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教案一等奖
《鲧禹治水》教案一等奖
1、《鲧禹治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神话故事,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积累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朗读课文,分析神话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在探究、质疑‘解疑中培养正确阅读神话作品的良好习惯。
3、体会神话寄寓的我们祖先改造自然的愿望和顽强意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
把握神话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前一阶段,老师看见这样一则新闻:
2011年8月13日,发布:因雨导致的洪涝灾害给云南省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灾害造成云南省11个州市125。3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0人,失踪6人,紧急转移安置16000多人;房屋倒塌1万多间、损坏18000多间;农作物受灾10。7万公顷,绝收1。1万公顷;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
2、听了这则消息,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导入: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代时,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1)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2)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为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3)治水:治理洪水,为人类造福。
二、通读课文,自学课文。
1、提出要求。
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
3、检测朗读情况。
检查字音,字义。
补充解释“息壤”
4、师生合作了解大意。
结合书下注释及参考资料了解大意,老师引导,解答难理解的句子。
5、分析鲧治水的原因、方法与结果。
(1)原因:洪水滔天
(2)方法: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补充故事:猫头鹰和神鬼告诉鲧可以偷息壤治洪水。
小结过渡。
(3)结果: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明确禹的降生。掌握“复”通“腹”
(4)你是怎样理解禹降生这个神奇的情节的?
6、禹治水的方法和结果。
(1)为什么要交代禹娶涂山氏女,婚后四日复往治水?是否多余?
(2)见禹方作熊,为什么惭而去?
(3)想象禹治水过程的艰辛。
(4)结果:生猜测,师补充说明。
三、比较两种治水方法。
鲧:堙注重“堵
禹:布注重“疏堵“并用
四、你怎样评价鲧和禹的?
五、文中那些地方体现了神话的特点?
六、试比较鲧与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有什么不同。
七总结:
灾难可怕齐心协力御用智慧可以战胜
板书设计:
鲧堙堵失败
治水
禹布疏堵并用成功
2、《鲧禹治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
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鲧禹治水》教案
一、课文简介:
上古时代,中国闹洪灾,天神鲧同情人们的遭遇,盗天帝的息壤治水,却落了个身死而事未成的遗憾。大禹继承父志,依靠自己的智慧毅力和人类伟大的力量,历经十三年苦战,最终制服了洪水,成为万民敬仰的君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片汪洋”等词语。
(2)读懂故事,了解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办法,以及他们的精神品质。
(3)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进行品析,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练习讲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辨析、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历解释词义。
(2)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
(3)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鲧禹父子为民造福、勇于奉献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
三、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3、关键:弄清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实施:
同学们,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吗?知道大禹的父亲叫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鲧禹治水的故事。
(一)、写出下列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
应()龙划()出深沟露()出笑容
(二)、积累下列词语。
斥逐泛滥遗志拯救四处横溢齐心协力欢呼雀跃
(三)、理解词语:
斥逐:(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
大发雷霆:(读句子,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
汗流浃背:(读句子,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
欢呼雀跃:(读句子,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
齐心协力:(利用拆分词语的方法理解)
(四)、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想想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把这些内容用一些过渡性的词语连起来,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A、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画出相关语句。
B、默读210自然段:
1、鲧、禹父子俩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在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旁做批注。
(1)读9自然段,画出感受较深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注意带点的词语,联系课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3)自己再画出一至两处这样的句子,结合重点词语做批注。
六、合作、探究,明确问题。
(1)比较鲧、禹治水的方法、结果
(2)想象禹治水过程的艰辛。
(3)你怎样评价鲧和禹?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品质?
七、领悟表达方法:
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神话的特点?
1、文中有哪些人物?
(生:天帝、鲧、大禹、人类、神鸟、神龟、神龙等)
2、文中可以形成几组对比?
