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该奖给谁》 教学设计一等奖
《蘑菇该奖给谁》 教学设计一等奖
1、、菇该奖给谁》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语气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敢跟高手比进步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读出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懂得要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1、小白兔,小黑兔、兔妈妈、蘑菇头饰。
2 准备出示句子:①小黑兔得意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②小白兔难为情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
③“我跟乌龟赛跑,所有的乌龟都跑不过我!”小黑兔说。
④“我跟骏马赛跑,他们都跑得比我快。”小白兔说。
四、教学过程
(一)师表演叙述创设情境(课文1-2节)
师: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
晚上,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对他们说:“你们今天谁跑得最出色?我奖给他一个最大的蘑菇!”
过渡:我来听听他们怎么跟妈妈说的。
(二)学习3-4节
1、小黑兔怎样说的?
出示句子小黑兔得意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①指导朗读句子自由朗读句子
②指生读
③师叙述小黑兔可是得了冠呀,第一名啊!你能说说它的心情怎样吗?指生说
④谁能读出小黑兔的心情 指生读
⑤挑选朗读出色的学生读
⑥夸夸他的表情和朗读让他读给大家听重点读出小黑兔高兴得意的心情。
⑦同位边读边表演
过渡:师表述小黑兔得了第一名心里可高兴了,小白兔却高兴不起来了。老师做出失望的表情。
2、出示句子小白兔难为情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句话小黑兔很高兴,小白兔心情怎么样啊?
①自由读句子体会小白兔的心情
②挑选良读好的学生表演朗读重点看表情。
③同位边朗读边表演
过渡:小黑兔真了不起!让我把蘑菇奖给它吧!你们同意吗?学生肯定不会同意师把蘑菇图贴在小黑兔的旁边。兔妈妈把蘑菇奖给了谁?课文的哪一节告诉我们了?
(三)学习第8节
1、生自由读第8节
2、指生读
过渡:兔妈妈为什么要把蘑菇奖给小白兔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过程吧!师述说第5节兔妈妈问:“你们今天都跟谁比赛了?”
(四)学习6、7节
1、出示句子
(1)“我跟乌龟赛跑,所有的乌龟都跑不过我!”小黑兔说。
(2)“我跟骏马赛跑,他们都跑得比我快。”小白兔说。
①自由读 ②指生读 ③想想它们的心情 ④挑选朗读好的学生读4比比谁读得好
2、知道了比赛过程,你觉得该把蘑菇奖给谁?说说自己的理由。
①指生说 ②师把蘑菇拿下来贴在小白兔的旁边,把蘑菇奖给小白兔。
(五)兔妈妈是如何说的?学习第9节
①因为他敢跟高手比啊!理解这句话
②挑选班中的高手,谈谈自己如何跟他们比。
(六)戴头饰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汇报表演
教后小结:
上完这一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精彩的一堂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构思。教师精当的构思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1、如何构思最新颖的开头?平平淡淡平铺直序的上可能会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兴趣。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由我入情入境的表演进入新课。结果教学开头还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2、如何掀起高潮。我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环节:在小白兔和小黑兔给妈妈汇报跑步结果时故意要把蘑菇奖给小黑兔。学生当然不同意。文章一下就跳到第八节的教学。然后再细细分析原因。3如何让学生明白事理?简单说理学生年龄小可能不易接受。那就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班里的高手都有谁?你打算怎么做?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讨论,事理融入到生活。教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其次,更重要的是课堂的生成应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只想着教案。要学会细心聆听学生的声音。在这节课我细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正确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学生。当一个学生由于紧张几次把小白兔念成了小黑兔时,我用温柔的话语使她稳定情绪、并且告诉她如何平静心情。她还是读错了。
我就轻轻地走到她身边,轻轻告诉她如何仔细读。她终于读对了。我说:“我代表全体同学向你表示祝福,你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经过努力战胜了困难,你是了不起的。其他学生更愿意回答问题了。也不怕出错了。
此外。教师的情绪对调动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还不够投入,所以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qing。这一点还是需要努力的。还有头饰问题。花了很长时间浪费了很多精力却没有发挥最佳的效果。
2、、菇该奖给谁》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偏旁,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真正本领。
教学重难点
体会兔妈妈回家后和小白兔、小灰兔的对话,理解兔妈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
2、完成《写字簿》
3、排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出示插图2 提问:小朋友,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大家听呢?
小结:乌龟很努力,不怕失败,最后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小兔太得意,最后失败了。今天呢,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新龟兔赛跑的故事,它的名字叫——、菇该奖给谁》。
2、出示课题并齐读课题。
提问: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
2、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同桌练习,互相纠正。
练习 提 参加 乌龟 冠 敢
蘑菇 临走 嘱咐 得 地
3、指名拼读,领读。
4、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做到句句读通。
5、谁想把课文读给别人听,就站起来大声地读。
6、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标上序号。
7、你认为课文哪段写得最好,最动人,你就读哪段。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字形,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时的注意点。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第1自然段:
1、师:我想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大家仔细听,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
2、指导体会“嘱咐”的意思。
3、指导朗读。
(二)第2—4自然段(第一次对话)
出示第3幅插图(看图说话)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第2、3、4自然段,先看看妈妈、小黑兔和小白兔说了什么?从它们的话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呢?先读一读,再分学习小组讲一讲。
(生自由读——小组交流)
1、先看妈妈的话。(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出色 ”和“最大的”加点)大家听,“你们今天谁跑得最出色?我奖给他一个最大的蘑菇!”多亲切呀,妈妈是多么关心自己的孩子啊!鼓励孩子们要多锻炼。大家试着读一读,读亲切点。
2、小黑兔听了妈妈的话是怎么说的?(指导朗读)
3、(出示插图2,说图意)大家看画面,想象一下当时的小黑兔和乌龟赛跑的情景。小黑兔夺得冠容易吗?(容易)对,夺得冠的小黑兔怎么样?(得意)
4、再请小朋友看一幅图(插图),这画面可有趣了,大家一边看,一边想象小白兔和骏马比赛的情景,一边试着小白兔的话该怎样读才好?
师:小白兔和骏马比赛输了,感到什么?(又难过又不好意思)
指导朗读
5、指导分角色朗读
(三)第5—7自然段(第二次对话)
1、兔妈妈对比赛结果感到很惊奇,接着她又问了什么呢?
2、小黑兔是怎样回答妈妈的?它当时的心情怎样?小朋友读一读小黑兔的话,体会体会。
交流小黑兔当时的心情,再指导朗读。
3、小白兔的话(出示句子),谁能读读。
(四)第8—10自然段(第3次对话)
1、最后8、9、10这三个自然段,老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自己学着提问,自己解答。
2、师问:蘑菇该奖给谁?为什么?
3、体会“高手”的含义。
4、小结:骏马是动物中跑得最快的。而弱小的小白兔敢和骏马比赛跑,不怕失败,不甘心落后努力拼搏,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四、指导朗读
1、齐读课文
2、说说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句子,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
(1)学校运动会上,我班的王小明小朋友得(dé de)了第一名。
(2)公园里的菊花开得(dé de)真美啊!
