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河网 > 范文 > 正文

​《狱中联欢》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6-20 15:29 来源:学河网 点击:

《狱中联欢》教学设计一等奖

1、《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联欢指1949年新年联欢。当时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停战”把戏。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者作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对于中的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image.png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接受传统教育。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教学构想:

课前可鼓励学生读长篇小说《红岩》,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和学生讲述或朗读跟课文关系密切的章节。本课是略读课文,课文又较长,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感情朗读中要求学生体会对联的含义,以及表演节目中的双关语。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录像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介背景。首都北京将举行开国大典,山城重庆仍然被反动派盘踞。在那里的中美技术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和许多者。他们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后来敌人的确对他们下毒手。从全国的形势看,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的特务对被囚禁的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都回家预习课文了吧,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

(2)学生自由朗读后,同位检查朗读情况。

(3)指名朗读,教师注意正音。

xing hui xie liao jiang

猩 诙 谐 镣 蒋

2、请同学开火车朗读课文,出示投影:

( )——( )——( )——( )

思考:你能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吗?

3、指名完成填空内容。

三、自读“交换礼品”部分,指出都交换了哪些礼品?想象这些礼品都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说明什么?然后交流。

1、礼品有:贺年片——小块草纸,红药水当颜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刻成的。

锦旗——彩线是从袜子上拆下来的。

2、他们连起码的材料也没有,赶制这样的礼品,说明了什么?(既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又表明了到底的志向。)

3、请带着这样的感情来朗读课文。

四、学习“贴对联”部分。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在进行讨论后,在每一副对联旁注上或在书上画出含着的意思。

3、讨论交流:

(1)“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形容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统治之意。

(2)“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歌乐山”指渣滓洞的地点。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者掌握了真理的乐观心境。

(3)“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反动派的统治。“新春”指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 “苦尽甘来”一起,表达了者坚信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前途的憧憬。

(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回春”,生动地概括了当时的形势。

(5)“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 “两个天窗”“一扇风门”概括了者非人的铁窗生活。横额“乐在其中”,表达了者视苦为乐的情怀,也是对反动派迫害者的巧妙接露。

4、教师小结:总之,狱中的者运用对联这一形式,抒发了情怀,同敌人进行了既巧妙又坚决的斗争。

五、学习“表演节目”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监狱里的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这么快乐?

2、出示投影(本段重点句),讨论、交流句义。

(1)是针对几个戴着脚镣的者扭秧歌发出的感慨与赞叹。“高歌曼舞”放声歌唱,尽情舞蹈。这种高歌曼舞是对反动势力的蔑视,是对胜利的企盼。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者鲜明立场、顽强斗志、乐观精神的赞颂。

(2)是对狱中联欢的集中概括,也是对前辈坚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概括。这两句话表面十分风趣,实质上表达了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精神。

3、感情朗读,读出感情。

六、感情朗读整篇课文,选择你认为意义深刻的对联或句子背下来。

1、指名朗读,全班评议。

2、各自练读。

3、再指名读。

作业设计:

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2、抄写课文中的对联。

3、感情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

板书设计:

5*、狱中联欢

唱歌 交换礼品 贴对联 表演节目

2、《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恢?

(3)课文在描写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互赠礼物→贴对联→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3、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恢?

(3)课文在描写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互赠礼物·贴对联·表演节目

4、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恢?

(3)课文在描写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5、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恢?

(3)课文在描写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6、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联欢指1949年新年联欢。当时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停战”把戏。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者作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对于中的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接受传统教育。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教学构想:

课前可鼓励学生读长篇小说《红岩》,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和学生讲述或朗读跟课文关系密切的章节。本课是略读课文,课文又较长,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感情朗读中要求学生体会对联的含义,以及表演节目中的双关语。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录像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介背景。首都北京将举行开国大典,山城重庆仍然被反动派盘踞。在那里的中美技术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和许多者。他们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后来敌人的确对他们下毒手。从全国的形势看,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的特务对被囚禁的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都回家预习课文了吧,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学习的情况。

三、自读“交换礼品”部分,指出都交换了哪些礼品?想象这些礼品都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说明什么?然后交流。

1、礼品有:贺年片小块草纸,红药水当颜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刻成的。

锦旗彩线是从袜子上拆下来的。

2、他们连起码的材料也没有,赶制这样的礼品,说明了什么?(既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又表明了到底的志向。)

3、请带着这样的感情来朗读课文。

四、学习“贴对联”部分。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在进行讨论后,在每一副对联旁注上或在书上画出含着的意思。

3、讨论交流:

(1)“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形容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统治之意。

(2)“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歌乐山”指渣滓洞的地点。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者掌握了真理的乐观心境。

(3)“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反动派的统治。“新春”指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 “苦尽甘来”一起,表达了者坚信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前途的憧憬。

(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回春”,生动地概括了当时的形势。

五、学习“表演节目”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监狱里的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这么快乐?

