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句子 > 正文

​《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一等奖

2023-06-30 18:05 来源:学河网 点击:

《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一等奖

1、《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image.png

4、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态度,感悟快乐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木偶被误会后的内心感受。

2、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到生活中充满酸甜苦辣,多姿多彩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歌曲《笑比哭好.》的录音;准备表演所需的道具。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木偶的.资料,了解什么是木偶;收集有关微笑的名言和名人轶事,感受微笑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笑比哭好》(学生饶有兴趣地听歌)

2、 提问:你们从歌中听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说出微笑的种种益处)

3、 鼓励谈话:微笑是人类最好看的表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谁来为我们说说有关它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课前收集的关于微笑的名言)

4、 导入:微笑的力量是伟大的。然而如果一个人只有微笑这一种表情,他会生活得快乐吗?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小木偶的经历吧!(板书课题)

让学生由歌曲和名言充分感受到微笑的作用后,突然提出一个人如果只懂得微笑也许并不快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自读、交流,确立学习方法。

1、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读课文,交流字词。(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分段自读课文,生生互评。)

2、 指名小组复述故事,发表读后感。(小组抽出代表讲述故事内容,说出读后感。)

3、 提问: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处?(学生讨论,明确:两篇课文都以对话为主。)

4、 提出将采用前一课《去年的树》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表演来学习课文。(学生了解学习方法,作好学习的准备。

学习方法的确立让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心中有数。

三、合作表演,研读课文。

1、 让想当导演的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由学生作评,选出最佳者当导演。(学生读,学生评,选出导演)

2、 对导演进行必要指导后,由导演去选演员,安排具体事宜。(学生中的相关人员做好演出的准备。)

3、 让学生表演。以讲台为舞台,表演故事。

4、 发动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相机引导学生逐个探讨文中各人物的语气。体会小木偶在多次被误会后的内心感受,对关键词语作相应的板书。(学生评价、讨论,体会到人物的心情后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本文富有童趣,充分朗读应是学习的主要手段,而角色扮演又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朗读方法。)

四、联系实际,交流体会。

1、 组织讨论:老木匠为了小木偶能快乐而 给了他一张笑脸,可是这个只会笑的小木偶却因此而招致了一系列挫折。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提问: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其实是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思想。谁来读读这句话,并说出对她的理解?(学生朗读最后一段,说出自己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的含义。(联系小木偶的遭遇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或体验来理解。)

4、 总结:笑是美好的,一个人如果不会笑就永远无法体验生活的乐趣。然而,生活又是复杂的,酸甜苦辣,五味俱全,除了愉快,我们还会悲伤难过,还会焦急迷惘,只有多姿多彩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学生体会到生活的多种滋味,决心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讨论,有助于其积累生活体验,互相启迪,升华认识。

板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

小木偶:漠然 小红狐:热情——挣扎——口齿伶俐

老木匠:困惑——心满意足 小木偶:气愤、申辩

熊:严厉、粗声粗气

小木偶:伤心、无奈 小木偶:伤心、无奈

小兔子:嘲笑 老婆婆:关切——责备、不解

小木偶:伤心 小女巫:关心、和善

2、《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学习合理地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学习生字。

⑴、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⑵、齐读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你了解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感受?(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板书:只会笑、被抢、熊*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了解人物性格

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小木偶外还有熊*察、小兔子、老婆婆,从大伙的表现中,你认为他们的性格是怎样的?(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察的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4、积累人物表情的词语

a、为什么你能那么容易就概括出他们不同的性格呢?你主要是能过人物的什么描写体会到的?(语言和神态)请用“=”画出表示人物表情的词语。(出示)

b、请你通过带着表情、动作朗读,表达出这些神情。(生自由读、指名读,相机师生评价)小结:这些也正是妇女巫所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的具体表现,今后大家要学会积累丰富的词语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3、《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根据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狈纸巧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立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4、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悟课文的角色对话,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重难点是因为:这篇课文属于拟人体的童话,文中对话较多。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要让学生运用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童话蕴含的道理的阅读方法学习本文,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拟人体童话的特点。《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小学生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就是本课重中之重了,因为人类不只拥有“笑”一种表情,人生也不是只有“快乐”一种体验。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反复品读人物间的对话领悟“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上。