(生:天帝鲧天帝大禹鲧大禹)
3、文中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4、对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生:反衬、衬托大禹的形象)
八、拓展阅读:
1、阅读神话与传说故事
2、了解关于治理洪水的知识。
4、《鲧禹治水》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英雄人物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的精神,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意志。
2、学习对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教学设想:
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大胆、丰富的想象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封神榜》,知道那是一种神话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文中塑造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全文,用二十以内的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大禹继承父志,历尽千辛万苦,制服洪水。)
2、朗读全文,分别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A、学生自由读,老师单指导、纠正。
B、指名读,集体评论,指导。
C、小组读,推选一人参加班级的朗读比赛。
三、细读课文
1、仔细读课文,看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A、鲧因同情人类的'悲惨遭遇,盗天帝的息壤以治水,天帝发现后将其处死,治水失败。(1------4自然段)
B、大禹产自鲧腹,继承父志,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制服洪水。
(5-----10自然段)(文章还可以又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学生自读全文;
A、给全文做批注:
a: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语音语义障碍。
b:对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并用铅笔写在课文的旁边。
c:关键词的作用进行分析。
d: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或记下问题,以便质疑。
B、小组交流批注,能交流解决的就交流解决,不能交流解决的就集中起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是进行解决。
四、交流讨论
1、学生推选各小组的代表汇报讲解本组的收获,并提出问题。
2、学生自由回答各小组代表的质疑问难,不会或有争议的,老师进行引导。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5、《鲧禹治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
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6、《鲧禹治水》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英雄人物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的精神,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意志。
2、学习对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教学设想:
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大胆、丰富的想象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封神榜》,知道那是一种神话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文中塑造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全文,用二十以内的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大禹继承父志,历尽千辛万苦,制服洪水。)
2、朗读全文,分别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A、学生自由读,老师单指导、纠正。
B、指名读,集体评论,指导。
C、小组读,推选一人参加班级的朗读比赛。
三、细读课文
1、仔细读课文,看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A、鲧因同情人类的悲惨遭遇,盗天帝的息壤以治水,天帝发现后将其处死,治水失败。(14自然段)
B、大禹产自鲧腹,继承父志,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制服洪水。
(510自然段)(文章还可以又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学生自读全文;
A、给全文做批注:
a: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语音语义障碍。
b:对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并用铅笔写在课文的旁边。
c:关键词的作用进行分析。
d: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或记下问题,以便质疑。
B、小组交流批注,能交流解决的就交流解决,不能交流解决的就集中起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是进行解决。
四、交流讨论
1、学生推选各小组的代表汇报讲解本组的收获,并提出问题。
2、学生自由回答各小组代表的质疑问难,不会或有争议的,老师进行引导。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7、《鲧禹治水》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英雄人物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的精神,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意志。
2、学习对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教学设想:
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大胆、丰富的想象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封神榜》,知道那是一种神话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文中塑造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全文,用二十以内的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大禹继承父志,历尽千辛万苦,制服洪水。)
2、朗读全文,分别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A、学生自由读,老师单指导、纠正。
B、指名读,集体评论,指导。
C、小组读,推选一人参加班级的朗读比赛。
三、细读课文
1、仔细读课文,看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A、鲧因同情人类的悲惨遭遇,盗天帝的息壤以治水,天帝发现后将其处死,治水失败。(1------4自然段)
B、大禹产自鲧腹,继承父志,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制服洪水。
(5-----10自然段)(文章还可以又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学生自读全文;
A、给全文做批注:
a: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语音语义障碍。
b:对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并用铅笔写在课文的旁边。
c:关键词的作用进行分析。
d: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或记下问题,以便质疑。
B、小组交流批注,能交流解决的就交流解决,不能交流解决的就集中起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是进行解决。
四、交流讨论
1、学生推选各小组的代表汇报讲解本组的收获,并提出问题。
2、学生自由回答各小组代表的质疑问难,不会或有争议的,老师进行引导。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8、《鲧禹治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前后文对比,深化认识,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意义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5、教师描述导人: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6、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胜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长到10多岁了,跑出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觉悟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人们都踊跃参加治水工程,大禹带领治水大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颍水等大小几百条河流,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使水有水道,陆有大路,老百姓都回到自己家乡,重建家园,男耕女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时,大禹才回到嵩山和亲人团聚。涂山氏一手搀着老婆婆,一手拉着小夏启,迎接大禹,乡亲们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禹这位治水英雄。
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⑵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4、学生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折,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⑴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四处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清理的办法。
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⑵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①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②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响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洪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③理解“挖槊开山,疏通柯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
⑶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①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②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不人”,体会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③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⑷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①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治理水灾的地域之广。
②理解“十三年”,体会治理水灾的时间长。
③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
④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艰辛。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8、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
1、鲧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他谬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人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3、鲧禹共同的精神: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精神。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的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取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丌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运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
2、出示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学生欣赏感悟。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9、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大禹治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指导语: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
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
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
(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延伸活动:
观看壁画并讲述故事。
附故事:大禹治水
禹是一位神仙,他来到人间和阿娇姑娘结了婚,住在山洞里。有一年洪水泛滥,禹告别新婚的妻子,号召人和天神们团结起来到会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
禹在去会稽山的路上遇到乡亲,乡亲告诉他阿娇怀孕了。禹听了很高兴,但是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只好托乡亲转达他对妻子的问候。人和神都按时赶到了会稽山。禹说:“我想应该用疏导的方法,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禹带领众人动手开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来填平洪水冲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条又一条河道。又是一天,禹带领人们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告诉他阿娇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说:“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为我而耽搁了大家。”他托乡亲把草药带给阿娇,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禹去疏导另一条河道时,又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对他说:“阿娇快生孩子了,你快去看看她吧!”禹叹了口气说:“不,我回家一天,就耽误一天治水的工作。”禹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都没有回家,乡亲们听了这件事十分感动,干起活来更加努力。
禹非常想念妻子,阿娇也非常想念禹。阿娇天天站在山上等禹胜利归来,渐渐地化成了一块岩石。当禹把洪水完全治理好,回到家乡之后发现妻子已经化成了石头。禹悲痛万分,伤心哭泣,这时石人进裂,跳出了一个小孩。为了纪念孩子的母亲,禹为孩子起名为启。禹被人们拥戴为领袖,称为“大禹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10、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禹治水》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指导语: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
(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延伸活动:观看壁画并讲述故事。
附故事:大禹治水
禹是一位神仙,他来到人间和阿娇姑娘结了婚,住在山洞里。有一年洪水泛滥,禹告别新婚的妻子,号召人和天神们团结起来到会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
禹在去会稽山的路上遇到乡亲,乡亲告诉他阿娇怀孕了。禹听了很高兴,但是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只好托乡亲转达他对妻子的问候。人和神都按时赶到了会稽山。禹说:“我想应该用疏导的方法,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禹带领众人动手开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来填平洪水冲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条又一条河道。又是一天,禹带领人们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告诉他阿娇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说:“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为我而耽搁了大家。”他托乡亲把草药带给阿娇,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禹去疏导另一条河道时,又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对他说:“阿娇快生孩子了,你快去看看她吧!”禹叹了口气说:“不,我回家一天,就耽误一天治水的工作。”禹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都没有回家,乡亲们听了这件事十分感动,干起活来更加努力。
禹非常想念妻子,阿娇也非常想念禹。阿娇天天站在山上等禹胜利归来,渐渐地化成了一块岩石。当禹把洪水完全治理好,回到家乡之后发现妻子已经化成了石头。禹悲痛万分,伤心哭泣,这时石人进裂,跳出了一个小孩。为了纪念孩子的母亲,禹为孩子起名为启。禹被人们拥戴为领袖,称为“大禹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11、大禹治水教案
一、导入: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流传了很久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来,咱们一起读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对其中哪一个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
——(生)“大”,通篇讲“禹”,为什么在这里多加了一个“大”字?(评价:读得仔细。)
——(生)“治”,谁治?为什么要治?怎么治?结果呢?(评价:一连串的问题,不急,咱们慢慢来研究。)
二、在比较中学:
师:孩子们对课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通过预习,有的我们已经能回答。请问:课文中讲到谁与谁治水,有什么不同结果?