2、出示投影(本段重点句),讨论、交流句义。

(1)是针对几个戴着脚镣的者扭秧歌发出的感慨与赞叹。“高歌曼舞”放声歌唱,尽情舞蹈。这种高歌曼舞是对反动势力的蔑视,是对胜利的企盼。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者鲜明立场、顽强斗志、乐观精神的赞颂。

(2)是对狱中联欢的集中概括,也是对前辈坚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概括。这两句话表面十分风趣,实质上表达了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精神。

3、感情朗读,读出感情。

7、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联欢指1949年新年联欢。当时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停战”把戏。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者作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对于中的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接受传统教育。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对联。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教学构想:

课前可鼓励学生读长篇小说《红岩》,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和学生讲述或朗读跟课文关系密切的章节。本课是略读课文,课文又较长,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感情朗读中要求学生体会对联的含义,以及表演节目中的双关语。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录像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介背景。首都北京将举行开国大典,山城重庆仍然被反动派盘踞。在那里的中美技术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和许多者。他们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后来敌人的确对他们下毒手。从全国的形势看,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的特务对被囚禁的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都回家预习课文了吧,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学习的情况。

三、自读“交换礼品”部分,指出都交换了哪些礼品?想象这些礼品都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说明什么?然后交流。

1、礼品有:贺年片——小块草纸,红药水当颜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刻成的。

锦旗——彩线是从袜子上拆下来的。

2、他们连起码的材料也没有,赶制这样的礼品,说明了什么?(既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又表明了到底的志向。)

3、请带着这样的感情来朗读课文。

四、学习“贴对联”部分。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在进行讨论后,在每一副对联旁注上或在书上画出含着的意思。

3、讨论交流:

(1)“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形容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统治之意。

(2)“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歌乐山”指渣滓洞的地点。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者掌握了真理的乐观心境。

(3)“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反动派的统治。“新春”指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 “苦尽甘来”一起,表达了者坚信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前途的憧憬。

(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回春”,生动地概括了当时的形势。

五、学习“表演节目”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监狱里的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这么快乐?

2、出示投影(本段重点句),讨论、交流句义。

(1)是针对几个戴着脚镣的者扭秧歌发出的感慨与赞叹。“高歌曼舞”放声歌唱,尽情舞蹈。这种高歌曼舞是对反动势力的蔑视,是对胜利的企盼。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者鲜明立场、顽强斗志、乐观精神的赞颂。

(2)是对狱中联欢的集中概括,也是对前辈坚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概括。这两句话表面十分风趣,实质上表达了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精神。

3、感情朗读,读出感情。

8、《山中访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中访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表达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计划:

课时一

教学内容:

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辨别文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引导问题:

T:读了“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辩体。

读书要求:

1读通课文,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读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多读几遍。

二、练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学生再读课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学生练读: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学习并巩固反问句,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下列提纲给文章分段。

提纲:去 访 回

2、学生再读题。由题引发学生读文本的.欲望,初步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导问题:

T1:“我”去山中访了那些朋友?这些朋友有什么特点?你从文章哪些句子中读出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落花、落叶、岩石……)

T2:老师为什么在这些朋友的后面要加上省略号呢?你从文章哪儿读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子: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引导分析:

T1: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是个什么句式?

T2: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还是一个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引导学生对本课时进行学习小结。

五、学生读全文巩固本课时所学。

六、作业。

1、课外再读课文三遍。

2、完成这篇文章的生字词书写训练。

3、读课文,在下列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人( )的青翠( )的溪流( )的瀑布( )的悬崖

( )的身躯( )的白云( )的峡谷( )的纹理( )的仪式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落叶 雷雨 岩石 ……

课时二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个主题讨论。

1、学生读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知道课题中的“友”在文章中的所指。

2、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引导问题:

T1:在本节课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在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怎样才能称为“朋友”?(主要特征:彼此间有美好的感情。)

注:1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2交情: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而发生感情。3交往:互相来往。

T2:你愿意与什么人交朋友呢?