二、本课的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自主选择角色读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自己当作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化身为主人公,直接进入文本中,与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待遇后,你的心情如何?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特点,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领悟道理。

三、本课的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节课我重点研读的是文中主要人物的对话。采用自由读、小组练读和角色读的方式,真正做到以读****,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木偶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揭示本文主旨。

四、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闯三关,查预习

1、生词关

2、课文关,同桌互查预习课文情况,因为课文比较长,每人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注意读准字音。

3、问题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的问题?重点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一是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二是明白课文的道理。

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师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类不仅仅拥有“笑”一种表情,人生也不仅仅拥有“快乐”一种体验。

(二)自主学习

个人自学:找出课文中关于人物表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用心体会人物的心情。

小组交流:先把你找出的句子读给组内的人听,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组内其它人补充。

全班交流:师对交流的情况进行点评、点拨、整合

(三)积累词语(读词、理解词、运用词)

唉!只会笑的小木偶好可怜呀!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后,你最希望得到什么?

屏幕出示:齐读,看看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读准字音

二读出表情

三选一个说一句话。

你还能说几个人类表情的词语吗?

扩展词语: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人类的表情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丰富

课后抄到笔记上,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四)课堂检测:

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表达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1。“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2。“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3。“脑袋很疼。”小木偶一副()的表情。

4。“老奶奶,我没有撒谎。”小木偶()地说。

5、“谢谢你给了我人类所有的表情。”小木偶()地对蓝鼻子小女巫说。

小结: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真好。天气有阴晴雨雪,味道有酸甜苦辣,表情有喜怒哀乐,生活不是单一的,它丰富多彩,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完整的生活。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真高兴,我们都拥有人类的全部表情。我们走进故事中,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课文太长,四人小组选一个片断,注意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把体会到的人物的内心活动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小木偶现在拥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他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任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故事,发挥你的想象力,还要尊重作者原来的创作意图。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又遇到了小红狐。(和好、惩罚)

我不仅仅会笑

再见熊警官

和老木匠幸福地生活。

成为真正的孩子

布置作业: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走进小木偶的内心世界,亲历了小木偶的情感历程,自然也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就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看法的舞台。而续写的环节,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4、《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能够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2、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内心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词语: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在越到不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表情,你最喜荒种表情?为什么?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些表情?

3、: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一课的阅读提示,要我们解决哪几个问题?谁说一下?

2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木偶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 、检查初读情况。

谁说一说《小木偶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学生说,其他学生补充)

老木匠只给了小木偶笑嘻嘻的表情,在生活中,小木偶遭到误解,受到委屈,最后在蓝鼻子小女巫的帮助下,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

4 、课文中描写表情的词语也有很多,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吧描写表情的词语画出来。

(1)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标出来。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是什么意思或者尝试用动作表演一下。

(2)在学生说到“笑嘻嘻、嘟嘟囔囔、可怜巴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以前学过的类似形式的词语。

(3):这些词语都是来描写人物表情和内心情感的。也就是蓝鼻子小女巫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

三. 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过渡: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狐狸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的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课文的哪一段让你感受最深,小组内先读一读,要想一想当时的心情,读出当时的语气。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 交流反馈,深入理解。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五.教师。

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一定有好多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教师: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情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板书:喜怒哀乐——生活!

六.拓展训练:

拥有了各种表情的小木偶,也拥有了各种感情,后来在小木偶的身上,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你继续往下编这个故事。先小组讨论一下,你打算怎么编。

板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

笑嘻嘻 ————快乐?

喜怒哀乐————生活!

5、《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6、《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能够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2、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内心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词语: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在越到不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表情,你最喜荒种表情?为什么?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些表情?

3、: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一课的阅读提示,要我们解决哪几个问题?谁说一下?