(3)春笋从地(dì de)里冒出来。
(4)小白兔难为情地(dì de)说:“我参加跑步比赛,落(luò là)在后面了。
(5)雨点落(luò là)进池塘里。
2、按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1)小白兔比赛的对手是( ),落在后面的是( )。
(2)小黑兔比赛的对手是( ),小黑兔得了( )。
(3)兔妈妈把大蘑菇奖给了( ),因为他( )。
二、练习分角色朗读
1、四人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每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和说话的语气,并交流。
2、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练习朗读,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的。
3、集体交流。
4、分配角色,指导分角色表演朗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字形,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时的注意点。
4、教师范写。
3、、菇该奖给谁》 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头饰,课文录音等
教学过程:
一、用指偶导入,巧揭课题
1、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来猜一猜!
(师带上指偶——小白兔,以小白兔的身份来学课文。)
大家来听一听,小白兔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好吗?
我正是、菇该奖给谁》的主人公!(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个故事。大家愿不愿意啊?
2、 小朋友,我来考考大家,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一件关于我的什么事?指名答
二、以朗读贯穿,教学故事
1、 故事的起因
过渡:那你们知道我妈妈给我和我哥哥小黑兔布置了什么作业吗?
(出示第一节)指名读
问:布置了什么作业呀?指名说。
问: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我妈妈对我们怎么样?指导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和期待。齐读这一节。
2、 故事的发展:第一次对话
1) 过渡:我妈妈非常关心我们俩,平时问寒问暖的,也常常教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方法。我们很爱妈妈,很听妈妈的话。当然这次也不例外,到了晚上,妈妈回来了……(出示第二节)
指名读第二节
妈妈对我们说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指名、齐读妈妈的话(用亲切地语气读)
2) 过渡:当时我听见妈妈要奖给我们最大的蘑菇,我心里非常高兴。于是,我和哥哥都说了我们练习跑步的情况。(出示第三、四节)
男女生分节朗读
(出示练习题:1、小黑兔跑步得了第一名,心里。2、小白兔跑步落在后面,心里。)
指名填空
3) 带头饰,分角色朗读二、三、四节,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3、 故事的结局:结果
1) 过渡:小朋友,你们学到这儿,你觉得我妈妈会把大蘑菇奖给谁呀?(学生猜)那,结果如何呢?(出示第八节)齐读
问:我妈妈把奖品给谁啦?(出示图,贴在黑板上)观察妈妈当时的心情如何。
读第八节
2) 过渡:当时我哥哥听了这句话之后,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练习题:小黑兔听说要把大蘑菇奖给小白兔,心里很。)
指名说一说
那谁读好这一节呢?(出示第九节)指名读,男生读。
哪个小朋友来猜一猜,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4、 故事的发展:第二次对话
过渡:是呀,我也怀疑妈妈是不是搞错了,我们看妈妈当时还问了一个问题。
(出示第五、六、七节)请小朋友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三节,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
5、 故事的结局:理由
过渡:小朋友明白了吗?为什么妈妈要把大蘑菇奖给我呢?指名说
(出示第十节)齐读
三、带头饰表演,拓展延伸
1、 小朋友们,这以后,你们说小黑兔会怎么样呢?大家大胆想象,我来当评委,看你们有没有猜对!指名说
2、 课文学完了,请小朋友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演一演这篇童话故事,好吗?可以演到小黑兔知错改正,行吗?带上头饰,表演课本剧
4、、菇该奖给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是最出色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兔妈妈最后说的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今天我们学习第六课,读题。
2、这个课题是一句话,如果让你们给它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们会加什么标点?为什么?
3、(在黑板上画个特大的蘑菇)这个最大的蘑菇到底应该奖给谁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明辨事理
(一)学习 3 、 4 自然段
1、自由读 3 、 4 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黑兔得了第一名,是什么心情?得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试着读一读。
小白兔拉在后面了,又是什么心情?难为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么读?
(二)学习 5 — 7 自然段
过渡:刚才有的同学说要把最大的蘑菇奖给小黑兔,有的说要奖给小白兔,理由也很充分,让我们再朝下看,看看这个蘑菇到底该奖给谁。
1、自由读 5 — 7 自然段,读后组内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教师仍然只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不做任何结论。)
(三)学习 8 — 10 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的意见仍然不一样,谁也不能说服谁,没关系,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1、自由读 8 — 10 自然段,读后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
2、交流,相机出示: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
①什么叫高手?
②课文里的高手指谁?
③为什么说骏马是高手?
④为什么要跟高手比呀?
3 、再次讨论:蘑菇该奖给谁?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其实在我们班上也有像小白兔一样的好孩子,他们处处和高手比,所以进步很大,大家能说说吗?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
过渡:在刚才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读得不错了,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朗读高手,你们敢不敢和他比?
1、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学习、体会。
2、你最喜荒个角色?为什么?
3、读读你最喜欢的角色的话,边读边在脑子里浮现这个角色说话时的样子。
4、指名分角色朗读。
5、学生评价:他们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6、小组分角色读。
四、指导书写
过渡: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高手,想知道他是谁吗?
1、出示范字:练、敢、提。看!这三个字就是写字高手写的,你们能超过他吗?
2、我们都记得,怀素写字时,总是先看清——记住——再——所以他成了有名的书法家。我们写字时,也要吸取好的经验,下面就请你们按照这几个步骤自学这几个字。
3、学生自学。
4、交流:这三个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注意刚才提到的'注意点,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表扬写字写得美观、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指出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毛病。
板书: 6.蘑菇该奖给谁
小灰兔 小白兔
5、教学大赛一等奖《月光曲》教学设计
26、月光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26、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月光曲》这一钢琴曲的名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成的吗?那么,我们就先来听一听《月光曲》,然后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吧!(教师放《月光曲》请学生欣赏。)
二、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默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生字和词。
(1)读准字音qùn券这个字的声母是“q”,不是“j”,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生字中,有两个字的字形容易写错,我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
“券”,下半部分是“刀”,我们可以这样记:
“盲”,上半部是死亡的“亡”字,“亡”是丢失的意思,眼睛丢失了,不就瞎了,成了盲人了吗?所以“亡”不要写成“云”。
(3)理解字义。
课文中有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记忆。
例如:
①通过查资料或查字典记住词语。
莱茵河: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②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幽静、恬静、安静
这三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但是,“幽静”比“安静”更静,多用于形容环境、夜色等。如:清晨,校园十分幽静。
恬静:安静、宁静。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入场券:就是我们用来进入场地的票据。
④抓住重点字理解。
入场券:抓住“券”,“券”就是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那么“入场券”,本课就是指听贝多芬演奏作入场凭证的纸片。
⑤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
水天相接:先解释“相接”,即“连接起来”。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开的两个词合起来解释,就是水和天连接起来。
微波粼粼: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来解释为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3.请学生再读课文,看一看刚学过的生字记住了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可能一时还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围绕题目,扩展内容说清:课文主要记叙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2.引导学生分段。
我们看看课文主要记叙了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那么请同学默读课文,看一看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的是《月光曲》的谱写经过呢?画下来。那么,这篇课文怎么分段呢?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至结尾。
3.学生按分好的段读文,读熟。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理解了《月光曲》的创作人以及创作背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传唱后世的乐曲,那是多么的了不起,从贝多芬的身上你是否得到了一些启发呢?
