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句子 > 正文

​经典成语故事100篇全集文本

2023-06-30 19:14 来源:学河网 点击:

经典成语故事100篇全集文本

1、向平愿了成语故事

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隐士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一生有才学,就是不愿做官,他抚养几个儿女长大,并帮他们成家后,自己同家人告别,同友人北海禽庆遍游五岳名山,最后客死他乡,不知所终。

【释义】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了:了结。向平的心愿已了。指儿女都已婚嫁。

2、莼羹鲈脍成语故事

image.png

西晋时期,吴县人张翰才思敏捷,他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经常与朋友外出喝酒聊天,吃莼菜羹与红脍鲈鱼。他曾到洛阳大司马府做官,见官场黑暗,不由得想起家乡的莼羹鲈脍,就毅然促,悄悄地回到故乡。

【释义】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3、覆车之鉴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洛阳人贾谊从小就有天才儿童的美誉,汉文帝听说他很有才学,请他进京担任博士,问他治理国家的看法。贾谊主张要以秦朝灭亡作为镜子,时刻提醒自己要施行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才能使国家强大。

【释义】复:倾复;鉴:镜子。把翻车作为镜子。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4、功败垂成成语故事

东晋大将谢玄在叔叔谢安的指挥下取得了淝水大战的全面胜利,迫使前秦王苻坚逃回关中,谢玄乘胜追击,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就在北方快要统一的时候,东晋皇帝听信谗言令其收兵驻守淮阴。统一北方未遂,人们感叹他师败垂成。

【解释】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5、不懂装懂成语故事

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刚到南方,肯定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如果虚心请教别人,也许并不难懂。可这位先生可不想去问别人,那样显得自己太无知,岂不是太没面子了。他宁肯不懂装懂,结果惹出许多笑话来。

有一次,地方上一个乡绅请他去做客,大家聊得很开心,这时,仆人送上一盘菱角。这位没吃过菱角,又不好意思问,主人家又一再请他先尝,无奈,他只好拿起一只菱角,放到嘴里去嚼。主人看他连壳也没有剥就吃了,心里很诧异,问他:“这菱角是要剥了皮才好吃的,你怎么整个丢到嘴里去嚼呢?”他明知自己弄错了,却一本正经地说:“刚刚到南方来,有些水土不服,连壳都吃掉了,为的就是清热解火。”

主人摇摇头,说:“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呢?你们那儿这东西很多吗?”那人答道:“多得很呐!山前山后到处都有的长呢。”主人不禁哑然失笑。还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逛街,在菜市场上,他们看到一个人在卖姜。这人没见过姜是怎么生长的,就问道:“一棵树上一年能结多少姜?”卖姜的人和周围的人都笑了,他们说:“姜是地里长的,怎么能是树上结的呢?”他却硬是和别人争辩个没完:“你们真是笨呀,姜是树上结的,我会不知道?我们邻居家就有一棵姜树,不信,我们问问去?”他虽然这样说,但心里也发虚,因为他知道他的邻居家根本没有姜树,他不过是为自己解围罢了。他的朋友心里明白他是不懂硬要装懂,于是,便故意对大家说:“他这么有学问的人会不知道姜是地里长的吗?他不过是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对的,就要敢于坚持,错的,也要敢于改正,这样才能进步啊!”那人听了朋友的话,脸红了。

这就是成语“不懂装懂”的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不明白的问题时,不会就是不会,要多善于向别人学习,不要装懂,反而,遭到别人的嘲笑。

6、虎头蛇尾成语故事

清朝时期,官场十分,只要有钱就可以捐官。京城的都老爷给皇上上奏折要求整顿吏治。湖南巡抚接到皇上的指令,立即组织手下的文武百官进行考试,并声言对请人代考的人斩立决,当场抓了他二少爷的手,此事就只好虎头蛇尾了

【释义】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7、松柏之志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宗世林看不起曹操的为人,总不想与他交往。曹操深为恼火,直到担任司空总揽朝事务时,来问宗世林能否交往了吗?宗世林回答说:“松柏之志犹存。”后来曹操掌握权后,以宗世林位不配德而治罪。

【释义】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8、无能为役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和卫国遭受攻击,他们向晋国求救,晋景公愿意以兵车700乘相助,命大将翕克为主帅。翕克认为:我们已经有城濮一战的经验,如果有先君的英明和以前大夫的认真,一定能胜。我不能与先前大夫相比,请发800乘兵马。

【解释】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

9、受宠若惊成语故事

唐太宗时期,官吏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题,先后三次给漕运官更改考评绩“中下、中中、中上”,该官吏表现出宠辱不惊。后来卢本人也大起大落,命运坎坷,他的心情始终平静如水,并不因起落无常而受宠若惊。

【解释】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10、镜破钗分成语故事

南朝陈将要灭亡时,驸马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估计不能相保,就将铜镜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分开行动,相约于正月十五日当街卖破镜来取得联系。陈朝灭亡,妻没入杨素家。到期,徐德言辗转依约至长安,找到卖破镜的妻子,夫妻团聚.

【解释】比喻夫妻失散、离异。

11、功成不居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老子提出辨证的治主张,他认为天下人知道美与丑对立,有和无对立相生。圣人治国知道有为和有所不为,采取无为策;知识有教则有不教,行不言的教育。万物各有所为,圣人不去掌握,事功告成,圣人功成不居,人瞄功于他。

【解释】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12、星星之火成语故事

明朝时期,宰相张居正起用名将戚继光练兵对付倭寇的侵略,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水灾。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叛乱,他认为是贪官与无赖所为,起义的力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令惩治贪官悍将,迅速平息了叛乱。

【释义】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13、取而代之成语故事

楚国末年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从小死了父亲,跟着叔叔项梁学习剑术,项羽却豪言壮语地说要学习对付千万马的本领,项梁就教他兵法。项梁杀了人,他们逃到吴中,秦始皇东游会稽山路过吴中,项羽远远观望并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

【解释】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14、击钵催诗成语故事

南朝时期,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文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萧文琰认为这不是难事,就与丘令楷、江洪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就做成一首诗。

【解释】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

15、冥顽不灵成语故事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表》得罪了唐宪宗,被贬到潮州当刺史。他上任后,听说当地的恶溪里有鳄鱼伤害人畜,就写一篇《祭鳄鱼文》去警告鳄鱼7日内迁往南海。如果继续冥顽不灵的话将遭到捕杀,正好一场雨赶走鳄鱼。

【释义】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16、颜天壤成语故事

晋元帝为了钳制王敦,任郗鉴为安西将,镇守合肥,统领江西、扬州等地的队。王敦则推荐他为尚书令。郗鉴回京途中去拜谒王敦,双方就当年满武秋当机立断效忠贾后发表看法。郗鉴认为危急之时不能偷生屈节厚着脸皮活在世上。

【解释】腼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天壤:天地,指人世间。形容丧失气节,厚着脸皮活在世上。

17、灌瓜之义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梁国与楚国边境都种了很多瓜,楚人忌妒梁人瓜种得好,乘天黑把梁人的瓜全都毁了。梁人没有报复,在县令宋的带领下,夜间去给楚人浇瓜,楚人的瓜长得一天比一天好。楚王听说后,以重金相谢,并表示以后长期修好。

