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等奖
小树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等奖
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流程以“书虫闯关”的形式展开,每一关的内容如下:
一、书虫第一关
读下列词语:
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绿林好汉
三侠五义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二、书虫第二关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3、说出文中你最感兴趣或不明白的地方。
三、书虫第三关
1、书虫鉴定会
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理由。
2、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四、书虫第四关
1、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采访一位作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五、书虫第五关
1、想对小苗说些什么?
2、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3、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任选其一)
作业:
1、采访一个想采访的人,写下采访记录。
2、凭想象写作者与书中人物的对话。
听后感:
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但这样的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强,则可以生成许多精彩;若无法应对自如,课堂就更显机械与生硬。执教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睿智的教学技能,透过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东西在支撑着整个课堂,那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化的理念在课堂中纯熟运用,整节课犹如李老师自已的说的那样: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闻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余香袅袅。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希望对你有帮助!
4、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推荐啊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推荐啊,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推荐啊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四、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article/。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五、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soft/。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六、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sjbwz/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七、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八、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九、拓展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推荐啊,希望对你有帮助!
5、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四_教学实录_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①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 阅读《我的童年》节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1.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
(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2.同学们对节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
你想学习采访吗?让我们一起跟随12岁的女孩张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板书:(闲书、偏科、学习外语)
6、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7、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编辑短评:这几篇教案较好的理解了编者的编写意图,突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最突出之处是把活动穿插到课文的学习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不致使活动落空。不足之处是课文的讲解仍是太多太细,加上活动时间,学生的负担较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三,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希望对你有帮助!
8、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① 认识本课生字。
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课前准备
①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 布置学生列出清单: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① 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② 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③ 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④ 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② 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③ 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①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
苗
的
见
解
我
的
季
先
生
的
见
解
感
受
②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③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b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①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② 结合自己的 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① 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9、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10、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①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 阅读《我的童年》节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1.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
(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2.同学们对节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
你想学习采访吗?让我们一起跟随12岁的女孩张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板书:(闲书、偏科、学习外语)
11、大树与小树教案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用涂色的方法,画出大树与小树的造型。
2、加强幼儿环保教育,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节约纸制品。
3、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感受绘画的乐趣。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图画纸、蜡笔、钢琴曲、课件(树与造纸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了解树的用途。
1、森林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呀?
2、乱砍乱代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引导语:如果森林被砍了,小动物们会怎样呢?(没有家)小动物们没有家多可怜呀。森林除了是小动物的家外,树对我们的生活还有那些帮助呢?
教幼儿了解树对我们生活的用途。如:做家具、净化空气、做纸等。
3、出示造纸的图片。让幼儿简单的了解造纸的过程。
4、加强幼儿的环保教育,要爱护树木。
师:小朋友,树木对我们的生活太有帮助了,在我们用纸巾的时候应该怎样呢?能浪费吗?(教育幼儿需要多少拿多少,不要浪费。树木对我们的生活太有帮助了,我们要保护树木,多植树。)
二、教幼儿用途画的方法,学画树的造型。
提示语: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要爱护树木,可是还是有很多的人在乱砍树,小树和小物们请我们来给它们帮帮忙,给它们画一张宣传画,告诉人们不要乱砍树,小朋友们想想,我们的宣传画应该怎样来画呢,要画谁呢?
让幼儿结合生活中观察到的,说出树有不同的,有大有小,有高有矮。
教师示范画的方法,让幼儿空手学习,边画边讲解。画好后要求幼儿说一句环保的话。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养成幼儿良好的耐心、仔细的绘画习惯。
2、让幼儿适当的添画上一些事物,让画面更丰富。
3、指导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与握笔方法。
四、活动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12、大树与小树教案
活动案例:《大树妈妈和小树叶》
活动目标
1.自由选择不同的树叶,尝试运用敲、压、绕的方式装扮大树妈妈。
2.对色彩感兴趣,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树叶。(银杏叶、冬青叶、松柏叶)
2.背景图、彩纸做成的大树轮廓。
3三段不同的音乐:兔子舞 圆圈舞 抱抱舞的音乐
4.每组两种不同颜料及树叶
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小树叶不开心。
(1)音乐进入场地,师:宝宝们,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去一片美丽的小树林参观,跟着妈妈走吧。(跳兔子舞、圆圈舞、抱抱舞)
(在进场的过程中老师带领幼儿跟着这三段不同的'音乐来跳兔子舞、手拉手的圆圈舞和老师和幼儿之间的抱抱的舞蹈。这个环节不仅很好地烘托的整个活动的氛围,更是为这个活动的开展做了一个提前的暗示和铺垫。)
(2)出示背景:小树林(地上散落着一些小树叶)
师:看,小树叶都掉到了地上了,它有点不高兴,怎么样让它开心起来呢?(幼儿自由说说)
幼1:帮它找妈妈。
幼2:让它也来跳舞。
(3)教师扮演其中一片树叶说说。
师:听听小树叶最想干什么?原来小树叶想跳舞呢,他们会跳什么舞啊?
