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范文 > 正文

​苏教版泉城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10-06 16:01 来源:学河网 点击:

苏教版泉城教学设计一等奖

1、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泉城》课文解析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快快拿起你漂亮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吧!下面为大家分享四年级语文上册泉城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泉城》一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

image.png

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瀟瀟。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趵突泉)被誉为“第一泉”。

课文先后介绍了四座具有代表性的泉水:珍珠泉“神奇”,五龙潭“泉多”,黑虎泉“水声喧腾”,趵突泉“大、清、美”。

2.描写泉水流动的样子:珍珠泉涌、五龙潭汇注、黑虎泉喷吐、趵突泉冒。

“涌”是说泉水相对少而急;“汇注”是说泉水从几个方向流入;“喷吐”强调泉水流量多流势猛;“冒”是说泉水相对多而缓,并形象地表现出“三股清泉”高出泉池的水面。

3.描写泉水样子的词语:银花盛开、明珠散落、晶莹剔透、白浪翻滚 描写泉水声音的词语:水声喧腾、虎啸狮吼、秋雨潇潇、咕嘟咕嘟

描写水的词语: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水平如镜、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清澈见底

以上是为大家准备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泉城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苏教版初一语文单元知识点整理2023 初一语文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大家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初一语文单元知识点整理2023,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的首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渲染,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愤懑不平。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对比。

3、诗的颔联中借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和痛悼之情。

烂柯人:暗示被贬时间之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限怅惘之情。

4、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你对诗的理解。

描述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兑发;自然中,病树的前头,万木争春。

情感:作者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哲理: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作者说“暂凭杯酒长精神”,作者果真是靠“杯酒”长精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意思是在朋友的关怀下,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以此收尾,收到了言尽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料柯人”“沉舟”“病树”表明内心的凄苦,但更以“千帆过”“万木春”表现乐观豁达的情怀。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蝉》小思,香港作家。《贝壳》席慕容,台湾作家。《紫藤萝瀑布》宗璞,选自《铁箫人语》。《童趣》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第二单元:《理想》作者:流沙河。《我的信念》玛丽·居里,波兰人,科学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第三单元:《春》朱自清,选自《朱自清散文选》。《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秋天》何其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观沧海》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第四单元:《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山市》选自《聊斋志异》,蒲松林,字留仙,清代文学家。

第五单元:《风筝》选自散文集《野草》,鲁迅,原来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散步》作者:莫怀戚。《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书。

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天上的街市》和《静夜》,选自《郭沫若全集》,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女神》《星空》。

《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者:袁珂。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子,战国末期思想家。代表作《韩非子》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写。

初一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一、词汇积累(加点的要注音)

痴想 隐秘 凝成 喧腾 一瞬间 啜泣 纳罕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骚扰 小憩

糟蹋 庸碌 擎天撼地 迸溅 伫立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缀连 倔强 洗濯 玷污 诅咒 冉冉 雏形 繁弦急管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慧心

嬉戏 闲适 禀告 厄运 心旷神怡 险象迭生 执著 鞭策 奢望 蹂躏 猝然长逝

酝酿 黄晕 抖擞 镶 水藻 贮蓄 澄清 逝川 湛蓝 唱和 玄奥 犬吠 凝神

津津乐道 丁丁 栖息 归泊 寥阔 枯涸 清洌 梦寐 竦峙 澹澹 骸骨 葱茏

峰峦 预兆 一霎间 狩猎 喑哑 静谧 窸窣 开膛破肚 海域 一叶孤舟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一切乌有 丫杈 憔悴 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什物 惊惶

瑟缩 傲然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攥 逮 怦怦 寒颤 嫩芽 霎时 水波粼粼

罗摩衍那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妄弃 至爱 炫耀 称职 妥当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缥缈 笼罩 疏星 女娲 澄澈 莽莽榛榛 嬉戏 哞哞 潺潺 孪生 痒酥 踉踉跄跄

二、课文理解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

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 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欲望"、"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3、苏教版春笋教学反思

《春笋》一文写的是在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写春笋出土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

这篇课文,虽然简短,但是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笋的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顽强的生命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读悟情 。

《春笋》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诗一般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设计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实物 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春笋穿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课堂上我将一个从菜市买来的春笋,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春笋那尖尖的脑袋,胖胖的身体,浅褐色的外皮??然后有用刀将春笋春笋的“外衣” 一层一层地剥去,那“嫩生生”的笋肉。孩子们直观地感知春笋的鲜嫩、细腻,当然会发觉春笋很像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语训练 发挥想象

课文开头写道:“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在让学生模拟了春雷的声音以后,我说:“那,雷公公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呢?谁来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纷纷要求做雷公公。

一生这样叫:“春笋,春笋,快醒醒吧。春天来了,快来看看春天吧,它多美呀!”

一生这样呼唤:“春笋,春笋,快出来!快出来和朋友们一起玩儿。”

一位小女生,用很轻柔的声音说:“春笋,春笋,快醒醒!快醒醒!春天来了,它在等你出来呢!”

看!我们孩子的语言就是这样贴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着,我让孩子们都做雷公公来唤醒春笋,愿意怎么唤就怎么唤。

三、动静结合、激发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唤下,春笋破土而出了,文中这样写道:“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个地方,我试着让学生来演一演。

我随手拿起一张废纸和一支铅笔,对学生说:“小朋友,这张纸代表地面,这支铅笔代表春笋。谁能来表演‘冲破’的意思?”一个学生走上来,手拿铅笔放在纸的下方,慢慢地把纸给顶破了。应该说,他的演示是正确的,他们理解了“冲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块该怎么表演呀?”我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一个人就是一个春笋,书包当石块压在头上,学生作出使劲的表情,将掀翻的动作做得惟妙惟肖。

上述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直观教学,使有限的教材内容再生无限,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广阔的空间,以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苏教版荷花教学反思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第4、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时,我采用师配乐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并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作者的感情。

但是,课后,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审视自己的教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却发现了许多遗憾之处。

首先,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虽然十分精美,但我只是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如果在教学中,能适时地让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荷花。我想学生对荷花的情感定能更上一层楼。

其次,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或者说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准。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不过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哪里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虽然小结时,我点明“冒”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盛况和它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为传神地写出了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最后,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

我想,只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5、苏教版春笋教学反思

《春笋》一文写的是在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这篇课文,虽然简短,但是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笋的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顽强的生命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读悟情 。

一、在角色中体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就指出了在阅读中要强化感受性、体验性。课文开头写道:“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在模拟了春雷的声音以后,我说:“雷公公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呢?谁来扮演雷公公?”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纷纷要求做雷公公。于是,我让孩子们都做雷公公来唤醒春笋,愿意怎么唤就怎么唤。通过这一环节,一开课就充分的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孩子们的童趣。

文中“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是比较难理解的句子,虽然寥寥数字,却显示了春笋一股不断向上的顽强。在理解这句话时,我采用师生对话,角色转化。我仍然让孩子们把自己当作春笋。“春笋,春笋,你从黑洞洞的泥土里钻出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呀?”孩子们激起了强烈的表达的欲望,他们调动大脑中关于春天的一切信息——来自书本的,来自生活的,来自平时积累的??畅所欲言。

二、在朗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标中还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用教师的激情的语言,帮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尽量让课文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从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第一遍读:这是春笋历经千辛万苦,看到美丽世界的舒心微笑,。第二遍读:这是经历磨难之后胜利的微笑。第三遍读:这是强者最自豪的微笑。在孩子熟练朗读之后,我让孩子们当春笋藏到桌子底下,一边诵读课文一边扮演春笋破土而出,掀翻石块,裹着外衣,笑,向上长的样子。最后有的孩子不自觉地“长”到了椅子上。当春笋争先恐后的钻出来,长出来的时候,问问他们,你为什么要钻出来?孩子回答说:为看到美丽的世界;春笋长出来,可以让我们吃到鲜美的竹笋;为了能在阳光中生长??

