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故事 > 正文

​关于吴敬梓的故事 生平事迹介绍

2023-08-27 12:55 来源:学河网 点击:

关于吴敬梓的故事 生平事迹介绍

关于吴敬梓的故事 生平事迹介绍

吴敬梓的故事

说起清代著名的大文豪,《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故事,颇有些传奇色彩。相传他出身官宦人家,年少时饱读诗书,经常随父亲游历各地,因而见多识广。世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少年时代的吴敬梓无疑是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幸运儿。

image.png

吴敬梓像

然而命运有时也无情,到了二十三岁上,吴家家道中落,祖宗福荫渐渐用尽,加之屋漏偏逢连夜雨,吴敬梓的父亲又突然去世,从此,吴敬梓的故事翻开了辛酸的一页。

在其后半生的岁月里,不仅功名无望,且经济状况也日渐窘迫,常常需要卖文以换银钱谷米,甚至连家中珍贵的藏书也不得不送进当铺维持生计,加之原本出身官宦人家的吴敬梓又生性豁达,不善营生,朋友来往间多有银钱接济,往好听了说是乐善好施,慷慨救急,说不好听了,也就是族人时常拿来褒贬他的那句“挥霍无度的败家子”,在安徽全椒县广为流传的吴敬梓的故事中,有关吴敬梓缺乏金钱观的说法,亦普遍被人们所认可。

年过而立之时,吴敬梓迁居南京。尽管家境已十分艰难,依然爱好宾客交游。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各类名流雅士,也亲眼见证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生活阅历愈发丰富。在与形形色色的达官贵人周旋的过程中,吴敬梓逐渐领悟到科举制度的弊端,饱尝世态炎凉之后的他,终于放弃了曾经醉心的功名,转而将后半生的精力投入到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上,历经多年批阅编修,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著作。

吴敬梓家庭出身

据史料记载,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出生于安徽地方官宦世家,早年门庭显赫,家族中人才辈出,吴敬梓的曾祖曾得中过顺治年间的探花,祖父吴旦也是一位薄有才名的监生,吴家族中叔伯也皆为进士及第,如此看来,吴敬梓家庭出身高贵,家学渊源,童年时期受到过良好的文化熏陶,因而日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才有此成就。

吴敬梓像

童年时期,由于家庭出身环境的影响,吴敬梓在诗书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之当时吴家家世显赫,常有文人来往,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下,聪明好学的吴敬梓很早便在文学上展露出过人的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少年才子,其读书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常常令人惊叹。

少年时代的吴敬梓经常随父参加一些当地风雅名士的聚会。加之吴敬梓家庭出身官宦之家,因而自然养成一种放荡豁达的气度,开阔的胸襟中饱含淡看红尘的高洁之志,与他接触之人很容易被他高雅的气质与非凡的眼界所折服。

据说有一次,未及弱冠之年的吴敬梓赴县中名士的宴会,踌躇满志间登上赣榆县城的高阁,当众作了一首五律《观海》,使得满座皆惊,赞叹其才思敏捷与诗境雄阔,可惜,在现有史料中,仅在《文木山房集》中能够读到吴敬梓少年时期收入创作的一首“观海潮”。

至青年时代,吴家家道中落后,吴敬梓便再也无心功名,只将满腔热血与毕生精力尽数投入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上,因而终于成就了人们所熟知的不朽名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家乡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的家乡位于安徽省东部的全椒县,为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城,面积不大,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所在。

吴敬梓家乡全椒县

全椒县风景如画,自古人才辈出,不仅是吴敬梓的家乡,更出过张贻惠、张贻侗、周先庚等近代教育界名人,为中国的科教兴国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

此外,全椒县凭借其水路往来便利,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历来享有“江淮背腹”、“吴楚冲衢”的美誉。近年来,更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动周边诸多产业,迅速成为新滁城副中心城市。不仅如此,南京都市圈的主要核心圈层也集中在这里,该县因而一度成为皖江城市带东向的桥头堡,坐拥宝库,继而越来越受到安徽省政府的重视。

作为长三角腹地首屈一指的制造工业加工基地、农副产品配送基地和旅游休闲观光县城,全椒县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前来。可想而知,旅游业一旦发达,招商引资大环境也因此日益优化,几年间,该县先后被政府评为中国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和浙商投资最佳服务县,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在全省名列前茅。

时至今日,吴敬梓的家乡全椒县在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建设下,已然日益展现出全国先进县城的崭新风貌,各项指标均达到先进标准,尤其是作为全国十大环保城市之一,全椒县的环境治理工作,在当地也是十分突出的。