二、组围绕“友好”的主题织学生通过“读读 议议 说说”的形式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

1、品读文章第二部分。逐段学习,通过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学习作者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引导问题:

T1:作者山中的朋友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T2: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读读这些句子,想象一下句中所描绘的景象。(注:总结落在文中“好风景”一词)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撞”这词来理解“好心情”,通过理解“好心情”来理解作者文章开始所表现出的因山中美景而流露的轻快与向往之情。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抓住此时的“好心情”与文章开头之处“好心情”的不一样,而升华主题——感恩(热爱)自然。

4、学生在读题。理解“访”所包含的情感。(访:拜访;访问。拜访:敬辞,访问。)

三、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全文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四、学生读文巩固所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练习册相应训练题。

3、把下列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难道不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4、预习《2、山雨》

1读课文三遍。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查字典后试着结合课文理解。

3画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并摘抄在你的词句积累本上。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好风景

落叶 雷雨 岩石 ……

好心情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文质兼美,备课中,我一直对文章6、7自然段的教学安排苦恼,总觉得不好处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上课在即,我决定弱化处理——既然没有合适的,就先放着,让学生自主感悟吧。尽管这么安排了,但内心总无法安然。

今天上完课,我坐下来反思教学。突然发现了6、7自然段的奥秘。原来原因来自于我的思想禁锢在了参考书之中,课文没有钻研通透。我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友”的内外美,忽视了自我部分。原来课文第二部分有三个层次:

一、“友”的内秀,如老桥的德高望重,树林送来的的无边清脆。

二、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它们为我展现了一道道“好风景”,这是朋友们的外在美。

三、我生命的觉醒。我嗅到了自然的芬芳,看到了生命的奥秘,感受到自然的恩泽。而6、7自然段就是第三层意思的集中表现,它的意义远远高于前两层。

可惜,已经上过的课不能再为这些学生重演。对于他们,这篇文章为我留下了遗憾。我想,下届学生会感谢他们的。

9、《山中访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中访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表达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计划:

课时一

教学内容:

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辨别文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引导问题:

T:读了“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辩体。

读书要求:

1读通课文,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读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多读几遍。

二、练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学生再读课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学生练读: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学习并巩固反问句,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下列提纲给文章分段。

提纲:去 访 回

2、学生再读题。由题引发学生读文本的欲望,初步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导问题:

T1:“我”去山中访了那些朋友?这些朋友有什么特点?你从文章哪些句子中读出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落花、落叶、岩石……)

T2:老师为什么在这些朋友的后面要加上省略号呢?你从文章哪儿读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子: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引导分析:

T1: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是个什么句式?

T2: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还是一个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引导学生对本课时进行学习小结。

五、学生读全文巩固本课时所学。

六、作业。

1、课外再读课文三遍。

2、完成这篇文章的生字词书写训练。

3、读课文,在下列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人( )的青翠( )的溪流( )的瀑布( )的悬崖

( )的身躯( )的白云( )的峡谷( )的纹理( )的仪式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落叶 雷雨 岩石 ……

课时二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个主题讨论。

1、学生读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知道课题中的“友”在文章中的所指。

2、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引导问题:

T1:在本节课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在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怎样才能称为“朋友”?(主要特征:彼此间有美好的感情。)

注:1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2交情: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而发生感情。3交往:互相来往。

T2:你愿意与什么人交朋友呢?

二、组围绕“友好”的主题织学生通过“读读 议议 说说”的形式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

1、品读文章第二部分。逐段学习,通过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学习作者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引导问题:

T1:作者山中的朋友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T2: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读读这些句子,想象一下句中所描绘的景象。(注:总结落在文中“好风景”一词)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撞”这词来理解“好心情”,通过理解“好心情”来理解作者文章开始所表现出的因山中美景而流露的轻快与向往之情。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抓住此时的“好心情”与文章开头之处“好心情”的不一样,而升华主题——感恩(热爱)自然。

4、学生在读题。理解“访”所包含的情感。(访:拜访;访问。拜访:敬辞,访问。)

三、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全文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四、学生读文巩固所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练习册相应训练题。

3、把下列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难道不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4、预习《2、山雨》

1读课文三遍。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查字典后试着结合课文理解。

3画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并摘抄在你的词句积累本上。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好风景

落叶 雷雨 岩石 ……

好心情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文质兼美,备课中,我一直对文章6、7自然段的教学安排苦恼,总觉得不好处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上课在即,我决定弱化处理——既然没有合适的,就先放着,让学生自主感悟吧。尽管这么安排了,但内心总无法安然。

今天上完课,我坐下来反思教学。突然发现了6、7自然段的奥秘。原来原因来自于我的思想禁锢在了参考书之中,课文没有钻研通透。我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友”的内外美,忽视了自我部分。原来课文第二部分有三个层次:

一、“友”的内秀,如老桥的德高望重,树林送来的的无边清脆。

二、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它们为我展现了一道道“好风景”,这是朋友们的外在美。

三、我生命的觉醒。我嗅到了自然的芬芳,看到了生命的奥秘,感受到自然的恩泽。而6、7自然段就是第三层意思的集中表现,它的意义远远高于前两层。

可惜,已经上过的课不能再为这些学生重演。对于他们,这篇文章为我留下了遗憾。我想,下届学生会感谢他们的。

10、鲁科版化学选修4《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1节《水溶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鲁科版化学选修4《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1节《水溶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标分析