这一节课,孩子们之所以感觉学得快乐,是因为这节课上,他们真的动起来了,真的说起来了,真的笑起来了。我想:我们经常说课堂上要让孩子们思绪飞扬,个性张扬,要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让孩子真正走进课文。

6、苏教版习作6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通过学生对周围事件发表个人看法,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是对学生道德观念、社会公德、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考察与教育。提供的范文,分别从发现生活中的现象谈起,引出蜻蜓对人类的贡献,发出保护的倡议。教学时,首先我从19课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让学生谈谈对蜻蜓的了解。并结合实际让学生谈谈对伤害蜻蜓这种现象的看法。学生在反刍课文情境,角色体验后,真切地感受到作为弱小者的痛苦与辛酸,唤起了对动物们的怜悯和同情之心,为动物们呼喊的责任意识也就呼之欲出了。然后通过例文指引使学生明白如果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之有说服力,还需运用一些相关资料使文章更具体,更有力。并以课本中的插图为例,引导学生抒发保护青蛙的心声,提供思路上的引领和模仿。最后,在明确了习作要求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看法,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本节习作指导课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学生筛选、运用材料的能力欠佳,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但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搜集了许多不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并且多数学生不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料。二是学生的思维太过局限,在学习过例文后,对某件事的看法仅仅局限于保护小动物方面,纯粹模仿而表达自己观点的较少。

7、苏教版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简析】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教材安排的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获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发现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课28-2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将圆柱形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比较什么角度下滚得最远,来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哪种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交流等活动,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教学难点] 如何使实验更精确,并对实验的结果及时总结、归纳。

[教具学具] 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一个人怎样把一头大象运到卡车上?

认可学生各种有创意的回答,认识到用搭斜坡的方法省钱又省力!

教师引入: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出示情境图:怎样把油桶从卡车上搬下来?怎样把砍伐的木头从山上运下来?(通过讨论后得出:利用斜坡省力又经济,工人叔叔们平时就是这样做的!)

引导观察:这些可以滚动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进一步思考: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自由猜测: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斜坡与地面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斜坡的长度……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选其中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课件出示)(板书课题:怎样滚得远)

[设计说明:斜面在生活中运用得较广泛,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推测圆柱体物体滚动的距离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只有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得出的数据才有比较的意义,本节课只研究其中一个方面,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

二、合作实验,探求结论

1、猜想

教师提问:你认为斜坡的角度大一些滚得远,还是小一些滚得远呢?(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课件出示:现在有30度、45度、60度三个不同的斜坡,它们是用同样的木板搭成。现把同样的物体从这三个斜坡上滚下来,你认为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得最远?

(教师)让学生先猜想,再说说这样猜想的理由)

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如何验证?(揭示做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好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2、实验

(1) 实验步骤(看课本图片)

教师提问: 你能说说做这样的实验需要那些步骤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清第一步是干什么?接着又干什么?

教师总结:这些步骤可以概括:搭一搭、滚一滚、量一量

一共需要几个人做实验?怎么分配任务?(看小组实验照片)

2人搭木板,1人滚,2人测量,1人记录

(2) 操作示范

为了更好的指导大家实验,老师示范一下30度斜坡的实验过程,由于场地不够,后面的同学看不清,请看老师实验的实况录像。(播放课件)

实验操作需要科学和严谨,否则,实验的结果将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认为有那些细节需要注意?(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搭:斜面平稳、角度调准)

(滚:轻放顶端、自由下滑)

(量:底端测量、拉成直线)

45度和60度的实验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许多圆柱形物体。今天,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我们同一组的同学采用同一种物体做实验。实验中还会出现许多意外的状况,各小组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勇于解决问题,一定要使实验的结果真实、可信。

到底哪种度数的斜坡滚得远,这个谜底由大家来揭开吧!

(3)各小组学生分别做30度、45度和60度角的斜坡实验

有了刚才的实验指导,这次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实验,老师观察指导,对个别有困难的组员给予及时帮助。

3、结论

(1)小组汇报:

同一坡度,每次测量的数据一样吗?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在小组取得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通过比较、分析,获得结论,感受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的合理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圆柱形物体从上面滚下来的距离最远。

(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3)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研究了三种度数的斜面,得出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斜坡,有没有比45度斜坡滚得更远的呢,我们还需进一步研究。局限于试验场地和实验次数,我们只能得出斜坡大约是45度时,物体滚动得较远。

我们想知道到底多少度才能使物体滚得最远的呢?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研究?(30—45,45—60)

课后请对其它角度的斜坡进行实验,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设计说明:提供三种角度的斜坡,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动得更远,先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再引导他们想办法验证猜想。课堂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联系实际,指导应用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斜面,斜面的角度也各有不同。

1、楼梯(将课本“你知道吗?”改换形式)

王叔叔家要装修,该选哪一种楼梯呢?(同样高度,平缓的楼梯占地面积要大,较陡的楼梯占地面积要小)

2、桥图

观察和比较:为了方便行人,桥的坡度要小一些。

3、滑雪图

观察和比较:山的坡度要选得适中一点。

[设计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楼梯、桥、山坡都是斜坡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白根据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斜坡就行了,不考虑具体角度。]

四、活动总结,教师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怎样滚得远

猜想30度 45度60度

验证 搭——滚——量

结论45度时滚得最远

8、苏教版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好汉字的信心。

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形声字,其中“蜻、清、请”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正确规范地书写3个字。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好汉字的信心。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大转盘、习字册、卡纸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揭题转转盘,复习旧偏旁,学习新偏旁。

1、请看转盘,(老师转转盘)请认一认这些偏旁。(出示偏旁“氵、日、讠、虫”)这是…… 它们与什么有关?(三点水:与水有关;虫字旁,与昆虫有关;言字旁,与说话有关;日字旁,与太阳有关。)

2、还有偏旁想参加到转盘游戏来,是谁?(出示“目”)学生认 、教师贴。它跟日长得像,有什么不同?(日比目少一横)目与什么有关系?(目字旁与眼睛有关)

3、再认识一位偏旁朋友(出示、领读、齐认读、贴)讲述:竖心旁说:“我是由心(板书:心)变化来的。”竖心旁和我们的心有关系。

4、今天,我们用转盘来识字,学识字8 (板书课题,齐读) 。

二 、转盘识形声字:熟读词语,理解字义,区分字形,读准字音。

1、编故事引出生字:

这六个偏旁朋友,觉得今天天气晴朗,正是郊游的好时候,于是就手拉手去郊外玩,(点击出示偏旁)它们来到池塘边,遇见了一只大青蛙,(点出青蛙图)很快它们成为了好朋友。青蛙说:“你们都是偏旁,是汉字的一部分,我身上披着青衣裳,那我也变成一个青娃娃来跟你们玩吧。”说变就变,(先点出“青”、再出示“青”字)(指名读,“青”是后鼻音,我们学过,它表示颜色。)(钉在转盘上)青娃娃和偏旁们跳起了圆圈舞。(边说边转动转盘)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青娃娃每和一个偏旁跳舞,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汉字。不出声,用眼睛看。

2、提问:(点击出完整转盘)你刚才看到青娃娃和谁跳舞?变成了什么字?