吴敬梓字

清代著名的讽刺文学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为安徽全椒县人士。全椒吴敬梓纪念馆介绍中称“吴敬梓字敏轩”,并且现存于世的吴敬梓手写《兰亭叙》文稿中,还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字样清晰可见,乃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吴敬梓像

吴敬梓字敏轩。作为清代安徽第一文豪,吴敬梓的故事在全椒当地,可谓家喻户晓。

原本出身官宦世家的吴敬梓天资颖聪颖,家学渊源,文章过目即能背诵,自幼便被父亲寄予厚望。相传吴敬梓除了精心研读儒学百家、经史典籍外,还广泛涉猎稗官野史、诗词曲赋,因此小小年纪便学识渊博,行文作诗能一蹴而就,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才子。

可惜吴敬梓成年后,吴家家道中落,他本人屡次科举落地,深感功名无望,加之吴父过世后,族中亲友对族产虎视眈眈,更令他亲身体会到世态炎凉,饱尝人情冷暖,索性放弃了科举之途,离家搬迁至南京,后半生专心于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安心充当起他的“秦淮寓客”来。

这一时期的吴敬梓经济上已陷入窘境,时常需要靠卖书卖文为生,然而他依旧不改交游广阔之习性,因此平日里还是与诸多文人雅士相互来往,品评书画,饮酒作诗,更为了带头修缮祖祠一事,不惜卖掉了最后的祖产——全椒老屋,因此在族人中留下了一句“不善治生,生性豪迈”的评价。由此不难想象,至五十四岁寿终之时,昔日远近闻名的全椒才子,生活上早已清贫到家徒四壁的地步了。

吴敬梓的风格

读过《儒林外史》的朋友或多或少都对清代著名小说家,安徽才子吴敬梓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吴敬梓以犀利讽刺的笔法写尽了科举制度的腐朽昏聩与官场的人生百态,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吴敬梓作品

说到吴敬梓的风格,人们往往容易联想到近代史上另一位以“文化刺客”著称的文学巨匠,事实上,那位大文豪亦对吴敬梓的作品赞誉有加,认为其创作“秉持公心,指擿时弊”。这位人所共知的近代文学巨匠,便是有“国魂”之称的鲁迅先生。数百年后,鲁迅小说横空出世,其多部著作中贯穿的现实主义精神与犀利批判的锋芒,毫无疑问是从先辈吴敬梓的思想和艺术理念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据说《儒林外史》创作期间,适逢吴敬梓人生低谷,父亲亡故后家境日渐艰难,很多时候甚至柴米都难以为继,不得不以卖文卖书、典当家私为生。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年少成名的才子忽然对人生境遇及官场仕途有了一番全新的理解,因此,后世一致认为,若无成年后的坎坷经历和对清代科举制度的深度剖析,原本出身宦官世家的吴敬梓断不会倾尽毕生心血写成这样一部满含辛辣讽刺意味的《儒林外史》小说,独树一帜的吴敬梓的风格,亦不会给后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及深远的影响。

吴敬梓故居

清代著名小说家,《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故居,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河交界处,四周风景优美,毗邻古桃叶渡,被命名为秦淮水亭,是当地群众最喜玩赏之所在。

吴敬梓故居

吴敬梓故居占地约八百平米,与吴敬梓纪念馆仅一水之隔,长方形的院落式建筑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分为古桃叶渡,渡口立有上书“桃叶渡”字样的石碑,其后不远处,乃是一座精美的石牌坊,相传这里因西著名的晋大书法家王献之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而得名。院落北半部分,便是吴敬梓故居建筑群,内有洗砚池、文木亭等园林景致,四周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文人生前的生活遗迹历历在目。居室内一应器物俱全,多宝阁上陈列着多种版本的《儒林外史》著作,吴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生活片断,皆在此处展现,因而人们常说,吴敬梓故居,无疑是研究吴学文化之无可取代的重要历史遗迹。

游吴敬梓故居,最值得细细品鉴的当属秦淮水亭。这座仿明清亭榭式的三层楼水亭建于故居以北,上下层次分明。第一层可见到吴敬梓的出生地,安徽全椒乡野的全景图;第二层便是《儒林外史》名作及各种插图版连环画,以及后人对该作的向关研究文章。

当年吴敬梓在此过着清贫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更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热情,其后半生的光阴大半投入到《儒林外史》的创作上。书中人物情节皆以秦淮河为背景,幽默诙谐中深刻揭示了官场腐败与盛世危机,不愧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不朽的名著。