——(生)鲧和禹治水,鲧失败了,禹成功了。(师板书结果,插问:他们是什么关系?一对父子。)
师:由于年代久远,鲧和禹长什么样子已没人说得清了,这是孩子们通过想象为他们画的像。(贴画像)
师:鲧和禹这对父子先后都治理过洪水,结果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你能通过自学课文相关内容回答我这个问题吗?
——(生)因为二人采用了不同的治水方法,一个是堵塞,一个是疏导。(师板书。)
师:为什么堵塞的方法会导致失败呢?(学生勾划书上相关词句作答。)
师:书中提到鲧窃取了息壤。这是一种能自生自长的土,当然,这是人们传说的。在距离我们很久远的上古时代,人类面对大自然往往会产生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他们幻想存在一种神奇的力量,并希望通过这种力量去战胜自然,这就产生了神话。在这里,鲧已经借助了神力,但洪水仍然没治住,看来,人类还是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来战胜自然,于是,禹出现了。和父亲不同,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自读,找到句子:“禹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师:请孩子们注意这几个动词(贴出词条“开凿”“挖通”“垒起”“引到”),在书上标出来。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聪明的禹进行了这么浩大的工程,采用了这种叫做“疏导”的`方法,那么,是不是仅有好方法就能治好洪水呢,还需要什么?(学生自学三四段。)
三、自读感悟:
——(生)治理洪水还需要勇气,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师:禹具有这些精神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学生找书上的句子回答,分析,作朗读练习。
——(生)“晚上,……只好拄着棍子走路。”(师:非一般人所能忍受的艰辛,齐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师:你发现了什么?)
——一组数据:“三十岁”“四天”“十年”“三次”(分析:说明了什么?)
——几个词语:“才”“仅仅”“就”“却”(读,体会:对句子表达的作用。作一个小的说话练习。)
师:禹治水十年,这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他曾三次路过家门,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形吗?(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自由谈论。)
四、回头想:
师:禹的精神可贵,在这方面和他的父亲鲧有相似之处吗?(读二段末句)这又反过来说明:做成一件事,只有精神还不够,智慧也是必不可少的。禹实现了父亲的嘱托,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成功!(引读五段。)
师:如果没有禹,大地还是——(引读一段。)禹给人们带来了安宁与幸福,你知道我们为什么称他为“大禹”了吗?
(孩子们自由谈论。)
五、小结:
师:大禹因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受到人们世世代代的敬仰和爱戴,我们敬仰他“伟大”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大无畏”的精神!作为他的子孙,我们感到骄傲!
附: 《大禹治水》教学随笔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但作为上古时代的,传说中的英雄,今天的孩子对他并不很熟悉,因此,我们在课前要求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大禹这个人物,这引起了孩子们对他的极大兴趣。
有了课前的一些铺垫以后,我们在课堂上要突破的难点有两个:一,鲧和禹治水方法不同与带来的不同结果之间的逻辑联系;二,要做成功一件事所需要的智慧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前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处理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孩子在比较中分析,研究不同方法带来的截然相反的结果;后一个难点,则充分尊重孩子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自读,自悟,自由讨论交流,强调从具体词句中分析体会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事实证明:我们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在老师适当的点拨下充分地领悟,一个孩子甚至用“爱心”“信心”“恒心”高度概括出取得成功的关键,博得了大家的赞赏。
大禹是伟大的,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语文的方法充分体会这一点,是值得思考的。除了强调重视对文中语言的体味之外,各种形式的朗读,默读,引读也是训练的要点。此外,一些小的说话练习(如造句,对话)也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短短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有限的,我非常感谢孩子们给我的启发,同时很享受与他们一起度过的语文学习的快乐时光!