学生自主交流。
五、作业布置: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思考课后思考·练习题。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恬静:安静、宁静。
入场券:
微波粼粼:
水天相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26、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①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②有一首曲子叫《月光曲》。
③下面一段将介绍有关《月光曲》的传说。
④这是一种倒叙的开头写法。
2.练习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至结尾)。
1.这一段,可以用学生提问的方法来学习。
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我们以学生的问题贯穿整个段落的学习中。
(1)贝多芬为什么会给一位盲姑娘弹曲子?(我们引导学生看书,从书中找答案。)
请同学默读2、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学生默读后,要找同学分别读这两段。怎么理解的,就怎样读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①贝多芬虽然是个音乐家,但是他并没有脱离群众。他能在演出的间歇到小镇上走一走,正是有这样的行动,才能与兄妹俩相识。
②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这使得他一定要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琴。
A.理解:“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贝多芬的曲子肯定难弹,这位姑娘也弹不好。上文已交待了“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盲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听一听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兴、很满足的事情;同时,也说明她很喜欢音乐。
B.理解:在姑娘说话以后,哥哥的态度怎样?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
他很愧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内心很矛盾。
C.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意思是:
a.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
b.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可听,可不听,你别在意。()
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她很想听音乐会。()
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懂事的姑娘,他决定进去为姑娘弹曲子。
(2)为什么贝多芬弹了一曲还要再弹一曲给姑娘听?
请学生读姑娘的话,体会。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①这段话,标点很重要,先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姑娘说话时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动。
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听过曲子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而且心情是异常的激动。
③姑娘说“多纯熟啊!”“多深哪!”说明姑娘很懂音乐,很爱贝多芬的曲子,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姑娘虽然看不到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正是由于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使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很激动,所以要再弹一曲给盲姑娘听。
(3)为什么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几次对环境进行了描写?
(可以请学生把写环境的语句画下来,分句体会。)
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这里提到了“幽静”的小路。“幽静”就是非常的安静。
正是由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贝多芬才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如果是喧闹的小镇,这不大的琴声是不可能引起贝多芬的注意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这就是特定环境的描写。它会收到很好的写作效果,我们不妨在我们的作文中试一试。
②“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这是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的描写。
这是一个气氛非常和谐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弹一架旧钢琴。这说明他们家的确很穷,这与前面介绍的兄妹两个人的对话是一致的。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是作者特设的环境。我们说创作是要有灵感的。
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4)《月光曲》的内容是什么?
请学生仔细读下面这段话,让学生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请用“——”和“”分别表示出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
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出:
①贝多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②哥哥在静心地听贝多芬的演奏,被他的演奏深深地吸引,而且是在那样一个月光柔和、清幽的夜晚。他看着月光,听着乐曲展开了联想。
③当哥哥看到妹妹听得那样入神,那么投入,他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大海那美妙的、神奇的变化。哥哥很清楚妹妹酷爱音乐,懂音乐。又在自己清贫的家中迎来了著名的音乐家是多么的兴奋,她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的。哥哥非常了解自己的妹妹,看到妹妹那样专注地听,就知道了妹妹已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已被这音乐所感染,妹妹是在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2.练习朗读。
三、老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已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你们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了全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下面,我们就带着感情,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处: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在读兄妹俩的对话时要注意,哥哥的话要带有痛楚的心情读,因为妹妹那么爱音乐,而自己却满足不了她,这该是多么难过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要略低沉些,慢些。
妹妹的话,虽然说得不在意,很轻松,但是,要把妹妹那种乖巧、懂事的意思读出来。因为妹妹懂得哥哥的心,她为自己说的一句话而引来了哥哥的痛苦而感到不安,但为了安慰哥哥,她说只不过随便说说。这个地方要带着一种不安的心情,读得轻松一些。
第二处: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这句话,是在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后走进茅屋时说的。贝多芬被兄妹俩的对话所深深感动,他很诚恳地,心甘情愿地为兄妹俩弹琴,所以读的时候要诚恳,语调坚定、肯定,降下来。
第三处: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吧?”
因为姑娘说话时很激动,她没有想到贝多芬会来到她家,更没有想到贝多芬会给自己弹琴,所以语调要高昂一些。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吧?”第四处:她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这一段是借作者的联想,记叙《月光曲》的内容,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曲子的变化。海面平静时,我们要读得舒缓些;海面上刮起大风,巨浪涌来时,要读得快些,声调高些。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练习字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26、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一)巩固复习。
1.请学生读文,思考以下问题。
(1)通过学习文章,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部分内容的?
(2)自由读文,想一想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①复习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②学生练习归纳中心思想。
③教师订正。
(贝多芬是一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复习字词,练习用“幽静”造句。
1.听写字词。
2.指导用“幽静”造句。
要想用词造句,就必须做到:
(1)理解词义。
幽静:幽深寂静。
(2)弄清是什么性质的词,常作句子什么成分。“幽静”是形容词,一般可作谓语或定语。例如:这里的环境很幽静。我们需要生活在幽静的环境中。
(3)明确所造句子要表达什么意思。
3.学生造句。
(三)指导背诵。
学生已对课文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们可采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另外可让学生先背喜欢的句子,然后再背其它句子。或者采用小组互助的形式背诵。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26、月光曲
贝多芬盲姑娘
散步想听
弹奏入神对音乐的执着、痴迷
再弹陶醉
记录
6、《大皮球扔给谁》教学设计
《大皮球扔给谁》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皮球扔给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大皮球扔给谁》并尝试情景表。
2、能区分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动物
3、让幼儿认识、理解了"上浮"、"下沉"的科学概念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语言磁带《大皮球扔给谁》两只大皮球。
2、每个幼儿头饰一个:小猪、小狗、小猫、小鸭、小鸡、小熊头饰。
3、背景图教师自制一个大船,动物教具:小猪、小狗、小猫、小鸭、小鸡、小熊。
4、作材料皮球小钢珠球,乒乓球玻璃球弹弹球石子、雪花插片、橡皮泥、空盒子、泡沫板、塑料吸管、旧报纸、玻璃球、积木块、大水盆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大皮球扔给谁》
二、讨论:
1、出示背景图:教师边摆动故事中的小动物边提问。
(1)教师:故事中有哪此小动物?它们今天要乘船去哪里?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小熊为什么把大皮球抛给了小猫和小鸡?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小熊不把大皮球不抛给小鸭、小狗、和小猫呢?
三、幼儿再次欣赏故事一遍
配上动作表演,教师放语言磁带;幼儿再次欣赏故事,教师:能说说哪些会游泳的动物吗?为什么小熊要扔皮球?皮球在水里会怎么样呢?请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在水里游的?哪些动物不会游泳的?小熊为什么把大皮球抛给了小猫和小鸡?因为小猫和小鸡不会游泳?它们抱住皮球就不会沉下去,因为皮球会浮在水面,而小鸭、小狗、和小猫它们会游泳不需要皮球?