2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木偶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 、检查初读情况。

谁说一说《小木偶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学生说,其他学生补充)

老木匠只给了小木偶笑嘻嘻的表情,在生活中,小木偶遭到误解,受到委屈,最后在蓝鼻子小女巫的帮助下,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

4 、课文中描写表情的词语也有很多,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吧描写表情的词语画出来。

(1)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标出来。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是什么意思或者尝试用动作表演一下。

(2)在学生说到“笑嘻嘻、嘟嘟囔囔、可怜巴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以前学过的类似形式的词语。

(3):这些词语都是来描写人物表情和内心情感的。也就是蓝鼻子小女巫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

三. 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过渡: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狐狸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的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课文的哪一段让你感受最深,小组内先读一读,要想一想当时的心情,读出当时的语气。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 交流反馈,深入理解。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五.教师。

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一定有好多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教师: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情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板书:喜怒哀乐——生活!

六.拓展训练:

拥有了各种表情的小木偶,也拥有了各种感情,后来在小木偶的身上,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你继续往下编这个故事。先小组讨论一下,你打算怎么编。

板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

笑嘻嘻 ————快乐?

喜怒哀乐————生活!

7、《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三、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8、《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态度,感悟快乐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木偶被误会后的内心感受。

2、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到生活中充满酸甜苦辣,多姿多彩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歌曲《笑比哭好.》的录音;准备表演所需的道具。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木偶的资料,了解什么是木偶;收集有关微笑的名言和名人轶事,感受微笑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笑比哭好》(学生饶有兴趣地听歌)

2、 提问:你们从歌中听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说出微笑的种种益处)

3、 鼓励谈话:微笑是人类最好看的表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谁来为我们说说有关它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课前收集的关于微笑的名言)

4、 导入:微笑的力量是伟大的。然而如果一个人只有微笑这一种表情,他会生活得快乐吗?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小木偶的经历吧!(板书课题)

让学生由歌曲和名言充分感受到微笑的作用后,突然提出一个人如果只懂得微笑也许并不快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自读、交流,确立学习方法。

1、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读课文,交流字词。(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分段自读课文,生生互评。)

2、 指名小组复述故事,发表读后感。(小组抽出代表讲述故事内容,说出读后感。)

3、 提问: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处?(学生讨论,明确:两篇课文都以对话为主。)

4、 提出将采用前一课《去年的树》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表演来学习课文。(学生了解学习方法,作好学习的准备。

学习方法的确立让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心中有数。

三、合作表演,研读课文。

1、 让想当导演的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由学生作评,选出最佳者当导演。(学生读,学生评,选出导演)

2、 对导演进行必要指导后,由导演去选演员,安排具体事宜。(学生中的相关人员做好演出的准备。)

3、 让学生表演。以讲台为舞台,表演故事。

4、 发动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相机引导学生逐个探讨文中各人物的语气。体会小木偶在多次被误会后的内心感受,对关键词语作相应的板书。(学生评价、讨论,体会到人物的心情后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本文富有童趣,充分朗读应是学习的主要手段,而角色扮演又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朗读方法。)

四、联系实际,交流体会。

1、 组织讨论:老木匠为了小木偶能快乐而 给了他一张笑脸,可是这个只会笑的小木偶却因此而招致了一系列挫折。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提问: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其实是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思想。谁来读读这句话,并说出对她的理解?(学生朗读最后一段,说出自己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的含义。(联系小木偶的遭遇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或体验来理解。)

4、 总结:笑是美好的,一个人如果不会笑就永远无法体验生活的乐趣。然而,生活又是复杂的,酸甜苦辣,五味俱全,除了愉快,我们还会悲伤难过,还会焦急迷惘,只有多姿多彩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学生体会到生活的多种滋味,决心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讨论,有助于其积累生活体验,互相启迪,升华认识。