12、大禹治水教案
设计意图:
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
2、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语句凝练、含义深刻,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
采用策略:抓关键词,引发想象,补充资料,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
3、渗透阅读方法:前后观照,一唱三叹;抓住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感受治水的艰、智、功、情。
一、复习
1、齐读课题,生书空
2、引入谈话: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
滔滔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房屋 百姓 无家可归
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惨了,传说洪水来了,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山上,餐风饮露,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智”
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
结合生质疑,图、师讲述理解“水流”“地形”“千山万水”“走遍”
3、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
师补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路太多,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人晒黑了,背累驼了,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他吃了那么多苦,书上也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
理解朗读“千山万水”及这句话。
4、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开”“挖通”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导)。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吗?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
(引语):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还很聪明,有智慧,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他的决心、勇敢、智慧。
三、学习第三节,感受治水之“情”
1、 过渡:禹治水用了整整13年,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想听吗?要听仔细了,听完后把你最想问的问题提出来。
师讲故事。
2、让学生提问:禹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呢?他当时会怎么想呢?
3、讨论交流。(请小朋友先小组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4、:后来人们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读。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一心为百姓做事的人”。)你听了这个故事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5、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四、学习第四节,感受治水之“功”
1、过渡:禹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禹治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终于”(这个词用得真好)大禹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整整13年,现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在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中加上“终于”这个词,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补充孔子的话“如果没有大禹,我们早成为海里的鱼虾了。”
3、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展开你的想像。
4、:百姓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心里_____,从此_____直到今天这个故事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五、课文。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讲了大禹为了把洪水引入大海,吃尽了千辛万苦,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了。从此,这个伟大英雄的名字代代相传。
思考:禹的名字本是一个字,但课题和文章结尾为什么称他为“大禹”?
六、写字指导
1、用组词法区分“制”“治”
2、形声字“被”及书写
板书:
千辛万苦看地形,
挖河劈山引入海,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英雄名。
13、大禹治水教案
[文本解读]
《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教学中应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讲故事、看插图等多样手段,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知文有效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治 洪 形 理 制”。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理解“治理”“地形”“制服”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禹”,揭题质疑:
1、图片初识禹。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故事了。这个故事里有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禹”,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人们又叫他“大禹”(板书大禹)。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学生齐读)关于大禹的传说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传最广。
2、随机识“治”字。
(1)“治”是生字,谁能读好?(板书 :zhi )
(2)这个字你在生活中见过吗?你来说说。
你们已经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了,真好!小朋友们,那你们一定知道治理河水可以说成——治水,医治疾病就叫——治病,治理国家就叫——治国。
(3)治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好它。——(一三两笔对对齐 当中一点往外提 撇折夹角小写轻巧 台字宽宽靠右边)生描红。
3、读题引思考。
(1)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大禹治水》的故事——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关于这个治水的故事(标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质疑)
理答:治水的原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篇,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简单直接地切入课题。随文教学“治”字,在与学生边聊边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加以词语的理解,降低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生字运用启发性的儿歌,增加写字的乐趣。
二、初识洪水,借图促读:
1、读图知洪水。
那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发生了什么?——洪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洪水吗?(学生说知道)那就请你来说一说(洪水是什么样的?)。
2、故事学“洪”字。
是的,其实洪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个“洪”字里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在“共”的旁边又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变成了“洪”。这个字你记住了吗?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呢,多有趣呀!来,读读这个词。(齐读)
3、情境读短语。
(1)(回到图)这水那么大,那么急,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滔滔的洪水(引读)朗读评价。我们一起读一读。
(2)滔滔的洪水来到了村子,农田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再出示:淹没了农田(你读)。房屋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冲倒了房屋。(真了不起,两个多音字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了字读得真好听,轻声又轻又短,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是啊,洪水害的老百姓都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是——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4、短语促读文、短语入文,读好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洪水危害。
[设计意图]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以“趣”促“学”,通过生字故事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文本中学习,水到渠成。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达成知识点的训练,不留痕迹。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
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那禹,是怎么治水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一读故事。
2。按序来读文。
(1)第二自然段:
a、关注轻声,读准词串,读好短语。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难度加大,轻声小“了”来帮忙)
吃尽 千辛万苦(吃了很多苦) 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 千山万水 走遍了千山万水
挖通 九条大河 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 九座大山 (很多座大山) 劈开了九座大山
大禹怎么治水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故事挺长,怎样才能读得很通顺很流畅呢?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第一竖排,谁来试一试。四字词语谁来读?诶,我还会变呢!词和词在一起,还可以连起来变成一个短语呢,怎么样才能读得自然好听呢?