【解释】灌:浇灌;惠:恩惠。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纠纷。

18、沆瀣一气成语故事

唐僖宗时,主考官崔沆录取一个成绩平平、长相也不出众的崔瀣,并分配他一个很好的官职。崔瀣得意洋洋去上任,显出一幅不可一世的样子。人们纷纷猜测他与崔沆的关系,有人还嘲笑他们是“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释义】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何郎傅粉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的女婿何晏长得十分俊美,他经常涂脂抹粉。曹丕称帝后,想亲自检验一下何晏有多美,在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他请何晏在宫内喝酒,让他吃加辣的热鸡汤面。何晏一边吃,一边不停地擦汗。一碗面吃完,脸上的脂粉全部被擦干净了。

何郎傅粉的意思是:傅粉:抹粉。原指何晏脸色白净,如同擦了粉一般。后指美男子。

20、葫芦依样成语故事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释义】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21、直言贾祸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伯宗为人正派耿直,敢讲敢为,不怕得罪权势。他的妻子每次在他上朝时提醒他不要讲直话,避免直言贾祸,晋厉公是一个昏庸虐的君主,喜欢溜须拍马之徒,他看不惯伯宗的正直,就听信谗言将伯宗处死。

【释义】直:坦率、直爽;贾:买,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

22、五色无主成语故事

传说舜统治时期,禹奉命治理黄河水患。一次禹带人渡长江巡视,在江心见一条巨大的黄龙从江水里冒出头来,船上的人大惊失色,五色无主。只有禹镇定自若,对黄龙说他可以视死如归。黄龙听了禹的话,只好沉入江底溜走了。

【释义】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23、箕山挂瓢成语故事

相传唐尧时期,不愿当首领的许由隐居在箕山一带,他过着自食其力的简约生活。一次他在颍水边用手捧水喝时,有人送他一只水瓢,挂在树上,风吹得乒乓作响。许由心里很烦,把它丢到一边,头也不回就走了。

【释义】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24、靡靡之音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晋平公在城外建造一座豪华的宫殿。卫灵公带涓乐师前去祝贺,席间涓乐师把在濮水边听来的乐曲弹了一遍。晋国的旷乐师马上制止说是商末延乐师为纣王所作的靡靡之音,听了会沉湎声色中。3年后,晋平公因贪色而亡。

【释义】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25、磨砖成镜成语故事

唐玄宗开元年间,在沙门道一住传有一位高僧大德,每天都坚持坐禅悟道。慧能大师问他终日坐禅为的是什么,大德回答为成佛。慧能大师就在庵内取一块砖头往石头上磨,大德问作什么用?慧能大师启发他说作不可能成功的镜子。

【释义】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26、终南捷径成语故事

唐朝进士卢藏用没有官职,他来到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以扩大影响,朝廷终于让他出来做官。想退隐天台山的司马承对卢藏用向他推荐隐居终南山说:“终南山的确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卢藏用深感羞愧。

【解释】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27、物腐虫生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范增为项羽设计鸿门宴借机杀掉刘邦,项羽没有决心,让刘邦得以逃脱。刘邦造谣中伤范增,挑拨他们的关系,项羽中计疏远范增,结果被刘邦所灭。苏轼在《范增论》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释义】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28、十羊九牧成语故事

北周后期,隋文帝取代北周权后,恢复汉制,把国土重新划分成很小的郡县进行管辖,造成官员成倍地增加。杨尚希对此忧心忡忡,看到每年开销急剧增加就上书隋文帝要改变这十羊九牧的局面。隋文帝采纳了建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解释】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29、醇酒美人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兵围困,赵相平原君派人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救赵,迫于秦国的压力,晋鄙不敢行动。魏公子信陵君盗取兵符,杀了晋鄙,亲自率救赵。他中了秦王的反间计被魏王免职,他只好纵情于醇酒美人之中。

【释义】指酒色。

30、雀屏中选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窦融觉得女儿才貌双全,不能轻易许给平庸之辈,得嫁一个真正的贤人。于是他在门屏上画两个孔雀,表示谁能同时两箭射中两孔雀的眼睛就将女儿嫁给他。很多公子都去射箭比武,可惜都不能如愿。唐高祖一箭射两目而娶得她。

【解释】雀屏:画有孔雀的门屏。指得选为女婿。

31、东门黄犬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丞相李斯被诬以谋反的罪名入狱,秦二世派宦官赵高去审理他的案子。赵高本来与李斯有仇,便乘机把他的家族和宾客全部抓了起来,屈打成招被判死刑,李斯在行刑前对次子说多想与他牵着黄狗到上蔡东门外去打猎。

【解释】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32、燕市悲歌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荆轲到了燕国,喜欢燕国的狗屠及善于击筑的高渐离。荆轲喜欢喝酒,经常与狗屠及高渐离在街上喝酒,喝得高兴时,高渐离击筑,荆轲根据音乐而歌唱,十分快乐。有时唱到伤心处,于是大声哭泣,旁若无人。

【解释】以之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

33、遇人不淑成语故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诗描写女人的艰难生活,谈到女人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很不容易,如果错嫁一个负心人,生活就会不幸福,直到最后被丈夫遗弃,她只有痛苦地叹息自己遇人不淑。

【解释】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34、跖犬吠尧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大臣田单不计较骂他的貂勃,备酒宴向貂勃请教错在哪里?貂勃回答说跖犬吠尧并不是尧不圣明而是各为其主。田单把他推荐给齐王,齐王派他出使楚国,引起齐王9个宠臣的不满而攻击田单,貂勃慷慨陈词救了相国田单。

【解释】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

35、驿寄梅花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陆凯与范晔是很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一年早春,陆凯遇到去长安的驿使,就折下一枝盛开的梅花,托信使带给远在长安的范晔,报道江南春天的消息。

【释义】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36、自诒伊戚成语故事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因公外出办事的官员恋家的故事: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处理事,在遥远的地方心里老是惦记家乡的亲人,从播种时节一直忙到收获季节还不能回家,心里堆积着无限的烦恼。

【解释】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37、庄生梦蝶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庄周,常在《庄子》中讲寓言故事,借以说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中《庄生梦蝶》寓言就描绘他自己梦见变成一只蝴蝶,欣然自得,轻松舒畅地自由飞翔,完全忘记人世间的烦恼。梦醒后一直栩栩如生浮现在眼前。

【解释】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38、无稽之谈成语故事

上古时代,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认为他最有资格接受帝位,就准备禅位给他,并告诫他:“你不骄不躁,天下没人与你争高下,你不夸耀自己,天下没人与你争功名。人心很险恶,道心很深微,所以要做圣人必须做到无稽之言勿听。”

【解释】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39、天下汹汹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派人对刘邦说:“天下汹汹是因我们而起,为了结束这种战争局面,我们两人决一死战分胜负。”刘邦表示愿意斗智而不是斗力。项羽命一壮士前去挑战,汉营的神箭手楼烦出来迎战,壮士失败,项羽亲自上阵击败楼烦。