3、指1名学生找出1个生字并以多种形式读准字音。(相机点中偏旁出示相应的生字和词语)

【a清 ①(点出清、清洁)老朋友了,谁来读一读?②想一想:为什么“清洁的清”是三点水?(用清水清洗过的就非常清洁。)③这个“清”还能和谁交朋友?(指名3位:清淡、清晨、清澈、清白、清爽、清风、天朗气清、冷清)④开火车读、女生齐读。

教师:三点水的“清”与水有关,三点水就是“清”的形旁,表示意思。“青”是“清”的声旁,表示读音。】

⑤小结: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形旁多表义,声旁多表音。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它的形声字。(点清水图回到转盘图)

4、指导自学:(点箭头到下一张词语幻灯片即书上81页的内容)⑴打开书到81页,读准字音,想一想:为什么是这个偏旁?

(学生充分自学。教师巡视了解自学情况。)

⑵ (点出下一张词语图)交流:你学会了哪个字?(相机点出学生说的生字)这个字为什么是这个偏旁?或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生:因为……所以它是……旁。)⑶当小老师领读。

【b 请 ①(点出“请坐”)指名读“请”,读得真准,请坐!齐读词,师做动作。②“请”是个神奇的字,当你请客人到你家,你会说——(指名)“请你到我家做客!”当你向别人问路,你会说——“请问你,到什么地方怎么走?”当有人挡住你的路,你会说——“请你让一让!” 你的语言多有礼貌呀!所以“请”是言字旁。③“请”这个神奇的字,还能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幸福呢!假如妈妈下班回到家,又累又渴,你能用上这个神奇的字,对妈妈说一句话吗?(指名说)④说得真好,让我感到真温暖,请坐。(齐读“请 请坐”)(点箭头回到转盘图)(点中“词语”返回词语图)

c 晴 ①(点出字和词语)指名读,看太阳亮堂堂的,真是个大晴天。指名读。②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我们为“晴”组词。(晴空万里、晴朗)是呀,有太阳照着,所以“晴”是日字旁。③男生、女生齐读。(读出晴空万里的感觉。)(点晴天图回到转盘图)(点中“词语”返回词语图)

d 情 ①指名读“情”,开火车读。②看,竖心旁与心有关,可以组成“心情”,除了“心情”,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热情、友情、人情、情况、情不自禁)你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呀!③(出示“事情”)注意“事情的情”读轻声,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生齐读。(点心形图回到转盘图)(点中“词语”返回)

e 睛 ①指名读词语。看谁的眼睛是火眼金睛,“睛”在读的时候注意什么?(指名说:读轻声、声母是j。指名读)(点出轻声、声母)再看一看,“睛”的形旁是——目字旁。②眨一眨眼睛,齐读。③边读边记住这个字、分小组读。(点眼睛图回到转盘图)(点中“词语”返回词语图)

f 蜻 ①让我们来认识人类好朋友——蜻蜓,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都是后鼻音)指读、一齐读。②老师找来了四只小蜻蜓(点出蜻蜓图),快跟蜻蜓打打招呼(指3名说)。据统计,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840只蚊子,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蜻蜓知识,课后可以查查资料。(点花车图回到转盘图)(点中“词语”返回词语图)】

⑷教师:我们再来读这些词语。(点出带拼音的词语)注意两个轻声(点出轻声),我们边读边记住它们的偏旁(点击,使偏旁变色)。指读、开火车、齐读。

5、谈话:青娃娃一共和六个偏旁跳舞,组成六个新的汉字(点出6个生字)。请你们仔细观察这6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都是左窄右宽。

(2)都有韵母inɡ,但声调不同。(点中“音”变色)

(3)右边都是“青”,左边的偏旁不同。(点中热区偏旁变色)

(4)除“睛”的声母是j,其他声母都是q。

(如果学生先说偏旁,就点中“形”偏旁变色,再点出下一张inɡ变色。)

6、小结:这6个字都含有一个字娃娃就是“青”,所以它们的读音与“青”有关,“青”就是它们的声旁,表示读音。这6个字有着不同的偏旁,是它们的形旁,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像这些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字都是形声字,大部分汉字是形声字,只有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学习汉字就会又快又好。

7、老师要考考你们:离开词语和拼音,你们有没有真的记住这6个长的差不多的字。(出示没拼音的生字,先试读)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认一认。(齐读)

8、(谁的火车就要开,我的火车就要开。)开火车读生字卡片。(特别强调“情”单独读时,读第二声。)

三、巩固字义:转盘游戏,选字填空,读熟短文。

1、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转”:

⑴ 示范:请一位同学来合作。老师说小蜻蜓的蜻,大家一起说虫字旁,你转转盘领着读“蜻 蜻蜓”。(交换角色再演示)

⑵ 师生共同玩“我说你转”的转盘游戏。

⑶ 可以与家长玩这个游戏,也可以再添加其它偏旁组成新的字,比如加女字旁,单人旁……(出示一下)。

2、教师描绘情景:青蛙今天请来这么多好朋友做客,与偏旁好朋友跳了圆圈舞,还请来小蜻蜓一起吃蚊虫,心里可高兴了!(点出图文)你能看着图,联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选一个字填到句子中吗?

出示: 青蛙( )好朋友来做客。

青蛙的心( )真好呀! ⑴指名:先读一遍句子,再说选择什么旁的什么字,最后告诉大家为什么要选它?

⑵指导朗读: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你想请谁到你家玩?你怎么跟他说?(多么会说话的孩子!你来读一读第二句。)青蛙请来了这么多好朋友,多开心呀!谁愿意做一只快乐的青蛙来读一读这句话吗?(指两名对比读)

3、你们做得太棒了!想不想看看青蛙和小蜻蜓捉蚊虫?(点出课文82页插图)

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今天学的生字(点出6个生字)可调皮了,现在他们又藏到这幅图里,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说一句话吗?(指名说2句)老师转转盘、示范带读句中的生字和词。(提醒学生:不光要认真听别人发言,还要找出哪些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字。)

⑵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写了这幅图的内容。自已读一读,填一填。(指名说:天气晴是日字旁的晴)(点击完成短文填空)

(点击出示:)天气( ),池水( )。

小( )蜓,大眼( )

飞来飞去 捉(zhuō)蚊(wén)虫。

⑶(老师范读短文)提示:“捉”是翘舌音,“蚊”是前鼻音。(点出拼音变色)(领读)多么能干的小蜻蜓呀!(自读、女齐读)

⑷请打开书到81、82页,捧好书,把今天学的内容读一读。(自由读,齐读。)书放下。

四、指导写字。

过渡:同学们认字、读书呱呱叫,我们再来练练写字功。(点出:情、睛、晴)说说都是什么结构?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点出偏旁变色。)

1、师贴出“情”,看好田字格里的字,写的时候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同时学生书空“情”字。(竖心旁个子长,左点右点相对望,垂露竖靠在右点旁。青字变瘦让一让,横画长短要看清,距离相等平又平。)学生在书上83页描红。(写字姿势)

2、同法指导写“睛”。(目字做偏旁,眯得细又长。)“晴”老师不范写,自己细心观察,再写写。

3、请把书放桌角,打开《习字册》到26页,先描红1个,仿写1个,再写1个。我们先检查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和“三个一”。(点出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优秀作业,让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从结构和笔画方面说)(为写得好的打上红★)还有什么不足?(用红笔帮助修改。)

五、总结全课:

(转动转盘)今天,我们用转盘学了6个形声字,在与青蛙跳圆圈舞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牢牢地记住了它们。课后我们再找些偏旁来跳圆圈舞,好吗?

