:“我在《本草纲目》里找出了历代名诗100余首,并编写了《本草纲目中的诗歌》这本书,共计20万字。”

我翻开《本草纲目里的诗歌》一看,每篇诗作都按引言、解读、药物介绍三个部分编写。

世纪交替之际,我曾在李时珍故乡蕲州镇工作。为做好李时珍这篇文章,镇委镇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在引进人才方面动了大量脑筋。作为当地一名文化工作者,宋光锐把他编写的《李时珍与蕲州》《药方与药膳》两部专著送给我。而我却没重视,只顾到外面广罗人才,对送到眼前的这两本书根本没来得及细看,更谈不上理解、支持和运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须知,《李时珍与蕲州》一书曾经得到北京中医研究院著名教授谢海州的高度评价。谢教授专门著文推介,称其“具有创新性,理论系统,文献旁征博引,叙述逻辑性强,考证严谨”。

宋光锐在纪念馆工作了一辈子,毕生钟情于李时珍研究。说起他的《药方与药膳》,还有一段故事。有一次,他到北京参加全国中医药研讨会,认识了一位人士。这位人士患泌尿疾病久治未愈。宋光锐根据他的病情,精心挑选了一个方子送他,不久他便身体康复。这位人士后来多次来蕲春调研,并对纪念馆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宋光锐从《本草纲目》中收集的方子,成为许多青年中医学习的重要资料,也为不少病人解除了疾病之患。

参加第三届中国中医科学研讨会的时候,宋光锐在会上大声疾呼,提出建立中国中医博物馆的倡议,得到了与会专家教授的一致赞同。《中国中医报》头版头条予以刊登,并配发评论。此项倡议也得到了有关部门领导的肯定,目前,博物馆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2002年退休后,宋光锐依然戴着老花镜,一天到晚沉浸在《本草纲目》里面。他除完成了《本草纲目中的诗歌》,还编写了《本草纲目里的谚语和歌谣》《本草纲目里的故事》两本专著。可以想象,《本草纲目》这部长52卷的鸿篇巨著,他不知翻了多少遍!他说他会用尽一辈子的心血来研究这本书!这些研究让我们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难怪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百科全书”。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满满一个上午,在老人的“本草”智慧面前,我像一名小学生一样,沉醉其中,心悦诚服。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一大批如宋光锐一样的幕后英雄。他们在蕲春历史文化和资源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西游记》成书地的研究、《红楼梦》作者的研究、博士街和教授县的研究、詹大悲及黄侃的研究、胡风的研究等。这些专业或业余文化工作者甘于寂寞,不怕清苦,不慕虚荣,不图回报,默默无闻。他们的行为,的确令人心生敬意。

老人离开时,我望着他裹得严严实实的服饰、蹒跚的步子,想到当年我们一班人为了引进人才四处奔波,却不料,一颗珍珠就在眼前。心里好一阵感慨,好一阵惭愧。

来源:蕲春网  责编:李林清、邓霁桓

投稿:

****************

著名的明朝医学家,被人尊称为药圣的李时珍,你了解他的故事吗

作者:小紫的旅行故事

发表时间:18-08-0109:52

这一期小编和小伙伴讲的是明朝的一位非常有名的医药学,你们能猜出来我说的是谁吗?他就是出生于一五一八年的李时珍,虽然我们在学校也学过他的知识,但是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他的话不妨继续往下看吧。

他从一五六五年的时候开始,先后来到了很多的地方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且还拜了很多的人当他的老师,这里面就包括渔人、樵夫、车夫、捕蛇的人、农民和药工。他看的药书有很多,一共有九百二十五种。他历经了很长的时间记录了上千万字,弄清楚了非常多难的问题。在一五九零年的时候,他完成了一百九十二字的广为人知的巨著。除了这些他对于一些经脉之类也有一定的研究,因此也写了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书籍。他被后来的人们尊称为药圣,由此可以看出他在这方面的学究之深。