1.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了解酸碱电离理论。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2. 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句的行为动词为“知道”“了解”,意为“学生能够描述出、说出、辨认出、区分出、比较出”就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内容以化学反应中可逆反应、化学平衡为基础,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原有认受在这里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水的电离教学把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究都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来说,水的电离的原理是学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及应用的基础和前提。

对测定溶液pH的方法的要求层级相对提高,对于pH的计算,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能够进行简单计算”,那么在这个要求下,结合高考考点要求,将pH计算分为4类进行计算。另外,通过课下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要让学生体验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并能举例说明。

(二)教材分析

第1课时主要解决3个问题: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

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 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通过进一步的探讨,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H+]与[OH -]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 。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OH - ,而是其中的[H+]> [OH -];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H+,而是其中[H+]< [OH -];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H+和OH -,而是[H+]= [OH -],最终引领学生理清溶液中H+浓度与OH -浓度的关系,明白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第2课时主要探讨pH的测定、应用及计算。教材上只是简单涉及pH计算公式以及一个典型例题展示溶液pH计算过程,没有进一步的分析不同类型的溶液该如何进行计算。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总结规律,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一般实例一步步揭示pH计算的本质。

(三)学情分析

1. 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第二章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具备了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备了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总结规律、提炼观点的能力,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基础。

2. 学习障碍点分析

(1)水的离子积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区别。

(2)酸、碱溶液中H+ 和OH -的来源。

(3)对pH的计算公式应用不灵活。

二、教学目标及评价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的研讨,学生能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水的电离及其影响因素。

2. 通过对课本中提供的表格的一系列变型以及对一系列问题探究,学生能利用Kw计算溶液中[H+]或[OH-], 理清H+或OH-的来源,归纳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

(二)评价设计

目标1评价:学生能根据设计问题,计算常温下Kw;根据提供数据,归纳温度对水的电离的影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加酸、碱对水的电离的影响;并最终90%的学生顺利完成目标评价1。

目标2评价: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回答设计的问题,总结规律。并最终90%的学生顺利完成目标评价2。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

因为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第1个教学目标中的内容,难度相对较小,可以通过设置与化学平衡类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立思考方式自主学习。

第2个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较抽象,特别是酸碱溶液中H+或OH-的来源,是本课时最大的教学难点。

这部分采用采用启发式和问题驱动教学法,对课本上基础表格进行一系列变型,每一个变型表格跟进一系列问题串,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实现思维上的碰撞,用具体数据解决抽象原理。

四、教学过程

详细请见附件

五、教学反思

1. 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知识的归纳和演绎、认识方式的建构,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去认识水的电离平衡、让学生学会学习。课堂上注重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和完善,教学处理时注意概念的层次性。

水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是物质, ①根据水是一种弱电解质的事实,进行交流和讨论,课堂中采用层层递进教学法,形成知识规律。②溶液的酸碱性与pH,本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课堂上采用启发式和问题驱动教学法。

2.课堂生成:

问题一:室温下,稀的酸或者碱溶液,水的离子积是由水电离出来的[H+]和[OH-]乘积,还是指整个溶液体系中[H+]和[OH-]的乘积?

解析:水的离子积也适用于稀溶液,对于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指整个溶液体系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但最初推算离子积是从纯水出发的。

问题二:加入金属钠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为什么不是升高温度正向移动或者生成NaOH而使其逆向移动?

解析:分析水与金属钠反应忽略,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Na消耗H+对水的电离平衡起促进作用。

3. 同伴点评:

①以问题驱动课堂,体现了深入研究新课标,问题设计合理,注意层次性,注重细节的处理。

②注重小组合作,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课堂容量适中,结构紧凑。重视落实,课堂练习针对性强。

③教师教态自然,板书清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备课充分、详细。

④学生充分动脑动手,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分组讨论热烈,有效。

⑤学习目标、对应的目标评价细化并分别呈现,使整堂课的思路更清晰。

4.思考感悟:

本节课中亮点有两个,一是问题设计有层次性,重视认知的构建过程,如溶液酸碱性的得出,举了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H+]、[OH -],让学生自己归纳溶液中酸碱性的判断。由于非常扎实的铺垫,学生很容易的得出[H+]、[OH -]与溶液中酸碱性的关系。二是习题定位准确,对教材的处理具匠心,题目还能折射出对pH的一些细节方面的理解。比如pH=6的溶液一定是酸性吗?不仅说明了pH要与溶液的温度有关,同时还说明了[H+]、[OH -]与溶液中酸碱性的关系。

不足之处,本节课有三处利用小组讨论,学生参与意识强,讨论热烈,但是教师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要求不够明确,指导不够到位。

