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的一词多义
桃花源记中的一词多义
1、桃花源记中的一词多义
1、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2、舍:
(1)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2)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3、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4、志:
(1)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5、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6、为:
(1)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2)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7、遂:
(1)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2)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8、向:
(1)寻向所志(原来)
(2)眈眈相向(看)
9、得:
(1)便得一山(看见)
(2)得其船(找到)
10、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11、穷
欲穷其林(尽,穷尽)
穷冬烈风(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2、桃花源记的一词多义
1、《桃花源记》的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向:
(1)寻向所志:从前
2、拓展: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3、桃花源记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一、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志”通“记”,做标记。
“缘”通“沿”,沿着。
“具”通“俱”,完全,详尽。
二、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口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
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三、一词多义
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
出:(1)不复出焉:出去。(2)皆出酒食:拿出。
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1)中无杂树:“中间”。(2)晋太元中:“年间”。(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2)遂迷:“终于”。(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1)鸡犬相闻:听见。(2)闻有此人:听说。
4、桃花源记一词多义
1、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2、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3、舍: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4、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5、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6、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7、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8、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9、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0、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5、桃花源记一词多义归纳
1、乃:
(1)见渔⼈,乃⼤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2、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拿出。
3、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4、舍:
(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5、中:
(1)中⽆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
6、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译为:所做的标记。
7、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在定语和中⼼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助词,不译。
(4)渔⼈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美池桑⽵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
8、为:
(1)武陵⼈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为(wèi)外⼈道也:介词,对,向。
(3)此⼈⼀⼀为(wéi)具⾔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9、遂:
(1)遂与外⼈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问津者:“就”。
10、得:
(1)便得⼀⼭: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1、闻:
(1)鸡⽝相闻:听见。
(2)闻有此⼈:听说。
6、小石潭记中的一词多义
《小石潭记》中的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án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卷(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7、小石潭记中的一词多义有哪些
《小石潭记》中的一词多义:
1、清:“水尤清冽”中作形容词,意为清凉;“以其境过清”中意思为清净,冷静,作形容词。
2、见:“下见小潭”现在写作“现”,现出,作动词;“明灭可见”中意思为看见,作动词。
3、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意思为由,作介词;“隶而从者”意思为跟随,随从,作动词。
4、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意思为大约,约摸,作副词;“明灭可见”中意思为能够,可以,作副词。
5、差:“参差披拂”中意思为长短不一,作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意思为交错,作动词。
6、环:“如鸣佩环”意思为玉环;“竹树环合”中意思为环绕。
7、为:“全石以为底”意思为作为;“为岩”意思为成为。
8、以:“以其境过清”意思为因为;“卷石底以出”意思为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全石以为底”意思为把。
9、游:“皆若空游无所依”意思为游动;“同游者”意思为游览。
10、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似与游者相乐”意思为逗乐,嬉戏。等等。
8、石钟山记而的一词多义
而:
1.徐而察之(表修饰) ;
2.空中而多窍(表并列);
3.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
4.人而无仪《相鼠》(表假设)。
《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在艺术上,此文具有结构独特、行文曲折、修饰巧妙、语言灵活等特色。
这篇文章将议论和叙述相结合,通过夜游石钟山的实地考查,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进行了分析批评,提出了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的论断,表现了作者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富有教育意义。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9、桃花源记中的古今异义词
1、《桃花源记》的古今异义词有:
(1)鲜美(古义:鲜嫩而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3)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5)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6)无论(古义:不要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7)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8)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9)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10)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11)如此(古义:像如此;今义:如此)
(12)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10、马说中的一词多义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同“祇(只)”,只、仅仅。
二、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1、小石潭记5组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12、《氓》中的一词多义
①其(黄)而陨:变黄(形容词作动词)
②(二三)其德:经常改变(数词作动词)
③(夙)兴(夜)寐:在白天/在晚上(名词作状语)
④三岁食(贫):贫困的生活(形容词作名词)