——瞧,故事的语言就是这么有趣。
b、结合图片,结合词串,理解词意。
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借助图片,理解“地形”,认识“形”字。
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为的是什么呢?出示: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读
地形(后鼻音)你知道地形什么意思呀?地形:就是大地表面的形态。示图:我们的大地(让学生说)有高,有低,有山,有水,这就是——地形。看着图,再来读读这个词,印象就更深了。
这个形也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请学生说)。跟着老师来写写这个形。老师范写。(杉字旁已经学过了,又和老朋友见面了。形字有三丿,有高有低,有短有长,就像地面上高低错落的大山,长短不一的江河。描的时候要把三丿描好看,力量送撇尖。
借助短语,理解 “治理”,认识“理”字。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样为的是——?出示: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读一读)为了治水,大禹——请学生齐读,大禹就是这样治理洪水。(出示治理洪水)写好“理”。怎么记住这个字呢?(运用熟字记生字,也是记生字的好办法。好,看着笔顺图自己写一写、斜玉旁,横等距,长长短短有条理。)
c、短语回文,分组朗读,读顺本段。来,读好了短语,老师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点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读是重点。指导学生有方法地提高朗读水平,通过词语—短语—句子的方式,分解难度,帮助学生逐步达成,激发自信。游戏的加入,师生的合作读掀起整节课的小高潮,不仅调节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巩固了短语的读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故事语言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安排生字的教学,关键笔画地书写借助简短的儿歌指导学生,便于接受。
(2)第三自然段
a、 借助图片,听讲故事,入情入境。
大禹治水还有很多小故事呢。出示图,这幅图就讲了其中一个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一听。
b、 关注数字,尝试练习,读好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的第三小节就讲了这个故事。这个小故事里,数字特别多,注意了这些数字,这个小故事就读好了。生读。你看,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吃尽了辛苦。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字在图上)齐读。
(3)第四自然段
a、追溯字源,学写“制”字,理解“制服”。
(洪水被制服了)点红:制服。谁来读这个词?这个制里有个你熟悉的偏旁,是——利刀旁,它和什么有关。出示古文字,我们来看看“制”文字演变。
制在古时候就是指用刀修剪树枝,(刂泛红)所以右边有个利刀旁。
这里的制服是指大禹用工具、智慧和力量征服了洪水。你看,根据字形,我们就能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学生字的好办法。
写好制。这个“制“字有些难写,我们该怎么制服它呢?有个小窍门。一竖要挺直,轻顿笔,竖有力。
b、了解结果,齐读全段,感知心情。
c、结合情境,理解词意,“代代相传”、渗透传说的文体特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什么我们还能读到呢?老百姓为了纪念它,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这就叫“代代相传“,其实还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口耳相传下来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中加入教师的示范读,营造了故事的氛围,吊足学生的口味,再让学生去读,效果就是不仅想去读,还会读得更好。“制”的教学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难点,通过古文字的引入和结合文本的解读化解难点,达成目标。词语意思理解方法多样化,除了生硬的“告诉”,还可以是通过结合文本情境来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理解。
四、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1、回顾全文,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直接请学生说。
2、巧妙巩固,词语填充,总结全文。
读这个故事,就像看连环画一样,老师给它配了段文字,可是缺了几个词,你能填进去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谁来试一试。好,一起读一读。
总结:小朋友真了不起,看着连环画,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短短的几个句子。下节课,我们还要把这幅连环画读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句子里还藏着我们要学过的生字呢,我们赶快把他们请出来吧。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结合“故事传说”的文本特点,借用“连环画”这一有趣的说法调动学生兴趣,在读图的过程中梳理故事的内容,整体感知。
五、写字练习,关注布局:
学写 治 制 形
1。学习读帖,提炼规律,关注布局。小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 左右不等窄让宽。
2。练习书写,关注姿势,反馈点评。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安排随文识字,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识字写字时间来强化。本课10个生字中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读帖的过程中,发现左右结构的生字的特点,教给学生一类生字的书写规律。
六、总结全文,回读课题。
总结: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英雄:生齐读大禹,牢牢记住他带领百姓做的事:生齐读治水。深深记下这个神话传说:生齐读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
20xx届青年教师会课的帷幕即将渐渐拉上,今天上完《大禹治水》,这几日的疲惫好像一下子除去了不少,但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细细回味今日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再比对之前的试教演课,发现在目标达成的同时,还有诸多值得提高改进的地方。
这篇课文,说实话,在设计之初,有些犯难。第一课时35钟的课,我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我的这节课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生长点?
回顾区级会课的主题“文体在左,学情在右”,想到这里,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许多。我始终想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一篇故事传说的第一课时,应该学什么”的大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比起刚开始的天马行空,现在似乎接地气了许多。在备课磨课后半程思路又开始混乱的时候,我拿出了手边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翻阅,以求找到一些思路,看着看着,心中的目标渐渐明晰,识字写字,阅读,文体主旨,技能方法应该是我这节课的应该教给学生的。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又开始重新审视教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梳理和对照。不仅理顺了教学目标,整个环节也显得清晰了许多。我就把这节《大禹治水》的第一课时在识字写字的目标上定位成认读20个字,会写“治 洪 形 理 制”。在阅读上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读“了”字短语。在文体主旨上要把握传说的问题特点,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大姐姐”的身份,让学生能够借助插图了解传说故事的大意。在技能方法上要交给孩子识字写字的方法策略,比如通过这节课,会写左右结构这一类字,突出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数量词,一、二自然段的“了”字短语等。期待在结构巧妙处理的同时,能够把技能的训练层层递进。
在最终的课堂呈现环节,初步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图。
一、读通课文重分解
第一课时,重在读通全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本课的生词很多,光光二会字四会字就有20个之多,一一出示没有归类地读,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环节也会显得冗长,效率不高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设计时,还原文本最初的形态,一段一段地帮着孩子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再随机进行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多种形式地读。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无家可归’,再送短语回归文本读好句子。第二自然段特别长,处理时则侧重教会学生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读好“了”字短语,再读好句子,帮助孩子一步步分解难度,逐步达成目标,激发学生浓浓的兴趣,再设置游戏环节师生合作读地形式检查巩固,课堂气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这样组块的模式也便于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清晰的课件展示一目了然,反倒优于教师讲的效果。第三自然段则改用教师示范读,创造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启发学生关注数字,读好数量词。第四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制服”“代代相传”的理解来读通文段,节奏进程到这里可以适当加快。
二、识字写字有方法
识字写字时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课的生字很多,并且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随文识字加上集中写字的策略,让学生在文本中认读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的形式。课中,为了防止破坏上课的节奏,我把随文识字定位在认识和记住的层面上,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的方式得以巩固。课尾,我则采用集中写字的形式,启发孩子通过读帖学会观察、对比汉字,发现汉字书写规律,期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字,而是像“左右结构“这一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在随文识字中挖掘汉字的故事,充分站在学情的基础上出发,通过有趣的汉字起源故事,象形文字的演变等来激发孩子的识字欲望,充分渗透中国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学生回答巧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馈和激励,还能更好地指向学生的学情,调控课堂节奏,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几次试教中露出我的一个问题,评价语言太过泛化,大多是“太棒了”“真好”。这类评价语其实就是无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为此在备课时,我在学生回答预设上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力求在评价时通过简单精巧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今天课堂上呈现的效果基本不错。