【解释】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40、羞与哙伍成语故事

刘邦建立西汉后,封曾经在鸿门宴上立功的樊哙为“舞阳侯”,由于担心大将韩信握兵自重,削其兵权改为楚王,接着又降为淮阴侯。一次韩信从樊哙门前走过,樊哙跪迎韩信。事后韩信后悔自己竟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而感到羞愧。

【释义】哙:樊哙。韩信鄙视樊哙,不屑与他同为列侯。泛指以跟某人在一起为可耻。

41、慈明无双成语故事

汉朝时期,荀爽,字慈明,自幼特别好学。12岁时就能精通《春秋》及《论语》,太尉杜乔见了他十分佩服,称赞他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他还能理解经书中的精妙之处,而他的七个兄弟都不能如此。因此别人说他“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释义】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42、举案齐眉成语故事

东汉学者梁鸿回老家时,有许多女子想嫁给他,他都谢绝了。有个叫孟光的女子虽然生得又矮又胖,但品行修养很好。她拒绝了许多人的登门求婚后,三十多岁如愿以偿地嫁给了梁鸿。婚后,他们靠种地和织布为生,日子过得幸福和睦。后来梁鸿因在一首诗中触犯了汉章帝,夫妻俩不得不流落到吴中。每天梁鸿帮人干完活回来,孟光总是低着头,把准备好的饭菜用托盘举到跟眉毛平齐的高度侍候丈夫用餐。案:托盘。这个成语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解释】: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43、波澜老成成语故事

“波澜老成”这个成语,原出自《杜工部集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毫发无遗恨,波澜老成。”

元朝汤编著的《画鉴宋画》里记载着一个故事。宋朝有个名叫徐友的画家,有一次在常州太和寺佛殿后面的墙壁上,画了一幅描绘河水的壁画,题名《清济贯河》,其中有一笔从头到尾长达40丈,受到观众的特别注意。汤对此发表评论说:“其实徐友的妙处并不在此。因为他功力深厚,笔法老练,线条连绵不断,像波涛起伏(原文是‘笔法既老,波澜起伏’),跟水势相结合,互相影响,就觉得越看越奇了。”

后来,人们把“波澜老成”这个成语,来形容诗文气势雄壮,功力深厚。

44、曲尽其妙成语故事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出身于三国东吴的世族大家庭,祖父当过丞相,父亲当过大司马。晋朝建立后,他与弟弟陆云一起到京城洛阳,两人的文章倾倒了当时的士大夫,被称为“二陆”。陆机写了许多诗,但大部内容空虚,感情贫乏,过分追求文字技巧。不过。他作的《文赋》,逝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在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上有一定的贡献。《文赋》前有一篇序,序的开头是这样的:“每当我看了才智之士的著作,对他的用心私下有所领会。文章意用的表达、辞汇的运用,变化很多,但文辞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论述的。每当自己写文章,尤其能体会才士们写作时的用心和心情。我常常怕自己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事物不相符合,文辞也不达意。这不是因为难以知道它,而是因为难以掌握它。所以作《文赋》来讲述前辈才士丰茂华美的文章;并通过这些文章讨论写文章时为什么这样写有害的原因。待到写成后将来看时,也许可以说,它竟然将事物的妙处全部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来了。

【解释】: 曲:委婉,细致;尽:全部表达。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45、南山可移成语故事

“南山可移”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铁案已定,终无改变。

这个成语来源于《旧唐书.李元铉传》,元铉大署判后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公元710年,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参与后来当皇帝的李隆基发动的宫廷变,拥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当皇帝,这就是唐睿宗。太平公主以为自已立了大功,从此把持朝,为所欲为,连宰相都要听从她的话,京城里的百官更是对她敬若神明,竭力奉承。

太平公主家里有的是钱,但她并不满足,还到处搜括钱财,侵夺土地。有一次,她纵容家奴霸占一座寺院的磨坊,寺院为此告到官府,要求主持公道。

主审这个案子的,是雍州负责地方民等事的司户参李元铉。李元铉为官清正,审案公正。他查明那个磨坊确系寺院所有,不怕得罪显贵的太平公主,将磨坊判还寺院。

李元铉的上司雍州长史窦怀贞得知这个事后,怕有权有势的太平公主会怪罪下来,影响到自己的前程,因此马上召见李元铉,催促他快改判。不料,李元铉不听从窦怀贞的话,当场在判决书上写了两句话:终南山也许还能够移动,这个判决绝对不可改动。写罢,把笔丢下离去。

46、诟如不闻成语故事

富弼,宋朝河南人,字彦国,死后谥号文忠,所以后人称他为富文忠公。

据宋人陈长方编撰的《步里客谈》说,富弼少年时,好学,器量很大,遇到有人辱骂他,他好象没有听见一样。旁人告诉他:“有人在骂你哩!”他毫不在意,说:“恐怕不是骂我吧?”旁人又告诉他:“那人指名道姓地骂你哩!”他还是毫不在意,说:“不会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着呢!”

这叫做“诟如不闻”(诟,就是辱骂),被人辱骂了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古时候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宽洪大量的态度。其实,如果不论对于任何人的辱骂,也不论他骂些什么,一概不加区别,不予分析,不采取适当方式给以回答,而一概装作没有听见一样,这也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就拿富弼来说,宋仁宗时,东北的契丹兴兵南侵,要求割给领土。富弼奉命去和契丹谈判。这位以“宽洪大量”闻名的富弼,却坚决拒绝了契丹的无理要求,并且把或战或和的利害关系,分析得很有道理。契丹无奈,只得把兵撤了回去。

【解释】: 诟:辱骂。被人辱骂却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不动声色,形容宽宏大量,有涵养。

47、盘根错节成语故事

“盘根错节”这则成语的“盘”是盘旋;“错”是交错。树木的根干枝节盘屈交错。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或比喻势力根深蒂固,不易消除。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东汉时有个读书人名叫虞诩,他从小是个孤儿,由祖母把他养大。他为了报答祖母的恩情,一直侍奉祖母到90岁高龄寿终正寝后,才应太尉李修的聘请到他府里任职。

这时,西羌和匈奴突然入侵,北方的并州和西方的凉州同时受到严重的威胁。大将邓骘认为与其兵分两地驻守,分散实力,还不如把兵力集中防守并州而弃凉州,朝廷中不少大臣也附和邓骘的意见。只有虞诩排众议,他对太尉李修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凉州的百姓不但熟习事,而且个个英勇善战;西羌之所以不敢入侵关中,也是因为畏惧凉州的百姓,而凉州百姓一向认为自已是大汉的一脉,才义无反顾地牺牲一切来捍卫国家。今天如果照邓将意见,舍弃凉州,那对整个局势恐怕只有害处而没有好处吧!”