四、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要求幼儿学说一句话:"快把大皮球给我吧!"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表演,说一句自己想说的.话。
2、教师扮小熊,全班幼儿戴上动物头饰分角色进行表演。
活动延伸:
1、在操作活动中,重点引导幼儿理解什么球会沉在水底?什么球会浮在水面?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2、进一步探索石子、雪花插片、橡皮泥、空盒子、泡沫板、塑料吸管、旧报纸、玻璃球、积木块、在水中的变化,理解了"上浮"、"下沉的概念。
7、公开课二等奖《前方》教学设计
公开课二等奖《前方》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开课二等奖《前方》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方》是一篇哲理性摄影散文,由画面生发联想,作者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探讨的是“家”的人文内涵,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具有特的艺术魅力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本着新课标学习方式主动性、立性、多样性、体验型、问题性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中作了如下处理:
①划出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的哲理氛围
②尊重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如讨论“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是否和人们的乡土情结相悖,是否有悖于人之常情的时候,只要求学生找出归结的仍然是对家的追寻:“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对于家的人文内涵先不做探讨学生理解了“路”、“前方”、“家”的多重含义,再进行探究,就水到渠成了。
③注重知识(反弹琵琶)与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联系语境理解文本的习惯与能力的训练)如“路”、“前方”、“家”都有多重含义,先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然后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从具象走向抽象,深入解读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些句子(如“无家可归”)理解的难度相当大,我则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以形象的例子来理解文章所包孕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悲悯情怀。
④情意性教育是本堂课的核心内容利用文章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应为本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自始至终都贯穿这一主线,观察照片,关注人物心理;联系现实生活,理解主题;回答末段问题,深化理解;结合感悟,坚定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⑤为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口读书,交流感悟,举例争论;动手标记,做批注;动脑学习知识,思考人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得出结论,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兵教兵教师少讲精讲,点拨引导精讲学生利用已有知恃以解决的问题(摄影散文、反弹琵琶等),点拨、引导用语力求精辟、优美、富于启发性。
补充说明
这是在新课标下上的'较成功的一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都有切实的提高下面的教学设计,在原来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情况又作了改进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摄影散文这一新文体的特点
2、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能批注重点语句,把握立意上的反弹琵琶的写法
3、情感
体会文中的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教学重点
1、联系语境体味“路”“家”“远方”的含义
2、体会文中的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家”精神家园的含义
2、把握立意上的反弹琵琶的写法
3、学会批注,养成做批注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摄影散文
1、引导学生观察正文开始前的照片,畅谈感受与理解。
问题提示:这是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的名叫《前方》的照片,请同学蜜察一下,想想照片中的人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
从人物的表情看他在想什么?
见过这样的带照片的散文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表达的手段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传媒是非常单调的,现在,人们不仅有文字印刷,还有围绕图像、声音创造出的广播、摄影、电影、电视、电脑、互联网,而且,这些传媒手段又不断融合、交叉,形成新的综合的表达手段和表达样式,如广播剧、电视散文、电视电影等等摄影散文也是其中的一种由此导入新课摄影散文《前方》(板书课题前方)
2、摄影散文简介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是由摄影和散文构成的它兼具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的特点。
3、作者简介
先让学生介绍,然后教师补充必要的文学常识。
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作家、学者作品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
二、文本研习
(一)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划出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教师提示:关键句指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等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关键语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在对话栏批注感受深刻的句子
3、小组内交流自读情况
(二)演习文本,班内交流
1、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
“他们正在路上”
2、从全文内容看,全文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这是文章的文眼
3、这是否和人们的乡土情结相悖?这是否有悖于人之常情?试结合全文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先进行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1)教师精讲、点拨:
本文从反面立意,说的是离家,有反弹琵琶的味道,但是这并非有悖常理,作者从反面落笔,谈归结的仍然是对家的追寻:“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只是这里的家不仅仅是现实的生养之地,更是精神的寄托
(2)拓展训练:反弹琵琶
①精讲
这种新奇的打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的写法,便是“反弹琵琶法”,它往往会使文章辟蹊径,别有洞天
②学以致用
看一看下面的一些观点,你能不能反弹琵琶?任选一句,说出你的新观点,当然要阐释理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在其位,不谋其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4、读第3—8节,看文章如何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的?抓住每段的关键句,分类组合分条回答
第三节:人类祖先在没有“家的意识和家的形式之前”就在无休止地迁徙
第四节:写人类有了家后远行的欲望没有寂灭
第五、六、七节: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
一是外面世界的诱惑要求学生想一句歌词,来表达文中“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的意思( 例如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的顺序颠倒一下即可)
二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
三是“对前方的幻想”,即理想的诱惑,点出了“前方”,前方在这儿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的召唤。
以上谈的是人的离家行为以下转入对人生的思考
(三)重点语句、疑难语句探讨
1、方法点拨:对于重点词句、疑难语句的含义的准确把握,应结合语境,即全文的立意,作者的感情倾向,语句所在段落以及前后段落内容的叙述,这些内容可以帮你找到问题的答案
2、结合语境,联系现实,质疑讨论过程设计为先由学生质疑或教师提出问题,然后指导、组织学生探究、交流
(1)“路”“家”“旅途”“前方”等词语的含义的理解
找到文中的相关语句:第九段中“路连着家与远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方流浪”“是命运把人抛在了路上”“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这些句子中的“路”“家”“前方”等有的是本义,有的是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简言之,凡与“命运”、“内心”有关的词都具有语境义。
“无家可归”的“家”指心灵家园,精神的归宿,理想的皈依之所“漫无尽头的路上”与“通往前方的路”中的“路”指人生之路“前方”指未经历的人生第10段中的“旅途”也是如此。
(2)读文中举的例子后,再结合现实谈谈对“无家可归”的理解。
例如现实中的人们生活僻的时候,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生活充实一旦生活富裕奔小康,忽然感到生活没有了奔头,不知何处书程,心中茫然而惶然……有了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其实这是人类精神和理想无所皈依的现实状况,一种灵魂的空虚感和焦虑感。
这种信仰危机在学生亦有,如“星座占卜”。
从这个层面上,文章用“无家可归”其实揭示的是人类精神状况中的三重悲剧:
一、人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二、“人无法还家”;
三、“即便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作者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3)“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的含义
人生旅途之所以是一场苦旅,是因为理想难以实现,精神难有归宿人在外流浪,总在惦念家园,可回到家,却发现这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个家揭示了人精神无处寄托的悲剧。
(4)“即便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这句话的含义。
是指人们找不到精神的归宿,找不到精神的栖身之所就如佛家所说“只有房子没有家”,这是一种近乎般的皈依感。
三、拓展探究
1、读完全文后请同学们回答最后一段的问题:“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如果这些人们没有精神的追求,没有精神的皈依之所,那么前方就是“旷野”,即便是前方是生他养他的家,也永远是“旷野’!
2、文章读到这,我们忽然发现作品由开始的轰轰烈烈,转入到深沉、厚重的悲悯之中作家为什么要向我们揭示人生悲剧性实质?是不是要我们视人生为畏途,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呢?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
恰恰相反,人们正是有了追求、有了理想,才不空虚,才不茫然、惶然,才有有家的感觉,而这正是人类进步、发展、壮大的前提人有痛苦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放弃追求,这才是人生的崇高之处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宙斯罚他一次次把滚落山下的巨石推上山顶,西西弗斯在这日复一日的悲壮宿命中获得挑战荒谬、战胜庸常的成就感也正为此崇高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也要为人们送去祝福”,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化作厉鬼也要与敌人抗争……
四、课堂小结
作者以悲悯的眼光,赋予家以人文内涵,家不仅是生我养我之地,更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同学们为了精神的故乡,让我们一起向快乐出发,奔向前方!