整节课上下来,在与孩子交流互动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关注到,影响了一些效果。在读书方式上,较多地使用了齐读的方式,没有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齐读反倒没有个别读的效果好。在个别词语理解上没有下到功夫,不是太巧妙。比如“制服”的理解除告诉学生课文里表示大禹用智慧、工具、力量征服了洪水以外,如果能加上一句“让洪水变听话”这种儿童话的语言来总结,会更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记住制服的意思,和“治理”更好的区分,化解难点。再如关于“伟大“一词,没有让孩子体悟,其实就可以用大禹的父亲“鲧”的故事来凸显大禹的智慧和不容易,从而体会理解“伟大英雄”,这个难点也就可以很好的突破了。
课上到这里终于结束了,但是与我工作刚刚5年的青年教师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次的赛课体验让我更深入地知道如何去研读文本,如何去把握学情。真正的一节好课需要用心去体悟、去演绎,还课堂的精彩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14、大禹治水教案
预习提示
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第十单元“奉献”的一篇主体课文,与后面的《炮手》和《小溪的歌》共同组成一个主题,从不同体裁(神话传说、记叙文、诗歌)、不同国籍、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奉献”这个主旨,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的逝时候,洪水肆虐,冲毁了庄稼,冲没了房屋,大禹的父亲偷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反受处罚,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引”的方法治水成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的故事。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十个生字,会写七个。继续培养学生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
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板书课题)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疏理板书: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边读边为自己的问题找答案。
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
细读课文,体验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究竟哪些原因使大禹投入了治水中呢?课文中哪些段落写到了原因?
生读第一、二自然段,理清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引导学生找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自然的:洪水淹没村庄、冲毁房屋;二是来自父亲的:治水不利,临终嘱托。)
师: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样治水的呢?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
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受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教师适时点拨,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顺序,教师确定自己的教学进程,可抓住以下几个句子引导学生着重理解: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过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引导学生比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体会大禹的聪明。)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拄着棍子走路。”
(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大禹公而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补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课件配画面: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大禹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一起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同时音乐响起。)生读句子。
师:(课件将本段中的词语:“才、仅仅、就、却”打成红色。)请同学们注意文中的红色的字,再读这一段,体会词语中包含的意思。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出大禹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读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洪水终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段……
师:谈谈你对“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句话的理解。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师: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的爱戴的英雄,在漫漫历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很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15、大禹治水教案
[文本解读]
《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教学中应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讲故事、看插图等多样手段,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知文有效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治 洪 形 理 制”。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理解“治理”“地形”“制服”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禹”,揭题质疑:
1、图片初识禹。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故事了。这个故事里有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禹”,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人们又叫他“大禹”(板书大禹)。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学生齐读)关于大禹的传说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传最广。
2、随机识“治”字。
(1)“治”是生字,谁能读好?(板书 :zhi )
(2)这个字你在生活中见过吗?你来说说。
你们已经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了,真好!小朋友们,那你们一定知道治理河水可以说成——治水,医治疾病就叫——治病,治理国家就叫——治国。
(3)治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好它。——(一三两笔对对齐 当中一点往外提 撇折夹角小写轻巧 台字宽宽靠右边)生描红。
3、读题引思考。
(1)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大禹治水》的故事——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关于这个治水的故事(标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质疑)
理答:治水的原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篇,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简单直接地切入课题。随文教学“治”字,在与学生边聊边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加以词语的理解,降低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生字运用启发性的儿歌,增加写字的乐趣。
二、初识洪水,借图促读:
1、读图知洪水。
那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发生了什么?——洪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洪水吗?(学生说知道)那就请你来说一说(洪水是什么样的?)。
2、故事学“洪”字。
是的,其实洪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个“洪”字里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在“共”的旁边又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变成了“洪”。这个字你记住了吗?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呢,多有趣呀!来,读读这个词。(齐读)
3、情境读短语。
(1)(回到图)这水那么大,那么急,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滔滔的洪水(引读)朗读评价。我们一起读一读。
(2)滔滔的洪水来到了村子,农田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再出示:淹没了农田(你读)。房屋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冲倒了房屋。(真了不起,两个多音字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了字读得真好听,轻声又轻又短,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是啊,洪水害的老百姓都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是——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4、短语促读文、短语入文,读好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洪水危害。
[设计意图]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以“趣”促“学”,通过生字故事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文本中学习,水到渠成。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达成知识点的训练,不留痕迹。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
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那禹,是怎么治水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一读故事。
2。按序来读文。
(1)第二自然段:
a、关注轻声,读准词串,读好短语。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难度加大,轻声小“了”来帮忙)
吃尽 千辛万苦(吃了很多苦) 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 千山万水 走遍了千山万水
挖通 九条大河 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 九座大山 (很多座大山) 劈开了九座大山
大禹怎么治水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故事挺长,怎样才能读得很通顺很流畅呢?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第一竖排,谁来试一试。四字词语谁来读?诶,我还会变呢!词和词在一起,还可以连起来变成一个短语呢,怎么样才能读得自然好听呢?