邓骘听到了虞诩的意见,认为虞诩适意和自己作对,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进行报复。

过了没有多久,朝歌发生民变,老百姓纷纷武装起来与地主府对抗,常常有地方官吏被杀的事情发生,朝廷虽然一再派兵去,却始终没法平息。

邓骘看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报复机会,便找了个理由,把虞诩调去当朝歌的县令。虞诩的亲朋好友知道后,都很为他担心,认为这次去一定凶多吉少,没有一个不替他抱不平的。可是虞诩却很有信心地笑着说:“一个有抱负、有志气的人绝不会避开困难的事而专门去找容易的事来做。这就像我们在砍树时,如果不遇到坚硬牢固的盘根错节,就显不出斧头的锋利一样。我去出任朝歌县令,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后来,虞诩到了朝歌,很快表现出他出色的治才能,平息了当地官民之间的纠纷和动乱。朝廷认为他有将帅之才,把他升为武都太守。不久以后,他又率兵大破羌人,为国家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官至尚书仆射。

【解释】: 盘:盘曲;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比喻事情纷难复杂。

48、利令智昏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各诸候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经常发动战争。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他们的地方官员看到野王轻易地就被秦攻下,怕上党也守不住,就写信给赵国,表示愿意归顺,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

赵国的君臣们对于要不要接受上党的归顺,意见不一,大家展开激烈的争论。平原君赵胜说:“上党这么大块的地方,我们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为什么不要呢?”平阳君反对说:“就是因为不花力气得到好处,轻易要了,恐怕会招来大祸。”赵王因为不想失去这块到嘴的肥肉,便支持平原君的主张,并且派他去接收上党,把它划为赵国的领地。秦国知道后,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就命令白起率大去攻打赵国。结果赵国的四十万大全部被秦歼灭,国都邯郸也被围困,后来平原君带毛遂去楚国,说服楚王联赵抗秦,最后楚国出兵,才解除了赵国的邯郸之围。

赵王和平原君因为贪图眼前可以获得上党土地的利益,而差点导致赵国灭亡。后人便形容他们的行为是“利令智昏”。

【解释】: 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49、临渴掘井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鲁昭公因为在国内待不下去,就出奔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怎么会搞到今天的地步呢?”鲁昭公说:“因为我没有接近爱护我的人,也没有接纳规劝我的人,结果弄得内外孤立,到现在已经没有人真心要帮助我了。倒是那些奉承和对我说假话的人很多,我现在就好比蓬草一般,等到秋天一到,就会被连根拔起的。”景公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转告晏子,并认为如果让鲁昭公回去,将会成为一位贤良的国君。但晏子并不认为如此,他说:“掉在水里的人,原先并没有想到会失足落水,事后才想到应该防备;同样的,迷路的人,也一定在迷失方向之后,才会注意到路径到底在那。”鲁昭公的情形,就好象面临灾难的人,急着铸造兵器;口渴了,才急着挖井取水,虽然最快的速度进行,但还是太迟了。

上面这些话是不是很有意义?后人将它引申成“临渴掘井”,就是用来讥笑不提早做准备,等到事情临时,才急着应付。也可以说是临时抱佛脚了。

【解释】: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50、众怒难犯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平素不和,尉止便纠集宗族的一伙人发动叛乱。他们打进宫廷,杀死了子驷等人,并将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司徒子孔因为事先听到风声,所以提前作了准备。他与子产一起平定了叛乱,杀死尉止等叛乱分子。此后,子产掌握郑国朝。他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从他的命令。有些大夫和将领不肯顺从,他准备杀掉他们。子产劝阻他,请求烧掉盟书。子孔不同意,说:“制作盟书是为了安定国家,大伙发怒就烧了它,就变成大伙当,国家不是很为难了吗?”子产说:“众人的愤怒不可冒犯,专权的愿望难于成功,把这两件难办的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这是危险的办法,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大伙。这样,您得到了需要的东西,大伙也能够安定,不也是很好的吗?要知道,专权的愿望是不成功的,触犯大伙会发生祸乱。您一定要考虑到大夫们的情绪,听从他们的意见啊!”子孔听从了子产的劝告,当众烧掉了盟书,于是郑国安定下来。

【解释】: 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

51、室如悬磬成语故事

有一次,齐孝公出兵去征伐鲁国,鲁君想派人去说服齐国,制止齐国的侵略,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言词去说服他们,便去问展禽。展禽沉思了一会儿,就说:“我听人说过,处在大国的地位,才可以教导小国;处在小国的地位,却只能服侍大国。惟有这样,才能消除战争。我从来都没有听过,单靠言词就能平息乱事的。假如是个小国,还很自大的话,只会引起大国的恼怒,增加乱事,现在乱事已经开始,不是靠言词就能收到成效的。”展禽说完,就叫乙喜去犒劳齐,并且对他们说:“我们的君王没有才干,不能好好的管理边界上的事情,以至于劳驾你们,还连累你们的队露宿在我们的边境上,所以特别派我来犒劳你们所有的兵士。”齐侯说:“你们到现在才恐慌吗?”乙喜说:“敝国现在有德高望重的人辅,所以并不恐慌。”齐孝公说:“你们室如悬磬,田野里连青草都没得生长,怎么会说不恐慌呢?”

磬,就是指空无所有的意思。室如悬磬,就是用来比喻穷得什么东西也没有。它和“家徒四壁”都一样,是用来形容极端的贫乏、困苦。

52、蒋干盗书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53、一黄土成语故事

汉文帝时,廷尉张释之在处理盗窃汉高祖庙里玉环的案件上同汉文帝发生分歧,他不同意汉文帝的灭门九族的惩罚,就只处死小偷一个人。他说:“偷一只玉环就灭门九族,那么偷走陵墓的一黄土该如何判决?”

【解释】一: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54、不翼而飞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昭王派大将王稽率攻打赵国都城邯郸,17个月没有攻下,士兵庄向王稽进言:“请嘉奖士兵,鼓舞士气,肯定会一举攻陷的。因为好消息会传播很快的。”王稽不听,结果攻城不下被秦王所杀。

【解释】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55、百里负米成语故事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师从孔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在仲由少年时,遇到一场大旱,当地粮食价格飞涨。他家里比较穷,实在买不起高价粮,只好吃野菜度日。

这样过了几天,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年纪大的父母长此下去怕是吃不消,很是担心。这时恰巧有消息传来,说百里以外沂河的粮价比较便宜,仲由就辞别父母,带上家里所有的钱拿着粮袋子奔沂河了。

仲由家没有车和马,他只能徒步而行。为了省钱,自然就没有住店,反正是累了就睡,歇过乏来就走,这样走了三四天才到。到了沂河粮店一看,时间太晚了,粮店都关门了。他只好夜宿在粮店的房檐下。

第二天天一亮,他第一个就买好了白米,然后急匆匆往回赶。才走了几里路,他就听到肚子咕噜噜地叫,该吃东西了。这路上的三四天,他都是靠着从家里带的野菜团子支撑下来的,可现在往腰里一摸,发现野菜团子都吃完了,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候的仲由是饥肠辘辘,闻着袋子里白米的香味,不由直咽口水。看看回家的路,还有九十多里,他真想抓一把白米嚼一嚼吞下肚去,可是想到家里白发苍苍的父母,米又这么少,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可不吃东西又不行,他想找点野菜吃,可是没找到。他又往远处的田地里一望,嘿,有主意了!