五、布置作业
自读《想北平》,自己填写“对话栏”
板书设计
前方
曹文轩
家路前方
(精神家园)(人生之路)(未经历的人生)
8、儿园中班学习活动《谁和谁好》教学设计
活动意图:
“谁和谁好?”经常是孩子们口中心里提及的问题,班硷面也总有孩子说“我和***好”“我们是好朋友”……这是他们上幼儿园的动力和源泉。此次活动的开展是让孩子知道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是两两相配的,互帮互助的。学习这首好歌不仅了解生活中相互的事物,也让孩子感受朋友间在一起的欢快。
活动目标:
1、乐意为生活中常见的事和物寻找联系,并讲述自己的理由。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竞赛游戏的快乐。
3、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清楚自己想说的事。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难点:
愿意讲述事物之间联系的原因。
活动准备:
材料材料包、ppt。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今天,我带来一首关于好朋友的儿歌,名字叫《谁和谁好》。请你们来听一听。儿歌里都说了什么。
你听到了谁和谁好?他们是怎么样好的?
小结:谁和谁好?藤儿和瓜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为什么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小结:因为他们住在一起,离得近,天天在一起,所以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你还听到了谁和谁好?儿歌里还说到谁和花好?
小结: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什么?
小结: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要去采花粉然后带回家酿成香甜的蜂蜜。
仔细看,还有谁和谁好?
小朋友之间又做了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大家唱起歌,开心又快乐。
二、完整欣赏:
教师和幼儿稍作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三、幼儿操作材料《谁和谁好》
过渡语:除了我们刚学到的儿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朋友,让我们去找一找。
观察要点: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将事物进行联系,并简单说说理由
集体交流:请幼儿说说自己配对的原因?
谁和谁好,说出你的原因。
总结:
原来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事物都能够找到谁和谁是好朋友,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活动延伸:
继续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
9、儿园中班学习活动《谁和谁好》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理解图片,创编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语言美,体会学习儿歌的乐趣。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会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3、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在感受儿歌的基础上,理解儿歌意境。
活动准备:
课件(瓜和藤、蜜蜂和花,小朋友手拉手)
活动重难点:
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会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引导幼儿完整的说:我的朋友是谁,我和谁好。)
二、完整观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里有一个关于儿歌的小电影,请仔细看看,你看到谁和谁是好朋友。 ( 引导幼儿完整的说:谁和谁是好朋友,谁和谁好)
三、分段欣赏,学习儿歌。
1、藤蔓和瓜好
师:他们是怎么样好的?你们能做一做吗?(理解不吵也不闹)小结:谁和谁好?藤蔓和瓜好,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表演藤蔓和花好。
2、蜜蜂和花好
师:它们是怎样好的?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什么?我们一起做一做。
小结: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为什么蜜蜂和花好?
小结:是呀,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要去采花粉然后带回家酿成香甜的蜂蜜。
分角色表演蜜蜂和花好。
3、我和小朋友好
师:你和好朋友一起做什么呢?
小结: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我们一起唱歌又跳舞。
四、教师完整朗诵儿歌,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小就会编诗歌了,长大了一定能成为诗人和作家,我把大家编的诗歌朗诵一下。
五、给儿歌起名字。
六、朗诵儿歌,体会意境。
师:现在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儿歌完整地说一遍。(教师边说边指图)师:你们说的非常棒,我们给儿歌加上好看的动作说一说。
延伸活动:
刚才诗歌里说,蜜蜂和花好,其实,花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你们猜猜看,谁还会和它好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语言教育活动我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让幼儿理解不仅人类有自己的好朋友,其他动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欣赏儿歌《谁和谁好》,利用画面使幼儿理解谁和谁好,他们是怎样好的。在此基础上学习儿歌,体会意境。整个设计紧扣主题,课堂中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尤其是表演环节达到了整节活动的高潮。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记忆诗歌内容时形式比较单调,如果能加上图谱,让孩子直观形象的加深记忆,在动静交替中学习诗歌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10、《谁洗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洗手帕,洗袜子)
(2)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及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在”与“再”的区别;语气词的读法。
第一课时
1.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板书:手帕pa 袜wa子
拿出准备好的手帕,让小朋友说这是什么?并引出新词,再问小朋友脚上穿的是什么?引出袜子,问小朋友平时手帕和袜子谁洗的,我们今天要学第20课《谁洗的》,看看究竟是谁洗的。
2.范读课文(或听录音)学生可跟读
3.学生自学生字及课文前三段,检查正音
在黑板上仔细演示“再”的写法。
4.讲读课文1-3段
第一段:
(1)午饭后,小林想做什么?
(2)她的奶奶是怎么说的?
(3)连忙是什么意思?
比较句子:
奶奶拿过手帕说:“我来洗。”
奶奶连忙拿过手帕说:“我来洗。”
第二段:同上。
第三段:
(1)小林是怎么回答奶奶的?
(2)小林为什么要这么回答奶奶呢?
您nin事用再尊称上的称呼长辈或者上级
再zai是表示动作的承接,与“在”的区别是在是介词
小朋友用“在”组词,做练习第二题
朗读课文第1-3段
作业:预习后面的生字和课文
第二课时
1.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前三段
2.学生字,检查正音
3.讲读课文后两段
第四段:
(1)奶奶睡醒后,发现了什么
(2)数一数一共用了多少“咦”字,为什么要用“咦”字呢?
跟老师念:咦?手帕不见了。
咦?袜子不见了。
后面一个“咦”要比前面一个更惊奇,疑问。
解释“也”字的意义。
第五段:
(1)奶奶发现了什么?
跟老师念:“啊!手帕和袜子都晾好了。原来是袜子早就洗好了。”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手帕和袜子是谁洗的?
这里的“啊”字是表示恍然大悟,奶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2)小朋友,你们说小林是不是一个好孩子呢?对了,勤劳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我们要向小林学习,平时也要自己洗手帕、洗袜子。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你们说好吗?
朗读全文。
4.作练习
造句:“连忙”
说说自己洗手帕
11、《谁洗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自己的事自己做,并要体谅长辈。
(2)学会本课7个教学生字:谁、午、连、忙、再、就、也,读懂10个带读字:帕、袜、想、您、睡、醒、咦、啊、院、晾。懂得午饭、手帕、连忙、袜子、院子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自己洗手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
(2)难点:生字“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生字卡片。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第1、2小节,学会生字:谁、午、连、忙,读懂帕、袜,午饭、手帕、连忙、袜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1)了解实际,引入新课
上课前,老师先了解一下,有哪些同学在家里,经常自己动手洗自己的手帕和袜子?请举手。很好,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谁洗的》讲的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先跟老师一起读一下课文题目。好的,到底是谁洗的呢?打开课文,我们一起听录音。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①边听录音,边请同学们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个人的故事?他们要洗什么?最后是谁洗的?听后指名回答。
②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要求:a 看看课文有几小节?b 把生字划出来,先自己拼读。
(3)学习课文第1、2节
①指名提问课文有几小节。
②指名请同学朗读第1、2小节。
③教会生字:谁、午、连、忙,读懂帕、袜。
“谁”字形比较复杂,看老师一笔一笔地写,注意右边有4横,用彩笔写;“午”要注意和“牛”区别,竖不出头;“午饭后”是指中午吃过饭的时候;“连”、“忙”,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字形,“连忙”的意思就是“赶快、马上”;“帕”、“袜”,同学们要认得,不要求能写出来。
④读读讲讲。
A奶奶为什么要连忙拿过手帕和袜子?
