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故事 > 正文

​小木偶奇遇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木偶奇遇记故事概括及道理)

2023-07-10 08:23 来源:学河网 点击:

小木偶奇遇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木偶奇遇记故事概括及道理)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非常广为人知的儿童文学,在我小时候就已经看过《木偶奇遇记》的动画片以及电影,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是第一次阅读全本的《木偶奇遇记》的故事。这一次的阅读让我对这一部儿童文学有了新的认识。

《木偶奇遇记》的主要思想及心理逻辑

这部儿童文学主要就是讲述一个淘气、懒惰、调皮且爱说谎的“坏孩子”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奇遇转变成为一个诚实、勤劳、听话的“好孩子”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逻辑并不复杂,就是

image.png

希望以此来教育孩子们不要学习作为坏孩子的匹诺曹,而是要作为好孩子才能受到嘉奖。

这样的写法在行为心理学上也是可以得到支持的(此理论一般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有介绍)。强化与惩罚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两大基本规律,其理论基础的发端实际上来自于著名的“巴甫洛夫实验”。强化即是通过一定的刺激加强客体的某种行为;惩罚则是相反,通过一个负面的刺激来减少客体的某种行为。

在《木偶奇遇记》前半段,在匹诺曹的“坏孩子”阶段,他因为自己“坏”的行为而产生了不好的结果。所以在这个部分实际上在告诉儿童读者“如果你跟匹诺曹一样,那么也会遭受不好的结果”,用行为心理学来解释,这是一种典型的“惩罚”。

而后半段,在“好孩子”阶段,匹诺曹因为其好的行为成为了一个大人眼中的好孩子,而得到了更多大人的赞许与青睐。这种逻辑在行为心理学来讲是正向强化,即为“你像他一样做一个好孩子就可以得到家长的爱”。

这就是《木偶奇遇记》为什么能够有教育意义的心理学解释。

《木偶奇遇记》的适读范围

儿童文学不像其它的文学作品具有全人群的普适性,而是具有其适用范围。接下来就分析一下这样的一本《木偶奇遇记》适读范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会出现短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这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比如在幼儿期到小学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这样的时期,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反规则的反抗行为。比如妈妈对孩子说:“你怎么做就是乖宝宝。”孩子说:“不,我不当乖宝宝。”

而在这样的转折(或者危机期)时期,如果再给孩子上文所说的“惩罚”作为威胁,纳闷可能效果并会很好,反而有可能错误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而如果在孩子心理发展比较平稳的时期,则非常适宜与孩子一起读这样的一本《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的最佳阅读方式

我手中的这本是万卷出版公司出品的2019最新的版本,这本是属于精装绘本的装帧方式,里面有很多精美的插画。所以正确的阅读方式应该是家长陪着孩子一起阅读,在学龄前的话可以以睡前故事的方式与孩子一起跟随匹诺曹进行冒险,在小学期间,家长也应该适时为孩子讲述其中的道理以强化其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