再说仲由家中的二老,早也盼、晚也盼,终于盼着儿子仲由回来了。他们倒不是特想吃到白米,主要是担心儿子,这时候兵荒马乱的,可别出个差错。

仲由进了家门,把白米袋子往二老手里一放,说:“爹,娘,孩儿把白米买回来了,你们快点煮好吃点吧。”

仲由爹没接白米,而是看着瘦了一圈的儿子,心疼地说:“没想到这一路这么远,给你拿的野菜团子一定不够吧,有没有吃点白米?”

仲由笑呵呵地说:“我吃了一点,真好吃啊。”这时仲由娘一眼看见儿子的腰里鼓鼓囊囊的,一把翻出来,却发现是一大团豆叶,上面还有齿痕。她立刻就明白了:“孩子啊,你一路上就是吃这个撑过来的?”

仲由眼见瞒不住了,这才承认:“人家收完豆子,豆叶就扔在地里不要了,我觉得怪可惜的,就捡起来吃了。”

这话一出口,仲由的父母一把抱住了儿子,真是个孝顺孩子啊。

若干年后,仲由在父母过世后,南下到了楚国。楚王对他很是礼遇,摆了酒席给他接风,还派了很多高官陪同宴请。席间,楚王提出让他担任官职,给他配了一百辆车马作随从,每年给的俸禄也非常多。

这下子,同席的官员纷纷向他道贺。可谁也没想到,仲由反而痛哭失声。楚王有点不高兴,就问:“难道仲由对本王的赏赐不满意吗?”

仲由连忙离席,说道:“大王,我是想念我的父母啊。我多么希望他们还活着,能同我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可是,即使我仍然想像原来那样背着白米奉养双亲,也永远不可能了。”

一时间,宴席上静悄悄的。包括楚王在内,都被仲由的孝心打动了。仲由的老师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赞扬他说:“仲由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在《孔子家语》里有这么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能孝敬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减少,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留下终生的遗憾。故此我们在父母健在的对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悲痛亲已不止。

56、舌战群儒成语故事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个回合: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57、淡妆浓抹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礼部尚书苏东坡因反对新法,屡次遭贬,先后被贬至杭州、黄州、惠州、琼州等地。官场上的不如意,使他热衷于文学创作。他在杭州期间见到美丽的西湖即兴作《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释】妆:化妆;抹:抹粉。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58、山鸡照影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南方有人捕到一只美丽的山鸡献给曹操。曹操喜欢山鸡,命手下人逗山鸡跳舞,他们不懂山鸡的习性,怎么逗也不能让其跳舞。聪明伶俐的曹冲让人抬来一面大镜子,把山鸡放在镜子面前,山鸡面对镜子忘情地跳起舞来。

山鸡照影的意思是:山鸡爱其羽毛,常照水而舞。比喻顾影自怜。

59、闭门思过成语故事

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曾做过东郡(今山东郓城)的太守。他善于听取部下的劝告,积极采纳好的主意。他在东郡当官三年,号令严明,办案果断迅速,结果,社会风气大大好转,使东郡成为当时全国治理得最好的一个郡县。后来,韩延寿又当上了左冯翊(今陕西大荔)的太守。在任的前几年,他从不到地方巡视。

有一次,有一个部下劝他到下面走一走,视察一下各地县官的绩。韩延寿说:“各县都有贤明的长官,督邮也能明辨善恶,我下去巡视恐怕用处不大反而增加麻烦。”

部下说:“现在正值春忙时节,下去也好看看农民的耕种之事。”韩延寿只好出行。

他刚走到高陵县(今陕西高陵),就有兄弟俩因争田之事直接找他告状。这件事使他感到非常难过,他说:“我作为太守,是一郡之长,却不能救化百姓,结果导致民众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又使贤人孝子受辱,责任全都在我身上,我还是自己退职让贤吧。”

第二天,他就推辞称病,闭门思过。地方官员见他这样,也都深感自己失职。

韩延寿的举动也深深感化了争田地的那兄弟俩,他们两人由互争变为互让,并且主动前来请罪。韩延寿非常高兴,亲自接见,并以酒肉热情地款待,勉励他们知错能改。

这件事让当地老百姓和官员都对韩延寿更加敬重。

从此,在冯翊再也没有争讼之事发生,韩延寿颇受吏民爱戴。可惜,树大招风。

身居要职的韩延寿在朝中受到了御史大夫萧望之的嫉妒与陷害,被盖上“狡猾不道”的罪名,遭斩首的刑法。行刑那一天,官吏和老百姓几千人送到刑场,扶老携幼,攀住囚车,进奉酒肉,痛哭流涕。由此足见他的名望和声誉。

【求解驿站】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比喻人有自知之明能够自我批评,检查自己的过失。

【活学活用】犯了错误除了~外,还应当争取大家的帮助。

【妙语点拨】韩延寿推行礼义,注意礼教感化。他择善行施、公正清廉。担任左冯诩职守京师重地期间,坚决反对名为视察,实为敛财的“下巡”恶习,避免奢侈浪费,侵扰百姓。他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以廉洁名世,史称“循吏”乃实至名归。将“治民犯错”归结到“治者”之过而闭门反省,那些推过揽功的官吏应汗颜。也许,他是吹起“问责之风”的第一人。

【近义】反躬自省、闭阁思过

【反义】不思悔改、文过饰非

60、怅然若失成语故事

晋代文人殷仲湛自认为很有文才,他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拿给王恭看,满以为王恭会赞不绝口,夸奖自己一番。王恭看完后没有发表任何评论,只是用玉器压着。殷仲湛看到这种状况,像被泼了一盆凉水,心里很不是滋味。

怅然若失的意思是: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61、悬门抉目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劝吴王夫差拒绝越王勾践的求和,夫差不但不听,反而听信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临终前万分悲愤地说:“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悬门抉目的意思是: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62、悬鼓待椎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范仲淹一天带儿子去民家访问,民房中有鼓妖在他们坐不久时自动滚到前庭,满屋子人都感到害怕。范仲淹慢慢地对纯仁说:“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就让纯仁击鼓,那妖鼓立即自破。

悬鼓待椎的意思是:《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悬鼓待椎”喻急不可待。

63、惨淡经营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张仪向魏王建议联合秦、韩两国去进攻齐、楚两国,而惠施则主张与齐、楚联合通好。二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魏王听群臣意见,群臣附和张仪。魏王不采纳惠施之谋而采用张仪的主张,结果招致失败。

惨淡经营的意思是: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慷慨激昂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访到义士荆轲与高渐离,请荆轲去刺杀秦王嬴。一切准备就绪,太子丹率手下着白装送他们到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而激昂,感人肺腑,一行人洒泪告别。

慷慨激昂的意思是: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65、釜底游鱼成语故事

东汉顺帝时,皇上无视宦官为恶,放任外戚专权。很多人无才无德,本来就是草包一个,只是因为能阿谀奉承,讨好皇帝,或是家里有漂亮的姑娘做了后妃贵人,便可以全家跟着享受富贵。皇上的身边,王侯结队,侍从成群。官吏则整天想的是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在朝廷的欺压盘剥下,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就可想而知了。

广陵人张婴,不堪忍受残酷的,发动群众举起了义旗。义们杀刺史,斩富豪,劫库府,济贫民,纵横扬州、徐州一带几十年。朝廷对此感到十分棘手,更令郡守胆寒心惊。

当时朝中有一位侍御史,名叫张纲。此人廉洁刚正,多次上书,痛陈时弊,请求诛杀违法犯罪的大臣,削减朝廷的费用开支。皇上对他十分头疼,许多贪赃枉法的奸佞之臣更是恨他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当时一个权倾朝野的外戚皇后的兄长、大将梁冀便想了个好办法,他串通几个当权人物跟皇上上奏说,派张纲去做广陵太守,让他平息人民的动,企图用这件事情加害于他。

以前别人被派去光陵的时候,临行时都反复要求多派兵马。张纲此去,却要单车行,仅带着十几名吏卒。到了广陵,张纲径直来到张婴的大营,好言好语,请求会见中头领。张婴起初十分惊讶,后来看到来的人特别诚恳,便出来相见。张纲请张婴坐上座,张婴也不推辞。张婴坐下来冷冷地问道:“太守大人屈尊来到贼营,不知有何见教?”