下节课,我们再学本课的其它几个字,再把课后新认识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

(点出“谢谢大家!”)

教材分析本课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教材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转盘图和生字词。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青”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清、晴、睛、请、蜻,揭示了这组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和插图。儿歌编入了新学的大部分字词,为学生理解字词提供了语言环境。插图再现了儿歌的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儿歌。

设计理念将初步感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寓于“转转盘”游戏之中。并与形象的课文插图以及生动的儿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一个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的组合过程。使认字、识词、读文连续而贯通,从而提高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有效性。同时也为日后认识偏旁和部首奠定必要的基础。

9、苏教版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的重要性,产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难点:认识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读问题,提出质疑

1、出示文题“沙漠中的绿洲”

2、引导学生说一说“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教师相机出示PPT中的沙漠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沙漠的特殊情况。

并随机板书:环境恶劣不毛之地

师问:什么叫“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土地荒凉、贫瘠。这里毛的意思是: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

3、引导学生说一说“绿洲”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出示PPT中的迪拜美景图。

随机板书: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4、引导理解文题,质疑

教师:在这种不毛之地上要建造一个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的绿洲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

学生生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感受在沙漠中建造绿洲的难处……

二、走进文本,解答疑问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

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是谁创造了奇迹,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建造一个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的绿洲?

生齐声回答:阿联酋人们。

2、师:阿联酋在种植花草之前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可能找出:

“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3、在这不毛之地的沙漠中,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种植花草树木的呢?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词语、句子。

(1)出示课文片段“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途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作者用了三个“买来”,你觉得他们仅仅是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吗?他们还买来了什么?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买来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希望、买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买来良好的人类生存的环境)因为阿联酋人民深深知道: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让学生画出这段文字中的重点词语(“买来、挖去、填土、埋下、恶劣、适宜、纵横交错”),引导反复朗读体会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改造家园的决心。从而感受阿联酋人民不畏艰难,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的精神。

(2)师:难怪阿联酋的朋友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师:在我们城市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至少需要多少元?(学生自己说)想想一个中心公园至少要栽多少棵树,照这样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引导生体会这句话,从金钱的角度解读迪拜人民付出的努力。

师:阿联酋人民决心改造这片不毛之地,因为他们深深知道:

出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阿联酋人民对于绿树、鲜花和小草(即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回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经过阿联酋人民不畏艰难的努力,现在的阿联酋是个什么样子的呢?你能用文中的一段文字来形容吗?

出示:“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引导学生体会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的无穷魅力。

(三)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

过渡:如今的阿联酋真的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美”。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阿联酋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的第4--7自然段来看一看。

整体感知

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对待这些花草树木的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生:个别述说

师相机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师:想一想,在家中,父母亲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精心呵护生结合自己的情况以及自己所理解体会到的父母的关爱之情来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联系课文内容来体会阿联酋人民对这些花草树木的精心呵护。

2、具体感悟

师:是啊,阿联酋人民都把花草树木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护。让我们一起走进来课文的第4--6自然段,看看一位普通的园林工人是怎样呵护这些花草树木的呢?

生答:每天都要为这些花草树木洗脸

师:明明是给花草树木浇水,为什么要说是在给他们洗脸呢?

生答:在阿联酋人民的心中花草树木就是他们的孩子

师:哦!……哪一位父母亲不善待自己的孩子呢?想一想,假设你是这些“孩子”的父母,你还会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用拟人化的手法说出:剪枝----理发,施肥----喂饭,除虫----治病,除草----打扫房间等等。)

师:正是所有的阿联酋人民都像园林工人一样,精心的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他们付出了金钱,流下了汗水,倾注了真情,因为他们知道----“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引导学生再一次体会、回味“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那位阿拉伯朋友的这句话。

三、回顾全文、总结升华

1、师小结:在那里,阿联酋人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超乎常人的努力,终于创造了世界奇迹----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建造了星罗棋布的绿洲,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家园。所以,后来,从20xx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

2、让我们再一次漫步在迪拜街头,欣赏一下迪拜美丽的风光吧!

多媒体展示迪拜街头风光的图片。

学到这,你想对阿联酋人民说些什么?回想起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花草的,你周围的人呢?

让学生联系阿联酋人民,对照自己以及周围人的所作所为,及时反省自我,加强对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教育。

四、作业

假若你是一棵小草、一朵小花或一棵小树,你会愿意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写出你的理由。

附:

板书:

18、沙漠中的绿洲

改造前----环境恶劣不毛之地

↓(精心侍弄)

改造后----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教学反思: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问题的记叙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设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本课的教学中,凸显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一条主线为经,三个问题为维,经纬交织。

本节课紧紧围绕“一条主线”贯穿全文,即以“阿联酋人民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同时设计了三个问题:“

一是阿联酋人民在种植花草树木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二是阿联酋人民在种植花草树木之后是什么样子的?

三是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种植这些花草树木的?”

这三个问题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一条主线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阿联酋人民在栽种花草树木前后阿联酋的巨大变化来让学生理解改造环境对于生活的重要性;阿联酋的人民都在默默地保护着这样一片得来不易的绿洲的原因;来理解阿联酋人民之所以花这么大的代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原因;只有通过阿联酋人民在栽种花草树木前后阿联酋的巨大改变,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只有通过阿联酋人民在栽种花草树木前后阿联酋的巨大改变,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那位阿拉伯朋友的话----“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只有通过阿联酋人民在栽种花草树木前后阿联酋的巨大改变,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才能可能让学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热爱大自然。

二、遵循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两者的统一呢?《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凭借课文开展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就必然受到道德、思想、精神方面的影响,以致潜移默化。教学中我利用三个问题的导向作用,充分引导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迪拜街头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再一次漫步在迪拜街头,欣赏一下迪拜美丽的风光。感受阿联酋人民的伟大----为改造生存环境,所体现的那种矢志不移的精神!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并对照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平时是如何对待花草的,然后想对阿联酋人民说些什么?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这一设计还延续着课文内在情感的发展过程,熏陶着每个学生,让学生联系阿联酋人民,对照自己以及周围人的所作所为,及时反省自我,加强对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教育的同时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发展,达到了双性统一的教学效果。

10、苏教版狐狸和乌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狐狸和乌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

1、读生字词。

乌鸦叼(要注意哪里)肉狐狸抬关馋(写时要注意什么)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把上面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可以调换词语顺序说)

二、提问题。

1、课文是围绕“骗”字写的,围绕“骗”字可以提什么问题?