板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

小木偶:漠然 小红狐:热情——挣扎——口齿伶俐

老木匠:困惑——心满意足 小木偶:气愤、申辩

熊:严厉、粗声粗气

小木偶:伤心、无奈 小木偶:伤心、无奈

小兔子:嘲笑 老婆婆:关切——责备、不解

小木偶:伤心 小女巫:关心、和善

9、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根据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狈纸巧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立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4.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悟课文的角色对话,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重难点是因为:这篇课文属于拟人体的童话,文中对话较多。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要让学生运用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童话蕴含的道理的阅读方法学习本文,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拟人体童话的特点。《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小学生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就是本课重中之重了,因为人类不只拥有“笑”一种表情,人生也不是只有“快乐”一种体验。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反复品读人物间的对话领悟“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上。

本课的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自主选择角色读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自己当作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化身为主人公,直接进入文本中,与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待遇后,你的心情如何?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特点,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领悟道理。

本课的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节课我重点研读的是文中主要人物的对话。采用自由读、小组练读和角色读的方式,真正做到以读激情,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木偶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揭示本文主旨。

四、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闯三关,查预习

1、生词关

2、课文关,同桌互查预习课文情况,因为课文比较长,每人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注意读准字音。

3、问题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的问题?重点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一是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二是明白课文的道理.

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师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类不仅仅拥有“笑”一种表情,人生也不仅仅拥有“快乐”一种体验。

(二)自主学习

个人自学:找出课文中关于人物表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用心体会人物的心情。

小组交流:先把你找出的句子读给组内的人听,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组内其它人补充.

全班交流:师对交流的情况进行点评、点拨、整合

(三)积累词语(读词、理解词、运用词)

唉!只会笑的小木偶好可怜呀!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后,你最希望得到什么?

屏幕出示:齐读,看看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读准字音

二读出表情

三选一个说一句话。

你还能说几个人类表情的词语吗?

扩展词语: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人类的表情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丰富

课后抄到笔记上,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四)课堂检测:

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表达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1.“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2.“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3.“脑袋很疼。”小木偶一副()的表情。

4.“老奶奶,我没有撒谎。”小木偶()地说。

5.“谢谢你给了我人类所有的表情。”小木偶()地对蓝鼻子小女巫说。

小结: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真好。天气有阴晴雨雪,味道有酸甜苦辣,表情有喜怒哀乐,生活不是单一的,它丰富多彩,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完整的生活。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真高兴,我们都拥有人类的全部表情。我们走进故事中,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课文太长,四人小组选一个片断,注意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把体会到的人物的内心活动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小木偶现在拥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他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任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故事,发挥你的想象力,还要尊重作者原来的创作意图。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又遇到了小红狐。(和好、惩罚)

我不仅仅会笑

再见熊警官

和老木匠幸福地生活。

成为真正的孩子

自编-----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点评)

布置作业: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走进小木偶的内心世界,亲历了小木偶的情感历程,自然也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就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看法的舞台。而续写的环节,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10、幼儿园优秀说课稿《说课的故事》含反思

说课这个词在农村幼儿园普及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记得第一次接触是在20xx年初吧,记得是镇教办组织全镇青年幼师进行一次说课比赛,幼儿园就我和另一位较年轻的老师参加。当时并不明白到底何为说课,因为在农村幼儿园信息比较闭塞,再加之外出学习的机会太少近乎为零,就经验主义认为,幼儿园的活动不外乎设计教案或上课展示吧,作为工作了十多年的我应该没啥问题。

比赛前一天在小吃店吃早饭遇到了小学老师。一贯好学的我就问了她关于说课的事。不问则已,一问倒吓了一跳。“说课不是简单的写教案或上课,说课要求你贯穿理论知识,你的教学方法……”那老师说了许多我都没听进去,唯一的感觉就是“快找一篇说课稿借鉴一下,拜托了。”我这个人的心理素质较差,那时的手忙脚乱就别提了。上完一天的课,我和另一老师去小学找说课稿,仔细研究说课稿的格式,自己揣摩幼儿园的说课稿该怎样写,决定晚上依葫芦画瓢学写一篇先练练手。