幼1:也跳兔子舞吧。
幼2:还可以跳圆圈舞 。
幼3:还有抱抱舞呢。
(从幼儿的回答来看开始进场中的这三段音乐已经很好的起到了暗示的效果,幼儿能从自己在这三段音乐中跳舞的得到的快乐,想到了也让小树叶快乐起来的方法,这很好地让幼儿的自身获得的经验迁移到了不同的事物身上。)2.教师示范作画: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舞。
师:看看它们是怎么跳的?
(1)兔子舞:教师出示一片树叶,示范跳“兔子舞”。教师语言引导:小树叶先要穿上一件漂亮的绿衣服,抖抖肩,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蹦蹦跳跳,跳个兔子舞。(幼儿集体空手拿树叶来跟音乐练习兔子舞,注意动作和音乐节奏的吻合)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放在了怎么让树叶来跳舞的方法上,老师用了情境性的语言来幼儿明白树叶是需要先蘸上颜料,也就是穿一件漂亮的衣服,颜料蘸的太多怎么办?要抖抖肩,配合了语言的蹦蹦跳跳,跟着兔子舞的音乐有节奏的用小树叶在大树妈妈身上跳了起来――这就是目标里提到的敲的技能)
师:除了这里跳,还有哪里也要跳?(引导幼儿知道要跳满整棵大树)
(2)圆圈舞:这片小树叶想来跳个“圆圈舞”,谁来帮它一起跳?请幼儿上前用树叶蘸颜料跳“圆圈舞”(绕毛线)。幼儿作画教师语言引导:先穿一件绿衣服,抖抖肩,绕一绕,绕一绕,跳个“圆圈舞”。
(这个环节中播放了《圆舞曲》的音乐,让人不自觉的就想到了绕圈的动作,在幼儿有过绕毛线的经验上,老师直接请一个幼儿来拿小树叶跳“圆圈舞”。情境语言的提示和音乐相结合,营造了浓浓得“跳舞”的氛围。这个绕圈的技能是在敲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
(3)抱抱舞:银杏叶压印。师:刚才我们挑了一个“兔子舞”,这片小树叶看到了它也要来跳,看看它是怎么跳的? 教师手拿银杏叶,示范跳“抱抱舞”。教师语言引导:小树叶先要穿上一件黄衣服,抖抖肩,和妈妈抱一抱,要紧紧的抱住妈妈。
(这个环节是幼儿新的经验的学习,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要压的时间长,另外是压完以后要提起来换一个地方。的音乐是优美延缓的,老师在音乐中边提示小树叶要和妈妈紧紧的抱一下,再放掉,边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换不同的地方和大树妈妈跳抱抱舞,在这段优美延缓的音乐中很自然地化解了这个压的技能的难点。)
师:谁也想来和妈妈抱一抱?请一位幼儿上前操作。
(4)师提出作画要求:现在,我们去找一片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一个舞,注意哦在一棵树上只能跳一个舞,跳完一个舞,可以到其他树上再来跳一个不同的舞。
3.幼儿分组操作:小树叶跳舞。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注意不带走树叶,可以自由走动,选择不同的颜料和树叶,与大树妈妈跳舞。
(在幼儿自由用小树叶跳舞的时候放这三段不同的音乐,既可以让幼儿在三段不同音乐的提示下来选择不同的“跳舞的技法”,又可以烘托整个绘画过程的氛围,让幼儿在玩树叶的过程中不仅玩的开心,更是玩出花样!)
4.整体展示:美丽的小树林。
师:你请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了一个什么舞?怎么跳的?你最喜欢小树叶跳哪一个舞?为什么?大树妈妈身上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啊?