B指导朗读。从“连忙”“又连忙”,我们知道奶奶的动作很快,所以这两个词要念得重一点、快一点,“又”也读重一点。奶奶说“我来洗”,要把奶奶十分疼爱小孙子的语气读出来。
C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指名读,请同学们评议,再请同学读,老师范读。
⑤对第1、2两节主要内容作小结:小林要洗手帕、袜子,奶奶连忙拿过,说我来洗,体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爱护。
(4)作业 练习
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练习写生字。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第3、4和5节,学会生字:再、就、也,懂得想、您、睡、醒、院、晾,院子的意思,啊、咦语气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抽读生字、新词、课文第1、2小节。
(2)学习课文第3、4、5节
①请同学们齐读第1、2两节。
这两节告诉我们,小林要去洗手帕和袜子,奶奶连忙拿过说我来洗,那么小林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第3-5节。
②讲读第3节。
A 指名读课文。
B 教会生字:再,读懂想、您、睡。
“再”注意与“在”区别:“再”,这里是指做事情的先后,“在”,是正在的意思,在哪个地方的意思;想、您、睡,要认得,不要求会写。
C 小林“想了想,笑着说”,同学们知道小林在想什么吗?
D 指名回答,老师讲解并指导朗读,小林的话要带点神秘的语气读,还要显示出对奶奶的尊敬。
E 请同学读,大家评议,老师范读。
F 本节小结:小林劝奶奶睡觉。
③讲读第4、5节。
A 指名同学读课文。
B 教会生字:就、也,读懂醒、院、晾、院子,啊、咦的意思,不要求会写。
C “咦”,说说奶奶会怎么样?她为什么奇怪?“啊”,又说明奶奶怎么样?她明白了什么?
D 指名回答,老师讲解并指导朗读。“咦”要用奇怪的语气读,“啊”要用高兴的语气读。
E 齐读3-5节。思考讨论:手帕和袜子到底是谁洗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林是在什么时候洗的手帕和袜子?
F 3-5节小结
奶奶发现手帕和袜子不见了,原来小林已经自己洗好晾出去了,奶奶十分高兴。
(3)总结课文
①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②学了这篇课文,小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总结,小林长大了,努力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他是个爱劳动又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4)作业 练习
①练习写字。
②抄写词语。
第3课时
1. 教学要点
(1)教育学生要像小林那样,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指导朗读课文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小结。
奶奶的话,前面几句要用爱护小林的口气读,咦,要用一种疑问的语气读,啊,要用一种高兴的语气读,表示奶奶一切都明白了。小林的话,要带点神秘的语气,又要读出对长辈的尊敬。
(2)行为指导
小林和我们班的许多同学一样,是生子女,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可疼他了,可他不肯娇生惯养,他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我们班的同学和小林年纪差不多,那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也要像小林那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你会做的小事开始,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3)练习作业
①听写生字、词语。
②仿照课文,用“连忙”说话。
例如,水烧开了,姐姐连忙跑过去关掉炉子。
③课外做一做:自己洗手帕。
12、《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觉得”造句。
3.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领悟文章阐明的道理。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故事,据题揭疑。
1.贴出风和太阳的图片,请学生板书他们的名字。
2.你喜欢风还是太阳?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
3.那他们两究竟谁的本领大呢?
老师送给小朋友一个故事。《板书:谁的本领大》读题
4.小朋友,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相机板书:为什么比?比什么?怎么比?结果怎样?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同桌或小组合作读读课文,相互检查,并相互纠错。
3.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
(1)出示生词卡片。自由认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逐段指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学生再读课文,想想黑板上的问题你可以解决哪些?
5.检查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情况。
(估计学生可以答出“为什么?”“比什么?”“比了几次?”“结果怎样?”教师相机把那些问题擦掉。)
6.学生再次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风和太阳的第一次比赛?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第二次比赛?交流后男女生各读一部分。
三、自主识字,发展能力。
1.出示生字,并认读组词。
2. 指导书写。
你觉得哪些字最难写?怎样写好看?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总结范写。
强:“弓”旁写得狭长,右部上面的口要比下面的略小些。
挂:右边两个“土”,都是一短横,一长横。
推:右半部的四横,第一横稍长,第四横最长,中间两横最短。
学生在书上描红,边描边记。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明标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完成填空:
课文讲了和___________________比本领的事。他貌比了__________次,第_________段到第___________段写的是他们第一次比本领,第_______段到第___________段写的是他们第二次比本领。
3.明标:
那么,风和太阳是怎么比本领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一次比赛(1——3)
(1)多媒体演示第一自然段内容,师生接读: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正巧,前面来了个孩子。太阳说:——“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
(2)风和太阳面对这第一次比赛,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读读2——3段,动笔画一画。
交流:
“那还不容易!”是什么意思?从中看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风的自以为是并指导朗读。
“呼呼”地吹起来。
从中看出什么?谁来做个动作?引导学生体会风的自以为了不起并指导朗读。
结果怎样?引读——谁知孩子将外衣裹得更紧了。
多媒体展示第二段内容,你看明白了什么?
能用“我觉得风……”说几句吗?
指导朗读第二段,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继续交流。
“看我的吧。”
从中看出什么?表演读,引导学生体会太阳的自以为是。
“便发出强烈的光。”
谁来做一做太阳?觉得太阳怎么样?读好这句话。
结果怎样?引读——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多媒体展示第三段内容。
觉得太阳怎么样?指导朗读第三段。
(3)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
2.学习第2次比赛(4——8)
过渡:太阳赢了第一次比赛,它会怎么想?而风输了,它又会怎么想呢?
(估计学生会答出"太阳很得意","风也不认输")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使学生置身其中,对角色的内心有更深切的体验.]
(1)圈圈划划,第二次比赛,太阳和风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交流品读:
太阳得意地对风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本领吗?”指导朗读,读出得意。
太阳说:“这有什么难的!”“这”指什么?从这个句子你看出什么?指导朗读。
于是,它又发出强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摇船。为什么说是“又“?”做一做这个动作。
这时,风“呼呼”地吹了起来。谁来学学这不认输的风?演一演。
(2)想太阳和风比赛时,船夫有什么不同表现?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交流:
“可是,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难受,他哪儿再有力气摇船呢!”
引导学生回忆:炎热的夏天,太阳非常强烈,如果要你做事,你会怎么样?感受船夫的难受和无精打采,并读出感觉。
船夫高兴地喊:“起风了!快挂帆吧!“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
向学生穿插介绍古时候行船要靠风力的常识,引导他们读出船夫的高兴及行船之快。
(3)多媒体播放第二次比赛的过程。
这回你感受到了什么?
分角色朗读4——7段,读出太阳的得意和风的不认输。
(4)面对这样的结果,太阳有没有料到,从哪看出?