阴雨蒙蒙的天气使我的心情明朗不了。坐在比赛的教室里听其他老师的嘀咕使我的紧张缓解了不少,大家都对说课感到陌生,这个新鲜事物在幼儿园还没有发芽。当肖校长写下说课题目《发现》时,我没慌,我想到了前天给孩子们讲故事《三只蝴蝶》时孩子们的发现:课题来源于生活,我按照说课稿的格式设计了语言活动《三只蝴蝶》,写完我长长舒了口气。接下来还要表达自己的说课稿。这下我完全清楚了,说课说课就是先写后说。也许是自己发现的感触,我连说带比划,终于很有感情地结束了说课。猜猜比赛结果?哇!两名选手参加县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我是其中一个。

高兴之余更多的是不轻松。说课到底说什么,我才感知了一个框架,她的灵魂到底如何把握?我不清楚。作为幼儿园的骨干,我只有领悟透了才能带动大家。谁来帮帮我?我常常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本科学历,高级职称,在幼儿园工作足够了,只要把我的爱给孩子,没什么难得倒的。每天尽心尽职地做好一切就够了。好象“学习”这个词在我的生活中已疏远了。在农村基层幼儿园没有专家引领,没有名家讲学,再不自我加压,勤奋学习人就会赶不上这个课程的趟了。没人能帮,只有自己帮自己!

因为小学里说课比较多,于是我请教了小学的业务校长。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他说:“说课并不是什么难事。怎样说好课,关键在于为什么。你为什么设计这节课?你为什么设计这个目标?你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准备?你为什么要尝试这种教学方法?……解决了为什么,你的说课就成功了。”要解决这么多的为什么谈何容易!平时设计一节活动只是自己觉得这个环节好像孩子接受有困难就再改一下,没细想为什么开始孩子不能接受是因为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还是我的教学方法不当?说课是用科学知蚀诠释活动的环节,引领活动的'成功。我恍然大悟。解决为什么的切入口就是理论知识充电。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的口号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他进一步指出:“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义。”

“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我首先阅读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但从没细细研读。在全国上下都在学习的潮流中我能舍她而弃之吗?纲要中五大领域的内容、目标我烂熟于心,纲要中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能力,教师的教育策略、角色转换等我倒背如流。那时在课堂上为孩子们上课,不管是知识讲授还是指导操作,纲要中的经典都会在脑中闪现“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的氛围,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我重拾了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等等,我做了大量的理论卡片。专家的理念真的很好,能拓展我们的思路。这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结合国情,结合本地、本校、本园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来了解每个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运用我们的所知所学来制定适合孩子的发展计划。这是我读书后的反思。我要学会用科学的头脑来思考课程问题。那段时间我激情澎湃,我每天翻阅幼教杂志,做笔记,写心得。我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一有什么所思所想就记下来。我并不光是为说课准备了,我觉得我是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了。这时的说课已经跟我毫无芥蒂,心中的理论知识的支撑,眼中孩子世界的缤纷足以让我游刃有余了。

县里的比赛有些威严,全县六十多名选手坐在一个很大的会议室里,包、手机都交上去,每隔十分钟进去一个选手。我记不请我的序号了,只记得上午没轮到我,下午比的。抽签拿题目,是≤干的小手》,很普遍的题目但要设计出新意还要动动脑筋噢。限时写完还要限时表达完。走进说课室时我发现前面坐了一长排的评委。我有些紧张,说课时话语有些颤,但一会就镇定了。我想自己的感觉还好,不能进入前列,也能在中游数数。比赛完我逛了商场,给自己轻松轻松。回到家就接到园长电话说课成绩进入前十名,准备一天去县里现场上课。……

忘不了这个故事,因为它锤炼了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功,记录着我——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之路上的足迹!老师是什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如果土壤营养丰富,你的庄稼就会长得茂盛;如果土壤贫瘠,庄稼就会颗粒无收。为了幼教田野的硕果累累,吾将上下而求索。用敢于创新的自信,迎接新的挑战!坚信明天会更好!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1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课标版第6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这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我上的是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士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的变迁的过程及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板块结构,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朗读法、讨论法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诵读、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板块进行教学。