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今后教学中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交流互动提供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感悟化学学习思想,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11、初一男生『球课》教学设计及课时计划-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初一男生『球课》教学设计及课时计划-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兴趣中形成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促进同学间、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培养学生对篮球知识、技术的不断追求;对同学热情帮助;对集体善于关心的良好品质。通过小组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交流与协作,从而达到提高机能,发展体能,增进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与对象

1.教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篮球熟悉球性、运球技术。

2.对象:初一男生。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参与、促进协作、熟悉球性、提高篮球运球技能。

2.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培养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四、教法、手段与学法

1.教法:讲解示范、启发诱导、语言激发、表扬鼓励、纠正错误、分组练习等。

2.手段:运用多媒体手推车、体育教学课件等。

3.学法:观摩思考、动手动脑、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互纠互勉等。

五、课的程序与构思

1.常规导入:在课的开始部分,运用集中注意力练习,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

2.愉悦热身:

(1)在教师或体育委员的带领下,做慢跑和“喊数抱团”游戏。

(2)采用迪斯科音乐带领学生做热身操。

3.小组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分四小组,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各小组长的带领下,应用教学课件,确定本小组的复习内容

(1)熟悉球性;

(2)传球。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同学间的互学、互纠、互帮、互勉,达到共同探究和掌握篮球运动技术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参与与协作。

4.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教学课件,学习篮球的运球技术,逐步掌握篮球的直线运球、曲线运球技术,提高运球的实际运用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5.展现与评价:全班集中,小组推荐1~2位同学参加全班运球技术的`大比武──评选“每日之星”。通过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篮球知识、技术的不断追求,由此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勉励的目的。

6.恢复身心: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愉快的放松动作──“托起心中的太阳”,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六、预计运动负荷

安静心率:80次/分、最高心率:150~170次/分、平均心率:130~140次/分、练习密度:约50%。

七、场地器材

球场,多媒体手推车,篮球等。

12、初二年级体育和健康课《集体舞》教学设计-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初二年级体育和健康课《集体舞》教学设计-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一、构思

全课在注重师生互动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主动性和立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性;提高主动参与精神、求知欲、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我判断、自我调控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展。

二、教法的选择

本课的主要教材是集体舞,由于内容较单调枯燥,我采用了一材多教的方法。在教学中增设音乐伴奏,变换角度、方位,运用竞赛、学生自编、自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韵体感、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体现了课程的精神:“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指导、练中提高”。

三、课程资源开发

在教材的`搭配上,准备部分,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自编舞蹈操。分组活动中安排打布袋、舞蹈表演、羽毛球、篮球、足球、土保龄球、橄榄球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组织简单,器材可以自己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放松活动中配上音乐集体跳“兔子舞”,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学法

教学中注重以学生学、练为主,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能尽情发挥,充分活动,培养了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

课时安排: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

1.复习集体舞中青少年十六步基本动作。

2.学习集体舞中青少年十六步的队形变换。

3.自选项目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青少年十六步的动作要点,通过练习有70%以上的学生基本完成十六步的队形变换。激发学生舞蹈兴趣,主动参与。

2.在合作与交流中积极探究,塑造美好形体,以强健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增强学生的自练意识和创新能力。

13、《所见》《小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小朋友们,请把眼睛闭起来,想像画现,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注视着树上鸣叫的知了。这种情趣,你有过吗?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

(所);骑牛写文章

(牧);人才进了门

(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袁枚的《所见》,你们会背诵吗?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哇,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老师跟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你们愿意吗?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如果你就是那只蜻蜓,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 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 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14、《日》《月》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年月日等相关的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整理与应用

教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1、学生自由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时间单位:

年月日时分秒

1231246060

(7、4、1)30

29(30)

计时的方法:

⑴普通计时法(12小时计时)

⑵24小时计时法

主要让学生举例说明互相转化的方法

求经过时间

⑴求经过的小时数

⑵求经过的天数

⑶求经过的年数

主要让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年=个月1日=小时

1小时=分1分=秒

讨论1年=天

2、把下列时刻用普通计时法写出来。

19时8时22时30分5时13分24时

3、把下列时刻用24小时计时法写出来

上午10:50早晨3:20下午2:25晚上9:45

4、练习一的第4、5、6、7题

采用的主要形式生报生写师报生写

三、加深练习

练习一的第8题

讨论后反馈

方法⑴先加小时数

⑵再加分数

⑶满60进1小时

实际应用:

计算是否过保质期

四、课堂练习

作业本

单元检测

目的:系统回顾查漏补缺

15、《日》《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学校资源库,有关古诗网站,课件等。

课前活动:

1、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了解李白的《静夜思》。

2、从学校的资源库中初步认识了解王维及探寻他的家乡。

3、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

4、老师引导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谬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1、(出示望月图,音乐)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是最亲的人。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王维。(结合课前的资源了解)