张纲立刻站起身来,一边打躬施礼,一边说:“将何出此言?下官办事不周,不恤民情,上愧卓恩,下愧百姓,以至于陷民于水火之中。俗话说,‘官逼民反’,将体恤乡民疾苦,挺身赴险,实在是出于万不得已。而将清廉自律,行侠仗义之举,实令下官敬佩不已。”

张纲的这一番话,出乎张婴的意料,他急忙站起来赔礼,激动地说:“太守早来十年,我张婴怎么会像现在这样?我是个草莽之人,不知礼仪,更无法结交朝廷。我也知道,我们这些人都束里的游鱼,苟延残喘而已,哪里会活得长久?只是想到,横竖都没有出路,闹一天算一天吧。今天大人到此,就请您给我指点迷津吧!”

张纲就这样用安抚的办法,不动一兵一卒,经过与张婴反复协商,妥善处置,终于平息了广陵的乱。

【求解驿站】开水锅中尚在游动的鱼。比喻处境非常危险或即将灭亡。釜,古时的一种锅。

【活学活用】这个小村庄,三面是山,一面临水,外来入侵者在此地如~,任我方宰割。

【妙语点拨】釜底游鱼,有点像常见的温水煮清蛙。一尾在炊器游弋的活鱼,无论它是否察觉水在加热,无论它如何地用尽力量求生,都无法跳出炊器。在它落入炊器之际,便已经注定是局中的死者。正当广陵乱的头目张婴为自己的处境殚精竭虑时,张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首先将责任揽到自己头上,然后称赞对方是为民赴险。这一行为顿时让张婴从困顿不堪的局中解脱出来。于是,张婴就坡下驴,从而使张纲不费一兵一卒即平息乱。

【近义】鱼游沸鼎、鱼游釜中、瓮中之鳖

66、不念旧恶成语故事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的王子,父亲死后,两个人很有德行,都不肯继承国君之位,为了推让君位,两人先后逃到周文王那里。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起兵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易、以臣弑君的行为,违反了正理,曾拦住武王的车马加以劝说。周武王灭掉商纣,统一天下后,伯夷、叔齐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到山里靠挖野菜充饥,后来饿死了。

孔子说伯夷、叔齐是“古之贤人”,并说:“伯夷、叔齐不箭去的怨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很少。”

◎成语释义

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故事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出处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箭去的怨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很少。”

67、惩一警百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大臣霍光受汉武帝遗诏辅,任大司马大将,权势极重。霍光的原籍在平阳,他家的下人仰仗主子的势力,时常拿着凶器在市场上胡作非为,甚至强行抢掠财物。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地方官也不闻不问,任其作恶。

后来,有个名叫尹翁归的人被任命为管理市场的官吏。尹翁归年轻时当过牢狱小吏,熟知刑法,他又爱好武艺,剑术相当高明,在平阳很知名。尹翁归到任后,严格按照法律办事。霍家的下人早就知道他的厉害,从此再也不敢到市场上来作恶了。

有一年,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来到平阳,召见当地官吏,尹翁归也在召见之列。田延年对大家说,有文才的站到东边,懂武艺的站在西边。众人都按太守的要求分别站立,惟有尹翁归站在中间。田延年于是问他为什么不选择一边站立,尹翁归跪下禀道:“我文武兼备,听候太守任用。”

田延年一听这话,就觉得尹翁归此人不简单。经过一番谈话,确认他确实文武兼备,而且很有才干,便将他调到自己的手下任职。尹翁归不负田延年所望,秉公办案,执法严正,田延年很器重他。

由于绩卓著,后来尹翁归被提升为东海太守。到任后,他发现那里很不太平,便在所属的每个县都建立起薄籍档案,收录了各方面重要的材料。他一有空就认真阅读这些档案材料,因此很快熟悉了郡内情况。

当时郡里有个名叫许仲孙的豪强,经常鱼肉百姓,杀害无辜,远近的人都对他恨之入骨。但因他势力大,关系多,几任太守都不敢得罪他。因此,他一直逍遥法外,为所欲为。

尹翁归到任后,迅速查清了许仲孙的罪行。他采取惩罚一个以警戒众人的方法,首先将这个坏蛋逮捕,并在热闹的市场上将他斩首。

严惩了许仲孙后,官吏和百姓对尹翁归都很敬服。其他大小豪强胆战心惊,不敢继续作恶。尹翁归终于把东海治理得安定起来。

后来,人们根据史料的记载:“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引申出成语“惩一警百”。

【求解驿站】表示惩罚一人以警诫众人。警,警戒。

【活学活用】孙老师虽然三令五申,但早自习时还是有同学迟到。无奈之下,老师只好~。

【近义】惩一儆百、杀鸡儆猴

68、民不聊生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连年征战,都想多占土地,增加实力。秦国将韩、魏两国队打得大败,杀死二十四万人。被杀士兵的家属非常难过,痛不欲生。从此以后,秦经常带领队,攻打韩、魏,到处烧杀掠夺。

后来,秦国攻打魏都大梁没有成功,就把气撒到楚国身上。秦将白起率领大攻入楚国,将楚顷襄王赶跑,楚地百姓受尽了战争之苦。一年之后,白起大再次进攻魏都大梁,又没有攻下。在这种情况下,秦昭王提出与韩、魏两国修好,三国起兵,共同讨伐楚国。

楚王听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就派使臣黄歇到秦国求和。

黄歇到了秦国后,就写了篇文章,向秦昭王说明:“现在秦国的心腹之患是韩、魏两国,而不是楚国。因为这两国的百姓被您所杀者数也数不过来,活着的也都无以为生,流离失所。韩、魏两国同秦国仇深似海,一定会找机会进行报复。您如果联合韩、魏攻打我们楚国,等于给他们提供发展机会,让他们强大起来。加上大王的队肯定要借韩、魏两国之道,一旦他们的队对秦发动袭击,秦的失败会很快到来。所以不如我们两国联合起来,共同攻打韩、魏。这样一来,秦国才能长治久安。”