板块一 创设情境,感受小村庄的美

我用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图”,引导学生描绘小村庄的美丽。学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看着画面,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描绘小村庄的美丽。此作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学生充分描绘的基础上,我出示诗歌,让学生读。最后运用简笔画,再次展现小村庄的美。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的“美丽”给自己带来的那种震撼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学生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让他们积极地融入角色,走进文本。

板块二 感情朗读,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确,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老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因此,在“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这个板块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使其在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小村庄发生了什么事的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情景。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雨下得特别利害的句子“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我接着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读这句话,有全班齐读,配乐读,个别读,评读,赛读……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提高。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的方法理解“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学生通过朗读,说体会,评价,再读,这样将“读”与“思”结合起来,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越读越有味,趣味无穷。而且朗读时的声情并茂,将学生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强劲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

在学生充分感受小村庄的毁灭后,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即“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卷走了?这场悲剧真正的制造者是谁呢?”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我以引导学生质疑的方式,在他们兴味盎然时,过渡到第三个板块的学习中。

板块三 小组合作,探究“小村庄毁灭的原因”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第三个板块里,我首先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参考提示,在小组内展开学习,探究小村庄毁灭的原因。在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时,我适时引导。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而不是让这一学习方式走过场。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特的想法。这时,我让学生汇报自学所得。学生各有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想法。在听取汇报时,我耐心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学生汇报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此时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保护环境。

板块四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适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升华情感,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中。在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孩子们,面对着曾经美丽可爱而今却变成一堆废墟的小村庄;面对着曾经在此欢歌笑语,辛勤劳作,享受农家乐如今却命丧黄泉的乡亲们,你们想说些什么?”我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争相发言。在这基础上,我让学生读读自己收集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然后观看我收集的环境污染的图片。在学生情感的波澜汹涌澎湃时,我鼓励学生设计一句环境宣传小标语。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孩子的心是纯真的、善良的。他们在倾听和观看了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小标语的创作中。一句句热情的、包含心愿的小标语告诉我们,他们这节语文课是有收获的。

最后在优美的`环保歌曲中,我要求学生回去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把这节课的学习引向了课外,让语文学习和生活连在了一起。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12、《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范文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重点,编者的主要意图,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士标: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段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构建,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结合,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解读,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堂课中,我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性教学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首先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了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小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比如: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考,有针对性地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白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要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使课堂讨论交流呈现出“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引导学生进行整理,让学生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滥伐树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因为“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我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加深后再读,再体验,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从而体会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我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深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保护环境。

1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编排的课文的第三篇。课文以叙述的语调,优美而富于变化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小村庄早先美丽的村貌,后来由于人们随意地砍树,导致了村庄的消失。文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些词语画面感强,读来琅琅上口,是让学生品味、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而在描写人们随意地砍树中,作者又用上了两个谁家,一个拎字,三个变成,这些关键词语以及排比的句式很好地揭示了小村庄变化、消失的原因。课堂上我们要引领学生细细地品味,培养语感,领悟文本内涵。

二、说设计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获得思想启迪,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分析和课标对第二年段学生的学习要求,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的目标:

1、会认13个字,正确认读“郁郁葱葱”等10个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词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段,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村庄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培养环保意识,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我班学生学习的特点,我预设教学的重点为: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小村庄的变化以及原因,对环保的主题能有所感染。

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说教学前的准备

学生方面:课前我布置了预习,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词语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方面:依据教学的要求制作课件。

(课前预习是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说教学的流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版块的教学:

课题质疑,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聚焦”美丽,引出话题——探究原因,深入话题——拓展写话,领悟内涵

下面,我将着重说一说,教学中是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分三步展开。

1、请学生以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默读的能力,带着问题读文,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

2、反馈交流。

(1)词语认读(出示)自由读,把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指名读;齐读

(2)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或认错?指导书写生字“湛”

(3)再说说你已学懂了哪个词?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词语教学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以上三个步骤,由感知到理解,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概括。教师随机板书 美丽——消失这两个关键词,再想想其中变化的原因,补上板书:不断砍树最后请学生依据板书用一句话概括,教师小结学法。(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也是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得当,使学生得法)