樵夫画像

李时珍出生于一五一八年七月三日的那一天,他的祖父是一位草药医生,曾经在某个地方当过例目。因为那个时候医生的地位比较低,而且生活也非常的贫苦,因此他的父亲就不愿意再让他的儿子学习这一门技术。当时他十四岁的时候便跟着他的爸爸来到某个地方应试,中了一个秀才就回去了。因为他出生于医生的世家,所以从小就非常喜欢医学,因此对于科举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后来又去某个地方应试了三次,都没有中第。于是他便放弃学习儒家的知识,从而专心一门研究医学。到了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又跟着他的爸爸学习医术,从这以后他的医术一天比一天精湛。后来一五五一年他三十八岁的时候,因为治好了王爷的儿子从此医名大显。于是便被楚王应聘到了王府里做官,监管医生的事务。

李时珍画像

到了一五五六年的时候他又被推荐到了太医院工作,被授予了太医院判的职务。又过了三年之后他又被推荐到了经理的医院当任,就在这里任职了一年之后便辞职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当于涛在他医院工作的经历有很多的争论,有的人说他当时出任的是正六品的职位,也有的人说他当时是正八品的职位。不管他的职位多高或者是多低,但是他被举荐到朝中担任职位的事是不能够被否认的事实。他在那里的工作经历可能会给他一生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为他以后能够创作那么一本名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时候呢他非常积极的去做一些关于药物的工作,经常会来到太医院的药房或者是其他的地方来鉴别各种药材。由此他搜集了大量比较珍贵的资料,同时他有空的时候也会到王府或者是去一些有着珍藏典籍的地方去翻看书籍。这就使他在皇宫里获得了非常多的有关本草的一些信息,也使的他还看到了非常多平时见不到的药物抄本。不仅让他开阔了眼界,而且让他的知识也更加丰富了。

李时珍画像

在一五五八年的时候他辞掉了自己的官职,回到了自己原来的故乡。从此以后他致力于对药物的研究,在这个时候他也以自己的字创立了一个叫东壁堂的堂号。他的行医数十年的生活里读了不少的医籍,在这个过程中呢他也发现了有许多曾经的书本里存在着不少的错误,于是便决心重新编撰一本草本书籍。在一五五二年的时候他便开始着手编写如今享誉于世的著作,他以另一本书作为蓝本,参考了八百多本书籍。在这个时候从一五六五年起,他多次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外面考察一些有用的事情。他来到了许多的地方,这些地方就包括湖广、江西、直隶等,这就是使得他弄清了之前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

李时珍画像

他在编写著作的过程里遇到的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因为药物的混杂,往往而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状况。在曾经别人写的一些书里虽然做了反复的解释,但是因为一些著者没有深入实际的研究,这就使得他只能在书本上抄来抄去,从而越弄越糊涂。列如有一个叫远志药物,曾经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医学家说它是小草像麻黄,但是它的颜色是青色的,开出的花也是白的。而宋代的一位有名的医药学家他却觉得它像大青,并且责备之前的医药学家说他根本就不认识远志。就是因为这样说很不一致,从而使得矛盾百出让人莫衷一是。后来在他的爸爸的启迪之下,他认识到虽然读书非常的重要,但是走路也是不可缺少的。于是他便开始了游访四方的行程,开始了收集药物标本的旅途。

远志

在他经过二十七年的长时间努力下,在一五七八年终于完成了如今享誉世界的名著的初稿。当时他已经六十一岁了,然后他又经过了十年的时间将其进行了三次修改,前后一共花费了四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本叫《本草纲目》的书。他的学术思想是主要推崇张元素,对于一些病症强调理论,而且他的用药也非常的严谨,他常常是看了一眼就能够知道他得了什么病。他在治病的时候喜欢用民间的单验方或者是自己搭配的药方来治疗别人。他在一些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己的经验和实践为一定的根据,改善了曾经的一些科学方法,由此积累了很多的新经验。他非常成功的运用了一些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的将曾经一些有名的医药学家写的著作应用到了自己的平时的生活中。

本草纲目

对于观察和实验来说是平时研究的根本,他对待一些药物往往就是亲自采集,然后仔细观察它们的出处或者是形状。他为了弄清楚每一个药物,提出了发明、附方、主治、气味、释名、修治、正误、辨疑、集解等几个任务。这几项任务并不是每味药都有的,有的只有五个也有的只有六个。他经过不懈的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书里,贯穿在他全部的研究生活中,最后是留下了不少的财富。