(在最后的讲评中围绕幼儿如何请小树叶来跳舞的,并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情
感的体验。在画面中请幼儿来观察大树妈妈在小树叶用两种不同的颜料跳舞的时候变化出的第三中颜色,让幼儿感受到了色彩的美感。)
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音乐的妙用:
1.烘托气氛,增强玩的乐趣
这个活动中所的音乐是为整个美术活动活动的开展创设了一个优美悦耳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与美术之间那种自然的融合和相通。在活动中不仅能享受到视觉上的美感,更能激发起多感官来让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中的一种美和乐趣。
2.层层暗示,淡化画的技能
上面这个活动中音乐出现在了各个环节中,由一开始入场幼儿与老师跳的舞,再到幼儿拿树叶跳舞,都是用同样的三段音乐,不同的音乐暗示了不同的舞蹈,也就是在用树叶绘画中不同的技能敲、绕、压,老师没有简单地用这个三个字,而是在音乐的提示下用形象、生活的情节和语言来简化了技法,淡化了绘画的技能,既让幼儿体验到了用小树叶跳舞的乐趣,感受到了玩色的趣味,又在玩的过程中完成了作品。
当然在选择音乐时要结合美术活动中的具体内容,要尽可能的与所表现的主题相结合,这样就能让音乐在美术活动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也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优美的氛围中进行更好地表现出艺术的美来。
13、大树与小树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愿意与自然进行直接的接触,用心灵感受和观察自然。
2、幼儿学习用身体的各个器官去感受树木的特征,提高幼儿观察的兴趣。
3、使幼儿知道树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
活动重点:
使幼儿知道树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
活动难点:
幼儿学习用身体的各个器官去感受树木的特征,提高幼儿观察的。
活动准备:
1、(幼儿环境教育)(小班)――大树小树我爱你。
2、将幼儿分成6人一组,分散到幼儿园内树木众多的地方。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和幼儿来到幼儿园内树木众多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美丽的景色。
提问:幼儿园为什么这么美丽?
(因为有花,有草,有大树,它们就像给幼儿园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裳,把幼儿园打扮的特别美丽)
师:今天,这里有许多美丽的树木都想和你们做好朋友。走!让我们去找一找,认识这些好朋友吧!
2、将幼儿分成6人一组,分散到园内树木众多的地方,找自己的大树好朋友。(1)看一看请幼儿看一看树木的树干、树枝、树叶,让幼儿知道个部分的名称。并请幼儿想一想你的大树好朋友像什么?
(有的像一把大伞,有的像一把大扇子,有的像笔直的竹竿)
每种树木都有自己的特征,就和小朋友一样,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
幼儿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模仿树的形态,看看谁长得最像。请幼儿记住自己大树好朋友的样子,以后还能找到它。
(2)闻一闻请幼儿站在树旁,闻一闻树的气味,感受树间的清新空气。
(3)听一听请幼儿闭上眼睛,安静地站在树与树之间听到了什么?特别是一阵风吹过的时候。
14、大树与小树教案
活动案例:《大树妈妈和小树叶》
活动目标
1.自由选择不同的树叶,尝试运用敲、压、绕的方式装扮大树妈妈。
2.对色彩感兴趣,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树叶。(银杏叶、冬青叶、松柏叶)
2.背景图、彩纸做成的大树轮廓。
3三段不同的音乐:兔子舞 圆圈舞 抱抱舞的音乐
4.每组两种不同颜料及树叶
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小树叶不开心。
(1)音乐进入场地,师:宝宝们,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去一片美丽的小树林参观,跟着妈妈走吧。(跳兔子舞、圆圈舞、抱抱舞)
(在进场的过程中老师带领幼儿跟着这三段不同的音乐来跳兔子舞、手拉手的圆圈舞和老师和幼儿之间的抱抱的舞蹈。这个环节不仅很好地烘托的整个活动的氛围,更是为这个活动的开展做了一个提前的`暗示和铺垫。)
(2)出示背景:小树林(地上散落着一些小树叶)
师:看,小树叶都掉到了地上了,它有点不高兴,怎么样让它开心起来呢?(幼儿自由说说)
幼1:帮它找妈妈。
幼2:让它也来跳舞。
(3)教师扮演其中一片树叶说说。
师:听听小树叶最想干什么?原来小树叶想跳舞呢,他们会跳什么舞啊?
幼1:也跳兔子舞吧。
幼2:还可以跳圆圈舞 。
幼3:还有抱抱舞呢。
(从幼儿的回答来看开始进场中的这三段音乐已经很好的起到了暗示的效果,幼儿能从自己在这三段音乐中跳舞的得到的快乐,想到了也让小树叶快乐起来的方法,这很好地让幼儿的自身获得的经验迁移到了不同的事物身上。)2.教师示范作画: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舞。
师:看看它们是怎么跳的?
