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范文 > 正文

​我的老师贾平凹阅读理解答案

2023-08-24 06:35 来源:学河网 点击:

我的老师贾平凹阅读理解答案

1、我的老师贾平凹阅读理解答案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老师做了哪几件事?

答:郊游时爱惜花,反对老师摘花。 2.电视里面播放国歌时,旁若无人似地打拍子。3.不畏惧砍刀,在街上劝架。4.别人指着裸画上的乳房问是什么,直言“妈妈的奶”。

2.文段②中划线句子是用什么方法描写孙老师的,请简析它的作用.(3分)

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划线句子

image.png

答: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传神,表明他对大人摘花行为的不理解和强烈不满,突出了“我的老师”的爱心。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孙老师的形象.(4分)

答:外部特征:少言语,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内在品质:善良,富有爱心,坦诚,勇敢。

4. 文中反复出现“他真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2分)

答:反复强调起到了强化主题的作用。

2、贾平凹写的我的老师阅读答案

《我的老师》阅读题

10. 文中A和B处应该选择的词语是( )和( )(2分)

A处.①讥笑 ②嗤笑 ③哂笑

B处.①教育 ②教诲 ③教导

11、文章以“我的老师”为题,实则描写的是一个三岁半的孩子,可见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老

师。文中反复出现“他真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3分)

12、文中划线的文字描写十分精彩,请简析它的作用和表达效果。(3分)

13、请从外部特征和内在品质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我的老师”这个人物形象。(4分)

14、文中结尾“我的老师也该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10.A② B③

11、相对心灵被污染的世俗成人世界,纯真可爱的儿童的确有许多宝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大人学

习,反复强调起到了强化主题的作用。

12、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传神,表明他对大人摘花行为的不理解和强烈不满,突出了“我的老

师”的爱心。

13、外部特征:少言语,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内在品质:善良 富有爱心 坦诚 勇敢

14、作者相信意识到儿童可以作为成人老师的应该不只是作者一个人,同时表达了他的良好愿

望,希望更多的人都来向儿童学习,少一些庸俗、势利、胆怯和虚伪,多一些坦诚、爱心和勇气

3、我的老师阅读理解答案

问题:

1、作者一共选取几个经典事例?

2、第(2)自 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作者这样用词究竟是为了表现什么?

3、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12) 段中的画线句?

5、文章结尾处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师。

2、不矛盾。因为“仅仅有一次”这一次也并没有真的打骂我们,与从来”相符合,体现了蔡老师关爱学生,疼爱学生,温柔善良的品质,所以并不矛盾。

3.“狡猾”是贬词褒用, 狡猾本意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在这里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4、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事比喻成珍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多少年来把这些往事犹如珍宝似的埋藏在心的深处,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5这句话表面是说我想什么时候可以再见见我的蔡老师,深层含义是孩子老师竟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作者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便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4、课外阅读我的老师贾平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老师做了哪几件事?

答:郊游时爱惜花,反对老师摘花。 2.电视里面播放国歌时,旁若无人似地打拍子。3.不畏惧砍刀,在街上劝架。4.别人指着裸画上的乳房问是什么,直言“妈妈的奶”。

2.文段②中划线句子是用什么方法描写孙老师的,请简析它的作用.(3分)

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划线句子

答: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传神,表明他对大人摘花行为的不理解和强烈不满,突出了“我的老师”的爱心。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孙老师的形象.(4分)

答:外部特征:少言语,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内在品质:善良,富有爱心,坦诚,勇敢。

4. 文中反复出现“他真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2分)

答:反复强调起到了强化主题的作用。

5、月迹贾平凹阅读答案

问题:

1、文章开篇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有什么用意?

2、你如何理解文章中“奶奶”这个人物形象?

3、“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从能容理解、表达效果等任意角度赏析此段。

4、“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请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对此句中的“浮”字作注。

答案:

1.讲孩子的天真好奇。

2.有普天下所有奶奶的共性,似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3.以孩子的视角来写月,新奇、生动,把月写活了。

4.突出水中之月的“真”,因为在孩子的心里,水中之月只不过是天上的月跑到了水里。

6、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理解答案

1、诗人在诗歌的第一节中把“我”物化成什么?其中“破旧”“疲惫”“蜗行”等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诗歌中说“我”是“古莲的胚芽”“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4、这首诗通篇采用了“我是……”这种句式结构,请你简要分析一下采用这种句式的好处。

【参考答案】

1、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破旧”、“疲惫”、“蜗行”等词语,表达出了作者对过去数百年来饱经沧桑的祖国的感伤和焦灼之情。

2、这句话表现了人民在深重的痛苦与悲哀中长久的等待,“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象征着中国人民长久而执着的希望。