王维九岁即才学出众。

李白被称诗仙,杜甫被称诗圣,王维被称诗佛。

3、释题,画简图助理解。

a。回顾课前在资源库中搜寻的对王维故乡的了解。

b。画简笔画: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

二、初读悟意。

(一)认音

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检查认字情况(生字卡)

3、再读诗句。

(二)知意

1、生自己读诗句,借注释理解诗意。

2、读读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释诗意。(借机板书:思)

(三)悟情

(1)自由读在异乡为异客

a。

简介诗作背景。

诗人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异乡。

b。

同学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在别人家做客就是别人家的客人。王维在长安就是长安的客人,所以说是异客。

c。

王维在异乡做异客是一天吗?十天?一个月?还是多长时间?(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啊)

(2)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有什么感觉呢?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a。师:诗人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呀,他会在哪些时候最想家?

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着了,想家;在外吃的饭菜不可口,想家

b。

口头练习:

诗人离开了亲人,平日里常常想家,在节日里他会更想家;

诗人离开家乡两年了,平日里常常想家,要过节了他就会更想家。

所以说:(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同学们,课前让你们了很多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有哪些习俗?(生:)一年有那么多节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生)是啊,节日里能跟家人团聚,能吃到好东西,很热闹,这样的节日就是(佳节)。

d。王维过节了能跟家人团聚吗?(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吗?(生:)能跟朋友一起快乐地玩吗?(生:)那么他过节了会像你们一样也高兴吗?他又是什么感觉?(难过、悲伤、伤心怕过节)

e。虽然王维害怕过节但是每个节日还是会如期而至的。

口头练习:

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

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

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

f。今天是重阳节了,有谁知道重阳节的习俗?(师生共同介绍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可长寿;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并且认识茱萸)

长安的人们是怎么过节的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

(师配乐启发,生闭目想象):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街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老的少的,都兴高采烈地忙着过节了。有的约了一行人一边比赛着登山,一边采着菊花;有的约了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边喝着菊花酒,一边高声谈笑着什么;到了夜晚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吃着丰盛的晚餐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g。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说出来。

是啊,在家乡,亲人团圆是多么幸福啊,朋友相聚是多么快乐,可此时的王维呢?

h。展开对比图:当别人相约着出游,可他却只能一个人自遥望着家乡;当别人朋友相聚高兴畅快地痛饮时,他只能一个人拿着酒杯自喝闷酒;别人节日里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边下棋一边喝茶谈心事,王维却只能自一个人默默地对着纸笔说话。

i。想想王维此时此刻的心情。生反复读诗句体会王维的情感。

王维虽然人在哪里(长安),但他的心却在哪里(家乡),让我们跟着王维的心看到家乡的兄弟在干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3)

导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指名朗读诗句。

b。边读边想象一下:王维的兄弟分茱萸的情景。是多了一枝茱萸吗?(不是。是少一个人啊)

c。师:我的亲人朋友们,思念可以穿越很远的距离。把你们的思念说出来吧,我一定会感受得到的。

d。(音乐《远方的书信》)师生体验亲人朋友跟王维说话。

e。师:王维思念着家人,家人也在思念着王维。这就是亲人,这就叫做互相牵挂互相关心。

f。分组、分男女读诗句。

三、诵读积累。

我的亲人们朋友们,我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们,但我的功名还没成就,现在只能寄回我的一首诗,你们从诗中就能读懂我的心啊。

(同学们,我们都是王维的亲人朋友,来读读他的心声吧。)

1、感情诵读

a。师指导朗诵:(重,拖,轻,扬)

b。自由练习读。

c。指名读,共同评议。

d。老师也被王维浓浓的思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好吗?范读指导。(配乐诵读)

2、积累背诵

a。配乐读:同学们,你们有过思念的感觉吗?在什么时候思念谁?

(生谈体验,说后读全诗。)

b。背诵:让我们把这份思念之情长留心中,跟着悠扬的琴声一起来背一背。

四。延伸拓展。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远在异地,遇到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见面时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王维好不容易见到故人了,他想问的是什么呢?

1、出示:《杂诗》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生借注释自学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②来日:来的那一天。

③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④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⑤著花:著,开放;著花,开花。

3、交流自学情况。

4、诗人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每一人每一事,连家乡的每一草每一木都在他的牵挂之中。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

5、再齐读《杂诗》。

6、同学们,我们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思,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的乡思。今后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因为月适乡明,人适人亲啊!