秦昭王觉得黄歇的话很对,便把白起召回,暂时停止对楚用兵,并与楚国结成了联盟。

◎成语释义

人民无以为生,没法生活下去。常用来形容人民生活非常困苦。聊:依赖。聊生:赖以维持生活。

◎故事出处

《史记春申君列传》:“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仆妾者,盈满海内矣。”

◎出处译文

人民没法生活下去,亲族流离失所,流亡后成为别人的奴仆和女奴的,天底下到处都是啊。

69、魑魅魍魉成语故事

夏代

从前,夏朝有德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让官员们晋献青铜铸造九鼎。把各种东西铸在鼎上,百姓可以从鼎上识别万物,哪些为神物,哪些为恶物。百姓再去打猎就不会碰上,也不会因为无知而害怕什么了。也可以避开魑、魅、魍魉这些鬼怪。因此上天保佑君臣和谐,百姓安居乐业。

把魑、魅、魍魉写在一起了。

炎黄之争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的下属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招降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招降,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术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队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妖,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鬼界传说

魑魅魍魉,原义为“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这里薯的聚居地。鬼界入口位于镬铎岛,有魑,魅,魍,魉四小鬼镇守。魑,喻氏,魅,李氏,魍,王氏,魉,梁氏。

70、佛头着粪成语故事

唐穆宗时,有一个叫崔群的人,到湖南东寺游览。他见鸟雀在佛像的头上拉屎,便想趁此考一考佛寺住持的佛学修养和言谈机锋。他问住持:“这些鸟雀有没有佛性?”

住持知其用意,答道:“有。”,

他接着就问:“它们既有佛性,为何对佛这样不敬?拉屎竟拉到佛的头上,真是罪过。”

住持微微一笑,反问道:“施主您说它们没有佛性,那为何不到老鹰头上拉屎,而偏偏找到佛的头上?”

崔群一时语噎。

“老鹰嗜血,鸟雀见了害怕,远远避开惟恐不及,哪敢到它头上拉屎?佛性慈善,容忍众生,对外物从不计较,因此他容得下鸟雀的嬉耍;而鸟雀因这一点就找到他头上拉屎,岂不是深明佛理,很有佛性?”住持对答机智,使崔群非常折服。

【解释】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71、庐山真面成语故事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72、拔山举鼎成语故事

【成语释义】:“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引申之义为形容力强气壮。亦作“拔山扛鼎”。

【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记》: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故事】:项羽,名籍,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73、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将,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磺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将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74、一笔勾销成语故事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小时候就很有志气。他十几岁时便辞别母亲,外出求学,夜以继日地勤奋苦读。冬天感到非常疲倦时,就用凉水洗脸;吃的东西不够,就喝粥充饥。经过刻苦学习,他终于考中了进士。

庆历三年,范仲淹被宋仁宗任命为参知事,他和同时任命的韩琦、富弼等一起,进行了一场以改善吏治为中心的,史称“庆历新”。

“庆历新“的措施之一就是裁减冗官。范仲淹取来官员名册,一个个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都在名册上一笔勾去,撤掉他们的职务。空出的职务,则从下一架够胜任的官员中委任。富弼平时十分尊重范仲淹,对待他像自己的长辈一样,他见范仲淹对这些不称职的官员这么毫不留情,担心地说:“你用笔一勾,就撤掉了他们的职务。他们一家人都要伤心得痛哭流涕了!”

范仲淹回答说:“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那些人家全部悲伤好得多吧。”于是,他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全都罢免了。

但是,由于新触犯了当时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推行不到一年便夭折了。范仲淹也被贬到陕西任四路宣抚使。也就在这一年,他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后来,“一笔勾销”演变为,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否定或不再提起。

75、专心致志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76、人人自危成语故事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得了重病。临终前,他命令中东府赵高写诏书,要公子扶苏速回咸阳奔丧。赵高却扣下遗诏,与秦始皇小儿子胡亥进行密谋。他们伪造遗诏,说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逼令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阴谋得逞,胡亥当了皇帝,称秦二世。胡亥拜赵高为郎中令,朝中事全由赵高把持。胡亥和赵高生怕别人不服,制订了更加严酷的刑法。他们还大杀信不过的人,首先杀死了蒙恬的弟弟蒙毅。胡亥又将12个兄弟和10个姐妹一起杀掉。受牵连而被杀的无法计数。

由于秦二世昏庸残,法令苛严,大臣们个个提心吊胆,人人自危,朝廷一片混乱。公元前207年,秦王朝终于被农民起义推翻。后来,人们以“人人自危”作成语,形容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有危险,不安全。

77、运斤成风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见于《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而不失容。”

这个寓言故事的大意是:楚国的郢都有个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石是个技艺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们表演了这样一套绝活:郢人在鼻尖涂上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粉,让石用斧子把这层白粉削去。只见匠人不慌不忙地挥动斧头,呼地一声,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郢人也仍旧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

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石的绝技和郢人的胆量,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表演。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人石请来,让他再表演一次,石说:“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将“运斤成风”引为成语,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78、礼轻人意重成语故事

【注音】lǐqīngrényìzhòng
【成语故事】唐朝一地方官为表达对皇帝的敬意,派缅伯高给皇上进贡一只天鹅。缅伯高爬山涉水,经过沔阳湖时给天鹅洗澡,天鹅逃跑,只剩下一根鹅毛,只好写诗“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皇帝没有怪罪并奖赏他。
【典故】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元·李致远《还牢末》
【释义】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送礼
【近义词】礼轻情意重
【成语举例】就是这个冤家,虽然不值得甚钱,是一个北京客人送我的,却不道礼轻人意重。

79、滔滔不竭成语故事

【拼音】tāotāobùjié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中书侍郎张九龄负责吏部选拔人才,他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受到皇帝的赞许。他不但能很好地协助皇帝处理务,而且是有才的诗人。他能言善辩,每当谈论经书时总是滔滔不绝,像下阪走丸一样毫无阻碍。
【典故】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
【释义】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用法】作状语、定语;形容话多
【近义词】滔滔不断、滔滔不绝
【示例】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

80、不求甚解成语故事

“不求甚解”这则成语的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现在则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又名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的家乡浔阳一带水旱灾害连年不断。陶渊明靠着微薄的田产,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过着非常艰难的日子。

尽管如此,陶渊明不羡慕荣华富贵,喜爱清静闲散的田园生活。他一面耕田,一面读书写诗,不仅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十分自在。大概二十八岁那年,陶渊明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何等样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

81、不贪为宝成语故事

“不贪为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毛病,是个宝贝啊。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露眼,让人家把它偷了去!”