(1)兔子舞:教师出示一片树叶,示范跳“兔子舞”。教师语言引导:小树叶先要穿上一件漂亮的绿衣服,抖抖肩,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蹦蹦跳跳,跳个兔子舞。(幼儿集体空手拿树叶来跟音乐练习兔子舞,注意动作和音乐节奏的吻合)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放在了怎么让树叶来跳舞的方法上,老师用了情境性的语言来幼儿明白树叶是需要先蘸上颜料,也就是穿一件漂亮的衣服,颜料蘸的太多怎么办?要抖抖肩,配合了语言的蹦蹦跳跳,跟着兔子舞的音乐有节奏的用小树叶在大树妈妈身上跳了起来――这就是目标里提到的敲的技能)
师:除了这里跳,还有哪里也要跳?(引导幼儿知道要跳满整棵大树)
(2)圆圈舞:这片小树叶想来跳个“圆圈舞”,谁来帮它一起跳?请幼儿上前用树叶蘸颜料跳“圆圈舞”(绕毛线)。幼儿作画教师语言引导:先穿一件绿衣服,抖抖肩,绕一绕,绕一绕,跳个“圆圈舞”。
(这个环节中播放了《圆舞曲》的音乐,让人不自觉的就想到了绕圈的动作,在幼儿有过绕毛线的经验上,老师直接请一个幼儿来拿小树叶跳“圆圈舞”。情境语言的提示和音乐相结合,营造了浓浓得“跳舞”的氛围。这个绕圈的技能是在敲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
(3)抱抱舞:银杏叶压印。师:刚才我们挑了一个“兔子舞”,这片小树叶看到了它也要来跳,看看它是怎么跳的? 教师手拿银杏叶,示范跳“抱抱舞”。教师语言引导:小树叶先要穿上一件黄衣服,抖抖肩,和妈妈抱一抱,要紧紧的抱住妈妈。
(这个环节是幼儿新的经验的学习,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要压的时间长,另外是压完以后要提起来换一个地方。的音乐是优美延缓的,老师在音乐中边提示小树叶要和妈妈紧紧的抱一下,再放掉,边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换不同的地方和大树妈妈跳抱抱舞,在这段优美延缓的音乐中很自然地化解了这个压的技能的难点。)
师:谁也想来和妈妈抱一抱?请一位幼儿上前操作。
(4)师提出作画要求:现在,我们去找一片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一个舞,注意哦在一棵树上只能跳一个舞,跳完一个舞,可以到其他树上再来跳一个不同的舞。
3.幼儿分组操作:小树叶跳舞。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注意不带走树叶,可以自由走动,选择不同的颜料和树叶,与大树妈妈跳舞。
(在幼儿自由用小树叶跳舞的时候放这三段不同的音乐,既可以让幼儿在三段不同音乐的提示下来选择不同的“跳舞的技法”,又可以烘托整个绘画过程的氛围,让幼儿在玩树叶的过程中不仅玩的开心,更是玩出花样!)
4.整体展示:美丽的小树林。
师:你请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了一个什么舞?怎么跳的?你最喜欢小树叶跳哪一个舞?为什么?大树妈妈身上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啊?