7、最后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今天的这两首诗吧。

五.课后作业:

1、继续上网学习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的地方;

2、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感受身居异乡人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

教学反思

语文是一个多源性的学科,其知识的掌握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其学科的广源性和多源性,也决定了语文学习应该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因此,作为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而古诗教学,因作者写作年代与现代相隔久远,当时的状况也跟现在有非常大的出入,让现在的孩子理解古诗更是较难。所以通过了解多方信息技术,就可以弥补时空的差距,也可以缩短认知的距离。我这一节古诗课又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呢?

一、多方资源贯穿始终。

在这堂课的始终我一直注重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课前,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学校资源库了解李白写作《静夜思》的背景与情感;并从资源库中初步了解认识了王维并探寻了他的家乡;以及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这些都为学习古诗,为理解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这些查询了解,有助于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如知道了山东兄弟中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因为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通过资源库知识,孩子们知道了王维在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在异乡为异客。通过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谬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才明白为什么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在课后我又安排孩子们继续上网学习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的地方,如可以再借网络自学《杂诗》等,让孩子们达到对古诗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让孩子们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感受身居异乡人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真正走进异乡人心里去加深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二、紧扣资源突破重点。

古诗教学中对诗句的理解并不很难,关键是要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这首诗中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是重点。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佳节,

通过平时的生活积累也了解了有哪些佳节。因为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所以在教学这一重点时我将佳节具体化了,将常人的节日与异乡王维的节日情景作了个对比。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这样孩子们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并能真正感受佳节思亲的痛苦。

王维佳节里倍思亲,怎样倍思亲呢?他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他与其他文人所不同的到描写之处,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引导孩子们查找了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谬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还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让孩子们明白古时人们在重阳节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寓意长寿;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等。这样就对诗人遥知兄弟登高,插茱萸就能容易理解了。通过配乐启发,闭目想象,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然后借助三组别人欢度节日与王维害怕过节的对比图展示,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样诗歌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抛砖引玉教给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不教。本次课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查询各种资料,了解多个知识,理解诗的意思,突破重难点,感受作者的情感。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们今后自已去尝试。所以这节课也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次课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搜集、查询、了解,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团结合作,而且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关键是孩子们从这节课中学习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今后自己随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自觉去学习了解各种古诗。也真正让要他学而变为他要学了。到那时,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也才真正达到了效果。

因为师生的共同努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重难点的突破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能用心去感受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怎样每逢佳节倍思亲。当然在整次课的教与学而言,也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诗歌结合体验朗读的时候,也许是所在年级的孩子还较小,生活体验不够;也许与老师的引导不到位有关,在体验读的方面总感觉不太令人满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更加积极去探索,让孩子们的学习更能得心应手,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学得更加轻松自如。

16、《日》《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和小月,了解平年和闰年的知识,探究判断闰年的方法。

3、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的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老师的出生年月是1976年6月19日,你的出生年月是多少呢?谁愿意告诉老师。

师:在你们的汇报中,都用到了哪些常用的时间单位?(揭示课题:年月日)

师: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了哪些?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2个月,31天,30天,28天等信息。

二、借助年历,探究新知

1、观察年历,初步感知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啊,那到底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呢,请你们拿出年历,细观察一下,然后把你蜜察的结果向小组长汇报,小组长做好记录。

师:填好了吗?请你们仔细观察填好的'表格,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说。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认识大月和小月

(出示课件)

师:老师把你们填写的表格汇总起来,请看大屏幕。这12个月中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 习惯上我们把31天的月份叫大月,那么有30天的月份叫什么呢?还有一个特殊的月份是2月,2月起什么名字好呢?(完成板书)

师:一年12个月中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要想记住每个月的天数,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谁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学生汇报记忆方法。

介绍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

3、探究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师:记住了吗?这么快就记住了呀。真不简单,那老师得奖励你们,玩个游戏怎么样? 师生游戏,教师说月份,学生判断是大月还是小月。

师:为什么说到2月,大家都不站起来?

生:因为2月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师:如果要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只要知道哪个月的天数就行?

生:2月。

师:年历中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真不少,生:为什么2月的天数有的是28天,有的又有29天呢?

师:2月里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让我们听听数学小博士的介绍吧!(补充知识)听了小博士的介绍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

师生游戏考老师,生说出年份数,师判断平年、闰年。

师:老师能这么快做出判断,因为我有一件秘密武器。(出示1993-2004年2月的天数)根据表格,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小组合作探究,根据表格判断哪些年份是闰年)每隔3年就有1个闰年。

生:单数的都是平年。

师:啊!多么直观的判断平年的方法啊,祝贺你!

生:4年里有一个闰年。

师:能根据你们的发现推算一下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吗?

生:2008年,因为4年里有1个闰年,2004再加4就是2008年。

师:能用数学推理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是一种宝贵的能力。2008年我国有一件大喜事奥运会。

既然每4年里有1个闰年,请大家猜想一下,闰年的年份和4有什么关系?