2、结果乌鸦有没有上当?可以提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

1、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听课文录音。

2、狐狸为什么骗乌鸦的肉?

3、看图说说乌鸦的嘴馋。

4、课文中哪句话是写狐狸嘴馋的?

读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评价,齐读)

5、这时候狐狸是怎样想的?

6、狐狸到底是想什么办法使乌鸦的嘴巴张开?自由读4―7自然段。

(1)狐狸说了几句话?指名读第一句话,评价。这句话读时特别要注意哪些词?再指名朗读。

(2)指名读第二句话,问:你特别要注意哪些词,为什么?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读第三句话,同桌同学讨论读时应注意哪些词。指导朗读。

7、狐狸为什么要说三次话,看课文找答案。

(1)第一、二次狐狸有什么表现?

(2)第三次狐狸为什么张开嘴巴?

(3)师: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好听),所以,我们读时也要一次比一次……(好听)。

(4)学生练读。

(5)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8、课件演示肉从乌鸦嘴巴掉下来。

用“刚……就……”练习说话,并写下来。

四、想象说话。

1、乌鸦看着狐狸叼起肉,心里怎样,怎么想?

2、拼拼读读乌鸦留给我们的话。(课后练习)

3、故事还没结束呢,过了几天,乌鸦又从外面叼了一块肉,又遇上了狐狸,这时,狐狸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说:“我认为狐狸挺聪明的”,在这里,我并没有要为狐狸“申冤平反”的意思,而是欲擒故纵,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这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另一道理: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食物,而不是欺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别人受到伤害,也是不可取的。这个道理隐含在课文这中,我挖掘了教材中的空白点,把它寓于教学之中,于无形之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当我把这个看法说出来的时候,也有几个同学举手表示赞同,说明我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孩子的看法,这又涉及到另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新课标提倡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但“个性化阅读”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不能背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多的是非观念并不是很明晰,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狐狸为了这块肉,的确是想尽了办法,动足了脑筋,抓住了乌鸦爱听奉承话的特点,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办法吃到了这快肉。但老师要让孩子明白:这样一来,乌鸦受到了伤害,她的孩子受到了伤害,狐狸为了自己却伤害了别人,这也是不对的,这种“聪明”不可取,不能学习。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培养,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使教学演变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11、苏教版习作6教学反思

学生怕作文,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作文缺乏兴趣,“情动而辞发”,学生连心都不动,何谈“辞发”呢?因而,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要从“兴趣”两个字上做文章。

在本课教学之前,我与学生尽情地聊卡通人物的故事,通过交流,让孩子们对这类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自己给卡通人物编故事充满期待。课开始之后,课件播放充满童趣的《机器猫》歌曲和许多大家非常熟悉的卡通人物图片,我以激励的话语,将他们带入情景,使得他们学习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有了情感的投入,就有了辞汇的喷发。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表象激活环节,这三个层次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接着,借助例文引路的手段,建构学生的新表象。以一篇同龄人的习作《孙悟空和米老鼠》作为例文来阅读,那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主题、大胆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虚拟的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生会在品读交流“例文成功之处”的过程中各自在大脑中建构新的表象,而这种表象已经是将探究过程中所建构起来的关于卡通人物故事的知识进行了重构,这表象,更是一种新的生动的知识图象。

第三,让孩子在相互交流“自己想给什么卡通人物编个怎样的故事”中进一步活化表象。最后,我也不做过多的习作方法与选材技巧的指导,而是以一首歌诀的`出示,来提示学生大致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合理大胆地去编写自己最想编的卡通人物故事。

12、苏教版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 动物怎样生活

教学目标:

进一步增强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2.通过回顾观察过的动物,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了解新的观察内容。

3.会查找、交流、汇报对动物的观察结果。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的生活,能有目的地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难点:能系统地描述观察到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猫、鸽、甲鱼、青蛙、金鱼、蜻蜓等动物的图片。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已往观察过的动物。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已经观察过蜗牛、蚂蚁和蝗虫,也观察了蚕的一生。它们的基本需要、生长变化过程、怎样繁殖后代?怎样运动?怎样对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2.请学生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

师:"那么,你们平时见过哪些动物?"

二、探究内容:

1.观察动物。

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让学生说出一种自己最了解的动物,可以说这种动物有趣的事情,也可以说它怎样生活,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

"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

"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

"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从哪里获得食物?它也排泄废物吗?"

"这种动物的生长发育经历了哪些过程?"

"这种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怎样运动?"

"这种动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反应?"

(可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由一小组进行描述所观察的动物,其他小组猜该动物的名称。)

3.对各小组汇报进行自评和相互评价。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你还能了解更多的动物吗?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找出与6种动物相似的动物。

2.通过对动物进行分类,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寻找和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

马、羊、兔、2种鸟、鸡、2种鱼、蛇、蜥蜴、蝴蝶、蝙蝠等动物的标本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形形色色的动物,我们怎样了解它们、辨认它们呢?"

二、探究内容:

1. 找相似的动物。

师:"请大家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和蜻蜓相似的动物并说明怎样相似?然后把找到相似的动物和这种动物的特点联系起来。"

让学生把找出的相似的动物填写在记录表里。

3.交流和讨论。

(1)交流。板书全班找出的与6种动物相似的所有动物。

(2)讨论:"对于表中的内容,你的看法一致吗?"

(3)讨论看法不一致的地方,由学生分别陈述理由,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可以先存疑。

(4)师:"大家看法不一致的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分小组整理和汇总每一类动物的主要特点,然后板书。

(5)"应用同学们找出的队伍的共同特点去识别原来大家看法不一致的动物。"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作补充说明。"用动物的共同特点逐一衡量,哪些属于这类动物?哪些不属于?"

(6)交流。

师:"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修改和补充?"

(7)阅读"常见的6类动物"资料,对照资料看自己找出的动物的共同特点是否全面准确。

4.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1)师:"形形色色的动物有许多种、许多类,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全班展开讨论,统一意见。

(2)让学生把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整理成几方面填好活动手册。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观察植物的叶子。

参考资料:

哺乳类动物:像猫那样,身体表面长毛,胎生、小时候吃奶。

鸟类动物:像鸽子、鹰那样身体表面长羽毛、有一对翅膀、一对脚、由大鸟孵化出来的动物。

鱼类动物:像金鱼那样,生活在水里、身体表面长鳞、在水中产卵、用鳍游泳的动物。

昆虫类动物:像蜻蜓、蝴蝶那样,长着三对脚、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的动物。

爬行类动物:像乌龟、鳖、壁虎、蜥蜴那样,身体贴近地面爬行的动物。

两栖类动物:像青蛙、蟾蜍那样在水中产卵,小时候生活在水中,长大以后到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教学后记:

13、苏教版习作6教学反思

今天,我很轻松地完成了习作6 的教学,而且我收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要想在习作课上让孩子们不怕说,不怕写,还得功在课前。在上19课〈〈航天飞机〉〉这一课时,我已经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的作文教学。