好了关于清代的这一位名人就和小伙伴们说到这里了,大家想了解哪些可以偷偷告诉我哦。

****************

茶叶美文:“有女如茶”——中国美茶

作者:听茶录

发表时间:18-12-2216:29

“从来佳茗似佳人”,是宋代苏东坡煎茶诗的名句。最近读《诗经·郑风》,喻人如茶之美,才知早在春秋时期就见“有女如荼”了。

当南方佳叶以绿意盈盈滋润我们的先祖时,华夏诗歌的先河—《诗经》,就闪现出茗茶的绿色娇姿。茶叶是生活中最丰富的神饮,诗歌是现实中最敏感的神经,诗歌与茶叶结合,一片普通的树叶就有了特殊价值,负载了茶文化的历史传承,背负了代代茶人的向往。

茶,美丽无声。然而,一些人却误以为那时“荼”不是现代茶,是种野茅或苦菜,是喻人所苦的“荼毒”。由此,茶诗被误读,诗经被滥觞。茶从药用到饮食,是一个美丽的转身回眸。陆羽在《茶经·六之饮》首次为“荼”作为茶的古体字释义,因是木生,遂改为茶字,同与茗;春秋战国时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即今天的山东就出现茶叶做的菜肴。

倩女若茶。茶属山茶科,有灌、乔木茶树。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灌木茗茶,花香朵小,叶为饮料,芽茅更佳;乔木油茶,果用食油,花色稍淡,嫩叶也可食用或作饮料,称大叶茶;还有花茶,为观赏茶,多色朵大,叶稍苦入药。茶之美,看丽姿茶树,似玉人临风;盼鲜嫩绿叶,如佳人黛眉;赏灿烂茶花,若仙女娇容;品馨香茶汤,像乳汁玉露......

“出其东门,有女如荼”。你瞧,成群美女似朵朵飘来的彩云,又如妩媚婆娑的茶花。那巧笑情兮之身,着素绢衣裙又飘绿纱巾。盼“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思“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遇“窈窕女子,君子好逑”。今天的茶山情歌,不就是《诗经》的传承么!

以茶美事,何止茶女篇?如《国风·谷风》中,“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宴乐新婚,如兄如弟”。先苦后甜的茶,如人婚姻,生死不离,美德不弃。在《幽风·七月》里,“采荼薪樗,食我农夫”。描写了采茶砍柴的农夫只吃粗茶淡饭的艰辛,盼望能勤劳致富。《大雅·桑柔》诗中“民之贪乱,宁为荼毒”。国运穷困,天不我将,是谁贪婪在制造祸端,残民为患而遭受苦难?茶里分美丑,茶中见善恶,是茶诗的本色。

美女如茶,茶的人格化,就成了中国茶文化的鲜明特征。唐代柳宗元的茶诗:“芳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圆芳丽奇色,圭璧无纤瑕。”白居易的茶宴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轻歌曼舞里品评紫笋新茶,是茶美?还是人美?北宋范仲淹的《斗茶歌》,“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草木万古,茶女赛玉。不过最美的还是苏东坡那首美人化的茶诗。

美兮,“有女如荼”!

****************

美文|五月榴花照眼明

作者:燕赵都市报

发表时间:07-1907:15河北燕都报新传媒有限公司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唐·韩愈《题榴花》

石榴的长相,便不似中原产物。

黄河文明孕育的果实,天然带着敦厚中正的属性,诸如桃李梅杏枣梨,一核一肉,简单干脆,果腹解渴也便(biàn)宜。

石榴籽实浓密,又奇在“千房同膜,千子如一”,且颜色冶艳,莹透透,亮晶晶,红玉玛瑙般千堆万重(有一种名贵红宝石就叫“石榴米”),像阿里巴巴山洞藏了异域美人,面纱轻掩,眉心一点嫣红……

纵然学术有争议,石榴由西域传至长安,古籍诸多记载。晋代张华《博物志》:“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安石国(亦有称安国、石国)大抵在今天伊朗附近,说它是西域物产,亦不为过。

石榴花开在夏季,故农历五月又称“榴月”。

《博异记》载一故事。天宝年间,崔元徽春夜遇女伴十余人,有杨氏、陶氏、李氏等,又有红衣者,姓石名阿措。其间,来一位封十八姨,诸人皆歌酒以待。十八姨“性颇轻佻”,打翻酒盏污染阿措红衣,阿措怒道“诸人即奉求,吾不奉畏耳”,拂衣而起。原来,封家姨乃风神,桃李开花皆依赖,阿措为石榴,夏季乃绽,故不惧春风。