(在最后的讲评中围绕幼儿如何请小树叶来跳舞的,并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情
感的体验。在画面中请幼儿来观察大树妈妈在小树叶用两种不同的颜料跳舞的时候变化出的第三中颜色,让幼儿感受到了色彩的美感。)
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音乐的妙用:
1.烘托气氛,增强玩的乐趣
这个活动中所的音乐是为整个美术活动活动的开展创设了一个优美悦耳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与美术之间那种自然的融合和相通。在活动中不仅能享受到视觉上的美感,更能激发起多感官来让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中的一种美和乐趣。
2.层层暗示,淡化画的技能
上面这个活动中音乐出现在了各个环节中,由一开始入场幼儿与老师跳的舞,再到幼儿拿树叶跳舞,都是用同样的三段音乐,不同的音乐暗示了不同的舞蹈,也就是在用树叶绘画中不同的技能敲、绕、压,老师没有简单地用这个三个字,而是在音乐的提示下用形象、生活的情节和语言来简化了技法,淡化了绘画的技能,既让幼儿体验到了用小树叶跳舞的乐趣,感受到了玩色的趣味,又在玩的过程中完成了作品。
当然在选择音乐时要结合美术活动中的具体内容,要尽可能的与所表现的主题相结合,这样就能让音乐在美术活动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也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优美的氛围中进行更好地表现出艺术的美来。
15、大树与小树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2、能将10以内的物体按大小顺序进行正逆排序。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动物排队。
2、数字卡片1―10。
3、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操作卡若干(同颜色组和不同颜色组)。
活动过程:
一、给数字宝宝排队。
1、口头数数:从1数到10。
2、出示数字卡片,让孩子从1―10排队,并让孩子找出从小到大的排列规律。
3、教师随意抽出一张数字卡片,让孩子按照同样的规律从这个数字宝宝开始往后排至10。
4、口头数数:从10数到1。
5、出示数字卡片,让孩子从10―1排队,并让孩子找出从大到小的排列规律。
6、教师随意抽出一张卡片,让孩子按照同样的规律从这个数字宝宝开始往前排至1。
二、出示课件:小动物排队。
1、出示图片一:小猪排队。
A、师:春天来了,草地上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快乐的跳舞,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根据什么规律来排队的,好吗?
B、请幼儿说出小猪的排列规律:从小到大或从矮到高。
2、出示图片二:小鸡排队。
A、师:我们再来看看,还会有什么小动物来跳舞,他们是根据什么规律来排队的呢?
B、请幼儿说出小鸡的排列规律:从大到小或从高到矮。
三、给图形宝宝排队。
1、同颜色组。
A、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若干,请幼儿从小到大排队。
B、同样请幼儿从大到小排队。
2、不同颜色组。
A、出示不同颜色的三角形纸若干,请幼儿从小到大排队。
B、同样请幼儿从大到小排队。
C、帮助幼儿不受颜色干扰排序。
四、操作活动:给树排队。
1、比较大小:找找不干胶上哪棵树大?哪棵树小?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的?
2、请幼儿将不同大小的树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粘贴到相应的位置,完成排序。
活动反思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整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并非采用灌输、传授、说教的方法让幼儿理解排序这一概念,而是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并迁移排序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处处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让幼儿大胆尝试、学习、比较运用各种经验进行排列,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不足之处:
每个环节结束后,没能有效地运用小结语帮助幼儿疏理经验。
教师只有在活动中做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注重经验的提升、关注方法的习得,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活动的功效。
16、大树与小树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体验小树叶和大树妈妈互相关爱的情感,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2、活动难点: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孩子户外在观察秋天的景色。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小树叶》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树叶真懂事,虽然离开了大树妈妈,可它们心里还记着妈妈呢!你们看,它们还给大树妈妈写了一封信呢。信里会写些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就知道了。
二、欣赏散文,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一)完整欣赏配乐散文《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提问:你听到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信里都说了什么?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欣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欣赏第一段散文,然后提问:
①秋天,大树妈妈给小树叶换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②小树叶挽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干什么?
2、欣赏第二段散文,然后提问:
①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心里感觉怎么样?
②小树叶跟着秋风阿姨都看到了什么?
3、欣赏第三段散文,然后提问:
①小树叶生病了,妈妈是怎么做的?
②小树叶是怎么长大的?
③每当大风大雨来临时,大树妈妈又是怎么做的?怎么做的?
④小树叶送给大树妈妈的礼物是什么?
(三)完整诵读,并进行简单表演。
三、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拓展提问,体验小树叶和大树妈妈互相关爱的情感。
你喜欢小树叶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树妈妈,你会怎样关心小树叶?如果你是小树叶,你会怎样关心大树妈妈?
五、教师,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活动。
师:外面还有许多的大树妈妈在想念自己的孩子呢!我们一起到外面把《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信》送给她们吧。
17、大树与小树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大树妈妈与小树叶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懂得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也应主动关心妈妈。
2、欣赏散文,知道秋天来临时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关系。
3、学习并理解“笔直、吸取、露出笑脸”等词语。
活动准备
教具:音乐磁带《小树叶》、范画一幅、字卡若干、配套散文磁带《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
学具:制作信件的若干材料(白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相互问候,幼儿在歌曲《小树叶》的音乐伴奏下做律动。
二、感知活动。
1、谈话:让幼儿结合经验,讲述秋天到来时,大树及小树叶的变化。
2、教师出示教学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这是什么季节?小树叶怎么啦?小树叶离开妈妈后会怎么样?