——瞧,故事的语言就是这么有趣。
b、结合图片,结合词串,理解词意。
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借助图片,理解“地形”,认识“形”字。
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为的是什么呢?出示: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读
地形(后鼻音)你知道地形什么意思呀?地形:就是大地表面的形态。示图:我们的大地(让学生说)有高,有低,有山,有水,这就是——地形。看着图,再来读读这个词,印象就更深了。
这个形也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请学生说)。跟着老师来写写这个形。老师范写。(杉字旁已经学过了,又和老朋友见面了。形字有三丿,有高有低,有短有长,就像地面上高低错落的大山,长短不一的江河。描的时候要把三丿描好看,力量送撇尖。
借助短语,理解 “治理”,认识“理”字。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样为的是——?出示: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读一读)为了治水,大禹——请学生齐读,大禹就是这样治理洪水。(出示治理洪水)写好“理”。怎么记住这个字呢?(运用熟字记生字,也是记生字的好办法。好,看着笔顺图自己写一写、斜玉旁,横等距,长长短短有条理。)
c、短语回文,分组朗读,读顺本段。来,读好了短语,老师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点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读是重点。指导学生有方法地提高朗读水平,通过词语—短语—句子的方式,分解难度,帮助学生逐步达成,激发自信。游戏的加入,师生的合作读掀起整节课的小高潮,不仅调节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巩固了短语的读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故事语言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安排生字的教学,关键笔画地书写借助简短的儿歌指导学生,便于接受。
(2)第三自然段
a、 借助图片,听讲故事,入情入境。
大禹治水还有很多小故事呢。出示图,这幅图就讲了其中一个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一听。
b、 关注数字,尝试练习,读好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的第三小节就讲了这个故事。这个小故事里,数字特别多,注意了这些数字,这个小故事就读好了。生读。你看,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吃尽了辛苦。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字在图上)齐读。
(3)第四自然段
a、追溯字源,学写“制”字,理解“制服”。
(洪水被制服了)点红:制服。谁来读这个词?这个制里有个你熟悉的偏旁,是——利刀旁,它和什么有关。出示古文字,我们来看看“制”文字演变。
制在古时候就是指用刀修剪树枝,(刂泛红)所以右边有个利刀旁。
这里的制服是指大禹用工具、智慧和力量征服了洪水。你看,根据字形,我们就能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学生字的好办法。
写好制。这个“制“字有些难写,我们该怎么制服它呢?有个小窍门。一竖要挺直,轻顿笔,竖有力。
b、了解结果,齐读全段,感知心情。
c、结合情境,理解词意,“代代相传”、渗透传说的文体特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什么我们还能读到呢?老百姓为了纪念它,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这就叫“代代相传“,其实还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口耳相传下来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中加入教师的示范读,营造了故事的氛围,吊足学生的口味,再让学生去读,效果就是不仅想去读,还会读得更好。“制”的教学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难点,通过古文字的引入和结合文本的解读化解难点,达成目标。词语意思理解方法多样化,除了生硬的“告诉”,还可以是通过结合文本情境来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理解。
四、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1、回顾全文,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直接请学生说。
2、巧妙巩固,词语填充,总结全文。
读这个故事,就像看连环画一样,老师给它配了段文字,可是缺了几个词,你能填进去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谁来试一试。好,一起读一读。
总结:小朋友真了不起,看着连环画,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短短的几个句子。下节课,我们还要把这幅连环画读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句子里还藏着我们要学过的生字呢,我们赶快把他们请出来吧。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结合“故事传说”的文本特点,借用“连环画”这一有趣的说法调动学生兴趣,在读图的过程中梳理故事的内容,整体感知。
五、写字练习,关注布局:
学写 治 制 形
1。学习读帖,提炼规律,关注布局。小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 左右不等窄让宽。
2。练习书写,关注姿势,反馈点评。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安排随文识字,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识字写字时间来强化。本课10个生字中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读帖的过程中,发现左右结构的生字的特点,教给学生一类生字的书写规律。
六、总结全文,回读课题。
总结: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英雄:生齐读大禹,牢牢记住他带领百姓做的事:生齐读治水。深深记下这个神话传说:生齐读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
20xx届青年教师会课的帷幕即将渐渐拉上,今天上完《大禹治水》,这几日的疲惫好像一下子除去了不少,但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细细回味今日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再比对之前的试教演课,发现在目标达成的同时,还有诸多值得提高改进的地方。
这篇课文,说实话,在设计之初,有些犯难。第一课时35钟的课,我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我的这节课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生长点?