在课堂上,我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假如你是航天飞机,你怎么向别人介绍你自己?因为孩子们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了,对航天飞机的特点和用途了如指掌,所以大家一下子就能完成这个练习。

这个教学设计,为我今天的作文教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习作里有一篇范文,范文的格式和我让孩子们完成的课堂联系:介绍航天飞机大同小异。这次习作要学生向别人介绍一种文具。

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文具有哪些,你打算向别人介绍什么文具,这种文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当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我又让他们观察19课和习作中的范文是用什么手法写的,孩子们都知道是用拟人的手法写的。我问大家:“你们想不想把你们想向别人介绍的文具写下来呢?”大家跃跃欲试,我马上给时间给他们打草稿。大约十分钟左右,小菲同学的习作完成了。我让她给全班同学念念她的习作,嘿,好家伙!写得还真不赖。接着,又有几个学生写好了,我一一让他们念自己的习作,每个孩子的习作不仅语言流畅,词汇还特别丰富,每一篇都不一样。

不到三十分钟,同学们几乎都完成习作的草稿了,看到孩子门自信的目光,我知道我今天的作文教学的成功源自于功在课前!

14、苏教版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练习1》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的笔顺。

2、掌握带有撇和捺笔画的字的写法,写正确,写美观。

3、学习字词句,知道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措施,根据所给句式写一句话。

4、能够利用拳头区分大小月份,会背口诀。

5、口语交际:学会介绍自己。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字词句中借助图画让学生认识几种动物,了解这些动物怎样进行自我保护的常识。籍此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

2 、口语交际进行自我介绍,这是一年级小学生第一次接受口语交际的训练,要鼓励学生大胆到讲台当众说话。

教学准备:1、小动物图片。2、生字词卡片。3、田字格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指导学生按笔顺写字,学写铅笔字。

2 学习字词句。

一 兴趣导入

1出示 一 二 十 七 八 九 三 下 上

太 牙 鸟 五 六 四 早 衣 阳

马 木 水 火 红 花 小 山

2认读。

3小组检查掌握笔顺情况。

4指导容易错的笔顺。

5按笔顺描红(p64)

二 学写铅笔字

1出示 八 太 木

2指读汉字

3指导这三个字中撇和捺笔画的位置关系。

4描红

三 学习字词句

1出示动物图片:乌龟 山羊 刺猬 乌贼,认识动物。

学生10分钟

2 你知道它们遇到危险时怎样保护自己?

先小组讨论,相互补充。

汇报讨论结果,各抒己见。(强调句子要说完整,按书上给的句式说)

说说你遇到危险时,会想出什么办法保护自己?

四 读读背背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

出示 一月大 二月平 三月大 四月小 五月大 六月小

七月大 八月大 九月小 十月大 十一月小 十二月大

▲自己试读,读给小朋友听

▲指名读

▲小组读

▲齐读

▲伸出拳头帮助记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学会清楚地介绍自己,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一 激情导入

小朋友,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又多了许多好朋友,你能告诉我,你新

交的好朋友是谁吗?(生自由回答)

你能向你的好朋友做一下自我介绍,让大家更加了解你吗?

二 引导说话

1 老师给你出了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说清楚,小朋友就能更加了解你。

出示:介绍自己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自己的名字是谁起的?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2 小组自由交流

3 指名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老师给予一定指导)

4 再次小组练习,这次要求把几句话连起来说。

5 请人上讲台说。要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口齿清楚,语句连贯。

学生10分钟

三 练一练,写一写:(选择性填空)

通过读题,我知道了要写的是 (必填) ,我的名字叫 (必填) ,

(必填)岁了,我名字的来历及含义是 (必填) ,关于我名字的故事有 ,我名字的烦恼有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我的名字

板书设计:

练习1

名字

自我介绍 年龄

名字的来历

名字的含义

智慧瞬间:

15、苏教版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 题:i u ü

一、教学目标:

1、学会i、u、ü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i、u、ü的发音方法和带调读韵母。

2.读好带调韵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和昨天认识的三个单韵母打个招呼吧。出示“aoe“ ,指读。

2、小朋友声音真响亮,瞧,一群小鸟都被你们吸引来了,看它们都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好朋友。课件出示“aoe”的四声,指读。

二、教学i u ü

1、小朋友表现这么好,有三个小动物也要来和小朋友交朋友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它们是谁,在干什么?

出示情境歌。师范读,教读。

指名试读,齐读情境歌。

2、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拼音宝宝就藏在这幅图里,谁来找找看。课件出示。

指答,师相机教学i u ü的读音。齐读两遍。

3、现在我们进一步认识它们。看有一只小蚂蚁忍不住跑过来,说要考考小朋友:它身上藏着一个拼音宝宝,小朋友能找出来吗?指答

请小老师教读i

老师教顺口溜“牙齿对齐iii“

开火车读i

4、小朋友们学得真快,小乌龟也被吸引来了,他说他身上也有一个拼音宝宝,能找出来吗?指答。

老师教顺口溜“一只乌龟uuu“。分男女声读。

5、小金鱼可着急啦,它也要请你们找到它身上的拼音宝宝。指答。

老师教顺口溜“一条小鱼üüü“。小朋友看到这个ü就想到这条小金鱼。

开火车读ü

6、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三个单韵母,它们是“ “,课件出示,小朋友齐读。

三、学写i u ü

1、小朋友一定累了吧,我们来做个手指操,放松一下。生做操。

2、小朋友休息好了,我们也该把拼音宝宝送回去让它们休息一下啦。

课件出示四线格,指读儿歌。

3、我们先来把i送回家,小朋友仔细观察它由几笔写成?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指答

生跟师书空“一笔竖,二笔点”

再观察,它在四线格里占哪格,指答。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用同样方法学写u和 ü

四、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把单韵母六兄弟全认识了,齐读。

2、布置作业

读i u ü给父母听。

五、表演再见歌

16、苏教版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爱护身边的鸟类。

2、借助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鸟岛风光的迷人之处和六月鸟岛热闹的景象,体会文中谴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性。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体会鸟的多,鸟岛的热闹,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本堂课的内容源于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课,教学重点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悟鸟岛景象。教学难点主要是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开始时,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感,对世界充满了求知欲。因此,他们很想去认识事物,可由于时间、金钱的原因,有些美好的景象学生无法欣赏,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认识鸟岛,更可以在学习中认识到鸟儿是人类的朋友,而激发学生保护鸟、爱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

遵循媒体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在本次教学中,主要选用了动画形式制作的课件,利用计算机展示在学生面前。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鸟岛画面;有关内容的电脑幻灯岛背景图。

学生:各种自剪或自画的鸟儿;自制鸟窝。

教学过程

一、知识储备

昨天,我们一起初步预习了《鸟岛》,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鸟岛吗?

[开门见山,以回忆导入,直奔主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走进新课

1.现在就让我们登上鸟岛吧!(多媒体播放鸟岛景象)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一座美丽的小岛上鸣声啁啾,热闹非凡。这里聚集了各种各样的鸟儿,有的迎风翱翔,翩翩起舞;有的在湖面游弋,追逐嬉戏;也有的在专心孵窝呢!它们是多么自由、多么欢快啊!这里真不愧是鸟的世界、鸟的天堂啊!

小朋友,看了这么美的景象,你想说点什么吗?