生:可能是4的倍数。

生:4乘一个数就等于它们。

师生通过计算机验证猜想。

师:正如大家的猜想一样,这些闰年的年份都是4的倍数。老师的秘密武器正是大家刚通过年历发现并验证的这条规律。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用年份除以4,如果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三、情境练习,巩固运用

1、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49年、1928年、2005年、2100年

师:(根据学生的判断出示答案)并结合1949年新中国成立、2005年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事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生根据计算结果判断2100年为平年。

师:21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让我们通过万年历查寻一下。(打开网页验证2100年为闰年)这到底为什么呢?

在学生热情高涨时补充知识:百年不闰,400年又闰。

2、淘气的故事,判断故事中信息的对错。

(1)姑妈去北京开会,要11月31日回来。

(2)弟弟1999年2月29日出生。

(3)今年7月、8月共62天。

(4)10月30日的后一天是11月1日。

师:通过大家的判断可以看出,这些知识同学们已经牢记在心了。

四、拓展延伸

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考考家长。

17、《日》《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xx年日历。

2、揭示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赎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自观察后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2)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3)你能根据20xx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课件展示万年历来让学生观察)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2、记忆大、小月

(1)课件展示:拳头法。全班齐数一次。

(2)课件展示:儿歌法。教师讲解儿歌,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习: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实践应用(课件出示)

1、一年有()个大月,有( )小月。

2、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3、你的生日是( )月( )日;

4、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总结竞猜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

2、猜谜语。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18、《日》《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第4446页,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大月、小月的记忆和掌握。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年历卡,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 了解学生的知识

1. 大家对年、月、日肯定不陌生吧?你知道哪些,能告诉大家吗?

2. 大家知道的可真多。下面把你们小组得到的结论写在卡纸上,准备向全班同学展示。

3.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4. 教师取出几张贴在黑板上。

5. 大家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的这么多,真了不起。让顾老师大吃一惊。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些话对不对?

6. 这是谁写的?读给大家听!对吗?(一年12个月)

什么是大月?(每月31天的)那你蜜察一下手中的年历卡,哪些是大月?有几个?

什么是小月?(每月30天的)那你蜜察一下手中的年历卡,哪些是小月?有几个?

大月和小月一共有多少个?(11个)怎么少了一个?是哪一个啊?(二月)

教师随意放。对吗?它是大月吗?是小月吗?(不是)因此我们把它放在下面,因为它很特殊,我们来看看大家对二月有了哪些了解?

二月怎么一会儿28天?一会儿29天?到底是几天啊?

你手中二月是28天的举手;你手中二月是29天的举手。果然是真的啊!!你们真厉害!!

一年365天,这句话对吗?怎么还有366天的啊?谁能告诉大家怎么回事吗?

原来还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啊?

随意的摆!对吗?谁知道应怎么摆才正确?学生上来摆!是这样吗?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月里面包含着这么多的知识啊!!

板书完整了吗?还缺少什么啊?

那我们一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教师取出1~12月份,学生报出大月还是小月。

7. 大月、小月排的这么的乱,你们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啊?

(1)讲授左拳记忆法,也可由学生来教。出示幻灯片一起数一遍。

(2)为什么月份的天数这么乱啊?为什么七月和八月都是大月呢?介绍小故事!

(3)刚刚大家提到了平年与闰年,那你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原来可以看二月份的天数来判断,如果是28天,那么是(平年)如果是29天,那么是(闰年)。

还可以用年份除以4来判断。教师板演,果然真的啊!!你好厉害啊!!

那大家用这个好办法计算一下你手中的年份是什么年?

学生计算。有问题吗?不一样的发现吗?

记录年份,怎么回事啊?明明除以4没有余数,怎么却是平年呢?有谁知道原因啊?

(1) 那你知道为什么整百年份要除以400吗?其实除以4和除以400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有趣的地理知识的。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2) 大家可以观察这些年份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整百年份)

一般的年份是除以4而整百年份需要除以400。有同学觉得这样好麻烦啊?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实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有趣的地理知识的。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原来四年里就有一个闰年。但由于整百年份的特殊要求所以通常四年一闰。

8. 下面自己看书44页与45面,找找看还有哪些知识仕老师没有讲的?

学生看书并介绍世纪与季度。教师出示。

三、练习

1. 四月、六月、八月都是小月。(错。八月是大月)

2. 7月1日的前一天是6月31日。(错。六月是小月,只有30天)

3. 1992年的上半年有182天。(对。通过计算可知:31×3+30×2+29=182)

4. 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对。28÷4=7)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了解到课本上没有的许多知识。介绍年、月、日的由来。如果你还对年、月、日的知识很感兴趣的话,不妨课后自己也去读读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