第三板块:聚焦美丽 深入话题

(1)填空:(第一段共有2句话,第2句话中,用了4个的词语,描写了村庄的美丽,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

(2)选择一个词语,说说村庄的美丽,请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理解了词义,在读中,又培养了语感,增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3)师生合作读,引导质疑,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还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早先”这个词,说说你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把话题引向深入。

第四板块:围绕变化,探究原因

教师谈话导入主题并出示句子: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之所以选择这个重点句为契入点,是因为这个句子揭示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饱一已之私,才毁去了这大片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而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因此,我们的

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得知识的增量,围绕着这个重点句,我设计以下几个步骤的教学。

(1)读句子,说说感受,读出你的理解(这是对学生个性体验的珍视)

(2)再次轻声读课文2——3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村民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预设句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首先请学生轻声读句子,哪些字眼跳入你的眼睛?你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说说自已的看法,教师更要以自己激情的评价,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探究的欲望,在教师的评价中,指导学生抓住“拎”,两个“谁家”“谁家”

读出人们砍树时的随心所欲与不假思索,再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加强理解增强感受。

预设句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①出示句子,指名说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很容易把注意力关注在“一栋栋、各式各样等词上,但这还不够,三个“变成”以排比的句式,突出了树被砍得多,消失得快。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到这个句子,朗读感悟。为此我设计师生合作读。两次引读,语速由慢到快,引导学生体会。

②想象说话:山坡上的一棵棵大树倒下了,村子里的 多了。

(通过想象写话,学生表达出个性化的理解,也拓宽了思维的宽度。)

③回读: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生齐读句子,师小结存疑:人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还有什么情况是人们没有想到或忽视的吗?

(以此问题为主线索,进一步探究领悟人们随意砍树付出的沉重代价,激起学生新的阅读期待)

预设句3: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请学生读句子,畅谈体会,读出你的感受

②再默读课文1-3段,找一找变化的原因。生回读句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回读句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学生通过读,更深地领悟到导致灾难的元凶正是人类自己。)

③创设情境,激情引读:十年过去了,人们家中添置了新的家具,但……;五十年过去了,人们凭借锋利的斧头,住进了高楼,用上了时髦的家电,但……;一百年过去了,贪得无厌的人们啊,你给子孙留下些什么呢?(学生读: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露的土地不断扩大……通过这层层推进的引读,同步辅以多媒体把“不断”这两个词用红色的字体不断变大。看似时间越推越远了,实质是让学生感悟到森林遭受的破坏也日趋严重,环保迫在眉睫,虽然没有用语言点破,可学生已能从层次递进的朗读中领悟到这一点,这也为下一环节的写话激起了表达的需要)

第五版块:拓展写话,领悟内涵

当学生还沉浸在三次引读激起的沉思中,音乐响起,同步出示荒漠中露着的一根根的树根,以此为背景,请学生想象写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话后的省略号还代表着什么变化呢?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在音乐的渲染中,在发人深省的画面下,学生蕴集的情感得以喷发,通过写话学生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中,更领悟到文本的内涵,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较到的体现与落实)

七、说教学板书:

板书是文本的浓缩,也是课堂上教学重点的体现,因此本课时的板书设计是:

不断

美丽————消失

砍树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既要从语言文字去揣摩,又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这堂课,我力图引导学生牢牢抓住关键词句,自主探究,以读为主。使学生既得到学习语言的增量,又受到思维的启迪,情感的熏陶,而这正是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14、《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1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精读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文章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教育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整篇课文紧紧围绕着“保护环境”的主题,通过质朴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重点,编者的主要意图,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士标: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段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 应以 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构建,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结合,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解读,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堂课中,我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性教学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首先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了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小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比如: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考,有针对性地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白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要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使课堂讨论交流呈现出“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引导学生进行整理,让学生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滥伐树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因为“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我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加深后再读,再体验,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从而体会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我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深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保护环境。