回顾区级会课的主题“文体在左,学情在右”,想到这里,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许多。我始终想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一篇故事传说的第一课时,应该学什么”的大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比起刚开始的天马行空,现在似乎接地气了许多。在备课磨课后半程思路又开始混乱的时候,我拿出了手边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翻阅,以求找到一些思路,看着看着,心中的目标渐渐明晰,识字写字,阅读,文体主旨,技能方法应该是我这节课的应该教给学生的。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又开始重新审视教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梳理和对照。不仅理顺了教学目标,整个环节也显得清晰了许多。我就把这节《大禹治水》的第一课时在识字写字的目标上定位成认读20个字,会写“治 洪 形 理 制”。在阅读上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读“了”字短语。在文体主旨上要把握传说的问题特点,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大姐姐”的身份,让学生能够借助插图了解传说故事的大意。在技能方法上要交给孩子识字写字的方法策略,比如通过这节课,会写左右结构这一类字,突出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数量词,一、二自然段的“了”字短语等。期待在结构巧妙处理的同时,能够把技能的训练层层递进。
在最终的课堂呈现环节,初步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图。
一、读通课文重分解
第一课时,重在读通全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本课的生词很多,光光二会字四会字就有20个之多,一一出示没有归类地读,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环节也会显得冗长,效率不高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设计时,还原文本最初的形态,一段一段地帮着孩子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再随机进行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多种形式地读。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无家可归’,再送短语回归文本读好句子。第二自然段特别长,处理时则侧重教会学生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读好“了”字短语,再读好句子,帮助孩子一步步分解难度,逐步达成目标,激发学生浓浓的兴趣,再设置游戏环节师生合作读地形式检查巩固,课堂气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这样组块的模式也便于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清晰的课件展示一目了然,反倒优于教师讲的效果。第三自然段则改用教师示范读,创造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启发学生关注数字,读好数量词。第四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制服”“代代相传”的理解来读通文段,节奏进程到这里可以适当加快。
二、识字写字有方法
识字写字时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课的生字很多,并且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随文识字加上集中写字的策略,让学生在文本中认读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的形式。课中,为了防止破坏上课的节奏,我把随文识字定位在认识和记住的层面上,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的方式得以巩固。课尾,我则采用集中写字的形式,启发孩子通过读帖学会观察、对比汉字,发现汉字书写规律,期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字,而是像“左右结构“这一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在随文识字中挖掘汉字的故事,充分站在学情的基础上出发,通过有趣的汉字起源故事,象形文字的演变等来激发孩子的识字欲望,充分渗透中国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学生回答巧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馈和激励,还能更好地指向学生的学情,调控课堂节奏,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几次试教中露出我的一个问题,评价语言太过泛化,大多是“太棒了”“真好”。这类评价语其实就是无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为此在备课时,我在学生回答预设上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力求在评价时通过简单精巧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今天课堂上呈现的效果基本不错。
整节课上下来,在与孩子交流互动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关注到,影响了一些效果。在读书方式上,较多地使用了齐读的方式,没有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齐读反倒没有个别读的效果好。在个别词语理解上没有下到功夫,不是太巧妙。比如“制服”的理解除告诉学生课文里表示大禹用智慧、工具、力量征服了洪水以外,如果能加上一句“让洪水变听话”这种儿童话的语言来总结,会更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记住制服的意思,和“治理”更好的区分,化解难点。再如关于“伟大“一词,没有让孩子体悟,其实就可以用大禹的父亲“鲧”的故事来凸显大禹的智慧和不容易,从而体会理解“伟大英雄”,这个难点也就可以很好的突破了。
课上到这里终于结束了,但是与我工作刚刚5年的青年教师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次的赛课体验让我更深入地知道如何去研读文本,如何去把握学情。真正的一节好课需要用心去体悟、去演绎,还课堂的精彩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16、大禹治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17、大禹治水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
- 什么吸引了我作文
-
2023-10-06 14:59:35
-
- 有关责任的作文600字(通用50篇)
-
2023-10-06 14:57:32
-
- 实训报告总结20篇
-
2023-10-06 14:55:29
-
- 随便的作文
-
2023-10-06 14:53:26
-
- 我与网络作文(精选46篇)
-
2023-10-06 14:51:23
-
- 难忘那张脸的作文
-
2023-10-06 14:49:21
-
- 新征程作文
-
2023-10-06 14:47:18
-
- 关于五一的作文(精选57篇)
-
2023-10-06 14:45:15
-
- 作文素材从小事做起
-
2023-10-06 14:43:12
-
- 小学防诈骗教案一等奖
-
2023-10-06 14:41:09
-
- 小学作文(精选93篇)
-
2023-10-06 14:39:06
-
- 九月你好文案
-
2023-10-06 14:37:03
-
- 国庆节作文500字(精选67篇)
-
2023-10-06 14:35:00
-
- 我喜欢的事物作文
-
2023-10-06 14:32:57
-
- 重返母校作文(精选48篇)
-
2023-10-06 14:30:55
-
- 《三国演义》作文
-
2023-10-06 14:28:52
-
- 端午节的文案
-
2023-10-06 14:26:49
-
- 珍惜时间作文(精选70篇)
-
2023-10-06 14:24:46
-
- 关于责任作文600字(精选50篇)
-
2023-10-06 14:22:43
-
- 伤感的文案
-
2023-10-06 14: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