3、幼儿完整欣赏散文录音磁带
提问:是谁给大树妈妈写的信?
大树妈妈读了小树叶的信后心情会怎么样?
4、欣赏散文第二遍
提问:小树叶在信里对大树妈妈说了些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可适时散文中的语句给予指导。
三、游戏活动。
1、散文中城市里出现什么样的高速公路?出示并学习字宝宝“笔直”。
2、大树妈妈每天从土壤和阳光中吸取养料中的“吸取”是什么意思?出示并学习字宝宝“吸取”。
3、露出笑脸是什么意思?出示并学习字宝宝“露出笑脸”。
听口令游戏玩法:老师说词语,幼儿自由摆姿势。(提醒幼儿注意安)
四、情感体验。
让幼儿说说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五、操作活动:给妈妈的礼物。
幼儿集体写信:――画出或写下对妈妈的爱。
结束活动:收拾学具,集体去寄信。
附散文《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大树妈妈:
您好!我是小树叶。您接到我的信,一定很高兴吧?秋天到来的时候,您给我们换上了黄色和红色的衣服,送我们去参加“小树叶旅行团”。现在,我们跟着秋风阿姨,飘过城市、农村和草原,一路上的风景美极了:那高高的立交桥,笔直的高速公路,金黄色的稻田和丰收的果园,把祖国打扮的非常漂亮。这使我们更加想念您――亲爱的妈妈!
亲爱的妈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有一次,我们生病了,是您请来了森林医生为我们治病,一直等我们病好了,您才露出笑脸。每天您拼命从土壤和阳光吸取养料把我们养大,从不说一声辛苦。每当大风大雨来临的时候,您把我们紧紧抱在怀里。在这里,我们要从心里说一句:谢谢您!
亲爱的妈妈!祝您永远年轻、健康!等到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会带最好的礼物给您!再见吧,妈妈!
您的孩子:小树叶
18、大树与小树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2、体验小树叶和大树妈妈互相关爱的情感,懂得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也应主动关心妈妈。
3、理解"笔直、丰收、吸取"等词语。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自制信件、配图一份、散文《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音乐《小树叶》
已经有了关于秋天里树叶颜色变化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以实物信件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是大树妈妈,今天早晨啊,我收到了一封信。信上写着,快乐森林,大树妈妈收。哎,这是谁寄给我的?对,是小树叶,秋天来了它离开了大树妈妈。它很想念大树妈妈,于是呀它给大树妈妈写了一封信。信里会写些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就知道了。
二、欣赏散文,初步理解散文内容
(一)完整欣赏散文《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
教师: ①大树妈妈收到这封信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大树妈妈会感到很高兴很幸福。
②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信里都说了什么?
(二)分段欣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欣赏第一段散文教师:①秋天,大树妈妈给小树叶换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红色和黄色的衣服)为什么秋天来了,小树叶穿上了红色和黄色的衣服?
②小树叶们参加了什么活动?(小树叶旅行团)
2、欣赏第二段散文,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教师:①小树叶跟着秋风阿姨看到了什么呢?
3、欣赏第三段散文,通过扮演游戏,实现师幼互动,(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散文①小树叶生病了,妈妈是怎么做的?
②大树妈妈很爱小树叶,每天拼命的从土壤里和阳光里吸取养料把小树叶养大,谁来用动作学学大树妈妈怎样从土壤吸取养分的?谁来学学大树妈妈怎样从阳光中吸取养分的?小树叶怎么长大呢?(分别请小朋友上来演示)③每当大风大雨来临时,大树妈妈又是怎么做的?
教师:我们低头看看,大家把凳子底下的树叶头饰戴在头上扮演小树叶,现在呢我是大树妈妈。大家便跟着老师用好听的声音念信一边做动作好吗?
(三) 引导幼儿说说妈妈的爱,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体验教师:
①看完了这封信,大家觉得大树妈妈爱小树叶吗?那我们的妈妈爱不爱我们?怎么爱我们的?
②妈妈这么爱我们。小朋友平时怎么爱自己的妈妈的?