交流出示:
*太阳惊讶地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
联系上文说说太阳为什么会惊讶,指导朗读。
(5)填补空白,深化主题。
出示课本39页图。(太阳和风向对方竖起大拇指)
小朋友,风先生听了太阳对它的赞扬,它也向着太阳竖起了大拇指,它会怎么夸太阳呢?(引导学生说出大概意思:我们各有各的本领!)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
二、课本剧表演
1.五人小组分配角色。
2.小组讨论你怎么演好你的角色。
3.课堂交流。
可以说说自己准备怎么演好角色,也可以给其他角色提提建议。
4.小组排练。
5.小组上台演出,评选最佳小组急最佳演员。
让学生明确演什么?怎么演?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
四、拓展延伸
1.出示《伊索寓言》一书,并进行介绍:相传古希腊有个寓言家名叫伊索,曾经写了一部寓言集,名字就叫《伊索寓言》。这部书里收集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谁的本领大》就是由其中一篇改编的故事。
2.介绍《伊索寓言》中的一个小故事,并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 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己阅读《伊索寓言》,并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读给老师、同学或家人听。
资料链接:伊索寓言:《风与太阳》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这故事说明,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
13、《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运用“……比……更……”的句式清楚地表达比较结果。
2.能够专心倾听,提高语言的记忆能力和思维的灵敏性。
3.体验竟赛性游戏的兴奋和快乐,拓宽知识面。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会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能。
2.课件准备:电动车、汽车、火车、飞机、木头、砖块、石头、锤子、猫、羊、牛、长颈鹿图片。
活动过程
一、比一比,引导幼儿进入游戏情境。
1.请出两名幼儿,两人比一比身高。
——他们两个人谁比较高?你们还有谁比×××高的吗?
2.引导幼儿不断地身高较高的人,并用“……比……更……”的句式,清晰地说出对比结果,待找出全班最高者结束。
小结:比完身高,今天我们还要玩“谁的本领大?”的游戏,对比一下哪种东西性能更强,还要对比一下班上的最强大脑是谁。
二、展示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
1.出示电动车图片,让幼儿想一想电动车有哪些特性。
——电动车什么本领大?(速度快。)那么比电动车跑得更快的有什么?
2.引导幼儿想一想,并说一说答案,如汽车、火车、飞机等。让幼儿清晰地使用“……比……更……”的句式,如:汽车的速度比摩托车更快;火车的速度比汽车更快;飞机的速度比火车更快。
3.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总结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大家能不能说一下“谁的本领大”的游戏是怎么玩的呢?(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理解的规则。)
4.玩法:教师根据图片上的物品,给出物品的特性。将幼儿分成两组,依次用“……比……更……”的句式,说出性能更强的物品还有什么。
5.规则:后面的物品要比前面的物品性能更强;要记住并复述前面已接龙的句子。
三、播放图片,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教师进行指导。
1.依次播放图片,教师给出事物的特性(如“木头硬”),请两个组依次用“……比……更……”的句式进行接龙;提示幼儿接得越快越好,接得越长越好,接得越准确越好。
2.让幼儿专心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并且发言需要先举手。
3.提醒幼儿将同伴说过的句子记住。
4.教师记录下每轮游戏的分数。幼儿掌握游戏玩法后,可让幼儿根据图片自己说出物品的特性。
四、总结游戏情况:教师和幼儿一起统计游戏的分数,公布游戏的最终结果,恭喜获奖者,并表扬在游戏中表现优秀或有进步的幼儿。
14、《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力方面: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它信息源,运用整理、分析的方法了解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资料;能够做简单探究性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制作和创新设计,学会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体验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喜悦;愿意用证据验证假设。
3、科学知识方面: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材分析:
本课先通过实验验证,再以“辩论会”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可以为学习《安全用电》做好相应的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记录表、电路中用的材料、螺丝刀、电笔、钳子、插座等
学生准备:铁钉、木条、塑料棒、橡皮筋、铝片、铜丝、铅笔、橡皮、瓷片、螺丝、纸片、玻璃、铅条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教学。
在教室里找一个镶在墙上的插座,提问:“谁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这个插座是否有电?”(学生想出各种办法:用插销插上录音机听听响不响;插上电灯看看亮不亮;用电笔试一试)出示电笔接着提问:怎样用电笔实验?(学生:用手拿着电笔的塑料把,把电笔的铁杆插入插座,灯亮了就说明有电。)(出示电笔、钳子、螺丝刀等工具)接着提问:为什么像电笔等这样的工具会用塑料、木头、橡胶等材料作“把”,用铁来做“杆”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涉及到铁容易导电而塑料等材料不容易导电的问题)到底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维修工具入手将学生带入本节课所要探究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二、探究活动主题: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1、猜想假设,设计方案。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材料袋,请把材料拿出来观察一下,猜一猜这些材料中,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生:汇报猜测情况,根据自己小组的猜测把物品进行分类。(有不同意见的物品单摆放)
师: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想,要想真正得出结论,我们必须用实验来证明。怎样来检验这些物体是否导电呢?,你们能利用桌子上的材料结合我们所学的电路知识设计出实验来吗?
生:小组内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师:进行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明确探究思路:把带来的材料依次连入电路中,根据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判断连入的材料是否导电。
2、实验探究,检测猜想。
师:下面同学们就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提示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材料
名称
现象
我们的
发现
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填写实验记录表
师:巡回指导,了解实验进行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新发现。鼓励学生多进行几次实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汇报交流、揭示概念。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情况?
生:分组汇报交流
师: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发现有些物体容易导电,有些物体不容易导电。那么这两类物体分别叫什么呢?(板书:导体、绝缘体)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从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特点来分一分,哪些材料叫导体,哪些材料叫绝缘体
生:总结分类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像钉子、铁片、铜丝、铅条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像塑料、玻璃、纸片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4、拓展:
师:观察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生:自由发言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水、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自由发言并说明理由
师总结:实验证明,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是导体,而绝对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人体也是导体,所以,在用电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证明木头是绝缘体,那么请你猜猜湿了的木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自由发言
师:亲自实验一下来验证,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演示给大家看。
生:选一个小组上台演示实验湿木头是否导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遵循了猜想—————验证————汇报————拓展的思路,让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自主探究科学知识,探究过程中的多次实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的结果可以重复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性。拓展环节的补充,使学生认识到导体不一定都是金属材料,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辩论会:谁的本领大
师:提出辩论主题:导体和绝缘体谁的本领大?
生:根据观点的不同,自由形成正反两方。正方:导体的本领大。
反方:绝缘体的本领大。
生:双方准备材料,讨论总结对本方有利的证据。
生:自由辩论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谁也没有说服谁,这就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导体和绝缘体都是不可缺少的。假如没有了导体,我们将生活在一片黑暗中,假如没有绝缘体我们的生活又将充满了危险。我们不能过分的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充分利用他们的优点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四、拓展活动
师:我们研究了导体和绝缘体,有一种物质,它既不是导体,也不是绝缘体,它叫半导体。让我们在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继续探究半导体的世界吧,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开放的课后延伸,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了学生的信息渠道,让学生在探究所学知识的同时,兴趣盎然地探究书本以外的广阔天地。
15、《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盖、房、桌、椅、谈、求、力、拉”8个生字。积累词语9个。能比较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谈”和“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4 个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在阅读分过程中了解“傲慢”、“愤愤不平”、“火冒三丈”、“有气无力”、“耷拉着脑袋”等词语的意思。尝试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3、使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和句子。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知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听录音,读课文,圈生字。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你知道手和嘴巴各有什么本领?
2、是啊!手和嘴巴各有各的本领,究竟谁的本领大呢?
手和嘴巴为此发生了一场争论。
3、揭示课题。
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准字音。
(2)说说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
(3)给生字找找好朋友。
(4)分节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小组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词语:傲慢 盖房子 筑公路 修桌椅 端饭菜 愤愤不平 火冒三丈 有气无力 动弹
2)抽读生字卡片。
音:桌、椅(翘舌音,第3声)
形:修(中间一竖不能漏)
3)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求”和“力”。
4)选字填空:
盖 筑 修 端
( )饭碗 ( )桌椅 ( )高楼 ( )铁路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轻声朗读第1—4节,为了争功劳,手和嘴巴是怎样说的?