石榴花有大红、粉红、黄、白四色,《瓶史》曰“浴榴宜艳色婢”,因花色鲜艳,能降服同好,只有“紫薇”“木槿”等浓烈花色才配与她为婢。唐代韩愈写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一片亮烈新鲜,读来心情愉悦。此诗写与好友张十一,后两句“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其时,两人同被贬谪,诗人以“花开寂寞,无人来赏”暗喻怀才不遇,是有委屈和不满情绪的,花之浓烈衬人之落寞,萧瑟欲重。

红石榴花,似火苗燃烧,古人亦称“榴火”,“红杏交榴火”“两株榴火发诗愁”“榴火帝城春”“榴花开欲燃”……诗词比比皆是。我喜爱的黄梅戏《秋》,巧用“榴火”道具,映衬琴与觉民青春蓬勃的爱情“五月榴花红似火”“点燃千枝小红烛,照亮一条爱情河”,含蓄表达翠环内心的情感奔涌“榴林深处情如火,拨动心湖起微波”,更燃起觉新反抗腐朽、坚定希望的决心勇气“愿人间处处燃榴火,丛丛簇簇开满坡”……

榴花如火,美丽热烈,与女子素有机缘。

簪发有它。温庭筠写“海榴开似火”“花宜插鬓红”,红花黑发,好看得紧;杜牧写“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担心榴花会烧掉姑娘秀发。《宋史五行志》,有诬告孝顺媳妇杀了婆婆,“妇不能自明”,嘱咐行刑者把鬓上榴花插入石缝,若存活可证冤屈,“后果生”。火是严正象征,打鬼驱邪的钟馗,头上也簪了石榴花,端午五毒尽出,“鬼判官”力护百姓,兼做了“毒判官”。

染衣有它。蒋一葵《燕京五月歌》:“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古人染布多用花草,《唐六典》“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石榴花与石榴皮皆可染色,成品却不是诗里吟咏的“红色”,花、皮煮熟皆泛黄,是经典“秋香色”的底料。

制脂有它。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五》:“燕脂有四种……一种以山榴花汁作成”。《北户录》郑虔云“石榴堪作胭脂,睿宗女代国公主常为之”,公主爱用石榴制作胭脂,丢弃的籽实竟然在皇宫里长成了一片树林。

裁裙有它。英雄难过美人关,便说他“拜倒在石榴裙下”。唐人盛行的“石榴裙”,本来取石榴花娇红丰润之色泽,然而石榴开花,皱巴巴的花瓣冲破束缚、绉纱般舒展铺张的自在,又贴合了唐代奔放自由的民风,辉映了唐女饱满浓烈的风采。周昉《簪花仕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均有“石榴裙”样本;唐诗中亦多“石榴裙”诗句,李白“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杜审言“桃花马上石榴裙”、万楚“红裙妒杀石榴花”……俱是美人风情。女皇武则天,感业寺为尼,写下“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倾诉对李治的思念。一直到明清,石榴裙依然是女子心头好,《红楼梦》六十二回,题目叫“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香菱斗草弄污裙子,宝玉惋叹“可惜这石榴红绫最不经染”,又是宝琴特意带来的衣料,连忙拿了袭人的红裙,替香菱解围。

农历八月,石榴成熟,正是“试剖紫金碗,满堆红玉珠”的好品相。

古人喜欢籽粒丰厚的彩头,常把石榴摆在新嫁娘的几案,寓“榴生百子”。《北史·魏收传》,安德王高延宗,纳李祖收女儿为妃,文宣帝高洋赴李家宴,妃母宋氏“荐二石榴于帝前”,问诸人莫知其意,魏收曰:“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帝大喜。明代王穀祥《题石榴》诗云:“榴房拆锦囊,珊瑚何齿齿。试展画图看,凭将颂多子。”

石榴味美,吃它却不是省心的事儿,汪曾祺先生说“吃得一嘴籽儿,而吮不出多少味道,真是‘所得不偿劳’”,正是我的心里话。

然而世间的风雅,不就是只等闲下来、静下来、耐下心来,慢条斯理,才得其中况味嘛。赏榴花、吃榴果,皆然。

(王艳/文 刊于《燕赵都市报》2019年7月19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