[饱含魅力的语言引入情境,引导想象,爽心明智,激发学生对鸟岛的向往和对课文学习、探究的欲望。]

2.鸟岛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鸟岛上的鸟大多是候鸟。

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小朋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多媒体出示)瞧,一群鸟儿飞来了,又一群鸟儿飞来了,就这样,一群一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从远方飞来。课文第二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陆续)

指名读这句话。(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指名评价,指导学生读出鸟儿的多与连续不断的画面。

它们来干什么呢?

师:因为有了这一群群的鸟儿来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海西皮”小岛才成为了鸟岛。

学生齐读第二段。

[创设情境,把握重点,了解鸟岛的地理特点和自然气候条件是鸟岛的成因之一。]

3.转眼间已到了六月,想知道夏季鸟岛的景象吗?

(1)我们不妨把课文第三自然段读一读,先把它读短。

出示:(读短)我知道了鸟岛上_____多,_______多,______多。

学生读后填空。(奖智慧星)

(2)出示第三自然段,现在我们还得把它读细。

出示:(读细)我知道了___________多,我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

a.读鸟多的句子。

师:同学们课前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鸟儿图片,举起来看看。(教师适当叙述:有大的、有小的,有展翅欲飞的、有正在休息的……) 苏教版二下《鸟岛》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蚕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画风》教学案例——借鉴来的惊喜苏教版《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黑板”跑了 教学设计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欢乐的泼水节》反思9,青蛙看海教学设计《狐假虎威》教案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让你们的.鸟儿也上鸟岛聚会去吧!(学生把小鸟图片贴到黑板上)

贴时具体指导(站的贴在哪儿,飞的又该贴在哪儿)。

师:鸟岛真成了鸟的世界了。怎么样才能读出这个热闹非凡的画面呢?

指名读、齐读,指导朗读好“最热闹”、“各种各样”、“鸟的世界”等词。

b.你还知道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鸟窝多、鸟蛋多)

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具体指导。(学生贴鸟窝,贴时具体指导)

★突出鸟蛋多——窝里窝外、到处都是。

★贴鸟窝时,教师故意这儿贴一个,那儿贴一个,稀稀疏疏贴几个。

问学生:同意吗?用你的理由来说服我啊!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对“密密麻麻”、“一个挨一个”特别注意。

c.指导个别读鸟窝多、鸟蛋多的句子。

d.男女生赛读。(读鸟蛋多、鸟窝多的句子)(奖一颗大一点的智慧星)

(3)课文读短了、读细了还不算,我们还要把课文读活了。让没去过鸟岛的人一听就感受到鸟岛的美景,那怎样读活课文呢?(学生各抒己见)

多媒体出示:读活: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

学生自读或同桌读,推荐一名读得最好的,带老师去欣赏一下。

(奖一颗最大的智慧星)

[摒弃泛泛的读和繁琐的分析,以读短、读细、读活的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与文本内蕴息息相通的文学气息在课堂上弥漫,学生自悟自得,在读中体验情感、品评词句,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种以语言文字的形象感为特征的理解具体而深入。而贴画的形式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心境已悄然进入状态的基础上又放飞了想象,融入了鸟岛,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师生关系自然融洽。]

(4)这么美的景象,我们要把它刻在脑海里。(指导背书,分三层,先练一练再背。幻灯片分层提示)

[指导分层背书,从有提示逐步过渡到无提示,由易渐难,体现梯度性、层次性,使学生实实在在掌握记忆的方法,学会背诵。]

4.鸟岛上来了这么多人,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1)读读课文,找找原因。

学生谈体会,教师随机板书:鸟是人类的朋友。

(2)指名读: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改换句式:用上“因为……所以……”

指名说,教师指导。

5.今天,我们也是来鸟岛上游玩的客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

6.你们想做的事真多,老师把最后一段改了两个词,请大家一起来读读看。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把文中的“人们”“大家”改为“我们”。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角色的转换,让学生置身其间,产生独特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因此而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的引领。]

三、总结,课外延伸

1.师:学了课文后,你喜欢青海湖鸟岛吗?

我们班的一些小朋友们在课后去网上、课外书上搜集了有关鸟岛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从同学门的资料中我们知道1977年我们国家已经把鸟岛列为自然保护区了,现在就让我们二(4)班组成一个小小护鸟队,我们可以画写标语来号召所有的人爱护我们的小鸟朋友吧,因为:(板书:鸟是人类的朋友)

17、苏教版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述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都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呀?

2、经常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这些小朋友也在开展活动,看,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教学例题,验证规律。

1、根据学生的问题,随机选择主要的两个来研究。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师生研究第一个问题,得出加法交换律。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学生说算式和结果,教师出示28+17=45 人和17+28=45人

(3)请观察这两道算式,它们都是求什么?结果相同吗?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起来

(4)教师板书:28+17=17+28)

(5)学生读算式并观察思考。得出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3、抛出问题,得出猜想。

(1)教师问: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都不变呢?

(2)小结: 看来经过一个算式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猜想,要验证这个猜想,就要举更多的例子。

4、验证猜想,体会方法。

(1)同桌两人合作,选好两个数,比如一人算6+8, 另一人算8+6,比比结果,如果相同就可以写出一个等式,坐在左边的同学负责记下这个等式。

(2)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小结: 照这样下去,能写完吗 ?加省略号。这些例子都在说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正确的。

(3) 学生找一找,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变的例子。

教师通过互联网,求助结果,进一步证明加法交换律的正确性。

5、得出结论,字母表示。

(1)学生读结论。(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所有的算式。(3)归纳小结,指出加法交换律。

6、 及时巩固,联系旧知。

三、运用方法,继续探究。

1、出现第二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在本子上用综合算式解答。

2、交流想法,得出算式。

(28+17)+23 28+(17+23) )

师生交流: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他们的得数相同。我们也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

教师板书:(28+17)+23 = 28+(17+23)

3、 学生做书上的题目,继续认识这样的等式。

4、根据等式,提出猜想。

5、学生验证猜想,教师随机点拨。

(1) 出示友情提示:1、同桌合作,想好三个数,按顺序计算和先算后两个数,看有什么发现?。2、 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们的验证过程。

(2)学生汇报,板演等式。

(3)小结结果,得出结论。

6、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板书:(a+b)+c=a+(b+c)

7、联系交换律,比较两个定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其中最后一题,要提醒学生注意:它先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又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2、第二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再想想为什么这样填?

生口答,师演示过程。

3、第4题,从每组题目中选择你喜欢的一题做一做。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五、总结全课:同学们交流收获。

18、苏教版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唱《时钟滴答》

听《在钟表店里》

拓展钟表的发展史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清晰、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钟》,并试着用钟声为歌曲配上简单的伴奏,初步尝试二部合作练习,做到和谐统一。

2、通过欣赏管弦乐《在钟表店里》,初步培养学生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能跟着音乐做出不同的表现钟表造型的动作,也可进行走动。

3、通过拓展练习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对时钟里所蕴涵的人文知识产生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音乐作品都是以“钟”为题材。管弦乐《在钟表店里》是一首描绘性的标题音乐作品,生动地表现了各种钟表的滴答声和钟表工人愉快劳动的情景。歌曲《钟》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钟的功能,富有儿童情趣。两首乐曲均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极富表现性。而拓展练习通过形式各异的时钟蕴涵了丰富的人文知识,让学生了解了时钟的发展史,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随着音乐合作表演钟表的走动。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做到二部合作练习的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则谜语,我们一起来猜猜看!(投影谜面)

二、欣赏创造。

1、初听音乐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钟的音乐作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听到了哪几种钟声?在钟表店里除了钟表,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情景呢?