出示:......都要用到手; ...... 都离不开嘴巴。
2、同桌合作,分角色表演手和嘴巴的对话。
3、指名表演,评一评同学的表演。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手和嘴巴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评价。老师适时地进行指导,以各种形式读好对话。
表情:手——傲慢、愤愤不平
嘴巴——不服气、火冒三丈
动作:手——瞪圆眼睛
嘴巴——使劲地跺脚
4、男女生表演读。
5、手和嘴巴各有各的本领,但它们都觉得自己的本领是最大的,谁也不服谁,结果怎样了?
引读:于是,手——,嘴巴——。过了几天,手——嘴巴呢,——。
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手和嘴巴各有各的本领,谁也离不开谁。
指名读、齐读。
6、手和嘴巴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小结:只有手和嘴巴相互合作,各自的本领才能得到发挥。
四、课外延伸。
1、读名言:人心齐,泰山移。
2、看一看,说一说。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一起做?
2)红红把和冬冬合作出小报的事写了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学校里举行小报比赛。我找来了几幅色彩鲜艳的图片,冬冬为图片配了字,他的字娟秀端正,十分漂亮。我们俩合作出的小报,得了个一等奖。
读读这段话。
你有没有和小伙伴合作过什么事?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总结课文。
1、师: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互相协作,团结友爱,事情就一定能做好。
六、写字指导:
1、重点指导描写“谈、房”。
2、教师范写。
3、学生照样子描写。(学生描写,教师巡视指导)
16、《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
这篇童话通过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的经过,告诉我们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这篇课文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变化。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盖、房、筑、修、饭、谈、拉、丈、求”,积累“盖房子、筑公路、修桌椅、端饭菜、火冒三丈、愤愤不平、傲慢”等词语;能比较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筑”;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筑、修、盖、丈、求、交”6个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傲慢”、“愤愤不平”、“火冒三丈”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尝试读出语气。
3、使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学习巩固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知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配套课件,生字、词语卡片,图片和头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
1、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个谜语,一起读读。
说明: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又能巩固学生们已经学过的字,可谓一举多得。
2、出示手和嘴巴的图片和拼音。拼读音节。
3、你发现什么了?(生气)怎么看出来的?
说明:拼读“手”和“嘴巴”的音节,是为了巩固翘舌音、轻声和i、u在一起的标调规则,巩固旧知、学习新知。精心设计的图片同时带有笑和生气的表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怎么看出手和嘴巴生气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二、揭示课题
1、什么事让他们气成这样啊?请你听录音,看动画!
说明:通过学生的猜测想象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去探求答案的兴趣。从视觉、听觉不同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也让学生对手和嘴巴的心情有了直观的感受。
2、手和嘴巴为什么这么生气呀?揭题,齐读。
说明:培养学生专心听、认真看,边看边听边记的好习惯。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习课文
1、到底谁的本领大呢?请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反馈,随机指导。
3、难句指导,学习生字“拉”。
4、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
说明:这是一个课堂预习的环节,要给学生充足时间准备。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再利用接龙读课文、同桌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熟悉文本以及文本中的生字,逐步做到文熟字悉。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抓住文中较难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难读句子读正确,读通,读顺,在朗读句子同时随机学习生字“拉”,这是本课学习的第一个生字,引导学生用加部首的方法进行识记。为后面的生字教学做铺垫。
5、手和嘴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4句对话)练习朗读
6、从它们的对话中你知道手和嘴巴各有什么本领吗?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初步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通过有效阅读,读懂内容,初步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根据标点符号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感彩,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7、学习生字①“盖”。②筑:查字典。③修:示范写。④房:积累“方”加不同部首组成的字。⑤饭:积累“饣”的字。⑥谈:扩词。
说明:引导学生用“加部首、合一合”的方法识记生字,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精细化记忆。强调“加部首”的方法,除强化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运用科学、简便的识记方法外,更主要的是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查字典这一识字工具。另外,渗透生字在字典中的意思,为以后更好地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字(词)义打好基础。
8、读一读1—4节,加上动作和表情演一演。
9、同桌自由表演。
10、师生同演。
说明:教师启发式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手和嘴巴的心情,凭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兴趣,并使学生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运用移情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手和嘴巴的心情。
11、手和嘴巴互不相让结果怎样?(出示最后一节)。教师引读。学习生字:求。
12、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手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瞧,它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词语)
2、嘴巴也赶来了,瞧瞧它带来了什么?(盖、修、筑、端)
3、你能帮嘴巴和小手成为好朋友吗?(连线)
说明:结合课文内容,创设学生所喜欢的游戏识字环境,达到进一步复习巩固及检查识字的效果。4个动词分别和一个课内的词语和一个课外的词语搭配,在巩固课文内容的同时又适当进行了知识的拓展。
4、完成填空。
5、是呀,手和嘴巴谁也离不开谁!可是课文中的手和嘴巴却不明白。让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读全文)
6、看他们这样争论不休,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们说吗?
7、听了小朋友的话,他们明白了。看,手和嘴巴又成为好朋友了。拓展阅读,巩固字词。
说明:通过新的语言环境对前面所学生字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巩固复习。
8、我们小朋友的手和嘴巴合作得可好呢。随着音乐,看清歌词,嘴巴唱起来,小手动起来吧。
二、写字指导
1、学生先跟着电脑老师写生字的笔顺,然后田字格里描一个字。
2、教师一边说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一边范写生字,学生立写一个生字。
说明:跟电脑写字是为了纠正笔顺,描红是为了让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写字。教师的示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附板书:
手shǒu 、谁的本领大、嘴巴zuǐba
盖房子、交谈
筑公路、吃饭
修桌椅、修
端饭菜
-
- 高中体育健康教育的说课稿一等奖
-
2023-06-22 04:42:33
-
- 心理部活动策划方案(精选24篇)
-
2023-06-22 04:39:47
-
- 热爱生命,珍爱自己主题班会教案(通用22篇)
-
2023-06-22 04:37:01
-
- 项目推广实施方案(通用9篇)
-
2023-06-22 04:34:13
-
-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2 04:31:25
-
- 对一朵花微笑阅读题答案
-
2023-06-22 04:28:38
-
- 匪风原文及赏析
-
2023-06-22 04:25:52
-
-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精选17篇)
-
2023-06-22 04:23:05
-
- 小学生三年级的音乐教学计划
-
2023-06-22 04:20:18
-
- 说课的基本步骤
-
2023-06-22 04:17:31
-
- 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行动方案(精选15篇)
-
2023-06-22 04:14:44
-
-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2 04:11:57
-
- 《长安娇》崔线地狱开局攻略
-
2023-06-22 04:09:10
-
- 中班下学期学期教学计划
-
2023-06-22 04:06:23
-
- 关于试点方案20篇
-
2023-06-22 04:03:37
-
- 伯牙绝弦原文及赏析
-
2023-06-22 04:00:50
-
- 《今天鬼屋要开张》道具升级攻略
-
2023-06-22 03:58:03
-
- 关于课题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5篇)
-
2023-06-22 03:55:16
-
- 小学音乐说课稿一等奖《森林音乐会》
-
2023-06-22 03:52:29
-
- 现场封闭管理方案
-
2023-06-22 03: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