⑤士(贰)其行:不专一,有二心(数词作动词)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1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词多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词多义有为、负、使、于、引、徒、幸、以、欢、顾、必、因、传、从、乃等。
一词多义
为
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琴声(演奏)
②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④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作为)
⑤拜为上卿(担当)
负
①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于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在)
②君幸于赵王(被)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和)
④归璧于赵(到)
⑤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引出对象,无意义)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因跪请秦王(于是,就)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
闻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
且
①且庸人尚羞之(即便)
②北山有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上
①怒发上冲冠(向上)
②臣乃敢上璧(献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介绍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14、短文两篇中的一词多义
之:
①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③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鲜:
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
名: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②名之者谁?(动词,命名)
丁:
①往来无白丁(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②庖丁解牛(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逍遥游》)
③其日丙丁(天干的第四位)(《吕氏春秋》)
往来:
①往来无白丁:交往的人。
②其中往来种作:来来往往的人。
外:
①中通外直:外面。
②遂与外人间隔:以外。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此篇古文被选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第17课课文。
15、石钟山记一词多义
1、是
是说也,人常疑之
是:代词,此,这。是说也:这种说法。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是:代词,这样。皆是也:都这样。
觉今是而昨非
是:对的,正确的。
人民是宝
是:动词,表示肯定判断。
2、因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因:介词,因而。
因笑谓迈曰
因:介词,因此。
如因善遇之
因:介词,趁着。
3、焉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焉:语气助词,无义。
硿硿焉
焉:作形容词、副词词尾,表示语气上的停顿,无义。
微波入焉
焉:兼词。介词兼代词:于此
且焉置土石
焉: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代词,它,指《捕蛇者说》这篇文章。
4、然
然是说也 然:但是。
森然欲搏人 然:的样子。
5、而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而况:连词,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扣而聆之 而:连词,表相承。
而大声发于水上 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而:连词,表转折。
徐而察之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而:表因果关系,因而,因此。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而:表示转折关系,却。
余固笑而不信也 而: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6、扣
扣而聆之 扣:动词,敲打
公瞿然,握手扣之 扣:拉,牵
7、殆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大概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殆:大概,恐怕
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殆:几乎,将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殆:危险。
16、小石潭记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
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
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9.清:
古义:凄清;冷清清。
今义:清晰,清净等。
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
(1)清澈。水尤清冽;
(2)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
(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出现。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以其境过清;
(2)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把。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形容词,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形容词,像蛇(爬行)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形容词,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通假字
日光下澈,(“澈”通“彻”,意为:穿过,透过)
17、小石潭记一词多义
1、可: (1) 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 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 (1) 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 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3、清: (1) 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 (1) 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 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看见。下见小潭;
(2) 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 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1) 因为。以其境过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把。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8、游褒禅山记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1.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 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7. 观
⑴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欣赏)
⑵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
- 小学体育一等奖说课稿:50米快速跑
-
2023-08-23 22:11:11
-
- 知己难求的经典语录235句
-
2023-08-23 22:08:24
-
- 亲子活动心得体会
-
2023-08-23 22:05:38
-
- 左旋肉碱评价好评50字136条
-
2023-08-23 22:02:52
-
- 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观后感
-
2023-08-23 22:00:06
-
- 班会心得体会
-
2023-08-23 21:57:20
-
- 医患沟通心得
-
2023-08-23 21:54:34
-
- 买车载香水好评90个
-
2023-08-23 21:51:48
-
- 对老师的赞美的话187个
-
2023-08-23 21:49:02
-
- 爱的教育观后感300字5篇
-
2023-08-23 21:46:16
-
- 最让人感动的一句话227句
-
2023-08-23 21:43:29
-
- 万圣节朋友圈文案187个
-
2023-08-23 21:40:43
-
- 生命的红线观后感
-
2023-08-23 21:37:57
-
- 城南旧事好词好句119个
-
2023-08-23 21:35:11
-
- 司马光勤学原文及翻译
-
2023-08-23 21:32:25
-
- 给同事好友的离别赠言大全
-
2023-08-23 21:29:39
-
- 去角质洗面奶好评89个
-
2023-08-23 21:26:53
-
- 写给父亲催泪的话简短257句
-
2023-08-23 21:24:07
-
- 现代诗大全100首超短
-
2023-08-23 21:21:21
-
-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的说说212句
-
2023-08-23 21: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