当钟表匠看到自己修好的钟表,心里甜滋滋的,音乐是用什么方法描绘他们在辛勤劳动的呢?

(欢快的节奏、跳动的旋律、轻快的速度)

2、复听音乐

欣赏时要求学生听到表示钟表匠激动心情的音乐就举起小手。

3、分组欣赏

教师在琴上将第一部分主题弹出,让学生随着琴声轻声哼唱。并完整地欣赏乐曲找出和第一部分相同的部分有几处。

师小结:作曲家通过音的高低(旋律)、快慢(速度)、长短(节奏)的不同,可以描写不同的事物,表达不同的感情、情绪。

三、歌曲新授

1、导入

师出示谜面:两条小腿圆脸庞,头顶两个大铃铛。随着时光滴答走,听你指挥铃铃响。要求学生猜出谜底——闹钟,引入歌曲《钟》。

2、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采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A、要求学生随琴完整地哼唱旋律。

B、填唱歌词。

C、对个别学生唱不准的地方,采用分句教唱法教唱。

4、创编活动

A、歌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B、分组合作,表现歌曲

一部分学生演唱歌曲,一部分学生按一定节奏轻轻地为歌曲伴以“当—”、“滴答滴答”的钟声,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作练习。

四、拓展练习

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与时钟有关的历史故事、科普资料、艺术作品,上课时相互介绍。

五、课堂小结

19、《水》的教后反思苏教版

通过教学,完成了教学目标,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教学生字时“你说我猜”的游戏形式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学过程看,几个环节彼此衔接,识字和朗读的环节重点突出,教师的引领作用明显,师生互动自然有效。在教学中,教师还十分重视对学生说话的规范、态度、习惯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教学中,利用媒体辅助教学效果较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对诸如“白霜、冰山”一些自然景物还不甚了解,通过媒体的直观效果,将这些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画面,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对词语加深了理解。

合作学习是主体性教学的一种形式,它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时间与空间,放手让他们先在小组中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自己识字的好方法,然后再以“你说我猜”的游戏形式组织全班交流。“猜”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它强化了识字环境,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也使他们相互增强了学生字的自信,识字过程成为学生间愉快的学习分享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0、《黄果树瀑布》教后反思苏教版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散文类的课文时,教师就要根据散文的特点,也采用“形散神聚”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正是采用了这种教学策略,使课堂形成了一种回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

一、牢牢把握“神之韵”

“神”就是课的中心、主题等实质性内容,是“串联珍珠的线”。没有中心或主题,整堂课就像“一盘散沙”。而《黄果树瀑布》这一课就是紧紧围绕“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句话来写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就抓住这条主线,在学生感受瀑布的声音的洪亮和形态的壮美时,在领悟作者紧观瀑布的感受时,都能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课文的中心:“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用“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 。”的句式引出课文,这样,整堂课都被一个“神”所引领,纲举目张,达到了“千丝万缕一线牵”的境界。

二、精心打造“形之散”

1、利用课文特色打造“形之散”

作者移步换景,对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读边悟。课堂气氛是轻松自由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灵活的,学生的思维也无拘无束,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生成感悟之中。

2、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打造“形之散”

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丰富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这也是实现“形之散”的手段。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演示的瀑布的声音、图像、视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教材的文字转换成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容易让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感受。

三、努力实现“形与神”完美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参与,才能真正达到“形之散”;也才能真正使学生把握和领会到“神之韵”。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听,去想,去感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和作者共鸣,使学习过程自然、和谐、充满生趣。学生的思维像天马行空,纵横开阖,又始终像放风筝一样,虽然愈飞愈高,但手中的线却紧紧牵牢,达到“形”与“神”的完美结合,使“形”随“神”变,“神”随“形”现,营造出散文教学的佳境,整个课堂教学也像是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

21、《水》的教后反思苏教版

教学本课,本人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以读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读为本,正是在读的重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课堂中不仅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读:快速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读……而且指导学生读时也注意到了层次性:如让学生在交流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时,我先让学生读给大家听,这时并不作具体的要求,但随着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碰撞,迸发火花时,我及时地说“请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此时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在读时自然会更加地声情并茂。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这样一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2、放手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为什么水会成为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课文,然后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表现水珍贵的句子、段落。用横线划出使你怦然心动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想想有什么感触和体会,用关键词的方式写在句子边上。这都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感悟的好方法,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做得还不够到位的地方是:品词析句“深度”不到位。在阅读文章时,抓住关键词语往往有“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也许就是一个词,却能品味出许多东西。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有几处关键词句我觉得品味不到位,例如 “倾注”一词的品析就没有到位,虽然母亲只用一勺水,还是为我们兄弟四人洗澡,但作者却用了“倾注”一词,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一个词就可以看出水带给“我们”的幸福,一个词就可以品味出水对村里人的珍贵。再比如第5自然段中的“吸吮”一词,它不但能说明“我们”风干的皮肤,还看出生命对水的渴求……这些词语的品味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让学生在学会这些表达方法的同时,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但在教学时我引导得还不到位。这是今后我本人要努力完善的地方。

22、《水》的教后反思苏教版

这节课上得不很理想、原因主要有两点:

1、算术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

2、我自身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而主要的原因在于我的教学方法上。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课堂设计过于传统、本节课的初衷是在运动会的情景中,通过解决运动会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来学习估算和连乘、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走入了传统教学的误区——以做大量练习题为基础,灌输给学生知识、导致学生学到的仅仅是做题的方法,没有到达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并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我的心态出现了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想不明白,试图自己帮助学生解决所有问题。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一不小心就走如了自己最痛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失败乃成功之母。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教师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务必使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

23、《水》的教后反思苏教版

这节课我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变化过程,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多动脑思考的道理。课中,我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悟情。主要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在教学中我将以读导情,以读悟情,以读激情的教学方法贯穿始终。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另外,这节课我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合理想像。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在读书中解疑,师与生在平等交流中共同解决,使学生在合理想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一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应多加指导,使他们能充分读文,更好地在课上理解文章内容。

24、《水》的教后反思苏教版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验证100ml的水可以溶解多少食盐,但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并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一基础教学目标上,而是要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探究精神。

在科学课堂上,我们总会使用实验的方式,来解决探究问题,并寻求回答,但为什么要要做实验?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怎么做实验?如果不能解答这三个问题,那么实验是失败的,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水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可在实验之初如何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即为什么要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实验时,方法是什么?过程是什么?注意事项是什么?这就是在解决怎样做实验?做完实验之后,是仅仅让学生知道最终的实验数据,还是由此发散出去,由单独的实验扩散到普遍的自然现象?这就是要解决的实验目的。

在本人看来,本课,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100ml水可以溶解多少克食盐,更要由此推而广之,知道,水溶解任何物质都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更进一步则是,任何液体溶解任何物质都是有限的,而非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