15、《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士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颖而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16、《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初步具备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通过“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悟出课文蕴涵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地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90%。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具体体现在“我会听”、“我会读”、“我会想”、“我会写”、“我会说”五大方面。从听到说,实际上是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会听但不一定会说,要想会说,就必须会读、会想。因此,我把这五个环节有机地揉和在一起进行训练,但每个环节又有所侧重。

三、说教学过程

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听入手,让学生自学自问、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品读做好铺垫。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我会听

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声夺人:“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会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要给你们讲个故事,看看谁听得最清楚,记住了老师讲的故事!”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靠听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概括能力有限,反馈的信息也许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老师并不急于判断,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说得也不错,那怎样才能说得更好呢?”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

2、音正形清、句顺文通——我会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各自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策略。”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课后的拼音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用笔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我首先从生字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由于三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我鼓励学生在课前主动识字,把学会了的字制成生字卡片,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老师只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如:平舌音“造”、翘舌音“柴”、后鼻音“洪”;笔画较复杂的字“盖、犁、黎”等。

接着,我从课文中选出几个句子,稍做改动,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已读熟、读通课文:

1)、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成柴烧掉了。

2)、大雨一直下个不停。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头。

细心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出示的句子与原文不同。“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再读课文。这样一来二去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要细心、不多字、不落字、不换字,正确朗读的良好习惯,也能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做铺垫。

新课标还指出,中年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认熟了生字、读顺了课文,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此时,学生在先前听的过程中所获取的零散的信息变得完整、清晰,也为下一步的质疑问难做准备。

3、边读边思、质疑问难——我会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我告诉学生不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学会边读边划边思,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我引导他们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

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有些问题呀,我们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就能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再请教小组同学。”而一些需要更深一步挖掘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则留到第二课时,通过老师引导点拨、小组讨论交流解决。

4、会记善积、搭筑阶梯——我会写

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本课时,我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另外设计了一个环节——我会写。

1)、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冒”字。注意字形:上宽下窄、上扁下长,日下两横不靠边、目中两横要均匀。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积累词汇

学生靠边读边想读熟了课文,对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这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如:家家都有一把锋利的斧头。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露的土地。

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进一步为听、说、读、写服务。

5、汇报交流、真情表达——我会说

学生通过听听、读读、想想、写写四个环节,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在初读中掌握了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特的见解,设计了“我会说”的环节,说说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环保的资料,说说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于是我教给学生另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到课外去查找资料。“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建议等。自主选择作业:

1、找一找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2、写一写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作业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语文学习过程。

1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保护环境”。课文通过一个小村庄从环境优美、可爱到最后被大雨和洪水冲毁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依据文本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材虽短,但语言朴实,含义深刻,所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应作为教学重点。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课堂教学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观察、谈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文本特点和教学目标,采取自主、想象、交流把“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作为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板块进行教学。

板块一 创设情境,感受小村庄的美

我用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图”,引导学生描绘小村庄的美丽。学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看着画面,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描绘小村庄的美丽。此作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的“美丽”给自己带来的那种震撼的感觉。后来小村庄被砍伐、被洪水冲走的情景,也都设置了图片,让学生心灵与村庄的前后情景进行心灵碰撞,这些情境图片让他们积极地融入角色,走进文本。

板块二 感情朗读,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确,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老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因此,在“感受小村庄的毁灭”这个板块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有全班读,男女生读、个别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使其在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提高。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中悟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保护环境。

板块三 加强词句训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本文的许多句子含义深刻,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句式训练,在训练中,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体会,树立了环保意识。两次句式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村民们对树木的随意砍伐,从而造成最终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结果。

板块四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适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升华情感,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中。在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剩下这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你得到什么启发呢?”问题的提出,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争相发言。在这基础上,我让学生读读自己收集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然后观看我收集的环境污染的图片。在学生情感的波澜汹涌澎湃时,我鼓励学生设计一句环境宣传小标语。在最后的课后作业,我要求学生回去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把这节课的学习引向了课外,让语文学习和生活连在了一起。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森林郁郁葱葱

(空气清新甜润)

小河清澈见底 斧头 什么都没有了

天空湛蓝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