其实,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原来,平时极少有人上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有人便不时进来张望。宋人心里不安,怕有个闪失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秘密藏好。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宝玉。因为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只听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

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实告道:“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子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接着,命一位玉工为这块宝玉雕琢,把它送到市场上去卖掉,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82、负隅顽抗成语故事

“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蜗(即隅),莫之敢樱。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83、九牛一毛成语故事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巨作“史记”。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变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84、劳而无功成语故事

是犹推舟子涉地,劳而无功。

释义“功”,功效。花了劳力却收不到功效。形容白费力气。

故事孔子作为有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恢复过去周朝的礼制。他认为统治者只要用“仁义”来感化百姓,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恢复礼制,天下就会安定。为此他曾周游列国,向各诸侯国国君宣传自己的治主张,并请他们采纳。遗憾的是,他的那些治主张并不像他的教学见解那样受人敬佩和欢迎,到处碰壁。孔子的学生颜回便去问鲁国一个叫太师金的官吏:“我的老师孔子到处游说,劝人家接受他的主张,可是到处碰壁。这次去卫国,你看情况会怎样?”大师金摇摇头说:“我看还是不行。现在战乱四起,各国国君为争地盘都在忙于打仗,对你老师的‘仁义道德’那一套非常反感,谁会去听那些不合时宜的说教呢?如蔡、陈两国就是如此。如果到卫国去游说,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太师金又举例作进二步解释:“船在水里是最好的运输工具;车是陆上最好的运输工具。如果硬要把船弄到陆上来运货,那是白费力气,劳而无功。你的老师要去卫国游说,好比是把船弄到陆上去运货一样,其结果,必然是劳而无功,可能还会招灾惹祸。你们不要忘了去陈国的教训,那时你们到陈国不是没人理睬,而且七天弄不到饭吃吗?”

85、栩栩如生成语故事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86、望洋兴叹成语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87、土崩瓦解成语故事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蒲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失而射,傍栽而战。武王左操黄戟,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释义:“崩”,倒塌。“解”破裂。像泥土倒塌瓦片破裂。比喻彻底垮台或溃败。

故事: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虐无道的昏君。他贪恋酒色、荒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商朝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权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队的溃败,商纣王权的垮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88、退避三舍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见晋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利用楚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89、守株待兔成语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90、水深火热成语故事

出处《孟子·梁急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释义好像掉进深水和烈火之中一样难受。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故事战国时,燕王哙国,把君位让给相国子之,将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发内战。

燕国大乱,齐国乘虚而入,齐宣王派大将匡章率兵十万攻燕。燕国百姓对内战不满,不愿出力抵抗齐,出现“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局面,有些地方的燕国百姓反而给齐送饭递水表示欢迎。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国国都。齐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队,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

这时,齐宣王向正在齐国游说的孟子请教,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它,到底该怎么办?”孟子回答说:“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反而很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并不高兴,”孟子又说,“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

孟子举了这两个例子后指出:“当初齐攻入燕国,燕人送饭递水表示欢迎,那是因为燕国百姓想摆脱苦日子;而今如果齐国进而吞并燕国,给燕人带来亡国的灾难,使他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他们必然会转而盼望别国来解救了!

91、塞翁失马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数了没几天,丢 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92、开诚布公成语故事

“开诚布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93、纪昌学射成语故事

甘蝇是石时一个著名的射箭高手。只要他一拉开弓,野兽就要伏在地上,飞鸟就要掉下来。甘蝇的弟子飞卫曾向甘蝇学射箭,学成之后,比师父的本领还高。后来纪昌要拜飞卫为师学射箭。飞卫对纪昌说:“你先要练习不眨眼的本领,有了这个本领再跟我来学。”纪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织布的织机下,两眼不眨地盯着踏板。一天、两天……二年过后,纪昌终于练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于是去拜见他师父飞卫。飞卫说:“这还不行,还要学看的本领,要能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后再来找我”。纪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个虱子,挂在窗口,每天都盯着它看。又是一天、两天、三天……三年过去了,他竟然能把一个虱子看得象车轮一样大。再看其它物体,也都能把它们看大。纪昌拿来一张弓,搭上箭,向虱子射去,箭正好从虱子正中间穿过去,而挂虱子的牛毛没有断。纪昌连忙去找飞卫,飞卫高兴地说“你真正学到了射箭的真本领。”

读后: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学习要把基础打好,不要整天把时间用在学习的形式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部分难题上。真正的学问不是靠难题和形式主义能得到的。

94、狐假虎威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纳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95、不打不相识成语故事

出处:《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

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释义:意思是双方不打一场不会相识。表示经过交手,互相了解,更加投合。

故事:中国古典小说《水浒全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宋江因犯案被发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结识他的戴宗。于是两人一起进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才饮得两三杯,又遇到李逵后来,三人又到江边的琵琶亭酒馆去喝酒。吃喝间,宋江嫌送来的鱼汤不甚好,叫酒保去做几碗新鲜鱼烧的汤来醒酒。正好酒馆里没有新鲜鱼,于是李逵跳起来说:“我去渔船上讨两尾来与哥哥吃!”

戴宗怕他惹事,想叫酒保去取,但李逵一定要自己去。

李逵走到江边,对着渔人喝道:“你们船上活鱼把两条给我。”

一个渔人说:“渔主人不来,我们不敢开舱。”

李逵见渔人不拿鱼,便跳上一只船,顺手把竹笆蔑一拔。没想到竹笆蔑是没有底的,只用它来拦鱼,他这一拔,就让鱼全跑了。李逵一连放跑了好几条船上的鱼,惹怒了几十个打渔人。大家七手八脚地拿竹篙来打李逵。李逵大怒,两手一架,早抢过五六条竹篙在手里,一下子全扭断了。正在这时,绰号“浪里百条”的渔主人张顺来了。张顺见李逵无理取闹,便与他交起手来。两人从船上打到江岸,又从江岸打到江里。张顺水性极好,李逵不是他的对手。他将李逵按在水里,李逵被呛得晕头转向,连声叫苦。

这时戴宗跑来,对张顺喊道:“足下先救了我这位兄弟,快上来见见宋江!”

原来,张顺认得戴宗,平时又景仰宋江的大名,只是不曾拜识。听戴宗一喊,急忙将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边,向宋江施礼。戴宗向张顺介绍说:“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

张顺道:“原来是李大哥,只是不曾相识!”

李逵生气地说:“你呛得我好苦呀!”

张顺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说完,两个哈哈大笑。戴宗说:“你们两个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说:不打一声场不会相识。”几个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96、哀鸿遍野成语故事

解释:

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97、素车白马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同越王勾践和好,并且听信谗言,赐剑让伍子胥自尽,将他的尸首抛入江中,从此江中波涛汹涌,从海门山滚滚而来,越过钱塘鱼浦,波浪才减弱。早晚有时可以看到伍子胥乘白马素车站在潮头。

【释义】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98、一馈十起成语故事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个君主,他告诉百姓要找他办事得敲五种不同的声音,即钟声、鼓声、磬声、召声和绎声。百姓纷纷去找他,他经常是“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热情地听取群众意见。

【释义】馈:以食物送人,这里指吃饭。吃一顿饭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

99、羊踏菜园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平时都是吃蔬菜,有一天他遇到一个朋友请他上餐馆,美美地吃了一顿羊肉,感觉舒服极了,就连晚上做梦也忘记不了,梦见五脏神告诉他:“羊踏破菜园了。”他在梦中急忙跑去菜园去抓羊来杀。

【解释】喻惯吃蔬菜的人偶食荤腥美食。

100、自贻伊戚成语故事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因公外出办事的官员恋家的故事: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处理事,在遥远的地方心里老是惦记家乡的亲人,从播种时节一直忙到收获季节还不能回家,心里堆积着无限的烦恼。

【释义】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