教师小结: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平时也要主动的爱妈妈。
(四)教师小结,伴随音乐《小树叶》结束活动。
教师:在这封信里呀,小树叶参加了旅行团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参加旅行团?来,我们站起来大家轻轻地走到老师身边跟着老师去旅行吧。
19、《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一点:激发学生对读书和学习的热爱。
一线:紧扣对话,联系实际。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
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简介季羡林)
2、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访谈录)
(“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
三、模拟采访
结合插图定好人物对话的基调:
苗苗:稚气、礼貌。
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四、按部分朗读课文,逐层学习
1、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
(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2、在苗苗与季爷爷的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据课文内容来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与习惯即可。)
预设
(1)“闲书”问题:
①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正课”呢?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②从他们的谈话中你了解到阅读有哪些好处?(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结合自己的体会,还有什么益处?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③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2)偏科:结合自己的学习。
(3)学好外语:游学、交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古诗词积累:语文书上、中文经典。
3、你们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都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
采访一位自己身边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交流采访要注意什么,怎样写访谈录。
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访谈录
闲书不“闲”
不要偏科
学好外语
20、《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2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一点:激发学生对读书和学习的热爱。
一线:紧扣对话,联系实际。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
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简介季羡林)
2、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访谈录)
(“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
三、模拟采访
结合插图定好人物对话的基调:
苗苗:稚气、礼貌。
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四、按部分朗读课文,逐层学习
1、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
(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2、在苗苗与季爷爷的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据课文内容来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与习惯即可。)
预设
(1)“闲书”问题:
①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正课”呢?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②从他们的谈话中你了解到阅读有哪些好处?(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结合自己的体会,还有什么益处?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③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2)偏科:结合自己的学习。
(3)学好外语:游学、交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古诗词积累:语文书上、中文经典。
3、你们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都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
采访一位自己身边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交流采访要注意什么,怎样写访谈录。
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访谈录
闲书不“闲”
不要偏科
学好外语
2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3、品味题目寓意。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4、课外拓展。
2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24、《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 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25、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五)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26、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刚才读书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专心,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课文读顺了。 屏幕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三侠五义 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滚瓜烂熟 偏科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生回答。(师板书:苗苗 季羡林)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生互相交流。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在阅读的过程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待会咱们一起解决。(屏幕出示):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完成以下表格苗苗的见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
(四)、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阅读,是――,为我――――。 阅读,是――,让我――――。
(五)、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讨论交流,揭示寓意。96岁的季羡林爷爷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的情况下,还天天坚持在病床上看书写作。20xx年7月11日,98岁高龄的季爷爷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对我们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却永远会留下来,并影响后来人。(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七)、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作业: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2、制作一张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教学总结】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 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27、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28、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29、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激发兴趣
1.结合课题质疑、解疑。(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树指的是季羡林。
2.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出答案来的。
3.交流课前对季羡林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1999年8月21日,苗苗同学采访了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让我们去听听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
2.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他们之间的交流亲切自然。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爷爷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爷爷: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他们的对话,使我们懂得了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
4.是一篇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
5.同桌分角色对话交流,朗读课文。
6.在苗苗与季爷爷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己先做准备,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7.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
(1)在苗苗对季爷爷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其实,我们已经从他们两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走过爱读书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说,“是阅读,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说不出来,还可以谈谈自己搜集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
(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理解深化
1.再读课题,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
(1)与二人名字有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2.文章把季爷爷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其理由是什么?
(1)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2)季爷爷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3.启发思考:怎样才能从一株小苗长成为一株参天大树?
五、学习访谈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1.访谈是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认识?
(1)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要倾听对方的表述。
2.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认识和了解。
30、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刚才读书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专心,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课文读顺了。 屏幕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三侠五义 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滚瓜烂熟 偏科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生回答。(师板书:苗苗 季羡林)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生互相交流。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在阅读的过程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待会咱们一起解决。(屏幕出示):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完成以下表格苗苗的见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
(四)、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阅读,是――,为我――――。 阅读,是――,让我――――。
(五)、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讨论交流,揭示寓意。96岁的季羡林爷爷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的情况下,还天天坚持在病床上看书写作。20xx年7月11日,98岁高龄的季爷爷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对我们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却永远会留下来,并影响后来人。(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七)、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作业: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2、制作一张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教学总结】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 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31、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3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关键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解色朗读课文,学会抓要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抓住主要内容及事例体会人物特点。
3、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1、认读生字(彭、侠、嗯),找形近字,扩词。
2、审题:
“小苗”、“大树”指谁?比喻什么?