吴敬梓简介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本为安徽全椒人。相传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擅于小说及诗词创作,故有“安徽第一大文豪”美誉。今人得知吴敬梓的简介,主要是从他的不朽名著《儒林外史》及安徽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的外墙之上,除此之外,外界关于吴敬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流传得并不甚广。

吴敬梓画像

吴敬梓家学渊源,一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青年时代,遭逢家道中落的吴敬梓仕途之路屡屡受挫,饱尝生活艰辛,亲眼目睹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科举制度的罪恶,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时而可见笔法辛辣,抨击社会制度的相关内容。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他的传世之作中,以《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作品最具代表性,而今人谈起吴敬梓,最为津津乐道的,当属他晚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据说,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之时,大清科举制度依然腐败不堪,卖官鬻爵现象时有发生,许多身负奇才的青年学子因此被长久埋没,无缘官场,因而大清吏治也越发腐朽,这些情况在吴敬梓简介中并未详细谈及。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文学价值不言而喻。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盛赞其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作者吴敬梓以反对科举制度与封建礼教的中心思想贯穿其间,生动地讽刺了追逐功名富贵而带来的虚伪、丑恶的社会风气。

吴敬梓的作品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年少成名,素有少年才子美誉。他生平饱读诗书,却与仕途无缘,郁郁不得志,遂将毕生精力尽付文学创作之上,时至今日,吴敬梓的作品依然饱受世人赞誉。

吴敬梓的作品

相传,吴敬梓晚年看淡世态,醉心笔耕,于清贫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以及史学研究著作。当世流传的吴敬梓的作品有不少,其中,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堪称其代表作。

《儒林外史》创作于乾隆年间,至嘉庆年间受到民间学者所关注,并一度引起学术界的一场讨论。该小说以写实主义讽刺的手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态度和表现,深刻地揭示了原本纯良的人性在追逐功名利禄的过程中,遭受腐蚀的一系列原因。

一部《儒林外史》的绝妙之处,在于其通过生动的笔触对当时官场吏治的腐败、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封建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嘲讽,揭露了清代吏治黑暗的真实情况,在当时腐朽的社会大环境下,堪称振聋发聩的声音。同时,作者吴敬梓也借该作热情歌颂了少数独善其身,坚持自身原则的饱读之士,从而抒发了作者对理想中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向往。

除了这部经典的小说之外,《文木山房诗文集》也称得上是吴敬梓作品中较有影响力的代表作。

从清代至民国社会,许多著名文学大家拜读吴敬梓作品后都赞不绝口,民国文豪胡适亦在《吴敬梓传》中称:“安徽的第一大文豪,当属全椒的吴敬梓。”

对吴敬梓的评价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素有安徽第一文豪之称。他出生于全椒县的世族大家,自幼酷爱诗书,少年时就以风采风流而著称,只可惜成年后家道中落,命运多舛,一生与仕途无缘。吴敬梓晚年醉心书法及小说创作,著有深刻揭露清代官场黑暗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因而世人对吴敬梓的评价颇高,称其为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

吴敬梓作品

其实,除了文学成就之外,全椒当地的吴氏家族的后人对吴敬梓的评价更为全面。据吴氏宗亲介绍,吴敬梓生性豁达,交游广阔,与清代许多的文人雅士都有交往。清代文人多好饮酒赋诗、行酒令等风雅游戏,觥筹交错,酒至半酣之时,吴敬梓常有惊艳之笔,其出众的文采往往就在游戏之作中表露无遗。

不幸的是23岁那年,吴敬梓的父亲去时,吴家陡然败落。面对那些如狼似虎侵吞祖业的近亲,吴敬梓感受到世态炎凉,道德沦丧的悲哀,加之当时的清朝科举制度已趋腐败,身负旷世才学的吴敬梓功名无望,遂变得愤世嫉俗,纵情悖礼,于33岁那年搬离故土,移家南京。

在南京生活的那段岁月,吴敬梓虽生活清贫,时常需要靠卖书卖文度日,却依旧喜爱呼朋唤友,文人小聚,时而出钱接济同样清苦的文人,时而与一众好友冬日绕行城墙大搞“暖足”活动,甚至为了带头修建祖祠,不惜将最后的祖产全椒老屋变卖,因而这一时期,人们对吴敬梓的评价是“乐善好施却放浪不羁”。也正是在这段岁月里,他将毕生的精力与才学谱写成一部不朽的名作《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