3、这些事物都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在经历苦难之后又重新苏醒,又充满生机而感到欢欣和鼓舞的心情。

4、一方面,这种结构强化了诗人与祖国之间的情感联系,把“我”和“祖国”化为一个同一体;另一方面,这是一种“物我交流”的手法,更容易让读者从诗行中感受到诗人炽热的赤子之情。

7、大作家的小老师阅读理解答案

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 作家萧伯纳。”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可是,出乎预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 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

1. 萧伯纳对小姑娘怎么说的用()画出,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用()画出。

2. “出乎预料”的是意思是() ,令萧伯纳感到出乎预料的事是()。

3. 萧伯纳“为之一震”的原因是:()

4. 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 “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2.没有想到  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3.他没有想到小女孩会这样回答

4.做人不能太自夸,要谦虚。

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理解答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答案、

1、第二自然段中 听了伯父的话,“我又羞愧,又悔恨”。“羞愧”的是_________。“悔恨”的是_________。

2、你还知道关于鲁迅先生的其他故事吗? 请写一个。(简写即可)

答案:

1、“我又羞愧,又悔恨”。“羞愧”的是(当着全家人的面,尤其是面对伯父,自己回答的一塌糊涂)。“悔恨”的是(自己没认真读,马马虎虎的做法)。

2、其他故事

鲁迅踢“鬼”

鲁迅从日本留学回来后,有一段时间在故乡绍兴教书。平时住在学校,星期六晚上才回家。

有一天下午,因为在学校自理一些事情,鲁迅回家时已经天黑了。为了赶时间,他就抄小路走,这条小路比走大路近得多。但是,走小路要经过一片坟地,那里灌木、杂草丛生,还有稀稀落落的几棵大树,树上栖息着几窝乌鸦,显得阴森森的。平时很少有人走,晚上就更没有人了。天不算太黑,月光透过云层照着远近的荒草乱石。地上的野猫,树上的乌鸦不时发出一两声难听的叫声。

鲁迅急急地走着,快到那一片坟地了。突然,他发现不远处一座坟前立起一个白影,而且慢慢地高起来。鲁迅以为看花了眼,又仔细地朝那里看去,白影忽然又缩下去了,而且时而大,时而小。鲁迅是学医的,不相信有什么鬼魂,但眼前的怪影也不免使他有些紧张,心里扑扑地跳。他壮大胆子,继续朝前走。 离那个影子已经很近。再走几步就可以从旁边过去了。忽然白影移动起来,转来一座坟后缩了下去。鲁迅越发生疑了:看来这个“鬼”怕我,躲起来了。你越躲,我偏要看看。于是他大步赶过去。“什么人!你在干什么!”说着,鲁迅飞起一脚,朝那个缩作一团的东西踢过去,只听“哎哟”一声,白影叫了起来,站起来逃走了,身上掉下来一块白布。原来这是个盗墓的。

9、人类的老师阅读理解及答案

人类的老师阅读以及答案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后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避免——( )

汲取——( )

正确答案:防止 吸取

2.问答题。

我还知道科学家模仿( )造出了( )。

答:

答案解析:

言之成理即可。如模仿草的颜色造出了迷彩服。

3.蜻蜓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是什么?

答:

答案解析:

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

10、我的叔叔于勒阅读理解及答案

①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②“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③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④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⑤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⑥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⑦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⑧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⑨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⑧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⑨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题1:选文第②段本是父亲说的话,应接在第①段后面,这里作者把它另作一段,其用意是什么?(2分)

小题2:“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

小题3: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脸色和眼睛,请结合原文说说这些描写在表现人物方面有何不同。(3分)

①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②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故乡》)

参考答案:

小题1:意在强调,说明于勒在父亲眼里是何等重要。究竟为什么呢?又构成了悬念, 引出后面的记叙。

小题2: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②“我”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③“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小题3:.①我很悲哀,我们只讲已经有了很深的隔膜。②发财梦破灭后的失望与沮丧。

小题1:

试题分析:独立成段起强调的作用。将父亲这句永不变更的话独立成段强调在父亲的心目中十分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盼望回来干什么呢?又形成了悬念,才有了后面的故事情节。这小题主要弄明白独立成段是为了起强调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我”不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但“我”的见闻和感受构成了文章的故事情节,所以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串起全文的故事情节。“我“是菲利普夫妇种种丑恶嘴脸的见证者,“我”对叔叔是充满同情的,与菲利普夫妇形成对比,更突出了二人的虚伪、自私、唯利是图的嘴脸。“我”与菲利普夫妇不同,我对叔叔的态度是充满同情的,给大家留了一些社会的温暖和希望。

小题3:

试题分析:神态描写可放映出人物的心情、性格或精神品质。前面一句神态描写,是菲利普看到年老水手像自己的弟弟时内心的惶恐不安和失望沮丧的体现;后面一句是二十多年后,两个儿时的玩伴相见时,“我”眼中的闰土的容貌,尤其写到了脸色的灰黄和眼睛周围的红肿,

11、老师领进门阅读理解答案

1.给文中画线的字注音。

红摹纸( ) 恍如( ) 戛然而止( ) 堤坡( )

2.根据故事大意,你认为文中画“ ”的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有思想

B.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

C.有情趣、有思想、有人物、有形

D.有形象、有情趣、有思想、有人物

《老师领进门》阅读答案

1.mó huǎng jiá dī

2.A

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而有意义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2、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阅读理解答案

问题:

1.根据文中括号内的拼音写词语。

qi lingmi man  zheng zhong mian li

2.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悲痛欲绝()

①断绝。②穷尽,完全没有了。③气息中止,死亡。

(2)与世长辞( )

①文辞,言辞。②告别。③辞退,解雇。

3.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 1 )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 "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

(2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住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什么是"弥留之际”? 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

参考答案:

1.欺凌  弥漫郑重 勉励

2. (1)③ (2)②

3. (1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意在要肖邦永远记着祖国。

(2) “弥留之际”的意思是病危将死的时候。肖邦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13、理想的风筝阅读理解答案

1文章写了刘老师那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欣赏:(1)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2)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着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3文章最后写道“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与前文哪一句话互相照应?

4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给我印象最深?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这篇文章是理想的风筝 是吧...

(1)(笑)谈腿疾(2)写板书(3)放风筝

(1)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柳枝迎风飘荡时的生机盎然。

(2)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刘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伟大,对事业的追求和执着,并让孩子们十分敬佩,更流露出同学们对刘老师的担心。

蓝天上,-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因为刘老师并不因身体残疾而对人生悲观,他对生活有着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这让我深受感动,所以印象最深。

14、争论的故事阅读理解答案

问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kao ya zheng bian lang fei

(烤鸭) (争辩)  (浪费)

guan jian ping Ii zan xu

(关键) (评理) (赞许)

shi ji man yi pou kai

(时机) (满意) (剖开)

二、填关联词语。

1、哥哥说:“我(如果)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2、弟弟说:“依我看, (只有)用火烤才() 好吃。

3、一个同学说:“(丕是)他们笨, (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4、(无论) 做什么事,(都) 应该抓紧时间先做起来。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争论的故事》中,故事的起因是射雁充饥,经过是争论吃法,找人评理,结果是大雁飞走了。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事情应把握时机,如果陷入无休的争论,必将一事无成。

15、黄河的主人阅读理解答案

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⑦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巩固泥沙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20.黄河在近2000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中加点的近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21.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2.治理黄河管住泥沙的方法有哪些?(2分)

2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

20、不能,近表示估计,后面的年代并非准确计算所得,如果去掉就变成刚刚好是2000年了,就太绝对不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1)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造成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2)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2、(1)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2)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23、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黄土高原由于失去天然的保护层,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

24、示例1:要保护、美化环境,大量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示例2: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16、好的故事阅读理解答案

1.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2.《好的故事》的写作时间略后于《雪》,作者所处的环境和《雪》也相似,所回忆的也是故乡的景色,不过所写的不是冬日的风光,而是江南郊野河边的景致。请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

3.题目之中有“故事”,文章中也说“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流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应该说,作品中有着连绵的故事。可是,全篇中并没有什么故事。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4.作者在《好的故事》中反复提到昏暗的灯光和一本书《初学记》,这些对于了解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案:

解析:

1.共分四层:第一层(第1~2段),交代环境,引起下文。第二层(第3段),梦见一个好的故事。第三层(第4~10段),叙述这个好的故事。第四层(第11~12段),追回故事,完成故事,留下故事。

2.表现鲁迅对黑暗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有乐观的信念,决不放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3.第一,因为是写梦境,梦境常常记忆不真;第二,事和人俱在景中。

4.《初学记》是本资料书,灯火又很暗,昏昏欲睡,和作者当时所处的重重重压下的环境相似,也能表现作者郁闷的心情。

17、圆明园的毁灭阅读理解答案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联系上下文,想想文章中划线的部分起到什么作用?(B)

A、总起

B、过渡

2、选择正确的'解释。

武陵春色(A)

A、情景,景象

B、种类

C、脸上表现出的样子

3、选择正确的解释。

举世闻名(C)

A、听见

B、消息

C、有名望

4、选择正确的解释。

风景名胜(B)

A、能担任

B、优美的地方

C、超过

D、能承受

5、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这篇课文的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文章为什么要花很大的篇幅去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呢?

答: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描写辉煌的过去可以让人感受到被毁灭的可惜和英法联军做法的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