3、季老和苗苗对话的内容讲了哪几个方面?请抓住要点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4、从季老与苗苗的对话中,你看出苗苗是个( )的孩子;季老是个( )的著名学者。
5、从季老与苗苗的对话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
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认读生字,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二、审题入手,教学生学会抓住要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读,抓事例研讨人物特点
1、多读闲书。
2、阅读积累古诗文
3、学习要做到三贯通,下一代:
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
1、爱读闲书。
2、只喜欢语文,偏科。
3、学外语。
苗苗:热爱读书 谦虚好问 崇拜学问者。
四、掌握本课读书方法,积累读书方法
3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关键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解色朗读课文,学会抓要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抓住主要内容及事例体会人物特点。
3、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1、认读生字(彭、侠、嗯),找形近字,扩词。
2、审题:
“小苗”、“大树”指谁?比喻什么?
3、季老和苗苗对话的内容讲了哪几个方面?请抓住要点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4、从季老与苗苗的对话中,你看出苗苗是个( )的孩子;季老是个( )的著名学者。
5、从季老与苗苗的对话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
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认读生字,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二、审题入手,教学生学会抓住要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读,抓事例研讨人物特点
1、多读闲书。
2、阅读积累古诗文
3、学习要做到三贯通,下一代:
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
1、爱读闲书。
2、只喜欢语文,偏科。
3、学外语。
苗苗:热爱读书 谦虚好问 崇拜学问者。
四、掌握本课读书方法,积累读书方法
34、《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关键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解色朗读课文,学会抓要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抓住主要内容及事例体会人物特点。
3、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1、认读生字(彭、侠、嗯),找形近字,扩词。
2、审题:
“小苗”、“大树”指谁?比喻什么?
3、季老和苗苗对话的内容讲了哪几个方面?请抓住要点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4、从季老与苗苗的对话中,你看出苗苗是个( )的孩子;季老是个( )的著名学者。
5、从季老与苗苗的对话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
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认读生字,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二、审题入手,教学生学会抓住要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读,抓事例研讨人物特点
1、多读闲书。
2、阅读积累古诗文
3、学习要做到三贯通,下一代:
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
1、爱读闲书。
2、只喜欢语文,偏科。
3、学外语。
苗苗:热爱读书 谦虚好问 崇拜学问者。
四、掌握本课读书方法,积累读书方法
35、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不仅了解了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
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
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读书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专心,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课文读顺了。
屏幕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三侠五义 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滚瓜烂熟 偏科
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苗苗 季羡林)
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生互相交流。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在阅读的过程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待会咱们一起解决。
(屏幕出示):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完成以下表格
苗苗的见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
(四)、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
阅读,是——,为我————。
阅读,是——,让我————。
(五)、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讨论交流,揭示寓意。96岁的季羡林爷爷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的情况下,还天天坚持在病床上看书写作。2009年7月11日,98岁高龄的季爷爷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对我们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却永远会留下来,并影响后来人。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七)、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五、作业: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2、制作一张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36、人教新课标九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与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
-
-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案一等奖
-
2023-06-04 01:07:34
-
- 中班教案《小蚂蚁避雨》反思
-
2023-06-04 01:04:48
-
- 小学音乐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
2023-06-04 01:02:01
-
- 大班教案《一片叶子落下来》
-
2023-06-04 00:59:15
-
- 小班音乐教案《彩色世界真奇妙》反思
-
2023-06-04 00:56:28
-
- 灵活的关节教案一等奖
-
2023-06-04 00:53:41
-
- 中班教案《熊猫百货商店》反思
-
2023-06-04 00:50:55
-
- 中班体育教案《快乐跳跳跳》反思
-
2023-06-04 00:48:09
-
- 中班教案《拉拉勾》反思
-
2023-06-04 00:45:22
-
-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一等奖
-
2023-06-04 00:42:36
-
- 大班教案《乌鸦喝水》反思
-
2023-06-04 00:39:49
-
- 幼儿园诗歌教案一等奖大全
-
2023-06-04 00:37:02
-
- 推敲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04 00:34:16
-
- 中班教案《塞玩具》反思
-
2023-06-04 00:31:29
-
- 中班教案《桃树下的小白兔》反思
-
2023-06-04 00:28:43
-
- 立定三级跳远教案一等奖
-
2023-06-04 00:25:56
-
- 大班教案《贪吃的小老鼠》反思
-
2023-06-04 00:23:10
-
- 中班音乐教案《小娃娃跌倒了》反思
-
2023-06-04 00:20:23
-
- 小班教案《橡皮泥》
-
2023-06-04 00:17:37
-
-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反思
-
2023-06-04 00:14:50